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更新时间:2016-07-05

信息时代既为电子信息类人才提供了发挥知识才能的更大舞台,又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具备基于现有技术和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创业能力(简称“双创”能力)。从各类市场调研和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看,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具备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但在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方面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该充分利用教学科研优势,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确保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能力。

1 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模式的现状

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是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动手能力差、工程意识不强、创新精神缺乏是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最大短板。信息时代的技术和管理特征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高校在此类人才的培养方式上更是推陈出新,重点在课程体系设计、教材选订、教学方法创新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模式仍有一定的差距,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尚不能满足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1]

1.1 教育理念守旧,教学形式简单

多数高校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在授课内容上加入了创新创业的理念,或者在培养模式中新设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相关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中引入了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概念,这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创新,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这种教学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对于要求动手能力强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教育仅通过理论教育是不够的,更应注重实践。

受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育模式缺乏推陈出新的改革,教育方法固化,课堂教学停留在“教师为中心”的尴尬局面中,坚持认为学生专业学习效果完全依靠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很多大学课堂充斥教师的演绎证明,而忽略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种“填鸭式”教育模式,即便学生获得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其专业可塑性和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皆很难实现较大突破。对“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图像处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等核心课程而言,学生需要有更多实验、实习、实训的机会,否则薄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导致其无法快速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2]

1.2 缺乏培养学生对课程系统的认知能力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较多,涵盖了电子电路、通信原理、单片机、数据传输、信号处理等众多模块,由于各门课程授课教师不一样,授课内容自成体系。高校完成所有课程的教授后,很少对整个课程“串起来”进行集中梳理,学生缺乏对全部专业课程体系的宏观把握,对课程之间显性或隐性存在的关联性没有充分认知,这也是导致很多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合理

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必修课程“电路分析”为例,美国大学对该课程的成绩认定指标分为家庭作业总体评价、期中期末试卷分值、创新创业学习成果等方面,学生在期末时需自己设计出以电路分析为基础的电子电路产品,而且在家庭作业、测验考试等环节均设置一定比例的创新思维能力考核题型[3]。而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学生课程成绩的评价局限于纸质试卷上。专业理论知识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实习、实训、实践等环节所占的分值比例一般在10%~30%,而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创新创业能力却完全未纳入专业成绩的考核范围。这种不合理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与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是不同的。

远程监控平台设计如图7 所示。平台设计采用B/S 架构,可以实现值班民警和驻所医生远程访问监控平台的数据,同时在押人员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终端采集的各类生命体征参数,例如心率、心电、血氧等数据,也会实时存储到远程数据库服务器中。

1.4 创新创业教育层次亟待深层次挖掘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表层教育”的初级阶段,各项体制急需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局限在校园内,未充分渗透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层面,未真正实现“课内课外相衔接、教育实践一体化”的良好局面。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输送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大学生最终要投身社会。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期间就应该搭建与政府和企业合作的平台。但截至目前,国内大多数地方高校践行的校企、校地之间的合作机制尚处于初级阶段[4]

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注重知识的交叉相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注重以新的技术和发展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如教师可抓住专业实习、实训时机,重点介绍和演绎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教师可邀请学生加入科学研究活动中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等课外学术科研活动[6-7],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识别机会、勇于创新、敢担风险、团结协作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灵活运用诸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创新创业目标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为更好地完成创新创业目标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笔者分别通过市场调研、高校走访、专家座谈等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针对这些问题在培养导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素养、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2.1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的时代特征使得人才市场需要源源不断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供给。据统计,我国目前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校约计1 600所,每年该专业的招生规模为16万,但每年的人才市场需求高达60万。高校应抓住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类人才的招生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密切关注该专业的市场动向,实时修订和改进相应的培养方案,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确保实现毕业生与人才市场的无缝对接。高校在修订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方案时需深入相关企业,调研人才需求情况,并对调研数据进行筛选和完善,系统整理成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模式最鲜活的资料。

2.2 着力打造核心课程群

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下的人才培养要依托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课程体系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根据不同的专业属性,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着力于组建核心课程群,大力引进和培养各课程名师,不断提高技术研发能力,精心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理解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按照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创新特征,参照电子信息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强化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能力、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双创”能力为目标,建立满足行业标准的核心课程群,拟分为“电子技术基础”“信号处理”“嵌入式及系统设计”“通信工程”等4个模块,每个模块对应的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5]。各核心课程群涵盖课程如表1所示。

2.3 拓展教师资源,改进教学模式

“双师型”教师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必然要求。教师既承担着传授理论知识的任务,又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综合实践能力的任务。目前,我国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资源不足,“双师型”教师体系亟待健全。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高校通过专家讲座、创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校内教师创新创业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可通过聘请校外企业家或成功创业者到学校兼职等方式,拓展教学资源,充实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培养大学生相关能力的完成主体及形式如图1所示。

表1 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课程群一览表

核心课程群电子技术基础信号处理嵌入式及系统设计通信工程课程名称电路原理、电路分析、EDA、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字图像处理、通信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汇编语言、嵌入式系统及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电频电子电路、现代通信交换技术、光纤通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图1 培养大学生相关能力的完成主体及形式

因此,在流量为40~60m3/h(标准状态下)时,应采用大于70kW的功率,而当流量为30m3/h(标准状态下)时,应采用50~60kW的功率,一般情况下,尽量不采用40kW的功率。

2.4 搭建开放式、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

[4]李元浩.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10):47-49.

2.5 实现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多样化

[2]韩秀芳.对工科高等数学教育存在问题改革的设想[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29-30.

沈侯奇怪地看了她几眼,终于忍不住问,“你没事吧?居然不听课?”她想说话,可看看周围的同学,拿起了手机,准备发短信。沈侯也默契地拿起了手机。

3 结束语

[3]吴孙勇,薛秋东.“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7(6):128.

参考文献:

[1]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7):75-78.

师:说的很好,他在描述这6个面的时候,注意到了从这6个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角度去描述.那12条棱和8个顶点呢?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必修课。要让这门必修课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高校需实现两个教学评价体系的多样化。一是改变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传统模式,实现成绩评定的多样化,将创新创业能力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在量化综合测评体系中加上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测评,每门课程成绩的考核中渗入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的模块,考核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方法。二是改变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定模式,实现教师综合评定的多样化,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授学生专业实践效果、指导学生竞赛的获奖情况等纳入对教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中,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的重要指标。

创新型创业教育目标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兼顾“双师型”“双创型”教师的发展,打造适合专业发展的优势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完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实现毕业生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多渠道开展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青春”“挑战杯”等赛事,设立创业社团、创业协会等组织,建设校内外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贫政策,为在校生搭建开放式、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在校园形成创新创业的浓郁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潜能。一方面,高校可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在校园内搭建“孵化基地”、“创业者模拟演练沙盘”等校内平台;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与政府、企业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实践教育基地”等校外平台[8]。借助于开放式、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高校毕业生能获取更多机会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欧阳锋的一席话无异于火上浇油,彭伟民声调提高了八度:“谁是你大哥?谁是你大哥?禽畜不如的东西,让我原谅你?没门!”

本文试图通过对华裔青少年参加“中国寻根之旅”活动状况的分析,揭示“寻根之旅”在培养华裔青少年的族群意识、促进华族文化认同、加强华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以“寻根之旅”为突破口,探寻华裔青少年对华族文化认同的方式和途径,同时探寻如何利用这一活动推进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壮大。

[5]耿艾莉,王岩松.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0):180-182.

[6]余达锦,杨淑玲.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学研究方法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4):122-129.

[7]李真.ERP沙盘实训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新思路[J].学理论,2010(31):311-312.

多式联运步伐加快。珠航局通过优化多式联运体系,推广珠江三角洲集装箱运输“陆改水”工程,实施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不断完善主要港区与干线铁路、高等级公路的连接,打通港口集疏运“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铁公水和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研究建立西江航运干线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开展船舶排放控制区船舶污染监测监管能力建设。

[8]郑刚,郭艳婷.世界一流大学如何打造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斯坦福大学和经验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4,34(9):25-31.

胡积宝,郑羽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