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内外部环境的中国社会企业发展对策探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社会企业最初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在福利制度的革新、公共服务民营化和非营利组织的转型等内外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一种将社会公益目标和商业运营模式相结合的新型组织形式出现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福利国家的失败,促使众多国家纷纷寻求摆脱市场失灵、政府失效的第三条道路,在此过程中,兼具经济性和社会性的社会企业在世界各国的受关注程度日益提高。[1] 2004年,北京大学的刘继同教授翻译了国外《社会企业》一文并发表在《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上,这是国内最早引入的社会企业概念的文章。 社会企业成为国内研究的热门。 随着社会企业的概念开始在中国不断发展,一批社会企业不断涌现,如深圳残友集团、羌绣、中和农信、天津鹤童老年福利协会等。 中国社会企业在农村扶贫、教育、环保和公共产品提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社会企业研究现状

国外社会企业研究从社会企业含义、类型、社会企业学派发展、社会企业比较研究到社会企业治理和绩效等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体系。 Dees(2003)认为,社会企业是介于纯慈善性质组织与纯商业性质组织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提出了“社会企业光谱理论”[2] , 形成社会企业光谱流派,奠定了社会企业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Janelle A. Kerlin(2006)指出英美国家对社会企业进行较多的比较研究,从各国发展社会企业的模式中学习更多的经验。[3]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社会企业研究远远不够深入,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国内学者的研究过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主要集中于社会企业的含义探析以及中外社会企业发展比较研究等方面。 丁开杰(2009)从政府、市场、社会三部门视角出发,认为社会企业主要属于社会第三部门。[4] 王名与朱晓红(2010)把社会企业看作一种介于公益与营利之间的企业形态,是社会公益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5] 陈雅丽(2014)通过对英国社会企业发展的原因、特征和政府措施的介绍,从而提出我国社会企业培育和发展的相关建议。[6]

国外社会企业的政策和模式的研究提出的建议不能完全适应于中国的国情。 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有哪些可以突破的切入点?如何结合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和科技,推进社会企业成长?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三、中国社会企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剖析

(一) 社会创新背景下外部推力不足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创新成为商业和社会领域关注的热点。 在增加就业、兼顾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除单纯依靠政府之外,社会企业这种公益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创新型组织日益承担起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政府在推动社会创新体制方面为社会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国家双创战略、“双引擎”驱动等为社会企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支持。

但是细致分析来看,社会企业在中国仍缺乏法律制度支撑和社会认可,缺乏为社会企业服务的金融生态网络和教育培训机制。 在中国,社会企业尚无明确的定义,社会企业在登记注册时定位模糊; 中国的社会企业尚未进入政府和投资界语境,限定了社会企业的影响力范围; 同时中国的社会企业家和社会企业相关知识的培训较少,缺乏社会企业家成长的土壤。 余晓敏等(2011)提出,中国社会企业发展所处的制度环境还存在一些缺陷,为社会企业发展所提供的经济、技术、知识、人力资源尚十分有限。[7]

石油大数据技术已经在石油工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领域中体现出体现非常重要的支撑力和推动力,能够有效解决数据管理部门多、数据存储系统分散、数据应用领域广等诸多问题,石油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大幅度提高石油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度和业务协同度,同时还能够逐步提升我国智慧油田建设水平。因此,尽快着手构建我国石油大数据技术应用体系进而在数据密集型计算一体化研究方法指导下建立石油大数据云平台是十分必要的。[课题与项目:(1)陕西省社科界2017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智慧油田’建设中的油气大数据平台架构研究”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内部动力缺乏

在政策上,本文拟提出以下3点。

公益创投是一种将商业风险投资运用到慈善领域的新型公益资本投资方式,其目标是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运用和发展。 以 “新公益伙伴”和联想集团的公益创投计划为典范,中国的公益创投发展形势良好,但仍需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公益创投平台的建设,给予公益创投在税收和人力上的支持。 公益创投作为一种长期的融资方式,可以为社会企业提供投资后的咨询支持和决策建议等其他服务,注重其资助的社会企业能力发展,有利于中国社会企业和公益事业的更快成长。

本文构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和ArcGIS制图功能,研究2000—2015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获得以下几点结论:

四、中国社会企业发展对策分析

(一)外部拉力推动下的中国社会企业发展

1.立法先行,推动政策支持

3. 联合商业企业,寻求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2~5岁儿童皮肤病患病率较高,主要以湿疹、单纯糠疹等为主,故应加强皮肤保健宣传和教育,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水利自动化全称为水利管理自动化系统,是一个供水调度系统的软件平台,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供水信息化管理平台。此平台能把来自自来水公司管辖范围的取水泵站、水源井、自来水厂等重要供水单元全方位纳入监控和管理系统中,目前可实现手机与电脑同步监控。水利自动化系统是由一个监控中心和若干个远方端站构成,必要情况下可设中继站。监控中心站是以微机系统为主体,并配置必须的数据通信设备,使用计算机专用电源;端站则是以单片微机为主,配备数据通信设备、传感器和执行段;中继站则由数据通信设备及中级控制器构成;端站和中继站采用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进行工作。

社会进步和发展促使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 商业企业在考虑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兼顾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效益。 非营利组织在发展遭遇瓶颈时也在积极寻找可持续的运营模式,推动整个行业方向的转变,为社会企业的发展构建了有利的行业内部环境。

移栽后4~6天为缓苗期,缓苗后浇1次缓苗水,一定要浇透。当门椒坐住后并开始膨大时,再浇第2次透水。这次透水后,植株需水量也开始增加,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每次浇水都不能漫过床,否则容易造成疫病流行。

其一,设立社会企业相关部门,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

社会企业在我国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运营和管理模式。 相比较而言,传统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企业有着丰富的行业管理经验,而社会企业在专业知识、技能创新方面又独具优势,因此,开展商业企业和社会企业的互补合作交流十分必要。 首先,二者可以开展经营业务交流。 商业企业可以向社会企业提供志愿者,向社会企业传授商业企业经营的经验和管理技巧,提升社会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并从社会企业中学习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新思维方式。 其次,社会企业在社区建设上独特的运营方式结合商业企业技术和人力支持,共同促进社区的发展,解决社会问题。 再次,商业企业与社会企业合资,发挥各自的管理和技能优势,社会企业通过将生产环节外包给更具有优势的企业,而将自己的核心优势和资源集中在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社会企业的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可树立商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

4. 深化学术研究,增加企业人员培训

社会企业发展的最大的瓶颈是资金,其长远发展需要政府在资金政策上有所倾斜。 近年来,政府持续鼓励发展小微企业,发展“双创”政策,由于资金等限制,中国社会企业规模整体不大,政府应将适用于小微企业、非营利组织等优惠的税收、财政补贴政策也适用于社会企业。 我国可以设立社会企业投资基金,为社会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在政府公共服务机制上,给予社会企业政策优惠,将政府公共服务部分外包给社会企业,将公共职能部分转移给社会企业,减少政府财政支出,也增加社会企业的收入,拓宽了其资金来源渠道。

其三,建立社会企业示范基地。

Social Enterprise UK组织最早提出“社会企业地区”这一概念,目前在英国以阿尔斯通社会企业镇为代表的四个社会企业地区发展迅速。 李健(2014)指出,结合地方政府创新和社会创新,借鉴英国的经验,我们可以建立社会企业社区、社会企业市、社会企业镇等多种形式。[9] 目前我国以残友、羌绣、欣耕农场等为代表的社会企业在解决区域农村人口就业及助残、扶贫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建立社会企业示范基地,结合目前精准扶贫的国家政策,帮助中小型社会企业“脱贫”,也为其他社会企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2. 创新投资方式,推动金融支持

但就社会企业内部而言,目前集中于教育、助残、就业等领域较多,对于环保、金融、体育等领域涉及较少。 中国社会企业大部分处于初创或发展时期,规模小且较少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同时缺乏真正理解社会企业特性的资金支持,这使得社会企业的效应不凸显,社会影响力不足。 社会企业的异质性特征、社会企业家培训落后和有关社会企业立法不完善,使得社会企业内部利润分配模式和经营模式混乱; 同时社会企业家自身在企业性质认知、内部员工的管理、领导力和创新力等方面还有所欠缺,难以真正带动社会企业进行社会变革。

社会影响力投资位于注重社会价值的慈善捐助和注重经济价值的传统投资之间,比公益创投更加注重财务收益回报。 当前我国影响力投资发展迅速,实践证明,以苏州社会企业产业园区、Social Venture Group为代表的社会影响力投资的发展等对于社会企业的资金支持起到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一方面开展由政府引导、企业牵头的影响力投资交流活动、学习优秀社会影响力投资案例和确立社会影响力投资指标和标准; 另一方面借鉴国外政府开展社会影响力投资成功的经验,如英国政府提出“社会影响力债券”、大社会资本、全球第一个社会证券交易所等措施,我们可以参考利用政府投资中的体育彩票、福利彩票等委托专业的投资机构进行社会影响力投资。 此外,将投资视野拓展至国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吸引国外投资者参与投资,通过建立融资信息披露平台,使国内外投资者能准确了解资金动向。

经手术治疗结合护理干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患者呼吸道通畅,未发生组织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呼吸型态得到改善,脑水肿减轻,未发生外伤和误吸,生命体征均趋于稳定,意识逐渐好转,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达92%(46/50)。

在立法上,我国目前关于法人制度只有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两类,尚无针对社会企业的法人形式和法律文件规定,关于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的相关原则和制度也不明晰。 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首先应针对这一新型的企业模式,结合社会企业的特征和定义,明确社会企业的法律形式,赋予社会企业法人的资格。 同时应制定评估审核制度,明晰利润分红、企业监督和注册等要求。 由于社会企业兼具商业性和公益性,可以参考非营利组织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商业企业的《公司法》等,这样一方面可以规范管理社会企业,防止其他类型的企业“搭便车”,让社会企业有法可依; 另一方面,新的政策是无形的影响力,有利于提升社会企业在公众和企业界的认知关注度。

社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行政支持,通过设立相应的社会企业职能部门,加强对社会企业注册、经营、税收的监管,为社会企业发展提供及时的业务支持和指导。 鉴于社会企业的特性,可以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首先,在部门内部,加强与教育和就业部门的合作,为社会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培训保障,积极与就业部门合作,发挥社会企业增加就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部门之外,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强社会企业与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沟通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为社会企业搭建支持平台。[6] 每年由一个地区行业联盟牵头,由政府支持、指导举办大中华地区社会创新战略对话和研讨会等。[8]

其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我国学术界应加大对社会企业研究的重视力度。 首先,在教学体系上,从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学形成一整套体系,对于本科生而言,企业管理学科教学中应加入社会企业内容,丰富学生对创新型企业经营模式的思考,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对社会企业经营方式进行探索; 对于研究生教学,尤其是有求职经验的MBA学生而言,教学应更加侧重于经典案例分析和探讨,邀请成功社会企业家做企业介绍,总结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的特征和缺陷,提出解决方案。 其次,在研究方面,鼓励高校、研究所开展社会企业专项研究,建立“本土化”的社会企业理论体系,同时积极开展跨国社会企业学术交流活动,掌握国际优秀社会企业发展动态,借鉴成功经验。

社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专职人员的培养。 结合当前“互联网+”平台,建立企业内部网络体系,为员工建立自助学习平台,如社会企业网络课程的学习,也可开展校企合作,请相关专家进行线下或者线上的阶段性培训。 同时,培育志愿者精神,开展志愿者活动。 通过定期的志愿者培训,可以加强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和企业文化基础。

5. 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第一,实验资源损耗加速。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人体解剖生命科学馆,尽管服务了师生与社会,然而,实验资源的损耗加速,比如标本使用寿命缩短、空调通风系统寿命缩短、多媒体触屏学习系统使用寿命缩短等。这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对人体解剖生命科学馆设备标本的保养、维护工作给以重视。

互联网时代下多元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的建立对于社会企业长远发展十分必要。 在政策上,由政府引导为社会企业搭建交流平台。 增加商业企业和社会企业的交流、社会企业家与学术研究界的思想碰撞。 建立社会创新咨询平台,将社会问题以及相对应社会产品加以罗列,并解读国家针对社会企业的最新政策,方便各行业和消费者了解信息,加深对社会企业的认知。 在平台下,定期开展线下的交流活动,促进投资者、商业企业和社会企业接触。 同时针对社会企业示范基地的建立,应首先着力于网络平台建设,收集各方意见全方位考虑问题。 在融资上,社会企业应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有利时机做好企业宣传,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完善公益创投和影响力投资平台建设,打通国内外投资端口,吸引更多投资者将投资重心倾向社会企业。 在教育培训上,开展慕课等网络学习平台建设。 成立社会企业学院平台,鼓励校企合作。 对社会企业创业者提供精细化教育:增加对共享经济、“互联网+”的背景知识解读; 对新型创业思路进行探讨; 对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和企业品牌形象建设能力的培养。

BIM在施工质量控制和应用常表现在技术交底、质量检查、对比碰撞检查及预留洞口施工,建立质量控制高效的沟通机制,收集整理现场质量数据和实时动态等几个方面。

除此之外,还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元素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因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但是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提升的过程的,也就是说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经济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审美意趣和审美偏好,实际上是与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息息相关的,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意趣,因此现代服装设计的过程当中,从传统文化当中吸取营养,实际上也是在借鉴传统文化元素当中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是为现代服装设计成果本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

(二)内部动力带动下的中国社会企业发展

1. 培养社会企业家精神

社会企业家往往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建了充满活力的组织,体现了社会企业家优秀的个人能力,但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社会企业家精神推广易受到限制。 社会企业家首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结合社会企业学院、网络资源等优势,增加对工商管理、企业人力管理、商业运营模式等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保证社会企业兼具创造社会价值和自我造血的功能。 其次,将社会企业家精神贯穿到企业家的内外部交流活动中。 在企业外部,通过企业家之间的互助网络,与其他社会企业家群体进行思想、创新上的沟通交流,共享管理、融资、政策信息,总结实践经验,与商业企业、非营利组织加强交流和合作,了解投资界的动态,全方位多视角培养自己的商业能力、预判力; 在企业内部,加强与员工的对话和团队建设活动,将社会企业的精神和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每日的工作中。 再次,跳出公益和社会企业的圈子,开阔视野,在更广泛的商业创业项目中寻求灵感和创新,与风险投资、创业孵化器等大胆接触和合作,展现出敢于冒险的精神和改变现状的勇气,让社会企业家精神走得更远。

2.创新社会企业内部经营策略

在商业模式上,首先,无论社会企业的规模和涉及领域宽窄,必须做好企业核心经营产品和服务的定位,找准企业核心业务。 经营上致力于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在服务质量和成本之间做好权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集中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将服务做到极致。 其次,利用企业现有资源,构建价值网络。 在企业内部,了解企业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层次,做到岗位和职责相匹配。 在企业外部,抓住企业的客户群体。 社会企业的客户群可以是外部顾客,也可以是合作伙伴,更是企业内部员工及其辐射的社交群体。 结合技术、网络资源形成外部价值网络,推动社会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造。

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上,针对企业人才流失,首先应做好社会企业理念延续及社会企业文化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只有高认可度、乐于从事社会企业工作的员工才是社会企业发展的重要人力保障。 其次,针对高层核心人才的招募,可以与高级猎头公司合作,通过建立社会企业人才招聘平台,收集致力于从事社会创新人才的相关信息并发布企业最新招聘岗位,及时把握最新人才信息。 再次,对企业员工实行必要的激励措施,员工股权分配和利润分配,充分授权和提供派遣学习机会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五、小结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企业发展有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在社会创新的大背景下,社会企业作为社会创新生态圈的重要一环,如何实现快速发展是迫切和紧急的难题。 无论是以政府政策、立法、金融、教育培训、互联网科技支持的外部拉力还是社会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的内部动力,都需要两个方向齐步推进,内外部做到合力与互补,这是中国社会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 ]

[1] 金仁仙. 中日韩社会企业发展比较研究[J]. 亚太经济, 2016(6):99-103.

[2] DEES G. New Definitions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 Free Eye Exams and Wheelchair[J]. Nature, 2003:1-4.

[3] KERLIN J A. Social Enterpr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ifferences[J].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2006,17(3):246-262.

[4] 丁开杰. 社会企业能服中国水土吗[J]. 社区, 2009(9).

[5] 王名, 朱晓红. 社会企业论纲[J].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10(2):11-41.

[6] 陈雅丽. 社会企业的培育与发展:英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社会工作, 2014(3):43-48.

[7] 余晓敏, 张强, 赖佐夫. 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社会企业[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1):157-165.

[8] 朱小斌, 张嘉伟. 社会创新与我:星展基金会大中华区社会企业调研报告[R]. 2017.

[9] 李健. 英国社会企业地区:可借鉴的地方政府创新思路[N]. 中国社会报, 2014-09-26.

 
沈烨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