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母语对云南少数民族学生三语习得的影响研究——以纳西族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西部大开发以来,云南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基础薄弱,教育水平相对滞后。云南地区英语教育起步较晚,学生大多又缺乏信心,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英语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已变得十分必要且迫切。作为全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除汉族外,55个少数民族有20个使用本族的语言文字。由于民族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不同语系间的语言特点又相差很大,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母语是本族语(第一语言),汉语是第二语言,英语是第三语言,他们在学习英语时经常碰到与汉族学生不同的困难,出现与汉族学生不同的错误,因此,对待民族地区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和汉族学生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有效促进“三语(纳西语、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正迁移,克服母语迁移带来的负面作用,是少数民族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关注的问题。纳西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纳西族学生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在英语的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本族语言和汉语的双重影响,他们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媒介语进行交流,语言干扰的因素由此产生。本文以云南丽江市三所中学少数民族学生为样本,就他们的英语学习现状和母语对他们的第二语言和第三语言习得干扰的成因进行了研究,从而提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方法和对策,这不仅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还能够丰富我国的英语教学论的相关知识。

一、相关理论

(一)母语迁移

在二语学习的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有效发挥母语迁移的正向作用可以促进二语习得。母语迁移(Native language transfer),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和应用语言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母语迁移(L1 Transfer)是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已有的语言习惯和母语知识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Weinreich提出,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当母语(L1)与目的语(L2)相似的时候会引起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1]。反之,当母语(L1)与目的语(L2)出现差异的时候则会引起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干扰或阻碍第二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经历了对比分析假说和中介语假设两个历史阶段。对比分析假说过分夸大了母语对第二语言的负面作用,认为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障碍来自母语的干扰。相反,中介语假说则过分轻视了母语对目标语的影响,认为学习者的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地位微不足道。Terence Odlin指出, 语音、句法、书写体系等几个方面都会对当前语言的学习造成影响,产生迁移性错误,其中句法中的语序迁移尤为突出[2]。行为主义学家胡立认为, 语言中的错误是由学习者母语中的一些习惯导致的负迁移[3]。20世纪80年代后,母语迁移研究经历了新的发展。Kellerman以认知科学为基础,从语言、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4]。廖根福通过对江西理工大学学生的实验发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负迁移和母语文化与英语的差异会使学习者较难区分以图形为宾语的容器动词和以背景为宾语的内容动词,进而影响学习者的习得方位构式[5]

  

图1 纳西语的特点

(二)三语习得

语言迁移可以发生在第三语言习得过程中或多种语言间。作为迁移理论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的领域,三语习得(the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研究始于1987年,Ringbom在《第一语言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专著中通过芬兰语的单语学习者和双语学习者英语学习的对比分析,发现双语学习者要优于单语学习者[6]。Kingbom还指出, 在三语习得的过程中,由于多种语言同时出现,各种语言的熟悉度必须要考虑进去[6]。Odlin还提出,学习者已掌握的两种语言会对第三语言习得产生迁移作用[2]。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都会影响第三语言的习得。在语音方面,第一语言的语音发音对第三语言语音的学习影响最深。在词汇方面,Cenoz认为,母语与目的语在类型上越接近,越有可能借用到第三语言词汇中,其中实词最为普遍;与L1和L2习得相比,L3语言发展能力更具复杂性,主要体现在跨语言影响上,发生诸如干扰、回避、迁移、逆向迁移、中介语、语码转换等多种现象[7]。Cenoz还指出,很多因素都会引起母语迁移,例如,语言距离、语言类型、语言学习顺序、语言的熟悉度、学习者的年龄等等[7]。杨臻通过11级藏族双语学生的实验发现,受试者过了关键期后,尽管他们的表现接近目标语者,但是他们对目标语的wh-移动特征(语序为主+宾+谓)-语言的不可解读性特征很难真正习得,换言之,如果学习者三语习得发生在“关键期”后,那么他们将无法通过语言的习得机制来习得第三种语言[8]

与汉族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到汉语、民族语言对第三语言英语的双重影响,因此,他们在英语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更多,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来促进三语习得。

众所周知,汉语言文学主要包含汉语言学与文学两部分,在我国作为语言基础研究学科,其内容包含民族、世界与中国等文学内容,有很强的包容性。学习汉语言时,加强学习其意境是十分重要的。意境来自生活而又超越生活,以此深入了解作者内心世界。因此高中学生提高对语言意境的分析能力,以此深入了解作者内心世界,养成更好的文学素养。

(三)纳西语的特点

纳西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主要聚集在丽江市。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纳西语。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中一种独立的分支语言,同彝语、哈尼语以及拉祜语等有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纳西语分为纳西语口语和纳西语书面语(即纳西象形文字,又称东巴文,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纳西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词汇、语音和句法三个层面(详见图1)。

研究从每所中学高年级各选取2名纳西族学生(共6名学生)进行访谈,每人访谈时间大约为15分钟,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目前英语学习主要的困难什么;2.学校和家庭是否提供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3.与汉族学生相比,英语学习的方法是否有所差别。同时,笔者还对三所学校的高年级教师进行了访谈,目的是了解纳西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知程度。在被访谈者同意的前提下,笔者对每个访谈者进行了录音和笔录,然后整理分析,以确保访谈收集的信息作为一手资料的真实性。

为达到最佳红色旅游讲解效果,确保红色文化可以通过讲解更好地传播出去,红色旅游导游人员需要对自身讲解规范性以及严肃性进行保证。主要是因为,红色文化是我国国家史重要内容,讲解内容多以革命史以及中共党史为主,所有内容讲解需要符合历史真相,要保证所讲内容都能做到有据可查,不可添加个人意识以及个人推测,应对内容可信度与真实性进行保证【1】。红色旅游讲解人员需要明确,红色旅游是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政治工程,导游在进行讲解时,不仅是对景区风景进行讲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旅客实施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需要具备良好、准确的政治导向。

 

表1 纳西语、汉语和英语称谓语的比较

  

纳西语(记音) 汉语 英语鱼沛 岳父、公公、老丈人 father-in-law表裹、谈裹 表兄、堂兄 nephew阿酿 姑姑、姨母、婶婶 aunt夬夬 阿姨 Madam,Miss阿叔、阿具 舅舅、叔叔、伯伯 uncle

3.文献资料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总的来看,在我国市面上销售的英语书籍多采用汉英释解,网络的培训课程多数也以汉英授课为主。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汉族学生只需克服来自汉语的障碍,但对少数民族的学生而言,母语是第一语言,汉语是第二语言,英语是他们的第三语言,他们既要排除来自母语的干扰,又要避免汉语的影响,在三种语言的转换中就会出现信息歧义、信息缺失等问题,造成学习的复杂性。在问卷调查中显示,汉语基础好的纳西族学生英语能力明显要高于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因此民族学生要先学好汉语,了解汉英语言的差异,形成良好的英语语言习惯。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为了进一步了解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学生初中英语的学习现状,发现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研究从每个学校高年级随机抽取1个自然班的学生,对18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便找出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来提高民族地区的初中英语教学水平。本次调查共发放182份问卷,回收153份,其中有效问卷150份。统计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91人,占比60.7%,纳西族学生72人,占47.1%。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以单选题为主,兼有少量多选题,内容主要围绕学生英语基础、自身因素(包括英语学习兴趣、困难及态度)和环境因素(包括学校、教师、家长和同伴影响)制作而成。

2.访谈法

纳西语、汉语和英语在称谓语上也不尽相同。英语虽不如纳西语的称谓语那么复杂(见表1),但是纳西族的学生在英语的习得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三者之间的转换,加之少数民族地区教学水平、教育意识相对落后,这无疑给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线英语教育工作者带来极大的困难。

从2008年到2017年,笔者输入“纳西语”在万方数据库共搜索到174篇相关文献,如,张积家等人通过34名纳西族学生和30名汉族学生的对比实验发现,纳西族被试对象由于对语言中的“蓝”和“绿”的记忆表征没有明确的区分, 因此,与汉族学生相比,纳西族学生在颜色再认记忆上的成绩要略逊一筹[9]。笔者又在结果中输入关键词“母语迁移”,搜索到0篇,这说明国内关于纳西语的研究并不多见,尤其是云南纳西族的母语迁移问题还处于空白期。

笔者通过查阅近10年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的相关文献,整理、分析专家和学者对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观点和建议,找出适合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对策。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云南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整体水平偏低

解 如图11所示,由于不妨看作点F由C运动到B,且速度为15,并将其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分解为向左9,向上12的速度,而D有向右16的速度,因为点H为DF的中点,那么点H就有了一个向右3.5的速度以及向上6的速度,所以运动方向与水平向右方向夹角θ有轨迹为一条线段,如图10,从AC中点到斜边AC上高线中点的一条线段MN.所以线段CH长度的最小值即为点C到MN的垂线段长为

笔者从实验学校、大研中学和祥和学校三所学校的调查结果中,分别获得2017年三所学校学生第一次中考模拟成绩(丽江市中考英语满分为120,72分为及格线),详见表2。

4.教师专业素质较低

 

表2 2017年三所学校第一次中考英语模拟成绩分布表

  

72分以下 72分-79分 80-89分 90-99分 100分以上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汉族 62 4 6.5% 7 11.3% 24 38.7% 18 29% 9 14.5%纳西族 72 14 19.4% 18 25% 19 26.4% 13 18.1% 8 11.1%

尽管从教师访谈中获悉2016年中考状元出自实验学校的一名纳西族学生,但是整体来看纳西族学生英语处于下游水平,普遍表现为口语差、词汇量少,语法薄弱,乃至常常在一些基本语法知识上犯下令人费解的低级错误,如冠词、连接词、单复数、时态。从表2可以看出,19.4%的学生英语不及格,25%的学生处于及格边缘,明显要高于汉族学生的百分比。

这也与访谈结果一致,87%的纳西族学生表示平时在家用纳西语与家人交流,81%的纳西族学生认为自己英语较差,甚至91%的纳西族学生认为自己最差的学科为英语。正如一个学生所描述:“纳西语和英语语序很不一样,母语、汉语与英语间的相互转换经常让我头疼不已。”王占馥认为,思维方式在词汇和句子组成方面起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纳西族形成一个稳定的思维模式必会对他们其他语言的学习产生负迁移作用[10]

3.学生自控能力较差

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笔者选取的调查对象还是丽江市三所教学质量前茅的学校,但是不重视英语科目的学生达到47.2%,而认为英语科目很重要的学生只占11.1%,这说明纳西族学生对英语重视程度不高,进而导致学习动机的缺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难度。

 

表3 纳西族学生对英语科目的看法

  

认可程度 无所谓 不重要 一般 非常重要人数(总人数72) 9 25 30 8比例(百分比) 12.5% 34.7% 41.7% 11.1%

 

表4 家长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家长对学生英语学习重视程度 家长对学生英语学习重视程度不重视 一般 很重视 完全不懂 懂一点 熟练人数(总人数72) 31 33 8 54 16 2比例(百分比) 43.1% 45.8% 11.1% 75% 22% 3%

从表4来看,43.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长完全不重视英语学习,45.8%的学生认为家长对英语学习重视程度一般;75%的学生认为家长对英语一窍不通,2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长懂一点但无法对其辅导,只有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长对英语熟练,能进行英语辅导,这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家长的态度密切相关,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家长对英语重视程度还不够。

由表5可以得知,54.2%的学生认为学校从来没有或很少课后开展英语的第二课堂活动,英语学习几乎在课堂时间内完成。外语课堂时间有限,加之课外无法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导致学生的语言输入不够,影响三语习得。

 

表5 纳西族学生对学校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看法

  

频率 从不 非常少 偶尔 经常人数(总人数72) 11 28 29 4比例(百分比) 15.3% 38.9% 40.3% 5.5%

2.学生、家长、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表6得知,77.8%的学生认为同伴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或影响很大,这说明周边的同伴如果是英语学习动机强,成绩好的学生就容易带动身边的学生学好英语。相反,周围的同伴如果是英语学习动机很差,甚至满不在乎的态度,势必会导致身边学生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表6 纳西族学生认为同伴关系对英语影响的看法

  

影响程度 没有影响 影响很小 有一定影响 影响很大人数(总人数72) 5 11 48 8比例(百分比) 6.9% 15.3% 66.7% 11.1%

除了田园,文学里的另一个神话是故乡,且经常和田园神话纠缠在一起。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写“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感叹一份曾经的美好在渐渐消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乡村开始凋敝,这是事实。但是很多感叹不是为了哀婉这个,倒像在构建一个关于过去的田园神话。

3.1.2 一级分光器处增加一个1:2的分光器,原有的二级分光器中取1/2跳接至新增的1:2分光器,其他二级分光器不变;

  

图2 学生认为英语教师需要改进的方面

根据问卷调查,学生在“教师需要改进的方面”一栏中,认为语音语调、教学方法、专业水平、教学组织等方面都有待改进。由图2可以看出,37%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师发音不够准确,由于母语的影响(纳西语)导致教师语音语调带着明显的地方特色。29%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持否定态度,16%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组织不满意,这也与访谈结果一致,多数接受访谈的学生表示教师平时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讲解课文-分析句子、讲解语法-做习题),课堂气氛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0%的学生认为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接受访谈的个别学生甚至认为有些老师对知识点自己也是一知半解。

气路控制采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24V直流供电,其正、反及闭锁三位,可实现气缸的伸、缩及锁死3个动作。

(二)母语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习得干扰的成因

1.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指出, 新的语言结构的习得需要连续不断的输入,只有输入达到足够的量,才能完成语言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11],换句话说,学生若真正习得一个新的语言结构,需要长时间对感兴趣的所学内容进行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听力练习,这样才能够实现语言的习得。Ellis认为,“输入”“吸收”和“输出”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三个最重要的因素,L2学习者参与社会的、外部的互动活动是内部认知机制发展的主要来源[12]。纳西族学生从小讲母语,在日常交际里基本上用母语进行交流,因此,纳西族学生不可能完全脱离母语学习汉语和英语。通过访谈得知,丽江的纳西族学生从小学开始学汉语,教师大部分时间用民族语言上课,只有在读课文和讲解课文时才用汉语,课后又讲回民族语言。而且,与发达地区的孩子相比,丽江的学生小学三年级才开始接触英语,英语学习的时间显得过短。

开标必须得有招标人进行主持,然后邀请全部的投标人来参与。除了开标工作人员、投标人、监督人员和公证人员以外,其他不相关的人员应该予以回避。如果进行某一标段项目进行划分且对其唱标时,没有参与投唱标段的人员必须得回避。

在机电安装造价管理中,必须要严格控制设备材料情况,所以在原材料管理阶段,必须要在合同中进行明确,尤其是甲方在原材料采购中的作用,应该按照市场价格、产品质量等,确定造价管理的基本方向,避免在原材料管理中出现缺斤少两的问题,并且原材料的性能可以满足预期要求。

英语既不同于汉语,又不同于母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而言,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然会将母语的特征带到英语中去,这种母语的思维方式对学习英语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根据对比分析假说(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当学习者的母语规则与目标语不一致时,在目标语中就会出现母语特征的错误,导致目标语学习的负向迁移。萨皮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认为,语言结构决定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观察和感知客观世界的方式取决于语言的词汇结构。民族语言与英语句法结构的差异性容易造成少数民族学生表达与理解的混乱, 这种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英语思维方式的形成。

2.三语转换,难度增加

从语言体系来看,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中一种独立的分支语言,不同的语系语言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根据访谈,75%的纳西族学生感到英语语序复杂,学习起来很困难,这是由于纳西语和汉语英语的语序有所区别。纳西语的语序大体分为两种:(1)S-O-V(主语-宾语-谓语)结构;(2)S-V(主语-谓语)结构。第一种结构应用比较广泛(见表7);第二种主要用于较短的日常交流或对话中。再者,英汉两种语言陈述句的正常语序结构虽然都是S-V-O(主语-谓语-宾语)结构,但是对于时间和地点状语,按照英文习惯我们先说地点,再说时间,而这与汉语正好相反,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英转换中经常感到无所适从。这种句法结构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对纳西族学生学习语言产生干扰,使他们在理解和表达上出现混乱,尤其反映在英语作文和句子翻译上。

 

表7 汉语、英语、纳西语语序示例

  

语言举例 汉语 纳西语 英语我吃过饭了 我吃过饭了 我饭吃了 I have already finished(my dinner)我穿衣服了 我穿衣服了 我衣服穿 I put on the clothes我喝茶 我喝茶 我茶喝 I drink tea

研究对象选自云南省丽江市三所代表性中学——实验学校、大研中学和祥和学校的182名学生,其中实验学校是丽江市综合实力最强、教学质量最好的初中,大研中学和祥和学校也是丽江市中学里教学质量名列前茅的学校。

四、改进建议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研究提出由教师、学校双方共同努力,帮助民族地区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原因:钙剂作为骨骼重建所需要的一种原材料,当将其补充入体内后,首先需要人体能够将其吸收利用,而维生素D 或活性维生素D恰恰可以起到促进钙吸收的作用。

(1)指导委员会从专业角度对计划进行评估,通常根据5条标准:①只有通过该大型仪器设备科学研究才能取得重大进步;②技术上是否有可实现性及技术创新程度;③参与计划的研究机构的科学技术力量;④相关专业领域潜在用户的可接受性;⑤有助于实现重大科研项目。针对上述五个方面,申请机构必须根据要求提供书面答复。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形成评估报告草案,下发委员会所有成员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

(一)学校方面

1.创建有利的语言教学环境

对母语的依恋是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障碍,因此为学生创建英语语言环境十分必要。一方面,学校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鼓励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电教设备,在课间为学生播放一些英语的文本、音频和视频,使学生沉浸在英语语言环境中,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下自然而然地习得英语。另一方面,学校还应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将英语延伸到课堂以外,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英语,使用英语,为学生创造英语输入与输出的机会。Swain指出,二语习得是双向的交际活动,单纯的语言输入是不够的,只有输入和输出相结合,才能促进二语习得[13]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民族地区由于环境特殊,英语教师既要具备一般英语教师的素养,又要具备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的特殊素养。根据教师访谈,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英语教师学历低,教龄偏轻,专业不对口等问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质量,如果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达不到要求,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不标准的语音语调甚至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因此,学校应加快高素质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推进现任英语教师的培训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例如,邀请专家或优秀的教师定期开设讲座,鼓励和支持教师进修、学术交流和出国深造,有条件的话可以直接聘请一些外教或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以解决学生的语音问题。

(二)教师方面

1.转变教学观念

语言教师通过专业发展,不仅可以实现教师的个人目标,还可以实现学院的目标,二者可以相辅相成[14]。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有效的知识增长作为教学与科研的保障。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教师本身还要积极进取,主动建构知识结构。例如,保证每学期能读完2本书、写2篇科研论文或者教学上有所改进。

低压隔板汽封及轴封2010年A修时改造为铁素体刀齿蜂窝汽封和铁素体接触式蜂窝汽封,叶顶正反1~4级汽封2012年B修时改造为刷式汽封,叶顶正反5、6级汽封是蜂窝汽封。本次A修解体中发现低压缸隔板汽封及轴封下部磨损严重,叶顶刷式汽封的毛刷脱落较多,叶顶正反5、6级蜂窝汽封水蚀严重,正反第1~3级转子轴磨损严重;低压隔板及轴封上部汽封均完好,没有磨损现象。

其次,在多种语言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下,教师要注意尊重语言的差异性,遵循语言的规律,逐渐帮助学生建立其中介语的学习系统。同时,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采用语言的可加工性理论,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鼓励学生活学多记,尽快适应多种语言的学习环境。此外,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应对学生常犯的语言错误密切关注,不断对比分析和总结这些语言负迁移错误,好为学生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习题练习。Lado指出,对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做过比较分析的教师将会更清楚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15]

最后,教师应利用母语文化和外语学习的共性,使学生跨越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母语文化对语言负迁移的影响。

2.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

Ellis,R提出,学习动机来自学习者对成功可能性的期待或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兴趣及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并证实了动机与语言学习结果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16]。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以某种兴趣为前提的工作方能取得成效。高一虹等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主要由成绩、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内在兴趣和信息媒介组成,这给学习动机的基本理论在国内实施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7]。因此,当务之急,教师应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并增强他们学习动机的内驱力,可从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两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克服内外干扰,学好英语。对于近景性动机而言,教师可向学生强调学好英语不仅有利于奖学金,三好学生的评比,还对他们今后能否上个好高中、好大学意义重大。对于远景性动机,教师可向学生宣传,随着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将来西部一定会成为外国旅游者和外国投资者向往的热土,学好英语可以与那些把英语作为商业语言的国家做生意,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有优势。

参考文献:

[1]Weinreich U.Languages in contact: findings and problems[M].New York: Linguistic Circle of New York,1953.

[2]Odlin T.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胡立.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J].科技信息, 2008,(20):12-15.

[4] Kellerman E.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Transfer to nowhere?[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5(15):125-150.

[5]廖根福.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方位构式情况分析[J].学术论坛, 2016(11):176-180.

[6]Ringbom H.The Role of the First Languag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Clevedon, Philadelphia: Multilingual Matters, 1987.

[7]Cenoz J, Hufeisen B, Jessner U.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C].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001.

[8]杨臻.藏族大学生三语习得中的障碍及归因分析[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16,(2):142-147.

[9]张积家、刘丽红、陈曦、和秀梅.纳西语颜色认知关系研究[J].民族语文,2008,(2):49-54.

[10]王占馥.思维与语言运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257-269.

[11]Krashen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 Pergamon Press ltd, 1982

[12]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13]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J].MA::Newbury, House.1985:235-236.

[14]Richards, J.& T.Farrell.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Teachers: Strategies for Teacher Learning[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15]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M].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5.

[16]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17]高一虹,程英,赵媛.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对大学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语研究,2003,(2):60-64.

 
李晓旭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