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天会议和后西夏与金和平局面得以长久维持的原因探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天会议和后西夏与金朝关系综述

天会议和发生于金太宗天会元年,西夏崇宗元德五年。此前,辽在金的进攻之下溃不成军,灭亡已成定局,但考虑到以新兴的女真兵力想要骤然消灭辽朝还有困难,加上金朝已经打算进一步南下攻宋,为尽快肃清辽的残余势力,金太祖决定拉拢西夏。在金军的兵锋威慑之下,辽天祚帝已逃入夹山,辽气数已尽,更重要的是夏崇宗在此形势下看到了开疆拓土的良机,于是西夏接受了金朝的条件,正式向金称臣。而失去了西夏声援的辽也很快于一年多以后灭亡。

(五)品牌推广不大。当前,对于“永川秀芽”的品牌推广,政府仍缺少系统的品牌推广计划和推广团队,更没有建立营销激励机制,各大茶企主动参展、主动参赛、主动搭建平台的积极性不够。以至于永川秀芽在重庆名头很响,但在外省却知者甚少。今年,永川秀芽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后,区内却未做大力宣传、隆重庆祝、重点嘉奖,错过了一次凝聚全体市民对永川秀芽的认同感和荣誉感的好时机。

西夏向金称臣后,金朝割“下寨以北,阴山以南,乙室耶刮部吐禄泊以西之地”[1]50。紧接着,西夏又趁金朝大举南下攻宋,出兵攻占了天德、云内、武州等地,但因这些地区战略位置重要,金朝又发兵夺取,由此引发了金夏在边境上的一系列摩擦。双方当时主要采取外交手段来解决争端,使两国的边境问题终归没有发展成为全面战争。这一时期,西夏一方面通过不断的交涉从金朝取得土地,另一方面又攻取了宋朝的大片土地,基本收复了在北宋绍圣开边时的失地,使西夏的疆域达到最大。西夏大德五年,夏崇宗驾崩,子嵬名仁孝继位,是为夏仁宗。至此西夏的对外扩张基本结束,转而进入了全面推行汉化改革的内政建设时期。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省某高校二年级学生中选取12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57名,女生63名。

夏仁宗在位五十六年,占据了西夏与金朝和平时期的大部分。在这一时期,西夏与金之间也曾发生过局部冲突,如西夏天盛七年,因西夏世仇折氏为金驻守府州而引发两国交兵;又西夏天盛九年,西夏曾与金战于河朔,夏军大败。但这些小规模的冲突并没有影响西夏与金总体上的和平相处。在夏仁宗时期,金朝方面对西夏使节隆重接待,赏赐甚厚,两国贸易往来频繁,每逢节日均互遣使节庆贺,双方关系在和谐的气氛中平稳发展。夏乾祐元年,当西夏遭遇权臣任得敬阴谋篡权分国时,金世宗全力支持夏仁宗,在拒绝册封任得敬的同时,还出兵帮助西夏平定叛乱,可见两国间关系亲密。

西夏乾祐二十四年,夏仁宗驾崩,子嵬名纯祐继位,是为夏桓宗。夏桓宗在位十二年里,西夏与金和平局面继续维持。在这十二年里,西夏遣入金朝的使者达三十多次,而金入西夏的使者也达到了近二十次;夏天庆四年,金章宗改招待西夏使者的燕宾馆为“恩华馆”,又应西夏的一再请求,重开关闭多年的保安、兰州两处榷场。可以说,夏桓宗时期西夏与金在和平相处的基础上更加亲密了。

西夏应天元年,西夏镇夷郡王嵬名安全在罗太后的支持下废黜夏桓宗,登上皇位,是为夏襄宗。夏襄宗即位之初并不愿打破与金朝的和平关系,在金朝击败南宋开禧北伐之后还遣使入贺。但金章宗对于篡位自立的夏襄宗并不认可,一方面大量削减对西夏使者的赏赐,另一方面刻意拖延了很久才对夏襄宗进行册封。此时的夏金和局虽仍在维系,但已然出现裂痕。

旁边有只茶几搁打字机,罩着旧漆布套子。一个矮胖的印度人从圈椅上站起来招呼,代挪椅子;一张苍黑的大脸,狮子鼻。

双方关系的决裂是在西夏应天四年。是年,蒙古军大举进攻西夏,包围中兴府,西夏国势危殆,夏襄宗遣使往金朝求援。当时金章宗已经驾崩,其叔卫绍王完颜永济刚刚登上皇位不久。在满朝文武都认为应当入援西夏以避免唇亡齿寒之祸时,卫绍王却颟顸地回答:“敌国相攻,是吾国之福”,拒绝支援西夏。孤立无援的西夏被迫于当年十二月向成吉思汗纳女请和。夏襄宗对于此次金朝隔岸观火怀恨在心,于是一改联金抗蒙而转向附蒙侵金。次年八月,夏襄宗遣兵万骑攻打金葭州,由此夏金之间的战争全面爆发,自天会议和后维系了八十六年的夏金和局宣告破裂。

二、天会议和后西夏与金和平局面得以长久维持的原因

(一)西夏方面的原因

1.西夏自然环境恶劣,其经济严重对外依赖,难以支持长久战争

当核功率在20%FP~100%FP范围内,当汽机负荷出现大于10%FP的阶跃变化时,功率差排放控制通道根据核功率信号和给水流量信号的差值实施排放.蒸汽压力排放控制通道根据蒸汽压力测量信号与蒸汽压力高限设定值的偏差实施排放.其控制原理图如图4所示.

西夏地处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比较恶劣,“气候多风寒,五月草始生,八月降雪霜”,因此对于发展生产来说颇有困难。关于这一点,西夏统治者有着清醒的认识。早在西夏立国前,李继迁即定下“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然后长驱南牧”[2]79的战略,并全力攻占了兴州东南的灵州;李德明刻意保持与北宋的和平关系,全力向西进攻河西走廊以及甘州、凉州,形成“以绥、宥州为首,灵州为腰,西凉为尾”[2]89,为西夏立国奠定了基础。

南宋举国上下的仇金情绪,金朝也是甚为清楚的。如废黜刘豫的伪齐政权之后,金廷内部针对如何处理中原地区展开争论,当挞懒等人提出“我以地与宋,宋必德我”时,完颜宗干等当即反驳道:“我俘宋人父兄,怨非一日。若复资以土地,是助仇也,何德之有!”[1]基于这种认识,自南宋建立之始,金朝即发动了旨在灭亡南宋的战争。从建炎元年开始,到绍兴十一年宋金绍兴议和,金兵先后三次大举进攻江南,与宋军激战川陕,割河南、陕西予宋又复夺之,为尽快促成和议进兵攻掠两淮。在这十四五年时间里,宋金自川陕至淮河的千里边境上战火不断。

2.随着汉化改革的推进,西夏社会上尤其是党项民族的尚武之风大为削弱

西夏前期的诸位皇帝均有过推行汉化的办法。夏景宗时虽下令秃发,但还是仿照宋朝制度建立了西夏的相关制度,并重用张元、吴昊等汉臣;夏毅宗时根据宋制进一步完善西夏官制,并下令在境内停用蕃礼,改用汉仪;夏惠宗时再次下令停蕃礼用汉仪等做法,都推动了西夏的汉化。

到了夏崇宗时期,尤其是崇宗得以亲政之后,西夏更是加快了汉化的步伐。夏崇宗建立国学,大力弘扬儒家文化,并改易官职名称,去掉了景宗时制定的西夏语官名。到了夏仁宗时期,继续推行汉化,以法律形式正式承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创立了科举策试选拔官员的办法,并建立了翰林院。经过崇宗、仁宗的大力推行,西夏国家的汉化程度大大提高,社会经济与文化走向繁荣,同时培养了大批饱受中原儒家文化熏陶的才学之士。

汉化的推行,为西夏带来了繁荣昌盛的社会局面,却也使党项民族的尚武之风淹没在了诗书礼乐之中,曾经强悍善战的西夏军队再也不复往昔之勇,西夏统治集团也逐渐走上了重文轻武的道路。因此西夏政治的重心也就由对外转向对内,对外扩张性大为削弱。事实上从夏毅宗开始,西夏在与宋的作战中便是负多胜少,到了夏崇宗时,面对宋朝“浅攻扰耕”的战略,西夏显得无力招架,不得不一再请辽朝斡旋。到了夏仁宗时,西夏国内文化达到鼎盛,能征惯战的大将却为数寥寥,在任得敬阴谋分国作乱时,甚至不得不依靠金朝的帮助。这些无疑都是西夏武力下降的重要标志。

因此,汉化的推行,尚武风气的丧失,使得西夏被迫与北宋一样,走上了守内虚外的道路,这是西夏与金朝和平局面得以长久维持的又一重要原因。

水利非税收入是水利投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来源,2011年,辽宁省市县水利非税收入36.4亿元,其中19.8亿元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使用率仅为54.4%。

3.金朝军队强悍,西夏不敢贸然横挑强邻

故事本来就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生无非是一串串故事的连线。改变单一的叙述方式,筑就高远的文化意境,拨动微妙的情感心弦,或许,这样“讲故事”才会由内而外焕发品德的温暖气息,使教学更具有张力与内涵。

西夏大庆二年,西夏的两个邻国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至此,西夏与南宋不再接壤,而处于金朝国土的包围之中。这一情况,决定了西夏若想要对外扩张,则必须与金朝开战。但金军战斗力之强悍,西夏君臣是非常清楚的。自女真兴起以来多次大败辽军,辽朝五京也被金军以破竹之势攻拔。这对于西夏来说,必然产生了巨大的心里威慑。想当年开国英主夏景宗面对辽朝大军,也无力在正面交战之中占得便宜,而不得不采用退避三舍的办法,“每退必赭其地,辽马无所食”[4],趁辽军疲困时出击方才得胜。如今面对战斗力远在辽朝之上的金朝军队,西夏自然只能谨守边界,维系和局,而不敢贸然横挑强邻。

(二)金朝方面的原因

1.金朝南有南宋,北有西辽、蒙古,均对其构成巨大威胁,无力再在西夏方向再启战端

首先,来自宋的威胁。北宋靖康元年十二月,金兵攻陷北宋都城东京,宋钦宗被迫前往金营递上降表,屈辱地向金朝投降。次年二月,已成为太上皇的宋徽宗也被迫来到金营,与宋钦宗一起被废为庶人。三月,在建立了以张邦昌为首的伪楚政权之后,金兵带着徽、钦二帝及掳获的财宝、人口、器玩等北去,北宋宣告灭亡。这便是“靖康之变”。由于堂堂中原王朝天子被“蛮夷”掳走,沦为阶下囚,宋朝上下视为奇耻大辱,再加上金兵入侵时一路烧杀,更激起了宋人的仇恨,宋金就此结下了血海深仇。

虽然南宋偏安一隅,诸帝中除了宋孝宗外少有向北恢复故国之雄心,但南宋举国的仇金情绪并没有随着时间而化解。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至死对北击金朝,恢复中原念念不忘;刺杀秦桧未果的禁军将校施全在受审时面骂秦桧:“举国与金为仇,尔独欲事金,我所以欲杀尔也”;南宋中期理学大家朱熹在文章中指出:“国家忘仇敌之虏而偷宴安之乐”[5],对苟安表示不满;南宋后期名臣真德秀也在奏章中称:“国家之与金虏,为万世必报之仇”,积极提倡对金朝采取强硬态度。

但是,甘、凉、河西走廊等地区的获得,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西夏的国力状况,西夏一直是不具备支持长久战争能力的,一遇到大的战事,西夏国内势必产生动荡。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夏军于定川寨之战大获全胜,但战胜并没有给西夏带来太多好处,相反其国内因战事频仍而骚动不安。宋知谏院张方平即在给宋仁宗的上疏中指出:“臣尝就自边来者询贼中事,多云贼为寇三年……虽连陷城寨,未能有我尺寸之地。而绝其俸,禁诸关市,今贼中尺布可直钱数百。以此揣贼情,安得不困?”[3]战胜之后的形势尚且如此,在外敌大举入侵的情况下则更不乐观。在宋神宗元丰年间五路伐夏之后,西夏国内“岁赐、和市两绝,财用困乏,匹帛至十千文,又以累岁交兵,横山带民不敢耕,饥羸殆甚”[2]302。后来西夏与金关系破裂,连年交战,又受到蒙古军的攻掠,其国力更加不济,“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数千里几成赤地”[2]498,“田野荒芜,民生涂炭,虽妇人女子咸知国势濒危”[2]490,无力支持长久战争的西夏终于在频繁的战事中灭亡了。

绍兴和议后,宋金之间已处于均势,谁也无力消灭对方。但双方仍爆发了海陵王南下、隆兴北伐、开禧北伐几次大规模战事,而因双方力量的平衡,主动出击的一方都以败局收场。尽管宋金对峙的局面一直未被打破,宋一直向金屈辱求和,但金朝君臣清醒地认识到宋廷的求和只是一种无奈之举,如嘉定和议之后,金章宗即忧心忡忡地询问臣下:“宋人请和复能背盟否?”[1]2648北伐中原以洗雪祖宗耻辱始终保持着深深的警惕。

其次,来自西辽的威胁。辽保大四年,即西夏与金“天会议和”的同年七月,因屡次进谏而不为刚愎自用的辽天祚帝接纳,耶律大石认为辽天祚帝已成必亡之势,于是杀死监视自己的天祚帝心腹出逃,经过艰苦跋涉来到辽朝西北重镇可敦城。可敦城原本是为了防御乌古、敌烈等部的侵扰于承天太后时期修建的,屯有重兵守卫,因此耶律大石到达可敦城后兵势大振,于是向西进兵,重建辽政权,即史上所称的“西辽”。

虽然耶律大石西进之后,其势力已远离了金朝国境,而且其间有广袤数百里的大沙漠,这无疑极大地阻碍了双方的交通,但西辽与金并没有放弃消灭对方的企图。如金天会六年,耶律大石曾向金发动小规模试探性进攻,攻取金“北部二营”;金天会八年,金以元帅粘罕、右都监耶律余睹以万人自云州出发,北征可敦城,而耶律大石为避锋芒主动弃城西撤,并毁掉当地一切补给设施,金兵到达后寻不到辽军决战,又无补给,只得撤退,再度沙漠时士兵损失惨重,民夫更是“死不胜计,牛车十无一二得还”;金天会十二年,在定都八剌沙衮后,耶律大石派军七万东征,欲恢复故土,但因大漠阻隔,牛马多死,不得已而回师。之后西辽再没有主动东征的举动,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治理内政上,但金对西辽的防范之心始终没有松弛,如金大定十七年,金将巡边,其四名契丹随从逃亡西辽,使金廷颇为忧虑,“大石使人间诱,必生边患”,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防范。

西辽的存在,使金朝西北方边境始终有隐患,而金朝也对西夏与西辽联合侵扰抱有担心。如天会六年金诸将商讨伐宋方案时,针对河北诸将力主停止用兵陕西,并力南伐的意见,粘罕即指出:“初与西夏约夹攻宋人,而夏人弗应,现在耶律大石在西北,交通西夏。吾舍陕西而师河北,彼必谓我有急难。河北不足为忧,宜先取陕西,略定陕西五路。如此,既削弱西夏,然后取宋”[1]。由此可见,正是因为西辽的威胁,金朝为了防范西夏与其联合,因此需要维持与西夏的和平局面,以保证自己西北边境的稳定。

(1)2000年运营指南中学习工具的领域名称以“计算机”为主,2005年使用了“信息”一词,更加强调信息技术教育代替计算机运营技术的优势;2015年,用“信息文化”一词来凸显信息通信技术教育的内涵——从信息的特点延伸到信息道德,体现了人类文明逐渐发展的形态。

到了金灭辽之后,由于其全力南下攻宋,对北边的蒙古诸部只得采取消极防御的策略,扼大兴安岭之要冲,凭借阴山之险以资防守,并在边境上修筑了漫长的界壕堡障,以阻遏蒙古骑兵南下。在西辽全面西撤之后,蒙古诸部即成为金朝在北边的劲敌。金世宗时,中都附近民间流传着一首谶谣:“鞑靼来,鞑靼去,赶得官家没去处”[12]。金世宗得知此谶谣之后,大为震惊,说道:“此必是鞑靼人为我国患”。于是他一方面下令每隔两年遣兵向北剿杀,所过之处杀尽成年男子,谓之“减丁”,另一方面极力挑拨蒙古各部互相攻打,以分化、削弱其力量。

最后,来自蒙古的威胁。蒙古草原上诸部族的兴起,可以上溯到辽道宗统治时期。当时辽朝国力大为下降,对蒙古草原上的部落无法予以有效控制,因此诸部族趁机发展势力,互相攻打,并不时南下掳掠。

虽然金朝竭力采取措施防止蒙古的统一壮大,而且也曾重创塔塔尔部,收降广吉剌、合底斤、山只昆等部,但已然阻挡不住蒙古的日趋强大。金大定二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于斡难河畔的跌里温盘陀山下出生,在蒙古各部激烈的斗争中迅速成长起来,并以其出色的能力与魄力推动了蒙古统一的进程。

西夏崇宗亲政后,大力推行汉化,兴办教育,发展生产,并根据形势变化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利用宋、辽、金之间的矛盾而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将西夏的疆域扩展到极盛;夏仁宗在武功上不及乃父,在面对任得敬叛乱时显得束手无策,但其进一步推行汉化,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制度,使西夏的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西夏综合国力在仁宗朝迎来了全盛时期;夏桓宗能继承发展仁宗的政策,继续推行汉化与睦邻友好,使西夏繁荣昌盛的局面得以保持,也不失为守成之君。

综合上述三点,不难看出,南宋、西辽、蒙古几个强敌环绕于金朝四周,牵制了金朝绝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在西夏方向上,金朝实在不愿也无力再启战端。这是金朝长久维持与西夏和平局面的最主要的原因。

2.这一时期两国皇帝均较为开明,能认清形势而采取正确的外交策略

机构优化设计中常用的算法有梯度优化算法[14]和进化算法[15-17]。梯度优化算法收敛速度快,但容易导致局部最优解;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属于进化算法,能有效规避局部最优解,但搜索到满足点距准则、函数值变化准则或梯度准则的最优解需要较长的迭代时间。

女真建立金朝时,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而其迅速攻占的辽、宋之广大土地,都是已经建立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地区,因此金朝立国后,女真族迅速地向封建社会迈进。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快速由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势必会留下许多先封建的落后制度的残余。如金朝初期以谙班勃极烈继承皇位的制度,又如终金朝一世,纥石烈、徒单、移剌、夹谷、蒲察等均为大姓,为高官者层出不穷,这些都表明了女真社会中大量先封建因素的存在。也正是这些残余的存在,决定了金朝对外作战之中含有相当强的掠夺性。

金对外战争的掠夺性,以攻破东京灭亡北宋一战最为典型。据今人周宝珠先生统计,此战结束后金军拔营北上时,共携走金二十一万余两,银七百一十四万余两,绢帛约一千五百万匹,丝一千万斤,国子监内所有书籍及印刷用的书板,所有三馆国家藏书。太清楼等皇宫藏书,宫中日常使用的所有法驾仪仗、礼乐器具、天文礼器、珍玩宝物、书画珍品,以及天下州府地图等。此外还有大批人口,计有皇宫后妃、宫女等三百余人,宗室男女四千余人,贵戚男女五千余人,教坊三千余人,加上官吏、士人、内侍、僧道、工匠百戏、民女丁男等,总数不下二十万人。由此金朝战争的掠夺性可见一斑。

后来金世宗即位,还曾与大定四年与臣下的谈话中提到:“近复旱蝗,百姓艰食,父母兄弟不能相保,多冒鬻为奴,朕甚闵之。可速遣使阅实其数,出内库物赎之”。由此可见,到金朝中后期,债务奴隶制仍在盛行,也可证明金朝社会的先封建残余是长期存在、难以消除的,这也决定了金朝的对外作战中会一直带有很强的掠夺性。

反观西夏,正如前文所述,其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国家财富远远少于同时期的南宋,因此也就难以吸引志在掳掠财富人口的金军铁骑。这也是金与西夏和平局面得以长久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3.西夏地形复杂,不利于金军骑兵之机动性的发挥

西夏所处西北地区,地形较为崎岖,多山地沟壑,有黄河等大河贯穿其间,东南有横山,西南有天都山为其天然屏障。其中横山“延袤千里,多马宜稼,人物劲悍善战,且有盐铁之利,夏人恃以为生,其城垒皆控险,足以守御”[13],是西夏边境上的重要防线;又如天都山,介于陕西五路之间,地势险要,是西夏前期南下攻宋的集兵之地。

西夏国内的主要州郡,也都是易守难攻之地。甘州东据黄河,西阻弱水,南跨青海,北控居延,绵亘数千里;灵州位于夏州西侧,倚附贺兰山,带引黄河,地位要冲,其西便是古代我国通往西域的要道——丝绸之路,可谓是唐宋时期西北边疆上的著名重镇,当年拥立唐肃宗即位的朔方军节度使郭子仪即驻节于此;西夏首都中兴府西倚贺兰山,黄河绕其东南,南面有要塞克夷门,北边有定州为其屏障。后来蒙古大军两度围攻中兴府,战事均是旷日持久,而且蒙古最终也未能攻下此城。

由此可见,西夏地形复杂,地势险要,与宋朝所处中原地区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情况大为不同。北宋时期多次大举进攻西夏均以失败告终,地理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鉴于宋朝的教训,再加上金朝也对西夏地形不利于骑兵冲突驰骋颇为明了,故而对用兵西夏必然保持谨慎态度。这也是金朝长久维持与西夏和平局面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综合两国情况加以分析

西夏从景宗之后,先后出现了没藏氏、梁氏长期的后族专权,其中夏惠宗还一度为梁太后所囚禁。到了夏永安二年,辽鸩杀梁太后,夏崇宗才得以亲政。夏崇宗、夏仁宗两朝大力推行汉化改革,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西夏统治集团内部保守派与改革派一直处于对立斗争之中。到了夏仁宗时期,终于发生了任得敬阴谋篡权分国事件,这一事件是保守派与改革派矛盾的一个爆发点,虽然被平定下去,但西夏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依然长期存在。

“创新是科德宝在中国成功发展的关键要素。中国客户认为我们的品牌和产品质量一流。”科德宝集团亚洲地区代表许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强调,“确保客户享受到科德宝正品的高品质非常关键。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即专利和商标,对我们和客户都很重要。”

1.两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斗争不断

反观金朝,金太祖驾崩时,依据勃极烈制度,将皇位传于其弟,时为谙班勃极烈的完颜吴乞买,是为金太宗。这一兄终弟及的皇位继承办法,为后来埋下了巨大隐患。此外金朝开国时,宗室诸王均握有重兵,并在对辽、宋的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给皇权带来了巨大威胁。这两个问题最终在海陵王时彻底爆发。金天德元年,完颜亮弑金熙宗自立,是为海陵王。之后为了巩固皇位,对宗室及功臣大开杀戒:天德二年四月,杀金太宗子孙七十余人,粘罕子孙三十余人,其余宗室五十余人,金太宗、粘罕后代遂绝;同年七月,将随同海陵王弑金熙宗的乌带出放为节度使,不久杀之;十月,又以谋反之罪诛杀左副元帅、行台左丞相撒离喝父子、平章政事完颜宗义、太皇太妃萧氏(金太祖妃)及其子任王偎喝,并族灭完颜杲(金太祖弟)子孙百余人,宗室、前工部尚书穆里野之族二十余人。这是几次规模比较大的屠杀,其他事件不胜枚举。在一系列近乎疯狂的屠杀之后,海陵王原本以为统治得以稳固,但实际上却是人心离散。后来趁他大举南下攻宋,留守北方的众军即拥立完颜雍为帝,是为金世宗,不久海陵王也死于兵变之中。海陵王在位的十几年时间里,对宗室功臣的屠杀给金朝统治阶级和金朝社会带来了巨大动荡,之后的金世宗接受其教训,大力进行内政建设,情况才得以好转。

综上所述,在夏金八十多年的和平局面之下,是两国统治阶级内部的激烈斗争。这使得西夏与金朝的力量大为削弱,而被迫专注于内政的建设与保持国内稳定。这也是西夏与金朝和平局面得以长久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

2.金朝的对外战争中,掠夺为其一重要目的,而西夏贫瘠,攻掠价值不大

自金天会元年夏金议和以来,西夏皇帝分别为夏崇宗、夏仁宗、夏桓宗,金朝皇帝分别为金太宗、金熙宗、海陵王、金世宗、金章宗。在中国封建时代,由于皇帝掌握着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因此无论是盛世的开创还是乱世的出现,往往都与皇帝的个人能力有着很大关系。夏金和局长期维持的原因,也甚有必要从这一时期两国皇帝身上进行探究。

受到蒙古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加上国力已经开始走向衰落,金朝对控驭蒙古诸部愈发感到力不从心,于是在金章宗时将北疆壕障大大内移,这无疑又为成铁木真的兼并战争扫清了一大障碍,客观上促进了蒙古的统一。金泰和六年,铁木真于斡难河源举行忽里勒台,正式建立大蒙古国,从此成为金朝的致命威胁,直至金朝被蒙古攻灭。

金太宗以太祖之弟继承皇位,上台后继续推行乃兄的政策,灭辽、灭北宋、西夏称臣均是在金太宗时期实现的,可谓是金太宗开创了夏金八十六年的和平局面;被开国旧臣视为“宛然一汉户少年子”的金熙宗受汉族儒家文化影响颇深,虽一直受权臣掣肘,难有作为,最后死于宫廷政变,但他在位期间,金朝的汉化程度加深,教育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也可以说金熙宗还是有所建树的;海陵王弑君自立,史书上多称其恶,但实际上他有着“混一天下”之志,从他进一步大力推行汉化改革,迁都燕京、汴京,便可看出他的能力与魄力,不失为一位雄主,只是他刚愎自用又急于求成,才在南征途中死于非命;金世宗能充分吸收海陵王的教训,稳定内政,发展生产,与周围邻国和睦相处,被誉为“小尧舜”;到金章宗时期,继承其祖父发展之道,使金朝国内“治平日久,宇内小康”,达到鼎盛。

平心而论,夏金和平相处的八十多年里,两国的皇帝都比较有能力,且都有所作为,这决定了他们能以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夏金关系,认识到夏金和则双赢,战则两败,从而以大局出发,着意维持两国关系,使两国和平局面得以长久维持。

同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126.20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68.3亿元、林业1.1亿元、牧业27.3亿元、渔业29.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9.5亿元。农业劳动生产率2.03万元/人,居全省第2位。在农村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农村经济内部结构不断提质增效,牧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48.7%。

由此可见,管世铭诗歌描述的是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举行的千叟宴。诏书中的“仰惟皇祖圣祖仁皇帝……三代以上”,传递了乾隆承袭圣祖皇帝的德行举办千叟宴的信息。此时的清王朝四海承平,天下富足,又适逢乾隆喜添五世元孙,为了向天下昭告皇恩浩荡,乾隆选老人三千在乾清宫举行宴会。管氏以“自愧为郎贱,无文敢颂天”一句作结,表达了他对这一盛会的感激之情。《千叟宴恭纪六首》其一云:

三、结语

综上,天会议和后西夏与金朝能够保持长期的和平,并不是单纯的政治事件,而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讲,天会议和的作用堪比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在那个纷乱的年代为西夏和金朝的百姓赢得了八十多年的和平,促进了金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在分析现状之前,首先要对中职英语进行科学的定义。笔者认为,中职指的是各级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包括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相应的中职英语教学主要可以分为中专、职中、中技层次的公共英语教学,五年制高技层次的公共英语教学和各层次的专业英语教学。

[2]吴广成.西夏书事[M].龚世俊杰,等校正.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3]苏轼.东坡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文化出版社,2009:711.

[4]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14000.

[5]朱熹.朱子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高校内部控制由高校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目标是实现高效合理地运用资产,合法合规、高效率、有效地经营,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等。内部控制是以制度、预算为主要手段而进行的动态管理活动,包含内部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等五个要素,五要素的关系如图2。

贾搏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
《安康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