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学校转型发展之探讨——以《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地方高校学报是地方高校开展学术研究的园地,是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在地方高校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曾讲,看一所大学:一是看教师队伍,二是看学报,三是看图书馆[1]。学报理应在高校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著名学者陈从周教授曾说:“学报是学校最高的学术代表性刊物,你要在世界各国取得学校地位,在历史上取得学校的地位,靠的便是学报。从学报当中,可以看出你们有多少人才,培养出多少人才,有多高的科学水平,有多少科研力量,这些都会在学报中得到反映”,“没有学报,便没有学校”[2]。由此可见,高校学报在学校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可小觑。在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学报该如何发挥自身功能,适应并促进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为例,对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服务学校转型发展是地方高校学报的应有之义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是地方高校办学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教育部对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优化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地方高校多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其转型是要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从众多同质化高校中分离出来,朝个性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在办学体制、专业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全面服务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其核心是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及高水平。[3]

高校学报是高校主办的反映和体现本校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阵地,是学校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这一功能地位决定了它的服务宗旨,即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服务。地方高校学报是高校学报的一部分,是地方高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地方高校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地方高校学报在展示地方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成果,培养人才队伍,探讨学校改革与发展方向,提高学校知名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当下,在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地方高校学报同样应该而且必须参与并服务学校的转型发展。作为体现教师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应紧跟学校转型发展的步伐,通过引导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对转型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个性特征的探讨、对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分析,探讨解决的办法,研究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及时记载学校转型发展的历程,积极推介学校转型过程中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充分展示学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新变化,为学校的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这是转型发展对学报的现实要求,也是学报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学报的职责所在及价值体现。

地方高校学报服务学校转型发展之策略

(一)创新办刊理念 服务学校转型发展 实践表明,高校学报作为反映高校教学与科研成果的窗口、学术交流的平台,伴随着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需要而诞生,伴随着高校的发展而发展。[5]在高校改革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期,地方本科高校正处在转型发展阶段,通过对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培训基地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为地方发展的需要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在此背景下,作为学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学报应与学校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与学校定位相统一。因此,地方高校学报必须创新办刊理念,调整办刊思路,突破传统观念,科学合理定位,充分发挥学报在学校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服务学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凸显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这也是学报寻求自身发展、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路径。地方高校学报只有服务于学校的转型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发展。

黄冈师范学院是一所新建本科地方院校,1999年由黄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而成。升本以来,经过多次学科整合,成立了18个教学学院,开设了64 个本科专业,42个专科专业,涉及理、工、农、经、文、法、教、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形成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三种办学层次。学校坚持“文化引领、内涵提升、特色发展、改革转型、服务社会、依法依规”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向多学科、应用型本科转型。近三年来,作为湖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学校“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愈发鲜明,学科专业结构愈发合理,校地(企)合作能力不断提升,在服务地方中体现了优势,在转型发展中凝练了特色。[6]

该栏目的创立,不仅为高师教育联系、服务基础教育搭建了一座桥梁和平台,更为高师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开掘了活的教育资源,反哺高师学生修养教育教学素质以“有趣”、“有味”、“有用”的精神食粮。供以高师学生确立职业志向、理想暨专业发展目标生动榜样和动力源泉。[10]对高校教师而言,使高校教师多了一条了解基础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来说,更具有重要的引领与指导意义,是助推黄冈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创新之举。同时,该栏目还聘请了资深教育专家对名师文章予以评析,以引导并加深读者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二)注重栏目建设 助推学校转型发展 栏目是期刊的骨架,期刊的特色主要通过栏目的设置来彰显。姚申认为,就高校学报的发展趋势及其改革策略而言,多元化发展可能是今后选择的路径。对绝大多数学报来说,加强特色栏目建设,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作为力图体现和塑造学报学术个性和文化特征的特色栏目,理应成为学报的重点栏目。[8]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应结合地方经济、历史和文化等不同的地域特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辟可持续性发展的反映地域优势与特色的栏目。《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是地方综合性学报,一刊两版,刊载内容多而杂,唯有走特色化内涵式发展之路,才能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黄冈师范学院学报》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结合地方高校特点,以栏目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助推学校转型发展。

自媒体又称“个人媒体”或“公民媒体”,是普通大众以现代化和电子化的手段,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本研究通过微信和新浪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在搜索栏输入“黄山民宿”,剔除纯图片,纯营销,纯介绍性文字,得到最终有效游记和评价共198条。

[2]黄昭艳.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创新与发展的若干思考———以《钦州学院学报》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4(6):83-87.

2.新辟“名师谈教学”栏目。黄冈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黄冈的一张名片,是黄冈的品牌,黄冈教育之所以在全国有影响,除了黄冈中学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外,主要是因为黄冈有一大批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名师。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成果是黄冈教育的宝贵资源,值得去挖掘,更应该传承下去。黄冈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师范院校,为地方教育的发展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享誉全国的黄冈中学前三任校长、黄冈所属十县市区80%以上的中学校长、副校长都是黄冈师范学院的毕业生。黄冈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是黄冈教育的中坚力量,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已成为名师。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感慨地说:“黄冈中学和黄冈的基础教育是个谜,谜底就在黄冈师范学院”。[9]新时期,服务地方教育是作为老牌地方师范院校的职责所在,可以说责无旁贷。基于此,“名师谈教学”栏目应运而生。“名师谈教学”栏目的创办,是黄冈师范学院转型发展的具体体现,是高等教育接地气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服务地方的有效见证。

该栏目中的名师定位为中小学特级教师、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及地级市名师。

在古希腊神话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狗有一次因为吃了蜗牛,导致嘴巴变成了紫色。这就是神话传说中紫色被发现的过程。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作为黄冈师范学院重要的学术交流阵地,始终坚持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宗旨,紧跟学校转型步伐,根据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调整办刊思想,创新办刊理念,突破传统思想,改闭门办刊为开门办刊,拓展了栏目内容,不再只刊发理论性、纯学术性的论文,大胆刊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应用性、技术性文章,实现学术性与应用性并举、理论性与特色性共存、内稿与外稿并用。(事实上,应用型论文同样有精品,同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刊发一定比例的高质量外稿,既可扩大刊物的影响,也能为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发展提供借鉴。同时,立足地方,研究地方,注重为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服务。积极鼓励并引导学校青年教师重点关注本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鼓励他们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研究、鼓励开展区域文化研究,或针对企业发展和产业进步的重大技术问题展开研究等,并开辟专栏为地域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展现平台,以地方发展需求带动学术探索,以创新的学术发现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7]为学校的转型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与理论依据,全面提升学校的服务能力。

[3]李应青.学报服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3):89-92.

3.进一步提升“鄂东文史”特色栏目的影响力。《黄冈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1年,“鄂东文史”栏目1982 年开辟,为常设栏目。鄂东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提出这一栏目宗旨的客观依据。“鄂东”这一地域概念,在明清时代,是所谓“楚黄”之地,楚黄之地,人文荟萃。唐代杜牧,宋代王禹偁、苏轼,都曾居此;宋代陆游,明代李贽、冯梦龙、吴承恩亦曾来此活动。佛教名刹、禅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坐落于境内的黄梅。黄州古城,东坡赤壁,名驰遐迩。这里是禅宗的发祥地;李贽晚年长期客寓麻城,播扬其学说,铸造了明代思想解放的重镇。李时珍及其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享誉中外。特别是苏轼,在黄州谪居四载,登上了文艺创作的高峰,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号称古代“天下行书第三”《寒食帖》,都创作于黄州。近现代历史上,鄂东名人巨匠辈出,为中国历史和社会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鸦片战争以来,重大的国内革命事件,如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无不与鄂东地区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在鄂东地区写下了悲壮而灿烂的历史篇章。黄麻起义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彪炳史册。开国将帅和国家领导人之多,人所共知。在其他更广阔的哲学、政治思想、经济、科学、文学、教育领域,黄侃、熊十力、王亚南、汤用彤、闻一多、胡风、冯文炳(废名)、李四光等鄂东文化名人,都以各自杰出的思想文化科学以及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成就,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鄂东的历史文化为后人留下了数之不尽的课题,为“鄂东文史”栏目建设提供了用之不竭的优质学术资源。

“鄂东文史”栏目创办以来,在学界与刊界均有较大影响,高载文量和与高级别的作者群在地方高校学报中不为多见。以“苏轼研究”为例,自创刊以来,共发表苏学论文59篇,发表过王水照、朱靖华、张志烈等人的论文;“鄂东革命史研究”,到2017年底,共发表论文78篇,这些论文主要研究“辛亥革命”、“黄麻起义”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新四军第五军抗战史,以及董必武、李先念、陈潭秋等革命家;值得一提的是“鄂东文化名人系列研究” 到2017年底为止,共发表论文84篇,研究对象包括毕昇、李时珍、王廷陈、顾景星、杜浚、刘侗、王葆心、余三胜、黄侃、熊十力、闻一多、冯文炳(废名)、叶君健等,其中“废名研究”最为突出,共发文23 篇。该栏目不仅发文量多,而且大师级人物也不少,著名学者冯健男、止庵、刘中树等都曾在“废名研究”发过文,该栏目成为集中发表“废名研究”学术成果的园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产生了较大影响。2010年,《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协同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主办了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废名诞辰110 周年纪念暨全国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扩大并提升了“鄂东文史”栏目及《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的影响力。“鄂东文史”栏目先后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特色栏目”。湖北省 “特色栏目奖”, “全省报刊精品专版专栏专题提名”。

“传播东坡文化,彰显文化古城的人文精神;展开名人研究,揭示现代中国的黄冈因子” 是“鄂东文史”的栏目宗旨。时下黄冈市正在大力打造黄冈城市文化,其核心正是“东坡文化”,即以苏轼为象征所指称的鄂东历史和人文文化的传统。“鄂东文史”栏目责任编辑张吉兵编审和前责任编辑饶学刚教授积极参与其中,为黄冈市“遗爱湖”公园的文化主题开发建言献策,参与了公园的规划建设讨论、主题景点设计、解说词的拟制。尤其是“遗爱湖”的名称系采纳栏目前责任编辑饶学刚教授的提案而确定。目前,遗爱湖公园已成为湖北省鄂东地区最大的开放性东坡文化主题公园,是黄冈展示城市形象的一扇重要窗口,遗爱湖公园已被评为国家4A级国家湿地公园。“鄂东文史”栏目的创建,自始至终坚持栏目主旨,为服务地方,为大力弘扬鄂东历史与文化传统,为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杨福生. 办学报就是办学校[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105-107,111.

4. 加强“区域经济”栏目建设。黄冈是革命老区,经济比较落后,提升黄冈经济水平,加快黄冈经济建设的步伐是每一个黄冈人的迫切愿望。作为黄冈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推动黄冈的经济建设、促进黄冈的经济发展责无旁贷。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近三年来,黄冈师范学院在转型发展的进程中,以社会发展为导向、服务地方为根本,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构建能力导向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等举措,致力于为区域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推进了“卓越教师”“卓越工程师”“宏大文化人才”“复合型人才”和“个性化人才”等5个人才建设项目,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科前沿,建立校际、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以实现 “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区域经济”栏目的创办,实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得力举措。该栏目创办以来,不仅及时推介了学校在服务地方、尤其是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想法、新思路,为地方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还展示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成果与效果。引导、推动了广大教师对区经济区域发展的研究。创办以来,申报并立项省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5项,共刊文69篇,其中既有对区域经济建设的宏观谋划、战略布局及功能定位的研究,

也有对开发大别山旅游方面的具体探讨,如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线路的设计及旅游品牌的创建等,为黄冈经济建设支招,为地方政府加快经济建设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作为地方高校学报,在学校转型发展的改革中,发挥了学报功能,履行了自身义务。作为对外展示学校风采的窗口和平台,学报应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地方本科高校早日实现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促进学校的转型升级和学报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图4(a)和图4(b)分别逆变器桥臂上的主开关器件S1和S2进行状态切换过程中承受的电压uS1和uS2及所流经的电流iS1和iS2的实验波形,能看出S1和S2在开通过程中完成了零电压软开通动作,在关断过程中完成了零电压软关断动作.图4(c)和图4(d)分别为逆变器辅助开关Sa1和Sa4切换时端电压uSa1和uSa4及所流经的电流iSa1和iSa4的实验波形,可看出Sa1和Sa4在开通过程中分别完成了零电压软开通动作和零电流软开通动作,在关断过程中分别完成了零电压软关断动作和零电流软关断动作.

军庄镇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且交通便利.其地质遗迹分布区临近省道——军温公路,距109国道不足2.5 km,新修的北京市六环路恰从其周边穿过,有383(大峪-杨坨)、977支(苹果园东口-东山)和633(清河小营-杨坨)路等公交线路可直达该地区,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1.创设“转型发展论坛”栏目。转型发展是地方本科高校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实时记录学校转型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发展轨迹,彰显学校转型发展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是地方高校学报的神圣使命。2016年,《黄冈师范学院学报》审时度势,开辟了“转型发展论坛”。栏目开辟以来,引起了校内外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着的普遍关注,探讨的内容涉及转型发展的方方面面。栏目先后刊发了黄冈师范学院校长陈兴荣教授、鲍宏礼教授、宋文生博士等作者的14篇文章。陈兴荣以《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为题,就地方高校如何抢抓 “一流学科”建设的发展机遇、如何建设“一流学科”并建成“一流学科”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地方高校“一流学科”的建设要做到“五个要”:一要突出重点,着重培养“长子”;二要走科教融合的道路;三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四要重“建设”;五要培育良好的文化,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鲍宏礼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的相关问题,他认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改革的出发点是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关键是做好顶层设计,基本方法是渐进实施与错位推进,基本方向是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宋文生博士以《“教学服务型”定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为视角,探讨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教学改革的问题。他分别从“教学服务型”定位的特殊意义、基本内涵与特征及战略举措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教学服务型”定位,突出了服务理念对大学组织制度设计的指导作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既彰显了高校职能,又较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促进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些文章的刊发,体现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较高学术水准,对于引导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参考。该栏目的创办,既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了平台,也是为地方建设出谋划策、添砖加瓦的有效路径,更是彰显高校办学特色的理想举措。

陈树华所说的黄龙病,由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是世界柑橙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黄龙病虽不可治,但是可防可控。”陈树华介绍。

新栏目的创办,稿源是关键。新栏目的办成,组稿约稿很重要。学报编辑部编辑人员经常到黄冈各中小学组稿约稿,与名师进行面对面交流,2017年,约稿次数达35人次。约稿工作也得到了黄冈市教育局及下面各县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武穴市教育局还将完成约稿作为年终考核名师的指标。2017年,“名师谈教学”栏目刊出了王溶冰等六位中小学特级教师的文章,及程敬宝与袁小鹏两位教育专家的评析,并且储备了一定数量的稿源,为栏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栏目创办一年来,得到了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及一线教师的普遍赞誉。值得一提的是,栏目创办仅半年后,2017年第4期刊发的名师徐爱枝的《让语言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一文就被人大复印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

有限元三维分析模型尺寸为2 m×2 m×0.005 m,注浆孔半径0.02 m,位于模型中心。模型左、右边界为定压力边界,边界压力为静水压力。模型上、下边界及两侧边界均为无流动边界,注浆孔施加定流量边界。几何模型采用三角形网格划分,临近注浆孔附近的网格适当加密,有限元网格模型及施加的边界条件见图2。

[4]李穆,王士忠,杨继成,等. 地方高校学报与重点学科建设的互动作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4):706-708.

[5]赵君.地方高校学报服务转型发展的创新思考[J].钦州学院学报,2015(4):84-88.

[6]鲍宏礼. 强化应用能力 提升服务水平——黄冈师范学院2017年转型发展工作纪实[N].中国教育报,2017-12-21(07).

总而言之,新闻摄影作品具有新闻性、艺术性及实效性等特征。因此,为更好地发挥出新闻摄影在提升新闻节目总体质量中的积极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摄影技巧及艺术手法,确保摄影作品中画面简洁,主题明确,层次丰富,为大众呈现更好的新闻作品。

[7]董德英. 地方高校学报的角色定位与发展路径探索[J]. 科技与出版,2016(9):125-127.

[8]姚申.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改革与特色栏目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5):82-87.

[9]黄冈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简介[EB/OL].(2017-10-25)[2018-01-28]. http://www.hgnc.net/2016/last.jsp?leibie=xxjj.

[10]程敬宝. 实践出真知 思想接地气 持论有灼见———王溶冰 林永红 南秀全三位“名师谈教学”述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自科版,2017(6):6-7,9.

第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部门职责交叉,整合体制机制难度较大。国家正在进行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与整合,但由于多年以来中国实行的是部门管理制,部门之间利益藩篱,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督分散在多个部门,交叉重叠,责权利一时难以厘清,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整合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体制不顺直接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付友华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