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文化自信及对黑龙江优秀精神培育的启示

更新时间:2016-07-05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第一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并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四个自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占据了大量篇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指明了方向,也为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培育提供了新指针。

探寻文化自信的内涵为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培育确立主题

文化自信这个概念提出后,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普遍认为文化自信的内涵有三个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划分不无道理,但是文化的发展不同于道路和理论,它是历史的传承与延续,文化一旦中断,也就意味着一种文明的消失。所以,这种略显简单的内涵归纳容易将文化的发展过程割裂开来,不利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要弄清文化自信的本质内涵。

讲故事时,教师可以将叙述主体多元化,既有教师,也有学生,既听别人的故事,也讲述自己的经历,还可以尝试加入第三方叙述主体,如邀请社区工作人员、食堂大师傅、警察、家长等“客座教师”参与课堂教学,避免一个主体贯穿课堂始终。

文化是一个抽象而深奥的概念,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辞海中认为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很明显,文化自信中的“文化”应该取之于狭义,但又有所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文化自信时,把它作为第四个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在谈到文化建设时,也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并列。可见,文化自信中的“文化”,应该是狭义中的狭义,主要指包括知识、信仰、哲学、道德、风俗习惯等在内的社会的意识形态。

一直以来,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都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地或者说是摇篮,古希腊文明,是欧洲大陆上最古老也是最辉煌的文明,后来的西方文明是沿着古希腊的已经提出的路道在走,继承、发扬以及创新,就像先秦时期对于中华文化的意义一样,古希腊是西方文明最璀璨、最辉煌的时期。它的神话故事以及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伟大的思想家,对西方文明甚至是世界文明的发展都是功不可没的。

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文化的发展总是与国运、民族命运相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的发展程度不同,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九大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所以,从文化自信的历史责任来看,文化自信应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底气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完全等同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不是它们之间的简单叠加。从文化演进历史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传承发展中来的,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具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品质,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的意识形态,滋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革命文化的坚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越,而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推向前进,在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文化的进步。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此外,从文化自信的实践基础来看。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构成,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2]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此,“三个自信”备受政坛和学界关注。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并没有忽略文化建设,在很多场合不断强调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总书记第一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成为第四个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因此,从文化自信的实践基础来看,必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优秀精神是龙江文化的精神浓缩。从文化自信的内涵来看,黑龙江优秀精神源自于龙江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形成于龙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龙江经济振兴、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必须要充分发掘提炼龙江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以此为基础将传统文化与现实要求相结合,针对龙江的地域特征与发展实际,精准提炼黑龙江优秀精神的价值内涵。自古以来黑水黑土与强风劲雪孕育了龙江人豪迈、刚健、直爽的性格,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等都是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源泉,只有将这些精神之源与龙江当前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才能让黑龙江优秀精神迸发出时代的力量。

消费的转型升级无形中提升了生活质量,因此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促进了新电商的发展,大数据时代下能清晰了解消费群体的喜好,因此商户能够相对科学判断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为特定人群匹配相应产品,从而降低成本同时还提高了服务质量。

抓住文化自信的核心为黑龙江优秀精神培育明确重点

此外,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先造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20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苏联的强大和新中国的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改变了策略,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提出了所谓的“解放政策”,声称要把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从“被奴役”状态“解放”出来。1957年4月23日,杜勒斯在纽约发表演说,明确提出了“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六项政策加之苏共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巨变。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治理念日益渗透到民众的意识形态当中。国内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就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面对这种意识形态危机,中国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说到底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3.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立场,其核心就要坚守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4]可见,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任何一个统治阶级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必须要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意识形态。20世纪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前提是夺取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权,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也同样要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权。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思想还是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都将意识形态与政权紧密联系在一起。意识形态作为政党、国家、民族的政治目标导向和社会价值追求,直接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政治方向问题。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黑龙江是中国最东北的一个省份,国家重工业基地之一,与俄罗斯接壤。在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受苏联的影响比较大,计划经济建立得早,离开得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与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鲜明对比。在思想文化领域,与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相比,黑龙江省的文化困扰更多地受相对传统、僵化思想的影响比较重,农业发展初级化明显,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缺少完善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对我省的经济贡献率比较低。因此,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重点要突破传统僵化思维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将黑龙江优秀精神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相结合,推动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大众化时代化,形成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例如,传统的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与现在提倡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可以很好地衔接融合,让优秀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进化,提振龙江人二次创业、振兴东北的信心。

明确文化自信的目的为黑龙江优秀精神培育提供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表述上的新变化,是依据我国现实发展做出的新判断。通过近40多年的改革开放新发展,我国面貌焕然一新,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有质的提升,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然而,在文化领域,受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我国改革初期经济先行文化相对滞后所致的“经济效益至上”的问题,使得相当数量的文艺作品表现出明显的“逐利”动机,急功近利地迎合庸俗的市场消费心理,不仅没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反而对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坚定文化自信,不仅要为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提供文化基础与精神支撑,更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文艺就必须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党一贯坚持的文艺发展思想。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深入分析和认真总结了我国文艺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江泽民同志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胡锦涛同志强调:“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突出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强调“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地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5]因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黑龙江优秀精神源于人民的实践,服务于人民的需要。培育黑龙江优秀精神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在基层群众中探寻榜样代表、典型事例、经典故事,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文化载体,如影视作品、音乐美术、报刊书籍、网络新媒体等进行弘扬传播。如东北农业大学的李景富教授,被农民称为“中国蕃茄大王”,50多年来边教学边研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服务于三农,结束了蕃茄种子依靠进口的时代。这位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农民口中的“大专家”代表了攻艰克难、甘于奉献的龙江精神,是黑龙江优秀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就目前而言,关于这位75岁老人的先进事迹,存在宣传形式过于单一、范围不够广、渠道不够多的问题,造成普通百姓不太知道,知道的不太关心,关心的难以形成激励的正向作用。类似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使得黑龙江省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转化,形成优秀精神资源宣传落地不到位,精神资源相对匮乏的“假象”。因此,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发现更多的优秀精神资源;只有以人民群众为服务目标,才能更好地体现以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原型进行艺术创作,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进而吸引人,激起共鸣、凝聚共识、振兴龙江。

[参考文献]

[1] 秦金月.中共十九大开幕,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EB/OL].(2017-10-08)[2017-12-15].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content_41752399.htm.

[2] 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1-17)[2017-12-15].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文化自信[J/OL].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7-13)[2017-12-16].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6-07/13/content_1694983.htm.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78.

[5]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 胡涵锦.关于“文化自信”进课堂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

[8] 牛先锋,云付平.文化自信,我们是想要表达什么[J].科学社会主义,2016(5).

[9] 郑治.自省、自觉、自信:中国共产党文化发展之策略[J].学术交流,2015(3).

[10] 许家烨.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基本问题研究述评[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7(2).

兰虹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