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形势下宁夏西海固地区脱贫攻坚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西海固地区是宁夏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同心县和盐池县的统称,占宁夏总面积的58.8%,人口208.8万。该地区属于黄土高原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干旱缺水,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 [1]。2017年6月,宁夏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脱贫富民战略和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目标任务。纵观宁夏脱贫攻坚现实情况,现有贫困人口41.8万,其中38.8万人生活在西海固地区。可以说,西海固地区脱贫攻坚是宁夏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的核心和开展精准扶贫重点区域,只有打赢西海固地区脱贫攻坚战,才能确保2020年宁夏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二、西海固地区贫困现状、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贫困现状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准确性和代表性,本文通过西海固地区2015年人均GDP、贫困发生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宁夏和全国平均水平作比较来反映其贫困现状。

(2) 研讨交流甲醇制芳烃、煤基乙醇、褐煤提质及多联产、醇醚燃料的技术进展、示范(中试)装置建设及运行情况。

 

表1 2015年西海固地区人均GDP、贫困发生率、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宁夏和全国对比表[1]

  

数据来源:由中国统计年鉴2016、宁夏统计年鉴2016及宁夏各县区扶贫办统计数据整理而得。

 

结果表明:西海固地区人均GDP远低于全国,仅为宁夏平均水平的43.2%,其中人均GDP最低的海原县为宁夏平均水平的2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宁夏平均水平79.23%,占全国平均水平的90.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0.26%,占宁夏平均水平的75.49%。各县区贫困发生率均高于宁夏全区14.5%的平均水平。总体来说,西海固地区经过多年扶贫开发,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变化,但与宁夏全区和全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贫穷落后的现象依然没有彻底改变[2]

(二)贫困特点

1.区域相对集中,贫困程度深。西海固地区现有贫困人口38.8万(含红寺堡区),与全国其它集中连片特困区动辄百万计的贫困人口数量相比,绝对数量不算最高,但在宁夏贫困总人口中的占比高达92.8%。而且这部分群众贫困程度极度深,是精准脱贫人口中的“贫中之贫”和“难中之难”,尤其是居住在偏远山区的“鳏、寡、孤、独”、残疾人和因病因灾致贫户,有效劳动力缺乏,文化程度低下,居住条件差,道路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少,增收能力弱,是精准脱贫中难度最大的群体。

近年来,一些地区盲目扩大禁养区范围,或采取一禁了之、一拆了之的简单化方式,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了“建设无猪县”的口号,导致部分养殖场户的利益受到损害。对此,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曾对于盲目禁养和违法拆迁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3.贫困代际传递现象明显。教育脱贫是避免贫穷代际传递的最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西海固地区很多优质教育资源大量由农村流向城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令人堪忧。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将孩子转到城镇中小学就读,贫困家庭因经济能力有限,无能力支付子女在城镇中小学校就读的各项开支,这便从根本上降低了贫困家庭子女考取优质高中和重点大学的可能性。另外,很多西海固贫困家庭受传统观念影响,教育意识淡薄,加之经济条件所限,很早就将孩子送到城市打工,因缺乏学习新知识和先进技术的潜力和能力,很多孩子不仅没有学到脱贫致富的技能,也没有在城市挣到钱,而且还丢失了父辈勤劳耕作的优良传统,出现贫穷的代际延续。

2.增收渠道单一且不稳定。西海固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农业科技知识缺乏,转移就业能力弱,只能利用农闲时间就近打零工,收入低且不稳定,部分家庭缺乏有效劳动力,加之经济下行导致的简单临时用工量减少,贫困家庭工资性收入持续下降;贫困家庭财力单薄,很多居住在偏远山区,住房出租、土地流转可能性很小,几乎没有财产性收入。多数贫困户占有耕地面积少、土壤贫瘠,农作物种植收成低,正常情况下能够自给自足,一旦遇到自然灾害,解决温饱都成问题。近年来,农村低保、基础养老金及各种补贴等转移性支付逐年上涨,但对于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和长远发展来说,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党中央立下的军令状,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从时间节点上看只剩下两年半,从数量上看全区贫困人口还有41.8万,西海固38.8万,也就是每年至少要完成脱贫人口近13万,时间非常紧、任务非常重。经过多年扶贫,西海固地区具备一定条件和基础的群众基本已实现脱贫,剩下的38.8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弱,需要完全借助外界力量才能摆脱贫困,对当地政府来讲,难度不小、任务不轻。

个人哲学是教师在教学情境中思考自身的方式,包含教师个人心智中的信念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无意识的经验假设支配着教师的行为。从个人角度来看,哲学是一种让人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工具。由于每位教师的性格、成长环境、经验不同,其个人哲学也迥然不同,但相似的是,教师的个人哲学往往贯穿于生活和工作中,统领着他们的信念与价值观,指挥着他们的行为方式,使教师成为独特的个体。它通常包涵着个体的信念、价值观和行动原则,透过信念和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深入到经验中,成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性化表征。

(三)贫困原因

2.因婚返贫和生活陋习现象严重。随着道路交通运输条件的便利化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推广,一直以来相对封闭的西海固地区,受外界观念、思想的冲击,原本保守、传统的观念和习俗逐步被改变。新思想、新观念在给西海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和生活陋习开始在当地蔓延。一是因婚返贫现象严重。在海原、彭阳等地,结婚彩礼节节攀升,一度达到30万元,还不包括婚房、汽车和其它结婚需要的相关花费。巨额的结婚成本远远超过了普通家庭的支付能力,一些家庭无奈之下通过借债、银行贷款和民间高利贷等方式筹集资金完成儿女婚事。很多新婚夫妻因背负巨额债务无力偿还,导致家庭矛盾不断、纠纷不停,有的还导致婚姻关系的破裂。据调查发现,西海固地区近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社会风气,将双方家庭拖入深度贫困之中,一些单亲家庭孩子抚养和教育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二是赌博、吸毒、酗酒等生活恶习加速蔓延。一些年轻劳动力春夏季外出务工,在务工的同时也沾染了一些不良风气,待冬季回到家乡后,三五成群在村中或县城聚集赌博、酗酒,甚至吸毒,这些恶习不仅违反法律法规,将部分家庭拖入贫困,还给当地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带来持续隐患。

1.资源匮乏、环境恶劣。西海固地区资源匮乏、环境恶劣。一是水资源短缺,除了环六盘山区的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外,其它县区年降雨量仅为300ml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1 000ml以上。2000年以前,很多当地百姓通过水窖集水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二是土壤贫瘠,山大沟深,农业机械无法有效使用,很多地区还在采用原始的畜耕模式进行耕种,现代农业发展缓慢。三是生态环境脆弱。西海固地区降雨量少,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近年来,随着禁牧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泾源县、隆德县、彭阳县植被覆盖率逐步提高,生态恢复良好,但其它5县生态环境仍未发生实质性改变,严重制约着当地群众生产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1.4 完善公共服务,提升旅游体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推动景区安全设施的完善。为景区公共交通车的乘客椅配备安全带;在危险地段设置防护装置和快速报警系统。②推动景区医疗设施的建设。在景区内人流集中的景点设立医疗救助站,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例如袁家界、天子山等;在景点设置常用药物的自动贩售机。③推动景区服务设施的建设。 在购买景区门票时,可以推行景区小交通的组合套餐,避免游客在景区内重复排队;继续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保证游客的旅游体验。

3.精准脱贫政策实施不够到位。一是贫困户识别不够精准。精准识别是精准脱贫的前提,西海固地区部分乡镇政府、村委会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只是按照贫困户评选流程,核对有无购房、购车等重大消费行为,是不是农村户口等,而对务工收入等调查取证难的项目,核实不够精确,导致贫困户识别不够精准。也有个别乡镇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在确定贫困户时,采用非正常手段,将达不到贫困条件的“关系户”“亲戚户”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是扶贫产业选择不够精准。个别地方在扶贫产业选择、布局和定位上均由政府推动,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真实意愿,没有深入挖掘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导致实施的扶贫产业进展不顺,效益不好,造成资源浪费,发挥不出应有的脱贫带动能力。还有些地方通过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致富,但很多贫困户缺乏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双方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结果是扶贫资金和政策给了企业,而贫困群众受益度不高。

4.“等、靠、要”思想未从根本上改变。西海固地区部分群众因长期在贫困环境中生存,慢慢丧失了改变现状的信心、勇气和斗志,对当前政府的精准脱贫政策认知度不高,对扶贫政策已有传统的“输血式”转向“造血式”不习惯、不适应,要钱、要物、要救济的“等、靠、要”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个别贫困户不仅不以通过辛苦劳作而脱贫的家庭为榜样,还以被选为贫困户而自豪和骄傲,缺乏积极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新形势下西海固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

(一)时间紧、任务重

4.市场意识淡,返贫风险高。加快富民产业发展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最有效手段。西海固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缘条件,以及人才、技术和资本的缺乏,发展现代高科技产业困难重重。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一些家庭和贫困户发展设施农业和畜牧养殖业,但畜牧业和设施农业投资大、见效慢,受市场影响大。山区群众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还比较淡,农业参保意识不强,无法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在生产经营中往往面临较大风险,一旦经营失败,将背负巨额的贷款和欠债,从而将家庭拖入贫困境地或继续保持贫困状态。

(二)产业扶贫见效慢

异地搬迁是将环境恶劣、位置偏僻、居住条件差、距离城镇远、发展潜力小的贫困地区百姓搬迁到气候相对适宜、居住环境较好、交通相对便利、距离城镇较近、有发展前景的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移民搬迁,已累计搬迁人口近100万,主要是将西海固贫困地区农村人口搬迁到中北部的吴忠市红寺堡区、银川市灵武市(县级市)、兴庆区、西夏区和石嘴山市平罗、惠农等地区。通过调研发现,宁夏全区除了既有的移民区外,能够适宜继续迁入的地方越来越少,实施的插花式移民吸纳能力有限,务工移民进展不顺,迁入区后续产业发展迟缓,贫困群众移民意愿持续降低,“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移民目标实现难度变得越来越大,未来通过生态移民解决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面临诸多困难。

(三)脱贫工作不够均衡

第一,创新生态移民方法。借助市场管理理念和经营手段,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群众自愿的方式,建立非贫困县与贫困县联结帮扶机制,以及企业参与生态移民机制;借助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机遇,大力推行扶贫产业园安置方式,将生态移民扶贫与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全区生态移民扶贫工作可持续发展 [5]。第二,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在六盘山地区和中部干旱带,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不断扩大林地和草地面积。继续向退耕还林还草农牧民发放补贴,避免复垦复种复牧现象的发生,恢复发展西海固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加大六盘山森林防护力度,坚决杜绝人为砍伐树木,大幅减少森林火灾,通过生态修复和完善逐渐改变当地干旱少雨的区域性自然环境。第三,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在引进和实施脱贫富民产业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风俗习惯、区位条件等因素,积极吸纳百姓意见建议,避免政府强行干预引进实施水土不服项目。另外,政府通过实施优惠政策、资金帮扶、技术培训等,加速富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鼓励支持企业优先使用当地劳动力,完善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第四,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西海固地区少数民族家长让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意识,坚决杜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务工现象的发生。继续支持西海固地区提高高中教育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鼓励贫困家庭学生选读中职和高职教育,降低上学成本,提高就业能力,避免贫困家庭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发生。通过住房补贴、增加工资待遇、解决配偶工作等方式,留住现任农村优秀教育工作者,吸进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教学。第五,创新低保实施办法。通过精准识别,逐步取消或降低西海固地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且通过产业政策支持能够脱贫致富群体的低保待遇和社保补贴。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因残因灾、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和鳏、寡、孤、独群体,提高低保待遇和社保补贴标准,防止优惠政策“撒胡椒面”现象的发生,确保通过政策兜底让这部分群体实实在在改善生活质量,而不仅仅是勉强维持生计。

(四)异地搬迁难度持续增大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西海固地区加快实施产业扶贫,支持发展了一批能带动百姓增收的富民产业,如供港蔬菜、土特产加工、肉牛羊养殖加工、苗木种植等,但因产业起步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链不够完善,市场开拓不够到位,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市场需求疲软和竞争压力大等原因,短期内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陶小西说温衡的手机一直关机,他已经在火车站等了四天了,连夜晚也不敢走开,他还刻意穿了扎眼的橘红色羽绒服,只是为了让她一眼就能在人群里看见他。

四、新形势下西海固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责任主体和贫困群众思想观念

第一,由争取提前脱贫向提高脱贫质量转变。面对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任务,西海固部分县(区)想方设法赶脱贫进度,个别县区甚至已向中央和自治区提出“脱贫摘帽”请示,其信心和决心值得肯定。但中央明确规定,脱贫攻坚工作要扎扎实实开展,要实事求是,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确定脱贫时间。因此,要做好政策宣传,改变贫困县区追赶脱贫进度的观念,引导脱贫责任主体将不断提高脱贫质量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核心。同时,对已符合脱贫条件,并提出 “脱贫摘帽”请示的县区,做好考核验收,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第二,引导贫困户思想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3]。针对脱贫攻坚中遇到的思想被动的贫困户,帮扶责任主体要主动上门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宣传当前扶贫政策与以往的不同之处,树立表扬当地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激发他们的脱贫致富积极性 [4]。另外,要改变传统的直接“给钱”“给物”等“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实施“干好可得、不干不得、多干多得”,通过现金奖励、资金帮扶、优惠政策等引导贫困户在脱贫过程中由“被动等待”向“主动作为”转变。第三,逐步改变不良风俗和生活陋习。制定符合西海固地区当地实际的彩礼指导标准,广泛宣传高额的彩礼和超标准婚丧宴请给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在干部职工、村干部和党员群体中强行推广实施,针对违反标准的党员干部,一经发现,给予严肃处理。对带头履行政策标准的普通百姓,除树立模范表扬鼓励外,在农村低保、社会救助、危房危窑改造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还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提高补助标准,逐步消除西海固地区因婚返贫现象发生,营造风清气正的风俗习惯。积极发展四季产业,如规模化肉牛养殖加工、土特产制作、设施农业等,鼓励当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同时,加大打击力度,严查聚众赌博、酗酒、吸毒、无故滋事等违法案件,对情节严重者通过法律途径严肃处理,净化西海固社会风气,营造积极向上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紧盯致贫原因精准施策

西海固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百姓收入不高,很多县区和群众都是通过政府支持和帮助才勉强迈过贫困线的门槛。精准扶贫模式下,政府通过精准识别,选出贫困县、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综合应用政策支持、资金帮扶、社会救助等一些措施对选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但因西海固地区人力财力物力有限,在精准脱贫过程中对非贫困县、非贫困村和刚刚迈过贫困线的非“建档立卡户”的关注、帮助和支持难免力不从心,而这些县区和群众持续发展和持续增收的能力还比较弱,一旦缺乏支持和帮助,后续发展就会面临诸多问题。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交通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银川-固原城际高铁审批建设进度,将固原地区纳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络,大幅提高西海固地区铁路客货运能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进度,早日建成泾源至华亭、西吉至会宁和彭阳至镇原三条高速公路,提高三个贫困县对外通行能力。借助宁夏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契机,加快西海固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档次,促进六盘山地区红色旅游和原生态旅游加速发展。在人居环境、农林水利等重大项目安排上,向西海固地区适度倾斜。挖掘、整合、运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完善西海固地区医院、学校、幼儿园和体育文化设施,缩小与宁夏其它地区差距。加大农村水源地保护和整治力度,确保达标自来水到村到户。加快贫困乡村通信网络“最后一公里”建设步伐,稳步提高贫困乡村信息互通共享能力。完善贫困乡镇供水、供热和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项目建设 [6]。依据《宁夏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在西海固地区大力实施农房改造、基础配套、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服务提升、文明创建等工程,统筹提高西海固地区城镇化水平。

(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大西海固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制度。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社会化管理手段,丰富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供给来源和供给途径 [7]。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在西海固地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保障等领域开展帮扶。通过实施PPP项目、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西海固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加速发展,逐步缩小与北部川区和城市之间差距。加速西海固各县区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学校、医院和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确保西海固地区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稳步提高农村医疗机构健康卫生服务能力,有计划增加养老机构总量供给,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加大政府补贴,鼓励社会帮扶,进一步提高西海固地区贫困家庭基本医疗、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参保率。出台西海固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资金来源和管理体制的规范性制度。引导当地群众转变就业观念和传统教育理念,完善技能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帮扶带动制度。制订并实施人才引进相关优惠政策,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向西海固地区流动,解决西海固地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人才短缺问题。

(五)积极开展区域协作

在深入总结闽宁协作扶贫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银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福建省对西海固地区的对口帮扶。双方定期召开扶贫协作会议,商议解决协作脱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西海固地区积极选派扶贫一线的年轻领导干部前往福建省挂职锻炼,学习福建省在推进经济社会和加快贫困地区百姓脱贫致富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福建省在西海固地区劳务输出、大学招生、产业转移方面给予优先支持,鼓励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力量赴西海固地区开展帮扶,加快推进西海固地区脱贫攻坚进程。统筹协调区域间、行业间、企业群众间的关系,确保各方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均衡发展。各贫困县区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和相互支持,及时分享交流脱贫致富好的经验和做法,做到资源共享,贫困县区间在产业配置和产业链建设上,发挥各自优势,互相搭台,互相支持,避免因互相攀比、互相效仿而导致产业雷同和产业链断节。同时,在劳务用工、土地流转、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兄弟县区优先权,实现脱贫攻坚的协同推进、共同发展。统筹协调各扶贫对象间的关系,针对不同贫困村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和产业特点,进行差异性政策设计,做好应情施策。做好贫困户之间、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关系的协调与统筹,保证精准脱贫资金措施真正落实到贫困人口中,做到“扶真贫”。同时,在支持贫困户脱贫的同时,还要兼顾非贫困户的发展问题,避免出现因支持政策的差异化设计而导致的非贫困户心存怨气、心存不满,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8]

(六)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贫困县、乡(镇)、村、贫困户脱贫“摘帽”后,帮扶主体不能离开脱贫一线,要继续履行扶贫责任,持续抓好脱贫后帮扶工作。已经脱贫的群众在2020年前继续享受包括教育扶贫、生态移民、产业扶贫、社会扶贫、就业支持、社会保险补助、美丽乡村建设等扶贫优惠政策,做到优惠政策不间断、支持帮助不断档,切实做好贫困家庭脱贫后一段时间的持续帮扶,防止返贫现象发生。持续推进富民工程建设,对已脱贫对象继续给予支持,重点围绕农业“1+4+X”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实施贫困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增强贫困群体的“造血”功能。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做到脱贫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后续建设不间断。

五、结语

西海固地区的脱贫攻坚是一项伟大而持久的工程,自20世纪开展扶贫攻坚以来,学术界就此开展的研究非常之多。本文在全国上下大力开展精准脱贫的大背景下,结合宁夏建设脱贫攻坚示范区目标要求,从当前西海固地区脱贫现状入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但很多还停留在定性层面,理论还不够成熟,可操作性还不够强,需在后期的研究中不断深化。

八十年代交通不发达,乡村都没有公共汽车,每次上下学都是靠双脚走回去,被子等大物件没法带回家洗。每星期天的下午,学校都会给住宿生放半天假,让学生在学校里自由活动。每到这时就是住宿生清洗衣被的时候,衣服还好说,两个孩子在一起就可以拧干晾晒,被面床单就不行了,我们根本拧不动,每次汪老师都会来帮忙。同学们搓,汪老师就帮忙晾。有时候被子太多她一个人忙不过来,还会把他的爱人周老师也叫过来一起帮忙,周老师和汪老师一样,性格比较外向活泼,拉得一手好二胡,在忙碌之余,我们经常缠着周老师拉二胡。回想起来,我都觉得与汪老师一起洗被子应该是我小学生涯里最快乐的时光。

参考文献:

[1] 潘彩霞,尚明瑞.宁夏西海固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2] 宋扬,赵君. 中国的贫困现状与特征:基于等值规模调整后的再分析[J].管理世界,2015(10):70-71.

[3] 黄承伟.深化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4-6.

[4] 潘彩霞,尚明瑞.宁夏西海固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05):493-496.

[5] 钟月.探索精准扶贫 创建贵州扶贫模式[J].贵州社会主义学报,2017(01):15-17.

[6] 卢婕.用市场的方法推进广西百万生态移民[J].广西经济,2014(06):31-31.

[7] 郭丽.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创新[J].理论与当代,2017(07):25-28.

[8] 母中旭,陈 刚.浅析五大发展新理念下的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路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05):271-273.

 
马建东,王慧春
《宁夏党校学报》 2018年第02期
《宁夏党校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