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教育治理体系:研究态势、构建背景及路径 *

更新时间:2009-03-2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引起了管理学界、教育学界、社会学界等领域的广泛关注。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教育部于2018年5月28日召开全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部署各项治理举措。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集中关注教育治理体系建设问题,其基本目标是通过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步伐,优化解决过往政府强制管控、市场自由波动、教育内外供需间的协调问题,使更广泛的区域和更多的适龄孩童享受国家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质量的政策。当前,教育治理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极为匮乏,相关学者对教育治理体系的研究态势、构建背景、构建路径缺乏系统及深入的认识与探索。因此,本研究尝试以这三个方面的剖析为逻辑出发点,以期为教育治理体系的构建与探索提供参照。

1 教育治理体系的研究态势

为清晰解读教育治理体系的关注要点,本研究主要采用共词聚类分析法与共词网络分析法对我国教育治理体系研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共词聚类分析法采用聚类的计算方法,对文献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关联性计算,关系密切的关键词将被聚集为一类,从而实现挖掘文献中隐含信息的目的。共词网络分析法是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共词矩阵(例如关键词共词矩阵)所表征的网络关系进行网络结构分析,该方法有利于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以及研究薄弱点。

在研究工具选择方面,本研究根据共词聚类分析法以及共词网络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的需要,采用SATI构造学术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学术文献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利用SPSS软件对学术文献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进行共词聚类分析,以便借助知识图谱清晰揭示国内教育治理体系研究主题类别;采用UCINET软件对学术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进行共词网络分析,以期用网络结构图谱的形式揭示我国教育治理体系的研究薄弱点。

本研究以“检索式A: 核心期刊=Y 或者 CSSCI期刊=Y 并且 主题=教育治理体系 (精确匹配)”为数据检索条件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日期为2018年7月5日,经过对会议通知、广告等非学术文献的剔除,共计得到222条文献结果。将检索到的数据导出,经过关键词的相关处理,选取出现频次不低于4次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共计确定42个高频关键词,并按照高频关键词频次进行高低排序,得到高频关键词表,高频关键词表如表1所示。

 

1 高频关键词表(部分)

  

关键词数量治理能力40治理体系35教育治理24现代化18职业教育17高等教育13教育治理体系12全面深化改革10自主办学9管办评分离9教育改革9依法治教8高等教育治理8办学自主权7现代学校制度7现代大学制度7

本研究利用SATI软件生成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以及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如表2所示,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如表3所示。

 

2 共现矩阵

  

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教育治理现代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育治理体系全面深化改革自主办学治理能力40100922096治理体系103511244011教育治理0124010200高等教育2401113000教育治理体系0022001200全面深化改革9100000102自主办学610000029

 

3 相异矩阵

  

治理能力治理体系教育治理现代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育治理体系全面深化改革自主办学治理能力00.928610.88750.99410.992310.79750.9治理体系0.928600.99880.77140.97310.964810.99710.9968教育治理10.9988010.997510.986111现代化0.88750.7714100.98690.99570.981511职业教育0.99410.97310.99750.986900.9955111高等教育0.99230.964810.99570.99550111教育治理体系110.98610.981511011全面深化改革0.79750.99711111100.9556自主办学0.90.9968111110.95560

如图1所示,当前国内教育治理体系研究主题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七类:第一类是以治理、研究生教育等关键词为代表的“研究生教育问题的治理研究”;第二类是以教育治理现代化、大数据、教育治理等关键词为代表的“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治理信息化研究”;第三类是以自主办学、高校办学自主权、内部治理结构、现代学校制度等关键词为代表的“高校教育治理结构的优化研究”;第四类是以依法治教、现代化建设、教育政策、民办教育等关键词为代表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引领下的教育政策研究”;第五类是以中国特色、教育综合改革、教育改革、立德树人、全面深化改革、多元主体、治理能力等关键词为代表的“多元主体参与的中国特色教育综合改革研究”;第六类是以治理体系、现代化、路径、现代职业教育等关键词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研究”;第七类是以教育治理体系、教育治理能力、管办评分离、综合改革、教育质量、教育发展、创新、办学自主权、区域教育等关键词为代表的“管办评分离基础上的区域教育治理能力研究”。

首先输入包含c个类别的人脸和人耳训练样本矩阵分别记为,其中Ai=[ai,1,ai,2,…,ai,m](i=1,2,…c)表示第i个类别的m个测试样本。然后人脸人耳的训练样本特征向量可由Df=(Pf)TAf,De=(Pe)TAe计算得到,其中Pf,Pe分别为人脸人耳的由主成分构成的投影观测矩阵。最后,对人脸人耳测试样本分别进行PCA特征提取,zf=(Pf)Tyf,ze=(Pe)Tye,其中yf和ye分别记为人脸测试样本和人耳测试样本,zf,zε分别表示人脸、人耳测试样本的特征向量。

  

1 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为探析国内教育治理体系研究主题,本研究将相异矩阵导入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分析方法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以变量进行分群处理,聚类方法采用组间联结,度量标准采用Pearson相关性,聚类结果以树状图进行输出,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如图1所示。

首先,以管办评分离、创新、办学自主权、区域教育等关键词为代表的“管办评分离基础上的区域教育治理能力研究”处于薄弱地带,教育治理主体权力划分尚待明确,也需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在管办评分离背景下,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保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治理能否真正对学校教育产生推动作用,政府如何下放权力给学校,且学校如何有效地接收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教育治理实践中主体参与的职权划分,政府、学校、社会等教育治理主体间的职权关系亟需进一步明晰与探索。

从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和中心度分析表可以看出治理能力、治理体系、全面深化改革、自主办学的点度中心度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教育治理体系研究侧重于治理能力、自主办学等关键领域。从教育实践来看,无论是教育治理能力还是学校办学自主权,也确实在当前教育治理实践中得到较多关注。然而,我国教育治理实践改革和理论研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也存在相应的研究缺陷及不足。大数据、教育治理现代化、现代化建设、大学治理、区域教育、学术权力、研究生教育、路径、创新等关键词处于网络结构的相对边缘地带,相关关键词所表征的研究领域尽管也极具价值意义,但并未得到较多重视与探索。

本研究将表2所表征的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到UCINET软件中,得到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如图2所示),中心度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点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的基本原理是计算在社会网络中与某个节点相连的其他节点的数目,它是最简单、最具有直观性的指数。一般认为,点度中心度越高的节点,即某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具有较多的关联,就表示该节点在网络中所拥有的资源越多并处于中心地位,从而权力相对较大。本研究主要从点度中心度分析关键词节点的网络结构地位。

其次,以依法治教、现代化建设、教育政策、民办教育等关键词为代表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引领下的教育政策研究”也相对处于教育治理体系研究网络结构图的边缘地带,教育治理法规体系亟待完善。在教育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教育治理的法治化也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依法治教是保障教育治理体系正确运转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民办教育已取得了较大发展,诸多民办中小学的办学质量与社会声誉超过了一些公立中小学校。为进一步规范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办学,协调不同类型的办学模式,国家及地方政府极有必要颁布相应的教育政策及制度。现代化建设目标引领下的教育政策研究也亟需进一步探索与分析。

在蒸汽保护热处理的情况下,北美短叶松不一样的热处理时间得到了不一样的粗糙度数据和图片。由图3可知,在微观形貌上,热处理1 h样品上的碎片比未处理的少,故其粗糙度较低,但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木材表面出现了深而大的裂痕,同时碎片增多,故热处理2 h比热处理1 h粗糙,到了4 h时,样品形貌劈裂比未处理时更严重。而图片上2 h样品表面的碎片情况与未处理相比略少,故其粗糙度也比未处理的略低。

  

2 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图

 

4 中心度分析表

  

1234DegreeClosenessBetweennessEigenvector1治理能力70.73275.92625.4256.7082治理体系48.7866.12916.16234.0283教育治理24.3952.5647.35715.4874现代化29.26856.1646.03119.6495职业教育17.07354.6670.69517.4066高等教育29.26856.9447.28921.6427教育治理体系21.951503.6412.6168全面深化改革46.34162.1215.48444.1099自主办学36.58558.5712.60538.31910管办评分离12.19546.0670.738.3211教育改革24.3954.6671.6625.38112依法治教34.14653.9473.4632.45113高等教育治理12.195500.57911.9914办学自主权26.82956.1644.89922.4115现代学校制度26.82956.1644.62325.54716现代大学制度24.3953.9471.34927.40217路径9.75649.398011.17818现代职业教育14.63450.6170.22216.03419治理4.87837.6150.0412.85620内部治理结构24.3952.5640.91326.391

2 教育治理体系构建的现实背景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教育治理体系研究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管办评分离基础上的区域教育治理能力研究”较为匮乏,教育治理主体权力划分尚待明确,需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其次,“现代化建设目标引领下的教育政策研究”较为缺乏,教育治理法规体系亟待完善。再者,“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治理信息化研究”较为匮乏,教育治理信息化亟待进一步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是我国教育改革推进的重点与难点,基于对教育治理体系研究态势的分析,本研究认为,教育治理体系构建亟需思考相关研究中的不足,在多维视角下环视当下问题之根本。基于教育治理体系研究中的不足,本部分拟从以下维度思考教育治理体系构建的现实背景。

2.1 教育治理权力划分尚待明确

婆婆略惊讶一下,竟然有些手足无措。欣欣赶紧说:“妈,别听他说,做啥都行。以后,我要是特别想吃什么,就点菜让您做!”

再者,以教育治理现代化、大数据等关键词为代表的“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治理信息化研究”较为匮乏,教育治理信息化亟待进一步推进。伴随教育信息化方式、理念的快速发展,类似教育大数据的新兴教育事物逐渐与教育治理领域产生联系。教育治理现代化,本身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育决策、教育传播以及教育监测的现代化及科学化。由于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决策、教育传播以及教育监测的现代化及科学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方式,因此,如何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对于教育治理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价值意义。然而当前教育治理信息化的学术研究极为匮乏,相关的实践探索也不多,教育治理信息化方面的研究与分析还需进一步深挖。

2.2 教育治理法规体系亟待完善

3.氧化应激:CP患者氧自由基产生过多及清除失衡导致胰腺腺泡细胞损伤,各种酶原的释放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也是引起腹部疼痛不可忽视的机制之一[7]。

大学生三观主要是指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大学阶段大学生三观还未完全形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涵盖的内容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有积极影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三观。但目前我国仅有少部分高校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导致我国大部分大学生三观明显出现偏差,不利于其未来发展。

目前,教育治理主体的权力划分没有明晰,造成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力划分出现错位、缺位以及越位等现实问题,教育治理主体权力划分尚待明确。一方面,政府权力下放力度不够。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教育治理的主体并没有改变沿用旧制的传统,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仍是权力下放的主体。在基础教育领域,有些地方政府为追求业绩,对学校具体事务处理要求过细,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受到严重影响。就目前学校内部治理过程和学校自主发展情况来看,虽然政府近些年提倡简政放权,但是学校办学自主权仍受制约。同时政府在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分歧问题上力度不够,过于追求最终治理效果,忽视参与治理的多元主体的利益需求。在社会参与方面,治理过程中利益关系复杂,政府过于追求最终结果,忽视了对教育治理效果问责,同时也缺乏对自身治理权责使用的监督,社会在治理监督方面理应发挥更多作用。另一方面,政府的必要集权问题。政府在教育的治理方面不要过度将权力下放给学校。过度分权同样导致了治理发展结果不平衡、权力滥用、职责不清等现象的出现。我国教育体系规模较大,这种大型治理在具体实施方面存在较多现实困难。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不同区域教育发展的水平一般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同时各个地区之间教育治理水平有所差别,如此以来,很难有效保证教育治理中政府下放的权力能够被有效利用。因此,政府的必要集权可有效发挥宏观引导功效。

教育治理法规体系不健全所导致的诸多问题亟需教育治理法制的全面建设,教育治理法规体系亟待完善,以法律法规为教育治理体系的根基有助于形成约束教育治理主体参与治理的方式与行为。区域间在推动加快教育治理实践的过程中,应重视多方参与的重要性。虽然区域教育治理的有关制度与政策非常之多,但如何通过法规明确多方参与的形式、权利、责任与义务并不多见。当前,我国教育治理实践尚处于局部探索阶段,部分区域的教育治理实践虽取得良好效果,并形成了一系列较有特色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但是相关的制度与政策并未经过制度与决策采纳的过程而形成教育法律或法规。例如,在解决学生择校问题方面,上海在大力推进学区化和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推进学校均衡式发展,对学区范围内的住房建设的管制措施方法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但如何在经验提取与总结的基础上将有效且具有推广价值的区域学区化办学和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机制纳入区域法规体系或者国家法规体系,尚待进一步探究。诸多地方政府的教育治理经验总结多停留在教育发展报告阶段,只阐述了地域性,不利于推广,也不利于对其他地区基础教育改革构成硬性约束。若把区域教育治理实践的相关制度与政策予以证据分析与决策采纳,形成国家层面的教育法规,那么,教育治理实践将得到更为有效的法治保障。

2.3 教育治理信息化亟待推进

教育治理体系的宣传不完善、教育治理沟通方式单一化等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育治理信息化亟待推进,以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的高效运转。教育治理信息化的推进,有助于利用信息化方式实现理念、思想、观念及举措等方面的宣传与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育治理理念的宣传以及教育治理渠道的便捷化。对于教育治理的宣传而言,政府治理宣传的意识较为薄弱。治理前端的舆论宣传对于治理结果的成败有重要影响,舆论宣传对治理过程产生导向作用,但现在有些治理者认为治理是政府分内之事,无需做社会宣传。这样的思想观念导致制定的制度在推广实施过程中阻力过大,不利于推进治理过程。部分地区在实践中出现中小学教师及学校领导并不接受或认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理念或办学思想的情况,如何利用信息化方式促使学校人员理解与接受有效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值得诸多教育研究人员思考与审视。对于教育治理的渠道而言,教育治理相关沟通渠道建设尚不完善,导致相关下属部门与主管部门沟通不畅,且易导致部分地方的成功经验或案列很难上报给主管部门及领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决策的滞后,也不利于教育治理相关人员间的协作与沟通。当前教育治理面临的难题并不少,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可能在解决问题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如何在解决教育治理问题中实现区域教育管理人员间的有效沟通和便捷化交流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3 教育治理体系构建的路径

治理是各种公共、私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1]一般而言,教育治理的基础是“管办评”三环节的分离,关键是在合理划分权力与职能的基础上构建利益相关方多元“共治”的格局。[2]基于对当今教育治理的丰富内涵阐释,下面对教育治理体系的基本内涵给出相应解释:教育治理体系是指顺应时代变革的需求,通过合理划分权力与职能,致力于实现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教育管理,以善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由此可见,政府、社会、学校是教育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治理体系构建的主体参与者。构建完善的教育治理体系的主要目标是平衡各方利益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其需充分尊重不同治理主体的不同利益需求,从多方平衡的支撑点撬动整个治理体系,以实现多方治理主体需求和利益的平衡,并最大程度地满足各方的利益要求。从教育治理体系的关注要点、教育治理体系的构建背景出发,本研究认为,教育治理体系构建需涉及以下关键路径。

3.1 政府合理分权和适度集权

政府是教育治理的领导者,是发动、引导、激励和监管各种社会组织合作的重要力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政府需发挥合理分权的引领作用。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长远而紧迫的任务,多方协同治理成为教育管理体系改革的现实诉求,政府分权成为了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分权包括政府内部分权和政府向外部分权,具体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府向学校“下放”权力,其关键在于学校教育的自由发展。由此,学校理应成为自主办学的权力主体[3],政府通过向学校“下放”权力,激发学校办学潜力与活力,推动简政放权,为学校办教育创造更多的自由空间;其二,政府向各类社会组织“转移”权力。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存在,社会组织可作为一种中间调节力量,这有利于促进教育实践中权力与利益的合理划分。为此,政府培育、选择与支持专业的社会组织承担相应的教育职责,便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在教育治理中,如果过分强调权力下放或自愿合作,忽视体制性规章和强制性机构监督,很可能导致多个主体之间责任界限不清。共同治理不仅需要政府分权,而且需要政府集权。集权通常包括垂直和水平两个不同的方向。在纵向集权方面,中央政府需以国家教育竞争力的提升为出发点,制定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与相应的方针政策,优化区域教育布局。省级政府需着力统筹规划和监督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的空间布局,指导与评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区域教育机构与组织的有效协作,提高区域教育服务水平。在横向集权方面,同一级行政管理部门要明确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与人事行政部门等不同行政机构的职权、责任和活动范围。在事权、财权、人事权等方面加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例如教育部、教育厅与教育局)的教育统筹权限和能力。

3.2 搭建教育治理现代化制度体系

搭建教育治理现代化制度体系,可为我国教育治理的规范化与合理化提供规则保障,具体涉及教育法律体系、学校办学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教育法律体系的搭建,对于实现依法治教具有重要意义。秦惠民等指出,现有的教育法律体系仍需在厘清构建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逻辑、把握完善教育法律体系的有利契机、提升教育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等方面予以完善。[4]在教育治理现代化制度体系方面,不仅需把握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以及教育法律法规的建设问题,也需要关注薄弱学校管理制度、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办学制度的建设问题。薄弱学校管理制度、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制度、教学管理制度也在学校办学实践中成为一种教育热点,成为政府推动公办学校提升质量的一种教育现象。

在走廊上展出的菊花,有的含苞欲放,像个还未睡醒的小姑娘,有的盛开吐蕊,有的三五朵开在一起竞相争艳,有的探出个小脑袋,仿佛害羞地和我微笑。一株株、一盆盆、一丛丛、一堆堆,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绿的像玉,白的若云……这些菊花如同娇小的小姑娘,亭亭玉立于湛蓝的天空下,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一时刻,五光十色,满堂生辉。恍惚间,我宛如进入仙境。

从薄弱学校管理制度方面来说,薄弱学校改进属于当前学校办学不容忽视的关键突破口。深入分析我国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制度建设的实际困境,可从制定完善的准入与退出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估指标对薄弱学校委托管理进行第三方评估等方面设计与完善薄弱学校管理制度。从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制度方面来说, 落实学区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扩展与共享、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属于学区制改革的关键所在。具体需依托职权与运行相关的学区管理机制、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等。从教学管理制度方面来说,学籍管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陈东升指出,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学籍制度,建设互联互通的电子学籍平台,有利于加快实现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

3.3 推进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治理信息化

推进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治理信息化,本身有利于推动教育治理的现代化与科学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优化教育治理。教育治理信息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治理范式,其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利于实现教育事务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便捷化与个性化。在价值意义方面,诸多学者认为,在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演进逻辑中,适切的治理技术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媒介。姚松指出,大数据作为一种积极的技术型治理资源,能够为优化教育治理过程的生态环境、拓展教育制度框架设计的弹性空间、诱发教育制度变迁和治理转型提供良好的契机和技术支撑。[6]陈霜叶等指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型现代政府治理与决策亦显现为未来的趋势,其可为基于证据的政策决策产生重要影响。[7]在实质内涵方面,大数据技术通过作用于教育治理体制、治理方式、治理模式及教育治理理念,丰实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容与结构。姚松指出[6],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信息化建设,需在大数据意识、大数据共享机制、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应用能力、大数据评价功能等方面具体推进教育治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刘来兵等认为,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信息化可从治理理念(即从管理意识走向服务意识)、治理主体(从一元管理走向多主体协同治理)、治理方式(从经验分析迈向数据支持)、治理模式(从静态治理走向动态治理)、治理维度(从自上而下走向上下协动)等方面予以解读。 [8]细思当下国内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信息化研究,如何摆脱传统教育治理路径依赖,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治理愿景,实现大数据、制度规范、政府管理、学校办学、社会参与的一体化,尚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瑞典]英瓦尔·卡松尔.天涯成比邻:全球治理委员会的报告[M].赵仲强,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5:5.

[2]任友群.教育治理视角下的教育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8:21-25.

[3]褚宏启.自治与共治:教育治理背景下的中小学管理改革[J].中小学管理, 2014(11):16-18.

[4]秦惠民,谷昆鹏.对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12.

[5]陈东升.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及其信息化探索[J].教育研究,2015,36(09):78-83.

[6]姚松.大数据与教育治理现代化:机遇、挑战与优化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15(2):76-80.

[7]陈霜叶,孟浏今,张海燕.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政策证据:以证据为本理念对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2):121-128.

[8]刘来兵, 张慕文.大数据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愿景及体系构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2): 32-37.

 
张蓉菲,赵磊磊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