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均衡发展。 财务管理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事业单位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价值形式的管理。 随着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事业单位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其财务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迎来了新的发展面貌,其中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在这种新状态下我们同样应注意到工作中出现的不同于起步状态下的新问题。 在事业单位管理不断发展成熟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模式更应该不断适应当前需求,摒弃过时工作习惯,以适应新时代的新需求。

巩俐对于演戏的执着和疯狂让她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2016年,巩俐现身戛纳电影节,和那些拼命想在红毯上蹭镜头的人不同。那一年,戛纳电影为巩俐“官方清场”。将近30米的红毯,只有巩俐一人傲视前行,这无疑是对她征战戛纳30年的最高肯定,在她之前,没有华人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所以,娱乐圈有很多个影后,但“巩皇”自始至终就只有一个。

一、新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

事业单位是我国独有的公共服务机构类型,以公益服务为要务,履行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构架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之上,主要服务范围包括科、教、文、卫及社保、环保等多种类型,其收入类型则主要包含经营收入与财政拨款两大部分。 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发展的事业单位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显现出政事职责不分,财政负担沉重,缺乏竞争机制,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我国刚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一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从会计工作中提炼出来,简单的成本核算演变为对管理决策的重视,起步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还是相对落后的,会计使用手工记账管理,财务规划性不强,人员节约意识不足,内部缺乏有效监督,遇到问题时依仗人员素质的情况多。 1996年,我国针对事业单位改革下发的第一个专门文件《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做到政事分开,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等,由此开始了我国事业单位的一轮改革。 在这一轮改革浪潮中,不能继续适应社会需求的事业单位被撤销,对功能零散的事业单位予以合并,对冗员单位进行缩减,并逐步缩小财政补贴范围,部分事业单位改组为企业单位等。 进入21世纪,事业单位“去行政化”“企业化”成果显著,担任行政职能的并入政府机构,从事生产经营的改制为企业,以契约关系中的法人结构制约行政权力,我国事业单位已在不断的改革中逐步构建出新的格局。[1]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见表1),2016年全国公共财政总支出 18.78万亿元,相比于上年增长6.8%,其中科、教、文、卫及社保、环保类支出7.73万亿元,占总支出比重超过41%,较上年增加0.629万亿元,增长率接近9%。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根据不同单位性质,其财务管理目标也有所不同,比如单位绩效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业务发展等,财务管理内容则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余与分配、专用基金管理等方面。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运行,应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协调事业发展需求与资金供给关系,合理预算,规范收入,减省开支,坚持“勤俭办事业”的要求,用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表1 国家财政部分项目支出额(万亿元)及年度增长率

  

年 度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科学技术0.65611.95%0.58610.36%0.5314.53%0.50814.09%教 育2.8076.85%2.62714.02%2.3044.73%2.23.57%文化体育与传媒0.3162.60%0.30814.50%0.2695.91%0.25411.98%医疗卫生1.31610.13%1.19517.39%1.01822.95%0.82814.28%社会保障和就业2.15913.51%1.90219.10%1.59710.21%1.44915.13%环境保护0.473-1.46%0.4825.65%0.38211.05%0.34416.08%合 计7.7288.86%7.09916.36%6.1019.26%5.58410.01%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相比于以往,现阶段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突出了公益性、服务性与知识密集性三大特征。 其中,与生俱来的“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 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并不能改变事业单位单一化的投资主体,以财政拨款为主的投资主体形式直接导致其陷入经济效应与承担风险无法协调的境地。 事业单位的事务范围决定了服务性这一基本特征,作为国家社会服务支持系统,事业单位的发展欠缺将直接制约生产力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且其服务水平及范围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达而提升、扩大。 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虽然仍然实施计划经济时期流传下来的财务预算收支方式,但已然更加注重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管理,强化单位内外监督,引入电算化工作系统,强调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等。 发展至今,事业单位功能性越发突出,其财务管理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这一阶段的财务管理问题已经不能笼统地归结于个人的失误,而应该从事物发展的机理中发现新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优点与缺点犹如双生花,事业单位的形成源于政府对社会公益服务职能的实现,这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的运营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文叙述的事业单位特征。 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虽然也是其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财政拨款的存在使其营运管理中淡化了资产管理的观念。 由此可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源于单位在预算管理模式下对财务资产管理意识的欠缺,这种相关人员意识上的欠缺直接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全靠制度的规范,而制度的规范与人的执行之间的“等号”只能是“约等于”,因此在财务管理中就显现出了内部监督、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的问题。 由于人的行为意识上的不足难以完全避免,本文在假设相关人员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下,主要分析新时代事业单位可能面临的由预算管理与制度约束两方面导致的财务管理漏洞(见图1)。

  

图1 事业单位财务问题原因分析

二、新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漏洞

新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预算编制、内部监督、风险控制、资产运营、成本管理等方面的漏洞。

由图3可知,对照组是只加了5 mL的乙醛(40%),经过10 h后,降低到33.88%。乙醛+乙醛脱氢酶实验组中,由于乙醛脱氢酶作用,经10 h的反应后乙醛含量降低到18.24%,其转化率为46.16%。在乙醛+乙醛脱氢酶+余甘果果肉实验组中,由于余甘果果肉的加入,乙醛含量降为16.54%,乙醛转化率51.18%,比乙醛+乙醛脱氢酶的实验组增加5.02%。由此可以说明,余甘果对乙醛脱氢酶降解乙醛具有辅助增强的作用,可能是增强了乙醛脱氢酶的活力。

(一)预算编制漏洞

事业单位冗员低效的根本原因是财政制度存在问题。[3] 财政制度中对国家财政支付转移能力的政策限制了政府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支持[4]; 较低的入职门槛为权力提供了寻租空间,从而导致超编冗员; 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其监管制度无法有效调节委托代理关系[5]; 被放权不当、约束不足的创收行为,也使事业单位逐步背离其应有的公益性特征。 因此从单位自身来讲,要想保证单位财务管理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应首先加强本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 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工作的性质与特点,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本单位管理质量,合理设置各部门财务管理具体职责,最终做到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统一,账面资产与实物资产相统一。 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制度化管理,以制度约束个人行为,以制度影响联盟关系,用制度规划权力使用,用制度惩罚越界行为,进而塑造规范化的单位行为。[6] 事业单位应建立有效的财务控制制度、内部监督制度与奖惩制度,定期公开财务状况,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决策、执行和监督岗位分离,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考核制,减少管理漏洞,使权力得到有效制约,使财务管理得到有效监督。 加强本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包括资金管理的日清月结、大宗资金来往集体决策、重大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及定期的经营风险评估等,良好的制度管理将有效地约束不同工作岗位人员的行为,提高办事效率,保障事业单位日常运营,而非形式主义的“装样子”“空架子”。 只有健全了财务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财务管理规范化、降低财务风险。

(二)内部监督漏洞

事业单位新时代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发生在投融资方面。 非债务性自主融资与债务性融资是事业单位两种常见融资方式。 自主融资较为特别,指事业单位从政府财政或社会捐助等渠道得到的无利息且不需要归还的资金,这类资金由于其非债务特征,容易形成规划较为粗疏、利用率低下的风险。[2] 债务性融资多来自银行贷款等方式,其融资原因多发生在预算超支或建设投资等情况下,事业单位需在一定时间内归还本息。 债务性融资风险主要是事业单位不能在可控时间内归还贷款,如发生还款过期的现象,多由政府出面向银行协商延期,甚至由财政买单。 也正因如此,事业单位对待此类融资更为慎重,资金利用率高于自主融资。 事业单位投资主要包括内部投资与外部投资两类。 内部投资主要包括房屋土地购置、自用工程建设、车辆与设备的采购维护等固定资产投资,也包括人才引进、知识产权购买等流动资产、无形资产投资。 外部投资则主要包括对外合作、理财投资等。 事业单位投资涉及国有资产的,应依照相关规定处置,但仍可能存在因决策失误而带来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经验匮乏、风险预估工作缺失都可能致使预算超支,对单位日常运营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投融资支付方式与支付时间也可能令事业单位陷入财务风险。

(三)风险控制漏洞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问题主要集中在制度失效及监督体系不足等方面。 自2012年财政部先后颁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等文件以来,对事业单位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与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报告编制与报送、内控保障等方面作出更多的约束。 新文件的出台健全了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多年缺失的状态,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得到了良好的规范。 但我们仍然应该看到,这些规范出台时间较短,部分单位尚未能结合自身工作特点编制有效规范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制度,且出现虽有制度规范但仍旧仅凭经验对财务支出的范围、标准作出判断的情况。 财务监督作为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方式,立足于事业单位自身,可将监督体系简单划分为内、外两个监督体系。 但从监督机制的实际运行角度来看,财务监督工作常难以有效发挥其作用。 部分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不能给予审计工作足够的重视,导致审计人员不够重视,从而审计工作执行不到位,出现内部监督的纰漏。 内部监管也容易受到工作职能、人事关系等因素影响,其监管力度难以显现; 单位财务管理职责的不清晰、绩效考核措施缺失等情况,也导致监管制度的执行难以保证。 至于外部监督中的社会监督,主要立足于充分的会计信息公开,但部分事业单位在本单位会计信息公开过程中存在不全面的现象,使社会监督不能有力到位。

(四)资产运营漏洞

成本管理的漏洞主要出现在固定资产采购、人力资源配置、易耗品管理等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自2015年3月实施至今,对我国事业单位采购活动的规范效果显著,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管理漏洞。 一方面,政府采购管理机构承担着管理者与采购者的双重角色,意味着监督效功能低下; 另一方面,存在采购执行者直接将采购项目委托其他中介机构的情况,使采购过程中不能发挥政府采购的职能与优越性,同时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也将影响有效监管,最终导致政府采购的形式化。 由于“铁饭碗”观念的流行,事业单位同行政单位一样成为就业中的热门,在人力资源配置中依然存在一岗多人、职责不清的冗官冗员现象。 此外,在易耗品的管理中还容易出现挪用、高耗损现象等等,不再一一赘述。

(五)成本管理漏洞

由于其非营利组织的性质,事业单位人员资产管理意识往往低于企业,重采购,轻管理,资产保养、检修和维护易被忽视,造成原有设备快速老化,资产的使用寿命打折。 同时,资产的使用与管理相脱节,尤其是在缺乏资产管理制度和评估办法的情形下,资产整合配置水平低、利用率低。 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也是资产运营中的大忌,制度不详纵容了资产清查盘点滞后、财产报废手续缺失、岗位变动无移交、日常管理脱节等情况。 另有在未获批的情况下对外出租闲置资产,经营所得不按规定入账的行为。 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晰,资产管理的连贯性不强,难以做到管理、监察工作定人定岗定责。 近些年,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先后施行国库支付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一系列财政改革,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利用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三、新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进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在面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时,应更加注重制度化、数字化、精细化建设,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多方面保障。

(一)财务制度化管理与监督考核

预算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中心,肩负平衡收支、发展规划的职责,与企业相比,两者财务报表编制核算内容各有偏重。 根据事业单位发展情况,修正不合理预算,调整财务预算编制,也是服务单位长期发展的必然要求。 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时没有对单位的发展计划和财产进行整体的评估,缺乏合理规划,造成预算编制理想化、不准确、不合理、流于形式,最终造成执行和计划的脱节,预算执行困难。 预算体制改革提出的零基预算法,由于核实工作较为繁琐,并没能有效推广实施; 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的会计年度以公历年为准,而有的单位到了第一季度末才完成预算编制,这样的滞后性同样会导致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参照往年预算仓促赶工的现象,预算可操作性较差,并不能有效、全面地调整前一年的不合理预算。 严谨的监督和执行是保证预算科学的有效途径,部分单位忽视了对预算执行的监督,造成预算监督工作不力。 此外执行预算后的客观分析评价同样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有效利用预算部门的奖励机制,也没有对未能有效执行预算、超支执行预算部门的惩罚措施。

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不知道这片桃园的过去和现在,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可是,对于这片桃园及其所在的这块地方,我却知根知底,它的故事现实版是这样的——

(二)财务数字化管理与数据分析

采用与单位业务系统相适应的数字化财务管理软件程序,不仅要满足财务预算、记账、核销、还款和资产管理等业务需要,在财务工作中减少中间行为,降低人为风险,更应注重精细的原始数据采集与灵活的后台数据共享,建立单位自己的数据库,聘请专业人员或机构定期分析各项指标,服务于下一阶段的计划制定,提高工作效率。 现阶段,一些医院等类型的事业单位在运用计算机管理时,仅仅是将原有手工记账方式更新为电脑打印方式,或将部分数据密集类工作的数据储存方式从纸质版记录转移到一台或部门内的几台计算机中进行,这些方式虽然借助了电子设备,却并不能称之为数字化管理。 有效的财务数据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为财务数据的分析预测,将现有财务数据通过计算处理后可以获取对后续财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同时应实现单位局域网内、相同性质的事业单位之间或各级单位间对部分财务数据的灵活共享,在需要时能准确及时地提供信息数据,实现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联动,这才可称之为数字化管理。 此外,财务管理数字化工具应具有方便、快捷、精确、细致、安全、可靠、稳定等特点,并能满足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 不适应客观工作需要的数字化管理工具不仅不能为后续工作分析出有效的参考依据,反而可能提高工作难度、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工作成本。

《杂文月刊》文摘版2018年10月下中的《有多少加班灯光是为“局长”而亮》一文,很有针对性、现实性,对当前部分地方提出的“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法是有力警示,值得人们深思。

(三)财务精细化管理与核查评估

精细化管理应融合进预算、收入、支出、固定资产折旧等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及对财务人员的管理,这些方面的精细之处就体现在管理的专业化、系统化与数据化。 其中,专业化的分工与要求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基石,系统化使财务工作细节得到保障,而精细的财务管理工作将以数据化的方式呈现。 要实现精细化的财务管理,首先应当摒弃经验至上的原则,拒绝粗放式的管理习惯,对工作细节提出要求并根据客观情况加以规范,加强内部审计,做到主动查错、防弊、堵漏,不断发现并完善财务管理的短板。 在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应消除一味图快图省事的应付性工作心理,在面对不确定的工作内容时应做到有耐心地调试,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得出最优方案,并据此加以规范。 同时,在打造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应着重阶段性核查评估,不断反馈财务管理效率效果,形成一个对细节不断改进完善的动态循环系统。

(四)单位文化的建立与人才培养

做好任何工作都离不开高素质的职工群体。 建立企业文化的热潮在我国流行,不少企业从中获利,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与员工责任心,另一方面良好的企业文化更是与企业制度相适应,用“软实力”弥补“硬制度”灵活性差的不足。 这样的方式同样适用于事业单位。 建立良好的单位文化不仅有利于员工通过自我要求提高工作质量,更有利于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在财务部门,良好的部门文化引导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职业素养,重视本职工作,自主加强财务管理知识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此外,事业单位应开辟人才培养新途径,给予想要提升专业素养的财务人员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 不仅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更注重现有人才的潜力发掘,让员工的优良品质与出色的专业技术成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另一道保障。

[ ]

[1] 朱光明.试论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的实现途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1):1-4.

[2] 徐爱英.试论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7(2):86.

[3] 庞静泊.事业单位改革与社会空间成长: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7(9):26-32.

[4] 张光.中国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演变(1949—2009年):第二届公共管理学术峰会暨“中国‘行政国家’六十年:历史与未来”学术研讨会, 2009.

[5] 符钢战.关于中国事业部门体制转型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05(2):57-67.

[6] OLSEN J P,MARCH J G.Rediscovering institutions :the organizational basis of politics[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9.

 
张程皓,张慧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