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体育赛事及其话语对青少年城市身份认同感的影响 ——以“兰州国际马拉松赛”话语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研究背景

社会认同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Tajfel 等人提出来的,强调了社会认同对群体行为的解释作用。Tajfel[1]将社会认同定义为:“个体认识到他(或她)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个体通过社会分类,找到群体身份,并对自己所属的群体产生依恋,认为自己的群体比其他群体好,通过实现或维持积极的社会认同来提高自尊。社会认同理论一直重视种族中心主义的研究,并在种族问题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90年代以后,社会认同理论成为美国社会心理学主流理论之一[2]。国内对社会认同的研究较早的有王春光[3]对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研究,赵志裕等[4]关于香港青少年社会身份认同、地区国家认同的研究,方文[5]对北京基督教新群体的研究等。

社会认同研究中一个经常探讨的问题是城市认同感。城市认同感表现为居住在同一城市的居民共有的独特精神气质,文化和价值取向,以及对城市的依恋和归属感。目前国内对城市认同感的研究主要对象是某一城市居民或外来人员,如农民工及其子女,失地农民,城市外来人口等相对弱势的群体。认识城市身份认同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角度或维度。基于特定的研究问题和对象,本文从文化、生活环境、身份认同三个维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文化认同是指个人受其所属的群体或文化影响,对一个群体或文化在观念上和心理上持认可和接受的态度;生存环境认同是指从人的情感维度承认、接纳自然、社会、自我的客观存在。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个体对自我归属于某一身份或群体的情感,并且在这些认知和情感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的行为模式[6]。居民的城市认同感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

积极的城市形象可以促进居民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建设城市的热情。城市形象既包含构成城市的各因素的总和及其外在表现,又涉及城市公众对城市的看法和评价。重大事件对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重大事件特征的体育赛事具有传播力强、抗拒性小、最易亲近、最易建立忠诚度的特殊功能,向城市和市民传播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用其携带的正能量来激励市民对城市的热爱,提升市民的城市归属感[7]。以地处西北的兰州市为例,近年来对城市形象产生影响的重大体育赛事首推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的举办。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兰马”)创办于2011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六届。该赛事是甘肃省兰州市迄今组织的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国际体育赛事,旨在充分展示兰州城市形象,体现兰州城市精神,拉动兰州经济发展,推动兰州文明建设。日前中国传媒大学揭晓2017年最具赞助价值体育赛事TOP100榜单,“兰马”位居综合榜第32位,并在全国8个上榜的马拉松赛中排名第五,仅次于北京,上海,厦门,广州,由此可见“兰马”是一个较为成功和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兰马”努力宣传塑造积极的兰州城市形象的核心内涵是什么,有没有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同,值得分析研究。本文将通过对“兰马”话语的分析,总结其所建构兰州城市身份,调查该市初中生的看法,以探讨体育赛事及其话语对青少年城市身份认同感的影响。

这天中午应该就是柳红在街上碰到白玉儿的那个中午,等白玉儿回家,男人婆已经将烂眼阿根弄到苏秋琴家的玉米地里。当她像扔一条死狗那样将烂眼阿根扔在地里时,依旧难解她心头之恨,这老畜生不是好色吗?就让人看看他是个啥货色?于是,她将他身上的衣服全剥了,让他赤条条地死在那儿。

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2.生存环境认同

(二)研究语料

本文所研究的语料主要从当地权威的三家报纸的相关报道获得。在查阅、收集和分析2011-2016年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期间“甘肃日报”、“兰州晨报”和“兰州晚报” 在“兰马”比赛当日、前两日和后两日所有关于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分析“兰马”所构建的兰州城市形象。

(三) 研究对象

青少年是城市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处于性格形成期,对自身身份认识正在形成和探索之中,对于所处城市的认识,城市所发生的变化较为敏感。青少年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信息量较多且少有成见的一个群体,他们代表城市的未来,代表广大市民的心声。相比之下,高中生学业繁忙,各项活动参与度不如初中生高,故本文选择兰州市初中生作为市民和青少年代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其对“兰马”塑造的兰州城市形象的认识,以探讨体育赛事及其话语对青少年城市身份认同感的影响。

(四)调查问卷

“兰马”自举办以来,在丰富兰州城市文化、塑造兰州城市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过去6年“兰马”新闻报道的查阅研读发现,各大报纸通过新闻报道、图片、人物介绍等方式,全方位展示了兰州的市容市貌和整体风格,反映出公众对兰州城市现状的评价、对城市发展趋势所持有的看法和态度,从不同层面勾画了兰州城市形象。

第1题选择“完全同意”及“同意”的占95.3%,说明绝大多数同学了解“兰马”赛,关注赛事的重要环节,了解自己的家乡,熟悉这里的风土,与家乡具有紧密的空间纽带联系。对第2题选“完全同意”和“同意”的同学达到73.5%,而26.5%的同学选择“不太同意”和“不同意”,说明“兰马”期间虽然媒体对兰州的历史沿革和风情进行了宣传,旨在使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兰州,做出的努力还没有得到受访同学的绝对认可。第3、4题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所占的比例最高,两项相加,分别达到92.2%和82.3%。从第3题可看出,绝大多数初中生都认同“兰马”不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赛事,更是一个窗口,展示了兰州的风采,提高了这座内陆城市与国际接轨的速度。 不过,有17.7%的受访学生在第4题上做出了否定选择,这间接说明,“兰马”在加快兰州国际化发展方面应该加大力度。 受访学生对第5题持肯定态度的比例高达91.2%,说明兰州市通过“兰马”彰显了城市文化特色,得到了绝大多数同学的认同。也表明“兰马”这一事件使古老的城市焕发了新的生机,深刻影响了初中生群体对这座城市在其独特价值和生活方式上的体悟和内化。“兰马”对兰州市初中生的城市文化认同感影响深远,兰州市初中生对兰州城市文化在文化观念和心理上认可和接受的程度较高。

(五) 访谈

生存环境通常特指某区域或个体所面对的特定生存条件,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城市的发展依赖于“积极的、有着环境认识能力的以及对此有承诺的市民…来改变城市生活的质量”[10]

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兰马”话语构建的兰州城市形象

根据城市认同感的概念以及对“兰马”所构建城市形象的分析结果,设计了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15个问题,1到5题涵盖城市文化认同,6到10题涵盖城市生存环境认同,11到15题涵盖城市身份认同。

兰州是全国黄河穿城而过的唯一一座省会城市,2014年起“兰马”起终点由兰州市东方红广场迁至甘肃国际会展中心,赛道全程围绕黄河兰州段南北滨河路进行,即兰州多年打造的城市名片“黄河风情线”,经过九座黄河大桥中的三座,体现了兰州山水浑然的独特地理风光,而参赛选手和观众可以充分领略黄河风情线的优美景色和“金城汤池”的西北风情。

相关报道反映,兰州以黄河文化著称,包括多元的民俗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曾经贯通中西的丝路文化,以及被称为世界瑰宝的敦煌文化。兰州作为黄河之都,还拥有独特的城市景观,山静水动,风光美丽。“激情马拉松,活力新兰州”的“兰马”宣传语见于各大报纸,源远流长的历史,火热的赛事、积极的参赛者和热情洋溢的观众,让兰州成为一座古老而年轻,活力四射的城市。

农民工与城里人身份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社会空间的分野上,更体现在生活方式、文化习惯等层面的深层差异。电影《十七岁的单车》为我们清晰地呈现了农民工在进入都市之初的不安与惶惑。影片男主角小贵被派去洗浴中心送快递,洗浴中心金色的旋转门让小贵不知所措,街坊的漂亮姑娘、快节奏的生活也让小贵头晕目眩。初到北京的小贵与北京的生活格格不入,从生活方式上、消费习惯上、精神体验上,小贵都无法融入到北京的都市生活中。进入城市,成为城里人的梦想与初次面对都市时巨大的不安,二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兰州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之前只是缺乏对外传播的舞台。“兰马”将兰州与“国际”紧密相连,每年都有来自数十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给兰州一个展示魅力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国际要素融入了这项赛事。“让兰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兰州”表达了兰州与国际接轨的愿望。连续6年的“兰马”使兰州的形象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第6、7题持肯定态度的比例不高,只有56.2%的受访学生对第6题选“完全同意”和“比较同意”,45.9%对第7题选择“完全同意”和“比较同意”。比较而言,43.8%的学生对第6题选择“不太同意”和“不同意”,54.1%对第7题选择“不太同意”和“不同意”。 这表明,初中生对“兰马”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认同感偏低,还没有完全接纳“兰马”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的带动作用。事实上,兰州市借助兰州国际马拉松赛,集中进行了城市景观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兰州市打造成环境友好型城市。在城市改造兴建过程中,以打造42公里黄河风情线马拉松赛道为重点,启动了多项整治、改造工程,将城市形象理念注入到建设过程中,借举办体育赛事的契机努力塑造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城市视觉形象,从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文明进步和发展。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群体对目前的生活环境还不太满意,“兰马”在改善城市面貌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显现。访谈中,他们认为“兰马”对改善滨河路及其周边环境有积极作用,但也希望“兰马”期间的各项改善环境的措施能够常态化、能够辐射更大范围、监管力度能够更强。从第8题的选择可以看出,认为“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使兰州变得美丽,现代,人文”的受访学生达到73.1%,而持否定态度的受访学生为26.9%,说明大多数初中生对“兰马”构建的美丽、现代、人文的新兰州形象表示认同,但也有相对一部分同学持有异议。第9、10题选“完全同意”、“同意”的比例超过了80%,前者为86%, 后者为80.9%。可见,初中生群体对兰州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兰马”塑造的城市精神和激发出的城市活力有较高的认同感。“兰马”对兰州市初中生生存环境认同感有明显影响。对于“兰马”改善城市自然环境和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不太乐观。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以其特有的感召力,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城市和每位市民。通过参与和观看比赛,兰州人更加了解和认知了自己的家乡,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这种感情正积极转化为加快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影响着城市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进程。” [9]马拉松让城市精神焕发,让这座城市越来越具亲和力,使许多土生土长的兰州人自豪,并增加了国际视角。

(二)“兰马”对兰州市青少年城市认同感的影响

“兰马”所构建的兰州城市形象反映了兰州独特的文化和城市环境,基于体育赛事及其话语对市民产生影响的主要方面,本文从城市文化认同、生存环境认同及身份认同三个维度就“兰马”对兰州市青少年的城市认同感影响进行考察。

1.文化认同

所谓刑法与经济法之间衔接的基础,也就是两个部门法建立起联系的纽带。将两部门法置于法律体系中来看,刑法是经济法的保障法,是保护经济秩序的第二道防线;只有破坏经济秩序的行为已经超越了经济法可以规制的范围,达到了犯罪的程度,才需要动用刑法来加以规制。因此,经济犯罪便是刑法与经济法之间衔接的基础。

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得知,“兰马”显著影响着兰州市青少年城市文化认同感,所构建的城市文化形象总体上得到了绝大多数受访初中生的认可。

 

1 兰州市初中生城市文化认同数据统计表

  

调查问题完全同意A同意B不太同意C不同意D1.兰州国际马拉松赛赛道经过黄河母亲雕塑,百年中山桥,白塔山等兰州著名景点66.0%29.3%3.4%1.3%2.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使我更加了解了兰州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29.6%43.9%20.0%6.5%3.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提升了兰州的城市知名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兰州、了解兰州、喜欢兰州58.9%33.3%6.1%1.7%4.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加快了兰州国际化的步伐42.5%39.8%13.6%4.1%5.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展示了兰州独特的黄河文化,塑造了魅力兰州新形象55.8%35.4%5.4%3.4%

发放问卷时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城关区、安宁区和西固区各选一所学校,每所学校初一、初二和初三各选一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各班调查问卷都由班主任老师发放和回收,各班问卷35份,由老师随机发给班内学生,要求10分钟内完成问卷。调查问卷共发放420份,收回409份,有效问卷294份。

一切以交际为目的的口头和书面交流都可以看成是话语的形态。话语非常有效地建构社会,调节并控制知识、社会关系和机构,具有建构和体现人的社会身份和行为的功能。话语分析可以用来描述、理解和解释语言是怎样在社会交际中工作的,可以揭示语言在社会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8]。由于城市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塑造的,新闻媒体使用的话语有助于我们分析某一城市建构的城市形象。而重大活动在城市形象宣传方面的话语可以反映其所要塑造的城市形象,以及对城市的发展作用。2011年第一届“兰马”开始举办以来,媒体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话语对兰州进行了描述和渲染,并广为传播而成为流行话语。其中关于兰州城市形象的话语纷繁复杂。为探讨体育赛事及其话语对青少年城市身份认同感的影响,更好地举办“兰马”,塑造积极的兰州城市形象,本文希望:首先,通过分析当地报纸在六届“兰马”期间的相关报道,梳理出最为流行也最具本质内涵的关于兰州城市形象的关键话语;其次,通过对兰州市初中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兰州市通过“兰马”所构建的城市形象是否得到他们的认同;最后,探讨“兰马” 有没有增强青少年对城市的认同感。

在问卷调查分析结束之后,以采访、面对面交谈、问答等形式对兰州市部分初中生做回顾性访谈,共访谈12位同学。访谈问题根据调查问卷内容及其分析结果设计,以进一步了解研究问题。访谈问题包括 “‘兰马’前后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没有明显变化?”、“‘兰马’有没有使你更喜爱兰州,增加你作为兰州人的自豪感?”等。还访问了4位初中老师,就问卷分析结果及“兰马”对初中生的影响进行讨论,并就学校和社会如何通过“兰马”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及城市发展征求了建议。

 

2 兰州市初中生生存环境认同数据统计表

  

调查问题完全同意A同意B不太同意C不同意D6.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改善了兰州的市容市貌,使城市环境变得整洁,优美18.4%37.8%31.6%12.2%7.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推动了兰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市民的生活条件10.9%35.0%38.8%15.3%8.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使兰州变得美丽,现代,人文23.8%49.3%20.7%6.2%9.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为开放和发展兰州注入了新的活力41.8%44.2%11.2%2.7%10.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使我感到兰州是个充满希望的城市35.7%45.2%12.6%6.5%

土壤样品的布点参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5—2012)中“农田土壤背景值调查”。土壤样品制备参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5—2012)中的“样品制备”。重金属检测方法参照《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GB/T 22105.2—2008)和《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41—1997)。判定标准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

3.身份认同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对兰州市初中生身份认同感的影响显著,具体情况见表3、表4。

5.开展优化粉葛中提取葛根素的工艺。加热,放冷,再称,定重量,用3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进样测定得到试验结果。每组处理匀采用了3次重复,求3次平均值。

 

3 兰州市初中生身份认同数据统计表

  

调查问题完全同意A同意B不太同意C不同意D11.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使我更加喜爱兰州41.2%39.5%12.2%7.1%12.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使我感到作为兰州人很自豪56.1%28.6%12.2%3.1%13.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使我觉得兰州就是自己的家园42.5%39.2%11.2%7.1%14.我愿意把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行动,为兰州的发展做出贡献52.4%37.1%8.2%2.3%

 

4 兰州市初中生参与马拉松赛意愿数据统计表

  

调查问题很想参与现在起就加强锻炼,明年参加有时间和机会愿意参与不想参与15.明年兰州举办马拉松赛,你想参与赛跑或做志愿者工作吗?22.4%18.0%47.0%12.6%

第11、12、13题选择“完全同意”和“同意”所占的比例很高,超过80%的受访学生选择了“完全同意”和“同意”,只有7.1%在第11和第13题上选择“不同意”,3.1%在第12题上选择“不同意”。 访谈中,所有受访学生都同意“兰马”增加了他们作为兰州人的自豪感。说明绝大多数初中生在情感上接受、认可“兰马”释放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兰马”激发了他们对这座城市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加深了他们与城市的紧密联系,强化了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因此,他们自然产生主人翁意识,对城市负责,积极融入城市的发展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这一点也明确体现在第14题的选择上。有89.5%的受访同学选择“我愿意把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行动,为兰州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体现出“兰马”正改变着兰州市初中生群体的思想和他们对城市的情感,以及马拉松赛事在这一群体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在第15题项上,有意愿参与“兰马”赛事的受访学生比例高达87.4%,这表明,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在兰州连续举办6年以来,已经成了宣传兰州,展示兰州城市形象的亮丽名片,得到了市民,尤其青少年的关注,也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这项赛事中,将“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马拉松精神和“九曲不回,和谐共进”的城市精神相融,为活力、希望新兰州做出自己的贡献。

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个人理财专业硕士课程包括:家庭理财基础,个人所得税,家庭保险计划,家庭、员工福利与退休计划,家庭遗产计划,投资。而本科课程包括:家庭系统、理财咨询、理财案例研究、家庭经济学、家庭理财专业实践、家庭理财中的房地产、综合实践。

风险是现代社会的结构性特征,而文明的馈赠就是可靠性——摆脱来自自然的、自身的和他人的危险,获得可靠性。⑦ [英]齐格蒙·鲍曼著:《寻找政治》,洪涛、周顺、郭台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8页。因此,对于包括知识产权风险在内的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是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当然,风险控制有多种路径,对于知识产权风险的控制究竟应当采取何种路径、是否须诉诸于法律,则取决于知识产权风险自身的特征。

结语

由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可见,“兰马”对兰州市青少年城市认同感影响显著。体育赛事及其话语以影像文字等表达方式,弘扬了努力拼搏、共同进步、追求卓越的现代体育精神,也折射了举办城市的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展示了其强劲发展的轨迹,传播了积极的城市形象, 加强了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兰马”塑造的城市形象、传承的体育精神和文化气息,成为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助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兰州市青少年对城市生存环境的认同和接受。同时也有一部分人由于对现有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太满意,不完全认同兰州借助“兰马”打造的城市新形象,说明在改善城市生存环境的建设中,还有更多发展的空间。马拉松赛将活力新兰州的城市形象理念注入到赛事设计建设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更彰显了城市之美。赛事吸引了以青少年为代表的广大市民,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在体育赛事的传播中油然而生并不断得到强化,这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文明素养,培养了他们超越自我的品质,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绝大多数青少年表示对兰州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市民群体意识和身份认同得以不断加强。总之,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直接促进了城市形象的塑造,充实了城市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魅力,增强了兰州市青少年对城市的认同感。

[ ]

[1]Tajfel H.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ocial Groups: Studies i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 [M].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78: Chapters 1-3.

[2]张莹瑞.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 (1): 475-480

[3]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 社会学研究,2001,(3): 63-76

[4]赵志裕, 温 静, 谭俭邦. 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J], 社会学研究,2005,(5):202-223

[5]方 文. 群体符号边界如何形成?——以北京基督教新群体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5,(1):25-59

[6]韩 慧,张萌萌,黄聚云,等.学龄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认同感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观察,2015,(3):170-177

[7]何步文. 重大事件和城市形象塑造研究——以兰州国际马拉松为例[J]. 甘肃社会科学,2013,(4): 221-225

[8]黄国文. 语篇分析与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10),1-6

[9]安东尼 吉登斯,菲利普 萨顿. 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22-224,335.

[10]林香菜.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对提升厦门城市品牌价值的效果研究[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3):72-76

[11]袁占亭.让兰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兰州[N].甘肃日报,http://epaper.gansudaily.com.cn/gsrb/html/2012-06/11/content_178463.htm. 2012

[12]周晓虹.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J].社会科学,2008,(4):46-53

 
魏红华,贺军邦,马雪梅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