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绿色教育的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重构——以三明学院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1年,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绿色工作技能:全球视角综合报告——基于21国的研究》(Skills for Green Jobs: A Global View Synthesis Report Based on 21 Countries Studies),指出绿色经济将在21世纪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变革。[1]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向全世界提出“推进绿色发展”的国家宣言,中国将逐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因此,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将更加“绿色”,对绿色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应紧紧把握绿色教育的“天时”,契合国家发展战略,顺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充分发挥“地利”(地区优势),推进绿色教育深度融合,达到服务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进一步集聚校内学科资源和专家学者,形成“人和”优势,坚定绿色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

三明学院响应国家发展战略,依托拥有“绿色宝库”之称的地方产业发展和生态资源优势,整合自身办学资源,以绿色教育为试点内容,主动作为,顺利成为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首批试点院校。“绿色教育”作为学校走错位发展之路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建设发展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绿色教育与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

(一)绿色教育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

1.绿色品格是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基础

具备良好人品和职业道德、过硬技术技能、强烈事业心、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体现了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绿色品格养成遵循教育的本真,顺应人的成长脉络,切合人的成长方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唤醒个人社会责任感,使其履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 两者密不可分,绿色品格是基础,更是保障。

2.绿色技能是应用型人才的就业竞争核心

有的孩子为了吃糖,会预谋好几个月,然后偷拿家里的两三角钱去敲那么一小块麦芽糖。“敲”是我们对买卖打糖、分割打糖的一个模糊动词。看着卖打糖的人将钢钎刀放到打糖边缘,轻轻地砸一小锤,一块打糖便被分割出来,这时孩子们的眼睛会盯着货郎的手一动不动,心情特别激动。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治疗、抗生素、雾化治疗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初始剂量8~10 mg/(kg·d),2~4 d后待病情基本缓解将用药剂量递减至40~80 mg/d的维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及消化系统症状等;7 d后改为口服甲基强的松片剂,每片4 mg,每日维持量4~8 mg/d,1个疗程为5~7 d。

1.第二课堂是激活大学生绿色学习的好方式

3.绿色学习是应用型人才的人生发展路径

绿色学习意味着高质高效的学习,指学习目的更加源自可持续发展观的生态伦理,学习动力更加发自个人内心的兴趣和自然发展的需求,学习行为更加凸显人本理念,变得更团队化、智能化、艺术化,学习生活走向健康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导向。[2] 这与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创新教育、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有异曲同工之效。 应用型人才如果不具备这样的绿色学习能力,就无法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应用,也就无法满足学生个人生涯发展的需要。

绿色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变革。 高效、清洁、节能、环保、循环的绿色经济体系的建立,必然引发劳动力市场的颠覆性变革。 在不远的将来,拥有绿色理念、具有绿色生产技术、懂得绿色管理规范、清楚绿色生产标准的应用型人才必然是服务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是企事业单位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核心骨干。

(二)第二课堂是绿色教育的有效载体

试验在松原职业技术学院葡萄所葡萄园进行,试材为双优成龄树。试验园为河床地,砂质黑钙土,pH值在7.0-7.42。篱架栽培,株行距0.5 m×2.5 m。

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不是简单地机械式贮备和陈述知识,而是以具体的实践活动应用和反馈知识,最终将知识内化为参与者的综合能力。 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绿色学习的开始。 另外,在第二课堂中,不同背景的学生基于同样的兴趣爱好,在开放、平等、自主的平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更容易形成可持续的绿色学习,促发绿色思考,促进学生发展。

2.第二课堂是培养大学生绿色自律意识的主渠道

2013年以来,以三明学院为代表的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积极借鉴台湾科技类大学的办学经验,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出发,通过学分化、项目化、课程化设置,重新建构第二课堂管理方式,形成以“项目分类”为核心、职能部门(教务处、学工部和各二级学院)为依靠、学分认定评价为支撑的能力培养模式。 将第二课堂根据项目开展性质细分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社团活动类,竞赛类,证照类,科研类,其他等五大类。 围绕课程化设计,根据教学要求,设立“必修”和“选修”两大模块,并结合专业特色在“五大类”下将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为“通识教育学分”和“专业学分”,融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现应用型人才素质培养和评价的精细化、全面化、科学化。

3.第二课堂是锤炼大学生绿色技能的主阵地

绿色技能是服务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要素,也是目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比较忽视的一个能力。 在第二课堂中,绿色教育的核心是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思维,提升“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实践技能。 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师生学会在绿色生产甚至绿色生活从设计、实施到最终完成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提出并解决绿色问题,大学生的绿色技能得到锻炼、展示和提升。[3]

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困境

(一)学校(顶层)战略导向与学院(基层)战术执行的错位

大学生绿色意识的强弱,关键在于个人的内化生态伦理程度。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强调以育人为核心,突出以学生为本,在综合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的结合中表现出特殊的动力功能优势,对个人绿色自律意识养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活动,有助于提升想象力、增强创造思维能力,尤其在涉及生态文明教育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和体验将受到更直观的冲击,不断启发他们的生态伦理思考,促进他们应用可持续发展观完善知识学习,规范更多绿色行动,促成个人良好绿色自律意识的养成。

1.出生死亡。有些胎儿因脐带围绕颈部,造成死胎或生后即死;有些胎儿在产道内因黏膜破裂过早,缺氧窒息而死;近亲交配易造成先天不足或畸形,导致死亡;或因感染猪瘟、细小病毒等,造成死胎或生后死亡。

从三明学院近四年的实施情况来看,学校虽在第二课堂制度顶层设计上明确了“战略”导向,也在重要节点、不同阶段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实时数据情况通报、教学评价考核等方式不断强化第二课堂改革的紧迫性; 但是,各二级学院却在执行中不同程度地弱化了第二课堂实施过程,没有深刻领会学校战略导向的深远意义。 部分领导干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建设”理解不到位,缺乏动力,没有进一步细化学校的战略意图。 另外,部分教师满足于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安逸状态,对“压缩课堂教学学分,增加实践教学学分”认识不足,革新应变的激情缺失,甚至一部分人主动脱离第二课堂,或是简单地把第一课堂课程改头换面照搬到第二课堂,或是依个人兴趣喜好开设与专业学习无关的课程,致使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处于盲目、自发、松散的状态,造成制度顶层设计的战略导向与战术执行的支撑性间的矛盾。[4]

(二)学生个性需求与功利管理倾向的缺位

近年来,三明学院学生在国际国内各项赛事中的获奖呈“井喷”式增长,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特别是2016年,共获国家级荣誉135项,省级竞赛荣誉121项,同比增长40%。 这与《三明学院第二课堂学分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实践密不可分。 但仔细分析成绩,依然任重而道远。 以2015年为例,学生全年各类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80个,占全校学生人数的1.28%,获奖学生131人(其中35人获奖超过2项),不足全校学生人数的1%。 2016年12月,三明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第二课堂学分完成情况通报数据显示,超过20%的毕业生未达修满第二课堂学分的基本要求,接近10%的毕业生将因此而无法毕业。

除了上述所说,部编教材还在课文后安排了句子练习,并将课外阅读纳入体系。安排句子练习是为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及运用能力,同时为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对安排句子练习的检验。部编教材中有很多新增的栏目便体现了这一特点,比如“与大人一起读”栏目,此时学生的水平还不足以独立完成一篇阅读,而且,让家长与孩子共读,不仅让家长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还能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美好,而不是将之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加之,这样的亲子互动对学生的家庭也有一定的好处。如此,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及应用能力。

造成此困局的原因有四。 一是“95后”学生大多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在缺乏外部约束的情况下, 参与第二课堂的热情较低、意愿较差。 二是《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实施细则》过于强化竞赛成绩和科研成果,忽视对学生参与经历和体验感悟的正确评价,导致多数活动是少部分优等生反复获奖,大量学生被动参与或干脆不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三是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强,转而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在非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中,最终在学分认定中专业分偏低,通识教育类分过高。 四是部分二级学院的第二课堂建设方案存在先天不足,设置的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对学生所获第二课堂学分缺乏正确的预判,致使较多学生无法修满规定的学分。

(三)思政工作引导与全员参与共建的越位

绿色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活动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统筹高校各部门资源与绿色教育活动开展的关联性,需要汇聚学校各方力量形成同心协作互助的绿色氛围。

高校要从绿色教育开展“不可缺少、不可取代”的高度来重视并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四)考核激励机制与教师行动融入的失位

虽然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指导亦是影响第二课堂方向与质量的重要因素。 然而,教师在事实上陷入做与不做无约束、干多干少难区分、完成好坏不奖惩的窘境。 科学、稳定的管理评价体系的缺失,特别是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数量和质量的核定问题、教师第二课堂工作量的科学测算问题的存在,使专业教师未能真正主动参与第二课堂建设指导。 落实第二课堂纳入教学环节还仅停留在教学大纲上,绿色应用型人才培养只能是在“呼喊中”,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对接依然“在路上”。

基于绿色教育的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

(一)打造同心互助的绿色教育团队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 在应用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第一课堂专业教学局限的有效弥补,两者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一是建立多部门的立体协同机制。 学校要以绿色理念引导管理,下拨专项经费并完善顶层制度配套; 部门(机关)要强化绿色服务,明确职责与分工,牵头开展合作及协商,做好监控和激励; 学院(基层)发动专业教师在内的全部人员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建设,制订具体的绿色实践活动方案,实施并推动第二课堂开展。 二是坚持高校教师绿色教育培训,采取“走出去(校外培训)”“请进来(专家讲座)”“网络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绿色素质,充实具备良好绿色品德、丰富绿色知识、扎实绿色技能的绿色师资。 三是明确第二课堂指导教师的绿色要求、选拔程序、教学内容、考核指标、奖惩标准,分层次、分类别抓好专业教师、思政干部、教辅人员3支指导教师队伍,突出绿色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方向构建绿色教育团队,协同进行绿色项目和课程开发、优化工作,持续提升第二课堂绿色质量和绿色育人实效。

(二)共建共享共赢的绿色教育项目库

然而,在实践中,第二课堂更多地被定位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过分依赖思政工作队伍引导和实施,且活动内容涉及面广,整体目标不清晰,缺乏系统性,与第一课堂教学脱节严重。 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基本是临时性状态,随意性很大,未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背离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现实中,甚至出现单独由团委或学工队伍来组织实施第二课堂活动并设计学分认定办法的情况,弱化了教学队伍(特别是系主任)所起的作用,忽视了第二课堂在学科教学中的专业属性特质,直面人才市场需求的作用发挥不足,第二课堂的功能及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另外,由于全员参与共建第二课堂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第二课堂活动经费明显不足。 场地设施缺乏整体规划和调配,教学器材配备使用也经常与第一课堂教学冲突,导致第二课堂活动无法正常开展。[5]

一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的个性表达需求。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生不仅是绿色活动的具体参与者,还是绿色课程的策划人和组织方,更可以成为绿色教育的考核人和评议员,最终使第二课堂成为学生绿色思维、创造创新思维发挥与展现的平台。 二是坚持第二课堂的绿色开放性,鼓励学生与教育者共同主导第二课堂活动,形成良性互动。 三是第二课堂活动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要承认个性的存在及差异的合理性,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尽量多的绿色活动,并选取合适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开展。 四是要善于发挥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在兴趣、能力、爱好等方面的心理优势和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绿色精神,增强学生的绿色能力。 五是要按照“绿色发展、学科共享、优势互补、师生受益”的原则,开发大学生创新绿色科技的基本技能,完善整合现有第二课堂的内容或项目,统筹管理校、院两级第二课堂项目,共建跨院系、跨学科融合的第二课堂活动,形成全校的第二课堂“绿色项目库”。 “项目库”可按内容分为绿色精神与品德修养、绿色科技与创新创业、绿色人文与艺术教育、绿色实践与志愿服务四大类型,按形式分为活动类、讲座类、竞赛类、证照类、科研类五大类型,按主体分为校级项目、院级项目、基础项目三种类型。

文献[16]通过尺度分析,对换向流动反应器涉及到的高度非线性方程组(流动项及固项的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进行数学推导,将得到的无量纲数用于可描述反应器运行特性的一阶无量纲解析表达式,进而优化换向流动反应器的设计,并针对床层长度、换向时间等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

(三)落实精准科学的绿色考核机制

精准科学的绿色评价是确保第二课堂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也是绿色教育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的重要保障。 第二课堂对绿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潜在性与长期性的作用,不能简单地将第二课堂取得的短期现实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应建立有利于第二课堂长远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6]

一是绿色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目标。 不以活动中有多少学生获得什么层次奖励、发表多少篇论文、获得多少项专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避免绝对化的技能训练; 而是看第二课堂有没有为学生提供绿色实践锻炼,注重师生参与绿色教育实践过程的体验、收获和发展,关注绿色精神和能力如何培养和持有。 二是绿色的学生学分认定管理。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错位发展以各展其长。 要将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视为基础学分认定,对活动成果或竞赛成绩给予奖励学分认定; 要打通跨学院、跨专业的学分认证壁垒,合理设置第二课堂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的比例,开放通识类与专业类学分互换通道。 三是绿色的教师工作设定与激励。 教师集中指导尽量以小班化(30人左右)辅导为主,每学期3—5次为宜,形成教学成果展示、辅导现场视频片段(2—3个,每个15分钟左右)佐证、师生评议的三维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参与项目学生的学分认定情况核算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另外,要认可辅导员、教务员等人员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引导、组织和学分认定评审工作中的艰辛努力,给予其合理的工作量计算,激励各方力量共同保障第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第二课堂活动的绿色评价。 应使学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教务科)、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评议方,共同评判、改进第二课堂建设。 学校(教务处)评价以实现绿色教育为中心,院系(包括教师)评价以学生的绿色素养和绿色技能培养为中心,学生评价以更好地改进第二课堂建设、推动绿色实践活动开展为中心。

ACEI类的药物可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因此最初用于治疗高血压,但在临床长期应用过程中发现其对于肾脏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在本次治疗研究中,采取ACEI类药物治疗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0.5%以上,显著高于非ACEI类药物治疗的对照组(71.5%),提示该种药物治疗可明显保护肾功能,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等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该种药物治疗可降低甚至不利因子水平,进一步保护肾脏,研究结果与刘宏伟报道基本一致[2]。总之,对于IgA肾病治疗,采取ACEI类药物临床疗效显著,保护患者肾功能。

(四)构筑绿色高效的大数据管理平台

建设智慧、共享、互联的移动网络大数据平台,高效地实现及时性传播、互动性沟通、便捷性管理等,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 这是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高校绿色管理的必由之路。

一是通过平台实现智能便捷的跨界信息获取和融合。 设计开发“第二课堂”手机软件APP,在学校网站设定“第二课堂”二级链接,在校园微信公众号开辟“第二课堂”专栏等,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方便师生不限时空沟通交流,增强不同专业学生间的交流,推动跨界合作。 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管理和推进,实现绿色教育所强调的知识广博与交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是借助平台实现校内外多方共享成果。 学校、各院部和校外单位(实践基地、共建企业等)可以通过平台发布拟开展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能力要求等相关信息,学生可以在网上报名,预留个人专业特长、实践能力等相关信息,然后由该项目的责任人通过协商确定项目团队成员,并组织开展实践等。 同时,也可以运用此平台解决第二课堂难题,为师生之间、高校之间、校政企之间的第二课堂活动合作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7]三是依托平台实现精细高效的管理。 所有第二课堂项目都应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公开和共享,完成精准的质量监控。 在平台上,以学生、辅导员和教学监管人员三方综合评价为依据,对项目进行淘汰与增补,对不同项目、不同学生、不同指导教师,在活动中给予不同的建设经费、学分认定和工作量计算,确保所有第二课堂项目有运行、有绿色、有质量。

截止调查前,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总人数约为万.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取问卷调查置信水平为95%(相应的),误差值,概率值,此时样本方差最大.计算得到.考虑到信息覆盖度不足,假设问卷有效回收率为,因此,此时的样本量为.最终发放600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样本509份,回收率,其中,订购过外卖的样本有480份.

总之,基于绿色教育的第二课堂建设是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和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作为培养全方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高校,在绿色教育的道路上必须不断努力、探新、求精,为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能的绿色人才。

[ ]

[1]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Skills for Green Jobs: A Global View Synthesis Report Based on 21 Countries Studies[R].2011-10-18.

[2] 桑新民,谢阳斌.21世纪:学习向何处去:绿色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16(2):10-16.

[3] 方硕瑾.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4):139-141.

[4] 赖鑫焘.地方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创新设计[J].三明学院学报,2016(3):7-11.

[5] 孙伟仁,徐珉钰.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活动支撑系统的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2012(7):104-106.

[6] 刘树春.基于第二课堂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J].江苏高教,2015(5):119-120,135.

[7] 高京.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教学建设:以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2-126.

 
游耿林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