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浅谈模糊语言在鲁迅小说象征性意象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09-03-28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撰有白话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他小说中的意象具有浓郁的象征性,作者把自己纷乱复杂的情感微妙地融入到小说的人、物和事中,通过平实的意象来表达深层的象征性的寓意。

那什么是象征呢?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源于希腊文,其基本义与现在已无联系,后来引申为“形式对思想、有形对无形的一切约定俗成的表现,侧重在寄寓某种意蕴”[1]。而“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境界的表意之象”[2]。中国文学意象有一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含蓄性,也叫作“隐”。文学作品关键要有味,这味不是靠直觉就能产生,而是要含蓄蕴藉。中国文学意象创造直接利用汉语的多义性的模糊性特征,把自我的真实情感深深地隐藏在言简意远的语言中,需要读者去领悟,这也就是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

工程木协会(APA)成立于1933年,当时是花旗松胶合板协会(Douglas Fir Plywood Association),代表太平洋西北沿岸的胶合板行业的利益。由于技术的发展,南方黄松等其他树种也可生产结构胶合板,1964年该协会更名为美国胶合板协会(American Plywood Association),以反映该组织不断增长的业务。

关于模糊语言的定义,黎千驹教授认为:“模糊语言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模糊语言是指那些表达了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即中介过渡性的词语。广义的模糊语言除此之外还包括模糊语音和模糊语法。”[3]由此可见语言的模糊性关键在于事物的外延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鲁迅小说题目中模糊意象的运用可以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使作者的批判更有力度,也使读者的更有灵活的想象空间。

本文通过对鲁迅文集《呐喊》《彷徨》中的部分小说篇目为代表,分析文中意象的表层意义和文中模糊语言的运用来探讨小说题目意象的深层象征性寓意。鲁迅小说的模糊语言主要是运用在描写人物、动物意象和景物描写这三个方面。

(6)折一对白兔,似乎离娘并不久,虽然是异类,也可以看得出他们的天真烂漫来。但也竖直了小小的通红的长耳朵,动着鼻子,眼睛里颇现些出惊疑的神色。(《兔和猫》)

那就意味着即使我们经受住所有考验,也会有六个不幸的人无法成为正式成员。我用眼角的余光看到克里斯蒂娜正在看我,但我没法儿正眼看她,我正盯着艾瑞克,目光一时无法移开。

运用模糊语言描写人物

例(5)是对阿Q的心理活动描写。“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这句话中的“总算”、“真”深刻反映出冷漠和愚弱国民的精神状态与现实世界的残酷。

(1)持归阅一过,所知患盖“迫害狂”之类。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狂人日记》)

(一)人物语言特征的描写

胃肠道间质瘤极易出现坏死和囊变,因此手术治疗中要防止破坏假囊导致转移。本次研究中,25例经过CT和MRI诊断为坏死和囊变,1例结肠胃肠道间质瘤转移到腹腔,经过MRI获得定位。

(7)可恶的是一匹大黑猫,常在矮墙上恶狠狠的看,这却要防的。(《兔和猫》)

(二)人物的外在形象的描写

(2)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孔乙己》

李公甫家里有三口人,夫妻俩,外加一个小舅子。妻子是个妇道人家,只懂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小舅子却满腹经纶,还酷爱钻研医书,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目前还在家里吃闲饭。一家子都靠着李公甫来养活,他敢不尽心尽力地卖命工作吗?

Interdecadal change in relations of convective activities in tropical Northwest Pacific and Southeast India Ocean

在鲁迅的小说中,意象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系列,其中物象型的意象有《药》中的人血馒头、长明灯、白光、风波等,这些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性和隐喻性,以其显示出多层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丰富性。

贵州黄:观赏石界称国画石或画面石,主要产于黔东浅变质岩地区,石质为元古代黄褐色板岩,分布广,储量大,装饰性强,很有市场开发展价值。

例(2)是侧重人物的外在形象描写。这里运用了身材“很高大”,脸色“清白”“花白”的胡子“乱蓬蓬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洗”、说话总是“之乎者也”等模糊语言来说明孔乙己的穷酸相,但其又自恃清,因为穿长衫是读书人区别于从事体力劳动的“短衣帮”的重要标志,而“短衣帮”是站着喝酒的,所以孔乙己成了在场唯一一个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读书人。例(3)也是对孔乙己外在形象的描写。用脸上“黑且瘦”“已经不成样子了”,穿一件“破”夹袄等模糊语言,来描写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揭露了社会对孔乙己的冷酷与损害。这里的象征意义是揭露和批判“吃人”的封建制度,充分说明科举考试制度下,知识分子被功名利禄所诱惑而“两耳不闻窗外事”,到头来没有生存下去的本事。

(三)人物的心理的描写

(4)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狂人日记》)

南通范氏为“宋资政殿学士文正公之后也”[1]253,祖居苏州,南宋覆亡之际由江西抚州始迁南通,落地生根。历经明、清、民国直至当代,上下四百五十年,绵延十三代,且代有诗人,文脉不绝,涌现出许多英才俊杰、贤达鸿儒。尤其以明末英烈史可法所钦慕的“东林眉目”范凤翼(1575-1655)、为陈三立所推许“苏黄而下无此奇”的诗坛巨擘范伯子(1854-1905)以及当代著名画家范曾为主要代表。范氏家族中其他如范国禄、范如松、范罕、范毓、范子愚诸人均不负家学,为一时人物。

例(4)是行为特征的描写,这里运用了“歪歪斜斜”“仁义道德”“吃人”等模糊词语来描写狂人自我产生的幻觉,并且狂人“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中看出字来”,将狂人的极近奔溃的精神状态形象地描写出来,正常人是不会从字缝里看出字来的,而狂人却看出了“吃人”的字样。作者用“仁义道德”“吃人”等象征性的意象深度批判了腐朽的封建社会。

(5)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正传》)

在《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这三篇白话文小说中,作者运用模糊语言来描写“狂人”“孔乙己”“阿Q”等人物形象。细分来,主要分为以下几项:

运用模糊语言描写动物意象

描写动物的作品主要有《兔和猫》和《鸭的喜剧》。

脉岩多呈北西向及北东向产出,主要类型有细粒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闪长玢岩脉、安山玢岩脉、英安玢岩脉等。

例1是对人物的语言特征的描写,这里运用了 “颇错杂无伦次”“多荒唐之言”等模糊语言来描写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狂人”的个性特征。将一个患有“被害妄想症”,且对外界事物格外敏感,并不由自主地产生错觉与幻觉,常感到自己处于被迫害的情景下,于是不断产生疑虑与恐惧的狂人,简单而又形象地勾勒出来了。

例(6)是对两只小白兔的外部描写,通过“似乎离娘并不久”、“天真烂漫”、“小小的”、“颇现些出惊疑的神色”等模糊语言的描写,写出了刚出世不久的小白兔天的真可爱、驯良活泼、充满真情,像一个个具有生命意识的孩子,是“人”的社会性一种隐喻和象征,代表弱小的生命,代表当时底层的平民百姓。

例(7)是对大黑猫的描写,通过模 “一匹”“大”“黑”“常在”“恶狠狠”等这些模糊限制语来说明大黑猫的凶狠与恶毒,大黑猫在文中象征着为富不仁、鱼肉百姓的暴虐者,是虐杀无辜的象征,在我们的生活中,猫也是一种不吉祥的象征。在《鸭的喜剧》中,鸭子把蝌蚪吃了,与大黑猫吃掉小白兔同是“吃”与“被吃”的对象,而“吃”与“被吃”是动物生存的本能,从这一小的自然现象中,我们可以推想到“吃人”在当时的社会现象是极其普遍的。

运用模糊语言描写物象型的意象

(3)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了;身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条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孔乙己》)

(8)这次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样的痨病都包好!(《药》)

例(8)是对物象型意象人血馒头的描写。“这”是与众不同的里的“这”是什么?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又是什么?且两次使用“这样的”短语,使要表达的意思模糊而又清晰。在《药》这篇文章里,药不是简简单单的我们平时生病时吃的中药或者西药,或者别的药,而是人血馒头,话说能救命的药。这药影射百姓的愚昧和白白牺牲的革命者,但这鲜血并没有惊醒处于麻木状态下的群众,同时也说明了百姓被封建迷信所吞噬之深,革命要想获得胜利,必须获得觉醒群众的支持。

(9)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的闪起在他房里了。(《白光》)

(10)然而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比硫磺火更白净,比朝雾更霏微……(《白光》)

例(9)和(10)也是一段景物描写。白光像一把白团扇,又有着人的动作“摇摇摆摆的闪起”,这里是作者运用模糊修辞来描写白光,让这“白光”更加具体形象,也更不真实,使其富有有神秘感。文中的白光不简单的是一种自然现象,更像是自带一股妖气。“白光,封建迷信中有一种说法:地下埋藏着金银珠宝的地方,它的上方有时会有白光游移飘忽。”[4]“妄想狂”陈世成在第16次落榜后,整日幻视幻听,活在自己的白日梦里,换作追寻白光完成自己 “光宗耀祖”的大业,最终走向死亡的道路。

类似的有自然现象“风波”、物象“长明灯”等,这些都不只是简单的语言符号。在作品中,风波不只是风波,长明灯也不只是长明灯,模糊意象和模糊语言的使用使得它们有着更深层的象征寓意。南阳师范大学副教授万年春曾在他的文章中写到过“鲁迅的创作手法基本上是按照现实主义的原则来提炼生活、反映生活的,其中借用了象征主义的某些表现手段,使其小说的创作在坚实的现实主义基础之上,以其意象性和象征性显示出深刻的丰富性和多层的文化意蕴。”[5]所以,意象的运用在鲁迅的小说中已经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系列。

在作品《呐喊》中,模糊语言也有描写时间、事件的,比如《明天》《一件小事》等。模糊语言“明天”在作品中不仅仅是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更有其深层的象征意义:一是对单四嫂来说,“明天”就是她那幼小的孩子,支撑她活下去的希望,她的“明天”所在;二是宝儿病危时,“明天”即象征着宝儿病好且活下去的希望;三是宝儿妖亡之际,单四嫂希望可以在梦中见到宝儿,这也是“明天”;四是宝儿下葬之后,单四嫂也曾期盼着“明天的到来”,忘掉这一切痛苦。再者,“一件小事”,这“小事”到底有多小?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理解,文中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名副其实的“小事”,而在作者看来却是一件可以反映国民品质的大事情。而模糊标题“一件小事”的运用让文中的主题变得宏大而突出,也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这件“小事”主要是叙述了老女人被车撞后,有着知识分子身份的“我”与苦力劳工人力车夫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言语行为。这在当时的社会司空见惯,的确是“一件小事”。但与“期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相比,这件小事却是件大事。这件小事在作者心中久久不能忘记,所谓的国家大事早已被忘得一干二净。这里的象征寓意是用反衬的方法来歌颂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综上所述,模糊语言在描写题目意象时,主要表现在人物肖像描写、动物意象描写、物象型意象描写、心理描写、自然景象描写和事件描写等,这让文章的主题更加具有现实性、批判性和煽动性。

[ ]

[1]西蒙斯.印象与评论:法国作家[A],象征主义·意象派[C].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89.97.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7.

[3]黎千驹.模糊修辞学导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37-38.

[4]鲁 迅.《鲁迅文集》卷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01.

[5]万年春.论鲁迅小说中动物意象的象征性[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09).

[6]石玉秋.论张爱玲小说中意象的抒情性与象征性[J].榆林学院学报.2010,(1).

[7]詹绪左,朱良志.汉字与中国文化教程[M].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社.2014:178-180.

 
邓晶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