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美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中之义

更新时间:2009-03-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P29)藉此确立了包括“美丽”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既进一步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又更好地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路径与实现目标的有机统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宏大叙事中,“美丽”一词显得格外的耀眼与凸显,这不仅仅是因为“美丽”一词首度出现在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系统之中,尤其是由于这一颇接地气的口语化词语,更恰当地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根本要求与核心要义,并且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核心范畴之中。

为扩大事务所规模,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A会计师事务所于2013年4月合并,一跃成为国内事务所的领军人物。从中注协发布的数据来看,A事务所合并后无论是规模还是业务收入都名列前茅。这次大规模的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的整合,涵盖了人员、资产、市场、技术、品牌等多方面的整合过程,合并之后A的审计质量如何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将通过两大指标对A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给审计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并极具包容性的规范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追求。在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与全过程,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与制度保障,转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情感认同与行为旨趣。尽管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在党的十八大给予明确界定,但作为一个客观范畴已然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并随着伟大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日益丰富,彰显其强大的包容性。

《易经》所提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中国几千年来所积淀的传统文化精髓告诉我们,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把“修身”“修德”作为人生的第一课。“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也是做人应该具备的态度、胸怀与品格。

如表1所示,2015年对外已经进行公布的内部控制评级的报告有效的企业共有2230家,2016年进行对外公布的企业有效的有2280家,比例分别是99.7%和99.9%[1]。从以上数据显示,某市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报告显示出较为良好的情况。

诚然,美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其他核心内涵,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都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价值范畴。美丽目标的确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人民中心根本立场的本质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价值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建设目标之意蕴,深邃、悠远而绵长。

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中的“美丽”即“美丽中国”,一般是指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及其在国家层面的生态文明成果具体体现。从词源上来解析,美丽,是指漂亮、好看、愉悦,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风度、颜色或声音上接近完美无暇或理想境界,使各种感官都觉得极为赏心悦目。“美丽”一词出现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以“美丽中国”词组的形式被提及的。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两步走”重大战略举措,科学地作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判断。显然,“美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作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观念引领和精神支撑,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与价值凝聚?这无疑牵涉到“美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独特地位及其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范畴的内在逻辑关联问题。我们认为,“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之一,她是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同一层面的价值范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联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进而言之,中国因美丽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富强之美、民主之美、文明之美、和谐之美。

、“美丽目标体现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

习近平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具有高度的生态文明水平,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普遍常态,应当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必然是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苗族,湖南凤凰县人,30年代知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文体家。他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沈从文先生的主要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大多数老百姓已经摆脱了基本生存需要条件的制约,从求温饱到求环保,从谋生存到谋生态,已经从追求提高生活水平转变到全面提升生活品质,人们的“美丽”意识不断增强。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的不断实现与日益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生态价值的诉求和美丽目标的追求,必然会与日俱增。习近平强调,生态环境业已成为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显然,不断补齐美丽生态带根本性的短板,必将有力地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绿色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理念的全过程与各方面,不断实现发展与保护、经济与生态的双赢,持续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过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丽”需要,人民群众才能穿得暖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出门舒心,事事顺心。

中国因美丽而富强,美丽是富强之美。一方面,富强的物质呈现是美丽生态、美丽中国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美丽生态、美丽中国是国家富强目标实现的重要内容与生态基础。习近平的“两山论”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与精髓,党的十九大报告再度重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只有治山理水,方能显山露水:只有天蓝地绿水清,才能不断以美丽生态吸引、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只有绿水青山气净,才能将美丽生态这一稀缺资源转变成为直接的生产要素,不断促进生产力更迭与经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的富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变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生活需要及其内涵也必然与日俱增,“富强”必然蕴涵生态的美丽、中国的美丽。诚如习近平所言,我们的小康是全面的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

直到有一天夜里,沈小小脱光了衣服,赤身裸体地蹦下床来,张满春才又一次看到沈小小胸前那对惊慌着的红兔眼,以及能让他联想起广袤田野来的那白亮润滑的肌肤。张满春这时才依稀瞧见那田野上有个犁地的勤奋农夫。沈小小合抱着张满春粗壮的脖颈,而张满春想到的却是田野和庄稼,他必须得把这美丽的田野侍弄出丰硕的收成来。他要在这广袤的田野上完完整整地当一回耕耘的农夫。然而,他的幸福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沈老七在他新居落成后的当天,就将沈小小接走了,张满春只能望着那一袭背影怔怔地发呆。

中国因美丽而和谐,美丽是和谐之美。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根本路径与重要内涵恰恰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和谐作为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其重要途径和本质意蕴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是广义的社会和谐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进而言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而且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根本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换言之,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因为,生产的异化和消费的异化是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的确,生态之美的根本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恩格斯在论述人类干预自然,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时指出,“这种事情发生得愈多,人们愈会重新地不仅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2](P519-520)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设想逐步实现这样一种理想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时强调,“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3](P928-929)与此同时,马克思明确反对人类破坏自然界的行为,告诫人类,“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4](P251)毫无疑问,坚决打好打赢包括污染防治在内的“三大攻坚战”,还自然以美丽,让天人更和谐,必将极大地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增强人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美丽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范畴中,一般而言,富强是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民主是政治建设的主要目标,文明是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谐则是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目标的确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的政治判断与科学界定,包括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发展阶段、建设路径的一系列新判断、新界定、新范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目标的确立是人民中心根本立场的本质体现,随着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的不断实现与日益满足,其对生态权益的诉求和美丽目标的追求,必然会与日俱增,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程中,必须不断推进伟大事业的共建与共享,实现建设者与共享者的统一,才能有效地焕发建设主体的行动热情与实践智慧;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目标的确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价值遵循,“美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系统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题中之义和本质内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意蕴与核心要义,为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宏大叙事中,美丽目标是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红线和底线,中国因“美丽”而变得富强,因“美丽”而展现民主,因“美丽”而走向文明,因“美丽”而充满和谐。

中国人自古就有对美丽生态的价值偏好,并内化为人们对于美丽生态的实践价值追求。如古人即有“羊大为美”的审美情趣,从而在词源上把“自然之美”纳入了人类审美的视野。而孔子则在《论语·八佾》中有云:“尽美矣,又尽善也。”尤其是《荀子·乐论》则有曰:“天下皆宁,美善相乐。”更是将美、社会、人、自然诸多因素和谐地统一了起来。至于如何达臻这种美,古代先贤则在《国语·楚语上》中认为,“大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由此可知,“美丽”即事物对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等各方面的利益都相宜无害,美丽就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美就是善,美与善调和着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

中国因美丽而民主,美丽是民主之美。以民主为目标而体现的政治善治是美丽中国、美丽生态的根本制度保障,而美丽中国、美丽生态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成果体现和重要价值取向。习近平庄严承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既是我们对历史的宣誓,也是我们对时代的响应,更是我们对人民向往美好生活心声的急切呼应。这也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根本宗旨意识的政治使命感和事业责任心,极大地张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抱负与初心使命。“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强调,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仅仅看成是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同时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方面要求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政治诉求,另一方面要求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品质的价值追求,要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景、景有所美。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千年大计,美丽生态是最公平、最普惠的公共资源与民生福祉,正所谓绿水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中国因美丽而文明,美丽是文明之美。社会文明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生态文明无疑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而美丽生态是生态文明成果的器物呈现,美丽生态有赖于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和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不断丰富文明的内涵,持续增添文化的样态。同时必须看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美丽生态又会给人以赏心悦目、精神愉悦,不断焕发和迸发人们的创造欲望与创新激情,从而持续推进文化的繁荣兴盛。文化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创新、制度规约、行为典范和物质外化,并通过教化、规制、示范、样板等进行生态文化培育,旨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系统的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与物质文化支撑。以价值认同与观念创新为主要内容,不断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文化,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念支撑;以完善制度与落实制度为主要抓手,不断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文化;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展现制度规范;以榜样示范与先进带动为主要路径,不断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文化,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行为典范;以优美生态与共享成果为主要载体,不断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的物质文化,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彰显物质外化。通过顶层设计与区域创新相结合、理念支撑与制度范式相衔接、行为典范与物质外化相契合,不断推动生态文化教育的补位、生态文化宣传的到位、生态文化示范的进位,有效地凝聚观念认同、增强价值共识、促进公众生态参与,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的共治共建共享,建设美丽中国。

在学校安全管理中,学校往往均建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机构,还制定了相关的若干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等等。并做到落实了责任,签订了责任书。可本人却认为安全管理固然重要,可安全教育更需要落实。诸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有无明确的细则?安全活动开展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孩子们的收获怎样等等这些具体的教育措施更是需要静心思考和处理。在具体的安全教育实践中,我们首先要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安全防范工作,切实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落实和督查。定期对校园内外各种安全隐患进行相机排查,并及时解决处理尤为重要。

回溯党的重大战略布局,我们对此的确可见一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齐抓共管,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突出了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者融合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明确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格局,彰显了经济、政治、文化三者融合的价值体认;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格局,逐步在实践中孕育并在理论上形成融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目标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理念;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在前述基础上提炼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核: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核心范畴也随之得以不断丰富与拓展,从富强、文明,到富强、民主、文明,再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胡长生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