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探索与实践

更新时间:2009-03-2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今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是对我国发展思路、方式和着力点的重大转变。深入挖掘“五大发展理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意义,将“五大发展理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用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这一理念的提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时代环境。为此,肩负着培养和造就新时代人才的高等教育更应充分体现创新精神,着眼于创建合理的教育体系,探索构建“课堂思辨+实践实训+大赛训练+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4G模式。

(一)加强课堂教学,筑牢创新创业基础

高校应建立具有科学的课程体系,根据相应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到本科培养方案中,努力让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加强师资力量,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每年选派若干名教师骨干到公司参加培训,通过提高广大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带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同时高校应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引进校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组建一支理论充足、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为学生的项目训练、创业实践提供服务和指导。

(二)强化实践实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结合各高校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积极探索“三段式”实践实训教育模式,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分年级、分阶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第一阶段,面向大一学生,进行专业认知。邀请知名企业相关人员来校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开展职业规划与专业认知教育,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特点和就业前景。第二阶段,面向大二学生、大三学生,进行课程实训。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到校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邀请公司的企业经理人到校指导学生课程实习,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实际项目的研发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阶段,面向大四毕业生,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启动,早排摸,在全面掌握毕业生情况的基础上,加强对毕业生的分类指导与管理,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或基地进行实习实训,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 推动学科竞赛,活跃创新创业氛围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成立学科竞赛组织委员会和指导小组,建立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资源库,吸纳广大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引导学生结合社会需求、就业实践,开展创新研究、技能训练,并争取形成产品或论文,让主持参与SRT项目(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成为引领学风、加强技能训练的龙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专业技能竞赛。通过评选“大学生创新创业之星”“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等,调动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达到以赛促学、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深化校企合作,鼓励学生走创业之路

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还需要落实到学生实践能力层面,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托相应的创新创业平台[3]

将企业引入高校实践教学过程,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非常有效。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帮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文化,使学生在踏入社会岗位之前,提前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近几年,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巨大压力,为鼓励学生积极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建立与学科专业相关的创业工作室和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用于实践,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确保“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贯穿所有工作的同时,高校应紧紧围绕“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这一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把工作重心放在学生身上,根据学生入学后的具体特点和心理变化,以学业规划工程、优秀学子领航工程、学风建设精品工程、班级建设磐石工程、宿舍细胞工程为引领,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优良学风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文明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用协调发展理念引领学生德才兼备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身心健康、德才兼备,实现自身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全面性。坚持协调发展理念,高校应正确处理学生“德”与“才”的关系。

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此,高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筑牢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具体来说,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探索教学的新方式、新方法,通过引经据典、道德叙事、榜样教育等形式,寓教于乐,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接受到正能量的教育和引导。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探索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开展生涯导航、责任教育、协同创新、感恩教育等活动,通过主题党日、团日、“写给四年后的我”征文等活动帮助青年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夯实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互联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也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性力量,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包括如下三点:

乙树的源产出的同化物运送给库,甲树既然已和乙树长连在一起了,那么甲树的B段便具备了乙树库的所有特性,所以乙树便将同化物运送给甲树的B段。然而运送给甲树的同化物却堆集式地停留在离乙树不远的甲树树干上。在正常情况下,树干都是下部粗,而实验中出现了上部(B段靠近甲树的部分)粗的怪现象。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分析主要在于“库信号的强弱决定同化物流向库的量的大小”这个问题。

三、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学生关爱生命

三是丰富活动形式,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生命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利用QQ、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技术,发挥学校在生命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以生命教育为契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生命观念。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邀请校内外心理专家、学者为学生作有关生命教育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遗址、历史名人旧居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农村、深入企业、深入社会,通过专业实习、社会服务、“三下乡”、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生命的价值。

一是面向世界的开放,实现人才培养与国际社会接轨。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请进来”,进一步加大国际合作办学力度,让国际优秀教育资源“为我所用”,更多地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通过与社会、与海外、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合作,使人才培养体系融入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术发展趋势,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的综合性人才。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用开放发展理念引领学生国际视野,对于推动教育开放与教育国际化、培养学生的国际思维和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开放”逐渐成为大学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推动大学改革的动力所在。这就需要高校更新观念,用先进的办学理念,争创一流的大学,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

二是要加强高校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是生命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广大教育者自身应具备科学、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应拥有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结合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和新形势,高校教育者应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等教学资源的优势,搭建网上答疑平台,解答学生遇到的疑难困惑,根据学生的新特点,开设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板块,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切实增强教育的效果。

引致手足搐搦症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细胞外液环境中以离子形式存在的钙元素数量显著减少,且在此基础上诱导患者的神经系统兴奋程度显著加剧,血液环境中的镁元素数量显著降低,继而出现病理性症状[5-6]。

其次,中药价值链方面因素。价值链的上、中、下游分别为研发、生产和流通等环节。中药价值链是围绕中药产品形成的涉及多个行业的链式结构,它是以中药制造为核心,由研发、制造、市场销售及服务等活动共同构成,这些活动经过不同阶段,将产品和服务传递给最终消费者。当前中药产业价值链条的向上(研发)、向下(服务、贸易、物流)纵向延伸能力差。具体表现为价值链上游优秀中医药资源的保护、研发不足,即继承与创新不足,在中医药理论创新、标准创新上亟待加强[10];价值链下游中药流通环节,信息化程度较低、可追溯体系尚未建立、品牌建设需要加强、服务体系亟待完善等问题。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从教育者的视角出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让教育立足于生命的原点,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健康成长成才。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既要尊重自己的生命,又要关爱他人生命,做到学会生存,重视生命,努力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叔本华: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四、用开放发展理念引领学生国际视野

一是要更新教育观念,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创新生命教育的方式。生命观作为大学生个体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思想内容,生命教育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基本保障。因此,高校应树立生命教育的观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结合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创新生命教育的方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学生,通过开展生命教育、价值观教育、挫折教育、心理健康辅导、朋辈辅导等多种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学会真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处理设计:试验共设8个处理。A:施磷肥10 kg/亩(盐城磷肥厂生产的双昌牌颗粒磷肥,P2O5≥12%,下同),B:施磷肥20 kg/亩,C:施磷肥40 kg/亩,D:施磷肥60 kg/亩,E:施磷肥80 kg/亩,F:施磷肥100 kg/亩,G:施磷肥120 kg/亩,H:不施磷肥,对照。

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学生关爱生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尊重人、感染人的教育,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全方面育人。

二是面向国内高校的开放。坚持“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国内教育的优质资源,加强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的交流与学习。

四是整合学校内部资源,全面实现学校内部教学资源开放。学校内部院系之间、专业之间要搭建交流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优化校内资源配置,结合学科建设大讨论、优良学风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等工作,做好学科与院系的调整工作,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实现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或者科研项目,给学生提供更多“走出去”的交流机会,定期邀请海外专家、学者为学生作报告,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是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阵,密切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通过专业共建、引企入校、校企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专业情况和市场发展前景,通过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实习实践等环节,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用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学生团结互动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学校教育方面,共享就是要让全体学生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成果,为所有的孩子提供相对均衡、相对优质的教育,是共享理念在教育上的基本体现。

用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学生团结互动,首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价值导向,全面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尤其是要重点关注学习困难、心理困惑、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等方面的学生,通过个别谈心、结对帮扶、全程关注、跟踪调查等方式,全面排摸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与分类指导,通过实施“成才护航工程”“结对帮扶”“阳光工程”“爱心资助工程”“就业导师工程”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危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其次是要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学校应成立校院两级学生危机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牵头,具体负责领导和督查学生的危机预防工作,对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准确把握心理危机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一名需要安全预防的学生建立档案,建立学生、宿舍、班级、学院四级预警系统。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根据学校针对新生心理健康的普查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做好危机的预防与心理疏导工作;每学期对全校学生进行危机情况研判,每年春季开展一次危机排查,随时掌握学生存在的危机情况。同时注重发挥宿舍长、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心理委员、信息员等学生骨干的作用,通过“一帮一”的方式,及时了解班级同学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1-03)[2017-12-01].http://www.gov.cn/xin wen/2015-11/03/content_5004093.htm.

[2]编辑部.社论:深入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J].前线,2015(11):1.

[3]彭广林.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试论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J].亚太教育,2015(32):60.

其中如张民省先生的《对“孔子难题”的认识与解读》[47],陈延斌教授等的《宗规族训的敦族睦邻教化与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48],以及王庆红博士的《唐宋录事参军法定职能演变探究》[49],或于辨析思想渊源中提出一些新颖简介,或是归纳详细史料有参考价值。限于篇幅,不多举例证。

 
徐振珍,刘昆,公丕沛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