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路径——来自西藏的调研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贫困作为一种持续时间长、治愈后又容易复发的“顽疾”,一直是困扰社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消除贫穷是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充分条件,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重要体现[1]。作为全国唯一的省域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精准扶贫工作难度大、挑战性强。目前,绝大部分贫困户居住在偏远、高寒、自然灾害多发区,以补脱贫、以业脱贫、以产脱贫、以教脱贫等扶贫方式对于发展禀赋较差的区域来说,可谓成本大、收效低,且不具可持续性,因此,探索一种高效的扶贫方式迫在眉睫。易地扶贫搬迁的出现给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是精准扶贫方式中最具可持续脱贫的手段之一。

一、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易地扶贫搬迁又称以迁扶贫,它是新时期中国用于解决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居民贫困问题的战略举措,自提出后就备受各界关注。李金香、冯利盈(2016)在移民搬迁与可持续生计的相关研究中指出,移民搬迁是一项由扶贫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构成的工程,其主要内容是政府将生活在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地区的部分贫困人口进行易地安置[2]。叶青、苏海(2016)认为,易地扶贫搬迁是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进行系统与整体搬迁的一种扶贫方式[3]。我们认为,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消灭贫困的有效途径,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以群众自愿为原则,政府和群众充分配合,将生存环境严酷且不具备自行脱贫致富条件的贫困人口迁移至能满足其基本生存以及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需求的新安置地,使贫困人口从此具备可持续生计能力。

与易地扶贫搬迁类似的研究还有生态移民。税伟(2012)在系统梳理国外生态移民发展时提出,生态移民是由各方面因素综合形成的,其中自然灾害是首要原因[4]。李金香等(2016)、Essam El-Hinnawi的研究也表明,生存环境的恶劣是导致易地搬迁(生态移民)的诱因[5],这与Lester Brown(1975)首次提出并使用的环境难民观点不谋而合[6]。Essam El-Hinnawi认为,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也会造成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居民离开原居住区域。E.G.Raven steind(1885)强调,改善经济状况是人们进行迁移的主要目的,并且进一步提出人口迁移的经济、城乡、性别、年龄、距离、递进、双向等七大定律,这对我们研究迁移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7]。 Burge(1969)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人口迁移推拉模型[8],进一步深化了对人口迁移理论的研究。叶青、苏海(2016)以贵州省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实例,构建“政策-资本”分析框架,分析以行政力量主导的扶贫体系中,贫困群体生计资本的存量与政策设计、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系统探讨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如何影响贫困群体原有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资本,不同的生计资本又以何种安置方式实现重新聚合和理念创新[9]。王宏新等(2017)利用NVivo质性分析工具,对我国90多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文本深入研究,将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提炼其演进的基本特征,有效填补了我国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文本研究的空白[10]

才拿到驾照的那阵子,最怕过红绿灯。那次把车子停在左拐道上等绿灯放行。这里红绿灯的时间设置,左拐竟然只有20秒。前面的十几辆车子,分了两次才渐次通过。我的车停到了最前面,绿灯亮了,一加油门,车子却嘎嘣熄火,这是手和脚动作不协调所致。这种新手过红绿灯时容易熄火的车子,使用的是手动档。现在新出厂的各种品牌的车子,一般都换上了自动档,这个问题,便基本可以避免。但是,过红绿灯时需要比正常的道路行驶有对路况更准确的判断,有更多的谨慎和机敏,则是无论驾驶何种车子,无轮驾龄长短,都必须做到的。

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和发展了一系列与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相关的理论,如推拉模型等,这些理论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发现关于易地搬迁(生态移民)的诱因及政策研究等方面成果较为丰富,但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问题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特殊、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的西藏的研究更少。有鉴于此,本文就西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提供参考。

二、西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整体规划格局

()迁出地现状简介

1.自然状况

2016年西藏全区约有59万农牧区贫困人口,其中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人口约26.3万人,约占总贫困人口的44.6%,他们大多分布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深山峡谷、高寒荒漠地带,独特的地形结构、高原环境使得风沙、泥石流、寒冻、冰雹、雪灾、洪水等自然灾害现象多发并威胁到他们的生存;恶劣的自然环境、极低的发展禀赋加之高发的地方病,致使这些居民大多缺乏可持续谋生能力。另外,西藏虽然拥有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但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大部分属于限制开发或者禁止开发的生态保护区,可分配给农牧民生产、发展的耕地、牧地有限,极大地束缚了农牧业的发展。

西藏易地扶贫搬迁有土安置点一般设在低海拔地区,其生存、生产和发展等各项条件比较好。易地扶贫搬迁出来的贫困户,由于他们在原区域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有土安置可以使他们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等活动,一方面可以使搬迁贫困户很快融入到新安置地生活,对搬迁贫困户的心理、生理方面不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其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教育,可以节省很多成本。

在人口分布方面,2015年西藏地区人口达到323.97万人,以西藏地区12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计算,人口密度仅为2.7人/平方公里。区内有74个贫困县共计59万贫困人口,每平方公里仅有0.49人,可见贫困人口居住极其分散 。西藏大部分贫困人口的住所远离发达城镇中心,各项经济活动例如商贸、物流、农畜产品加工等成本远远高于收益。在医疗方面,“看病难、缺医少药”现象普遍,各种疾病致使居民身体素质差,居民劳动能力低加大了扶贫难度系数。在教育方面,教育资源稀少,教育设施落后,致使文盲、汉语文盲、半文盲者在贫困户中占一半以上,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在交通等方面,绝大多数贫困户居住在河谷农区与高原牧区的交汇处,经济发展慢,交通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致使扶贫到村的成本高昂。

由上可见,西藏大部分贫困户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设施条件,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其可持续脱贫的最佳选择,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自然与基础设施条件。

()搬迁安置规划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顺利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的前提和良好开端,这是整个易地搬迁安置工程成功的关键,所以,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时必须加强规划的前瞻性,充分发挥规划的整体导向作用。

西藏在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规划时可以依据《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11]、西藏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以及西藏自治区扶贫政策[12]等作为科学依据;并立足于西藏社会现实,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域纳入西藏经济发展规划中,以“最大化”“两个目标”“两种方式”“三个满足”等原则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的整体规划导向。“最大化”即脱贫成效最大化,使农牧民能够实现永久脱贫致富。“两个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即西藏广大农牧民集体脱贫奔小康,“分目标”是完成26万贫困农牧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两种方式”,是搬迁方式与安置方式;搬迁方式由整体搬迁、分批搬迁构成,安置方式由有土安置与无土安置组成[13]。“三个满足”即满足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的需求,满足农牧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和满足搬迁贫困户彻底脱贫致富的愿望。

[11]《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http://www.chinatibetnews.com/zw/qwfb/201604/t2016042 3_1194980.html

()安置点的选择与布局

西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点的布局与选择过程中要以既定规划为纲,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聚集承载力,政府与农牧民,农牧民与迁入地这三对关系,努力保持西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发展与西藏整体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在深入研究西藏各个市、县、乡(镇)、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环境条件等基础上还需大量借鉴内地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经验。同时,要将搬迁安置点设在海拔较低、经济条件较好、人口相对集中及公共基础设施较齐全且利用率高的城镇、产业园区、郊区周围等地方。具体布局可以如下:在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市、林芝市等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强的区域采取以交通要道为基点向周边小城镇辐射扩散就近安置方式;在昌都等人口较多、资源紧张的区域,于国道以及县际省道附近设置安置点;在那曲、阿里等偏远高寒区,在县域、乡镇、产业园区周边进行布局与安置;对于一些较分散的贫困户,则以插花方式向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区域转移。

由患者因素的认知程度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对于患者接受手术与疾病对于血糖准确值的影响有较高的认知,临床科室或可考虑将该科室可能影响血糖值的疾病与手术方式做更紧密的血糖监测及更多的循证支持。

()建立健全西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相关政策

西藏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时,必须明确四大问题:一是责任主体是谁?即“谁来搬”;二是客体对象是谁?即“谁被搬”;三是安置地在哪?即“搬到哪里去”;四是如何安置?即“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开展扶贫工作时要加强法治化的建设[14]。广大贫困农牧民搬迁至新的区域,首先面临的就是土地、住房、户口、医疗、教育、职业培训、区域管理等问题。要想妥善地解决这些安置环节中的具体问题,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归属问题、房屋产权问题、户口迁移政策,农业补助、就业等问题。因此,要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法律法规,保障好农牧民的后续生计,做到依法搬迁,依法安置,强化搬迁安置过程中的法制化、有序化和规范化。

三、西藏易地扶贫搬迁的基本方式

()整体搬迁方式

[12]《西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http://www.xdrc.gov.cn/ReadNews.khtml?NewsID=4218

()分批搬迁方式

依照安置地具体实际统一规划,针对人口规模较大的区域,采取以自然村落为单元,分批搬迁的方式迁出。在西藏具体可实行分批迁出的县域有昌都市的1区10县,即卡若区、边坝县、左贡县、八宿县、察雅县、洛隆县、类乌齐县、江达县、芒康县、贡觉县、丁青县等[18]。另外,对具有明显共同区域特征,如地质灾害频发区、气象灾害频发区、高寒区、地方病多发区等需要搬迁的贫困村,也应采取分批搬迁的方式。

四、西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方式

()有土安置分析

有土安置是指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农牧民,在政府统一主导下,按照政府土地规划纲要和农牧区搬迁贫困人口比例,划出一定范围的土地,使其能够继续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

1.有土安置的优势

2.社会现状

为检验数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将两处地表GPS监测点的计算位移与实测位移进行对比分析(见图12和图13),可得以下基本认识:

2.有土安置的劣势

有土安置是按照政府的规划,分给搬迁贫困户一定的土地,土地划分首先就成为一大难题。有土安置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地给予贫困户分配土地供其生活、生产和发展,但是联系西藏的具体实际,可利用土地十分有限,仅有0.44万平方公里,从而导致新安置地人与土地的关系比较紧张,有土安置也只适合安置少部分的贫困户。其次,在新划分的土地上农牧民虽然可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等活动,但其技术含量并不高,机械化利用率更低,各种农田水利等配套设施也比较落后,与未搬迁之前没有本质区别,对于提高贫困户生活水平,达到快速脱贫致富的效果并不明显。最后,有土安置的区域一般土壤等条件比较优越,但植被并不旺盛,草场也相对较少,所以并不适合牧民的生存和发展。

()无土安置分析

2.4.2 CRISPR阴性筛选 阴性筛选是比较不同时间点sgRNA的丰度找出差异sgRNA来确定细胞存活的必需基因,这些必需基因可能是潜在的药物靶点,相比shRNAs,CRISPR筛选对必需基因的监测更敏感。

1.无土安置的优势

无土安置不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相对于有土安置有较大的自由性,可以容纳更多的搬迁居民,适合大规模搬迁人口的安置。这种安置方式也能够有效地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减轻生态的负担,有利于西藏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西藏无土安置点一般设在距离城镇较近或者产业园区等地,各项公共设施较齐全,搬迁居民可以享受更高质量的服务。搬迁贫困人口通过接受政府专业的职业培训,一方面可使收入来源多元化,收入更加稳定,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大量农牧民在第二、三产业就业能助推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也带动西藏GDP的增长,有助于加快西藏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综上,尽管Pre-S1Ag在HBeAg阳性HBV患者中检出率很高并与HBV复制密切相关。但作为HBV感染筛查、判断HBV是否存在的血清学标志物,Pre-S2Ag和HBV-LP对HBV患者的检测灵敏度和病毒检出限明显优于Pre-S1Ag。

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及西藏地方政府的拨款,财政担子沉重,单一政府拨款难以支撑巨额的搬迁安置费用支出。因此,要积极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带动社会资金、援藏资金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另外还需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寻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与特许经营等方式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交给相应合格的企业,运用企业管理模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对于搬迁安置资金的使用,一是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聘请有关专家做好西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资金的预算,科学地使用资金。二是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小组,坚决杜绝腐败,抵制单纯追求政绩的行为,定期张榜公布资金的使用情况、扶贫进展状况等。

首先,实施无土安置后使城镇中心或边缘等地区的人口急速增多,增加了安置地户籍管理、住房等方面的难度,也加大了对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各项公共服务的需求。其次,搬迁过来的居民一般文化程度比较低,在城镇等区域谋生能力差,需要政府安排相关机构或者与民间培训机构合作对这部分居民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这就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目前西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资金全靠中央政府以及各级政府的扶贫资金拨款,各项扶贫开支大,这种方式对于西藏自治区财政是一个极大考验。然后,在进行安置就业方面,由于岗位数量有限,而求职者增加较快,所以会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最后,新迁入地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不一定符合全部搬迁户的诉求,易引起农牧民的反感,有些甚至存在“离地不离草场”的现象,反而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五、对策建议

易地扶贫搬迁是西藏消灭贫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战略举措之一,是相对提升农牧民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最佳扶贫方式之一。为更好地发挥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效,我们认为西藏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加大扶贫资金筹措力度拓宽资金来源科学使用扶贫资金

2.无土安置的劣势

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时间段,掌握学习进度和深度,采用多样化学习形式,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态度更为积极主动,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老师课外通过学习平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总结分析学习多方面的反馈信息,掌握学生课外的学习状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开展差异的指导和教学课堂,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妥善解决易地安置人口的后顾之忧

第一,在土地资源的分配上,必须以国家关于农村土地管理的有关制度和西藏的城镇规划纲要为根本,确定土地使用期限,合理划分新增耕地、住房、建厂等用地。以无偿划拨的方式提供国有未开发土地,优先将政府或法人通过依法开发整理的土地作为安置地。在使用农村集体土地时政府要充分考虑农户的意愿并给予相应的补偿,通过调整集体土地使用权或者征收土地所有权方式获得。第二,在住房建设方面,应以经济适用、一户一宅、符合藏民族习惯为主,政府出资多数,农牧民出资少数,建设面积不大于25平方米/人的住房,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房屋产权,禁止10年内进行房屋产权交易。各贫困户在进行住房建设时不允许自主负债扩建,禁止在国有土地上建设住房。在使用集体土地建设住房时,需按照农村宅基地相关管理规定进行详细登记。第三,在人口管理、户口迁移方面,应减少贫困户在城镇或者产业园区等地的落户限制,建立人口管理信息库,健全户籍管理制度,探索新的户籍管理模式,逐步以居民户口代替城市与农村户口的登记管理制度[19]。第四,针对思想观念落后,就业能力低等问题,政府应大力宣传科学,教育引导贫困户树立积极追求致富的思想观念,利用职业培训使贫困户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和谋生手段。第五,切忌“一刀切”式的一次性大规模搬迁,分清“你认为我穷,你让我搬迁;还是我认为我穷,我需要搬迁”,明晰农牧民真实诉求,避免出现“人离草场、畜不离草场”的搬迁现象。第六,针对就业压力大的实际状况,政府应根据西藏的发展情况大力发展旅游业、餐饮业、民族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促进就业岗位的增加,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20]。积极鼓励广大农牧民自主创业,政府要主动设置相关机构为创业农牧民提供一定的创业指导和政策、资金支持。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制定维护搬迁贫困户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政策,构建起包含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搬得出”“安得下”,增加搬迁贫困户衣、食、住、行、发展等方面的安全感。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保障搬迁贫困户在就业、失业、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权利与原有各项惠民政策一样。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就业等方面的安置,将没有劳动能力且符合救助条件的搬迁贫困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名单。在社会福利方面保障搬迁贫困户与搬迁地原住居民享有同等社会福利的权利。

()完善各项基础配套设施

有土安置的贫困户可在划分的土地上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等活动,因此,要着力提高他们掌握科学技术、使用各种机械的能力,充分借鉴山东省建设现代水利的经验,构建具有西藏特色的水资源调配网、防洪调度网、水洗生态网“三网合一”的现代水利设施[21]。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逐步建立起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农业[22]。无土安置方式下的农牧民大多被安置在城镇、产业园区等区域,对各项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多,基于此,政府需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并且多渠道进行资金筹措,例如以拨款、引入社会资金等形式大力兴建和完善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扩大其覆盖面,高薪引进各地医疗、教育人才,高效利用各类援藏人力资源,不断提高搬迁地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为易地搬迁的农牧民建设一个安心舒适、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新环境。

[ ]

[1]孙璐:《扶贫项目绩效评估研究》,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2]李金香、冯利盈:《移民搬迁与可持续生计研究——来自宁夏的数据》,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通过计算机仿真系统对高校管理和实施过程中的专业设置等诸多方面的仿真和预测,较好地为决策者提供开设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专业的决策依据,也为人才市场提供较为理想的均衡的人才需求成为可能.但通过系统的实际运行也出现了因数据覆盖面有限等因素导致仿真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诸如此类问题尚需对系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3][9]叶青、苏海:《政策实践与资本重置: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表达》,《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对不同像控点布设方案下生产的数字正射影像成果进行平面精度检查,其中方案二为像控点最密集的布设方案,其他布设方案均在方案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像控点的数量均在减少。方案二像控点的布设情况,如图1所示。

[4][6]税伟、徐国伟、兰肖雄等:《生态移民国外研究进展》,《世界地理研究》,2012年第1期。

[5]Essam El-hinnawi. Environment Refugees.Nairobi,Kenya: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1985:pp.1-3

[7][8]朱杰:《人口迁移理论综述及研究进展》,《江苏城市规划》,2008年第7期。

[10]王宏新、付甜、张文杰:《中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演进特征——基于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b)I borrowed the book from the library,aI can keep for a week.

无土安置是指在无土的条件下,由政府和民间培训机构等密切联系、相互合作,对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农牧民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谋生技术,逐步实现在第二、三产业就业。

依据西藏需搬迁人口的分布状况,以人口规模大小作为搬迁方式选择的标准,对于人口规模较小区域,以自然村落为单元采用整体迁出方式。具体可实行整体迁出的有藏北那曲11个县:索县、比如县、双湖县、那曲县、班戈县、嘉黎县、安多县、巴青县、申扎县、聂荣县、尼玛县[15];藏西阿里7个县:措勤县、革吉县、日土县、改则县、普兰县、札达县、噶尔县[16];林芝市的1区6县:巴宜区、工布江达县、察隅县、郎县、墨脱县、波密县、米林县[17]。另外,对于拉萨、日喀则、山南、昌都等市的一些人口较少的贫困自然村,也可采取整体搬迁的方式。

[13]邢成举:《搬迁扶贫与移民生计重塑:陕省证据》,《改革》,2016年第11期。

[14]《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老区建设》,2011年第23期。

[15][16][17]徐爱燕、邓发旺、辛馨等:《西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问题研究报告》,2016年。

[18]郝文渊、杨东升、张杰等:《农牧民可持续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研究——以西藏林芝地区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10期。

(2)镇痛泵通路护理:告知患者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如果发生,要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更换穿刺部位的敷料贴。同时要将导管和泵放置妥当,注意防止导管扭曲,尤其是在更换体位时要注意勿将导管拔出。

在课堂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是建立在平等、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之上的。而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的地位被提到了学生难以企及的高度之上,师道尊严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多的是惧怕。地位差距的悬殊令学生难以主动地和教师展开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影响到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这对于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大有裨益。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对于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19]张国胜、陈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利益分配与重组研究——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经济学思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哲学在过去50年来发展的越来越专业化,似乎只是少数哲学专业的特权,离我们的生活与思考越来越远,也更少有哲学泰斗愿意去敞开哲学的大门,让普通读者一窥哲学的堂奥。但是丹尼尔·丹尼特打破了这一界限,他不仅是一位专业哲学家,也是一位愿意跨学科、跨领域思考的哲学家,本着“人人都能读懂”的初心,写下了这本《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本书不仅是面向大众读者写作的哲学典范,也是正直而有效的思考的典范。

[20]王丰、杨少垒:《西部地区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产业选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7期。

[21]张燕明:《三网合一背景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机制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年第5期。

(2)全域旅游服务配套不够完善。 由于投资、专业人才需求等多种因素限制,导致景区规模普遍偏小,旅游基础设施服务配套相对薄弱,制约了景区内容建设和后期旅游开发。所以全域旅游的发展亟待提升品质、提升文化内涵和文明程度,有待打造与临空区、高铁区、会展区相互配套的、联动的全国知名一流国际旅游目的地。

[22]尹昌斌、程磊磊、杨晓梅等:《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年第1期。

 
徐爱燕,李芳慧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