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养策略——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越发重视素质教育。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公共关系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当前高校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现状并不乐观,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比较单薄。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十分有必要[1]。探究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现状及培养策略,以期增强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现状分析

(一)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学习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发展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在新时代,各种新思想不断地更新涌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能力,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2]。因此,高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将学科知识学好、摸透。目前在高校中,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他们的文化素质比较好,但是并不注重对公共关系意识的培养,其公共关系意识不高。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玩上,不愿意主动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3]。在此情况下,他们在大学期间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如何设计自己、如何规划未来,也就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中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这就导致他们的专业学习不出色、专业知识拓展不够、专业理论基础比较差。由于缺乏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意识,其竞争意识比较差。

(二)缺乏形象意识

从某一种角度来说,公共关系意识是行为主体塑造自身形象的一种表现。通过公共关系意识可以帮助社会组织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自身在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形象意识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组织形象的优先性,另一方面是个人形象的优化性。简单来说,就是作为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重视学校的整体形象,也应不断完善个人形象。本身在现代社会,个人形象的好与坏,都直接影响着公众对自身的信任和合作。但通过对高校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并不是十分注重个人形象,也没有充分意识到良好的个人形象对其发展的益处。如有部分大学生选择穿拖鞋、背心去教室上课,甚至有些男女生在公共场合做出一些极其不合时宜的举动,严重破坏了个人形象。

(三)缺乏沟通传播、团结合作意识

沟通传播意识是社会组织通过公共关系塑造企业形象,进而争取合作的基本手段之一。实质上沟通传播意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意识。对高校语文教育专业学生沟通传播意识调查发现,具备良好传播沟通意识的人数只有极少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当前高校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存在的最普遍问题就是沟通意识不好,不善于交流。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害怕与别人沟通和交流;第二,有些学生自卑,自我封闭,不愿意与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另外他们的团结意识也比较差,对于当前高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处理好和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做好将来如何处理与领导、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但是他们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好,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交往中,并不能够很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其团结协作意识非常差。

总体来说,我国烟草市场开发工作的开展是值得肯定的,不论是市场整体建设还是营销活动的开展,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和成就。但是,企业发展要着眼未来,市场开发工作也要未雨绸缪,需要积极面对和解决市场开发工作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容不得半点推诿和松懈,否则就会从根本上影响市场开发工作的未来发展。具体来说,农村地区烟草企业市场开发工作主要面临以下2个方面的问题。

二、培养策略

(一)培养正确的公共关系理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共关系意识

除此之外,高校应该培养一支优良的公共关系教师队伍。首先,高校应该注重公共关系教育的现实意义,适当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的公共关系理论基础,又具备公关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5]。其次,高校应该注重公共关系教师的培养,多鼓励教师参加学术性的交流会议,更新教师的知识储备。高校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最后,高校可以聘请一些在公共关系领域具有丰富经验或者从事公共关系活动的专家作为外聘教授来校讲课。

(二)创新教学方式,培养优良教师队伍

在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中,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公共关系意识薄弱,想要在毕业之后能更好地适应职场,就必须要提高竞争力,注重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养。在高校公共关系课程教育中,除了要端正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理念,使其形成正确的公共关系理念之外,还要在教学中创新公共关系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总而言之,在咸宁职业学院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公共关系培养过程中,应该将现代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同时通过所组织的校内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影响,在社会交往中公共关系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4]。更是有专家学者明确提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标志主要有三个:第一就是应以计算机为代表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第二就是应以旅游业来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生活富裕的程度,第三个就是应该以公共关系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营管理效能。但是从公共关系引入到我国至今,人们对公共关系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每当人们一谈到公共关系,大部分人都会将公共关系片面化地认为是“走关系、走人情、吃吃喝喝”,甚至有的人将人际关系庸俗化,这些错误的观念都严重影响到公共关系的传播效果。因此,要想加强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公共关系的培养,首先必须要将他们对错误公共关系的理解加以端正,使其形成正确的公共关系意识。因此,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和学习公共关系的内涵,纠正将公共关系与“人情、美女、交际”混为一谈的不正确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共关系观念。

1.自觉学习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制定详细可行的规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并且及时进行反馈和适当激励,引导学生逐步克服惰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提供学生更多公共关系实践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体验

目前,乡村振兴是一个高频热词,中央高位推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热情高涨,表现出只争朝夕改变乡村发展现状的机遇意识和行动能力。但是,在热潮中尤需理性的冷思考,进行防范潜在风险的预警性分析。概而言之,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和防范以下四方面潜在风险:

高校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公共关系知识,培养自己的公共关系意识。例如高校可以让学生自行组织一些比较重要的大型活动,如组织校运动会、艺术节和比赛等。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高校公共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活动的主题、内容、具体流程、场地设计、经费预算等编制出策划书,制定最具有操作性的策划方案。然后将学生提交上来的所有方案进行分析和评判,选择出最佳的策划方案。最后根据策划方案,实际进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并且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结论

在高校公共关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公共关系理论教育,使其掌握扎实的公共关系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公共关系意识的重要条件之一。在高校中,公共关系课堂是学生学习公共关系理论知识的主要阵地,更是培养公共关系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校公共关系课堂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参与到公共关系课堂教学中,深刻理解公共关系的内涵,掌握公共关系的技能。例如在高校公共关系课堂中,首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选择比较经典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采取合适的时机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这些见解可能与其标准答案存在差异性,但是教师在学生发表见解的时候,一定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可以采取模拟教学的方式,通过创设情境以此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实际技能。最后还可以采取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公共关系这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身边关系的能力。

[2]李敏.素质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公共关系意识提升策略探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33-35.

[1]党林秀,黄叶相.玉林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公共关系意识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5):129-132.

参考文献:

[3]朱波,杨刚.论大众文化素养教育对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4):33-35.

[4]王雁行.全媒体时代的我国图书馆营销现状与发展对策——以对我国47家(副)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实证调查研究为视角[J].图书与情报,2016(4):77-82.

C、D泊位码头前沿供水栓兼作消火栓使用。码头后方需要设置2个泡沫栓,现场增设1个,间距35m位置处增设1个泡沫栓;消防给水管道采用已有给水管,泡沫栓管道采用DN100无缝钢管,接原有泡沫管道,埋地敷设,管道埋深与原管一致。码头后方增加配备移动式水泡和泡沫炮各1套,以及推车式(1台)和手提泡沫式灭火器(4具)。

[5]何武.公共关系教学策略探析[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4):41-42.

 
丰津玉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