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河北童谣的“生活美”

更新时间:2009-03-28

作为儿童的歌谣,传统童谣内容所及却不限于孩童,而是将描摹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背景。传统童谣因与时政特殊的近缘关系,常常被冠以“政治童谣”,甚至看作是具有某种神秘气息的谶谣,因此有“荧惑”之说的传统童谣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明代以后,随着人类儿童观的发展变化,童谣内容也逐渐地展现出它原本丰富的样貌。这些出自市井之口的短小歌谣既是社会生活的镜像,更是历史的一种见证。

河北省,古属冀州、直隶,别称“燕赵”。明朝为直隶京师,清朝署直隶省,1928年改为河北省,解放后又先后将原察哈尔省南部和热河省西部划入境内。燕赵文化历史悠久,《隋书·地理志》称这里“悲歌慷慨”“俗重气侠”“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并”,韩愈有句名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赞叹:“幽燕之地,自古豪杰,名于图书者往往而是”。保存下来的河北童谣,大部分是古代统治者从民间采集来的,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和满足精神享受的目的,采集并记录的河北童谣带有明显的封建文化专制色彩。有些河北童谣经封建士大夫们的润饰,曲解了原意;有些则是出于某种政治需要篡改了童谣的词句。尽管如此,大量河北童谣的内容仍是健康纯朴的。明代以前,一些带有政治色彩的河北童谣在政治动乱之后被载入史册,到了清代以后,特别是民国时期,生活、知识和游戏类的河北童谣异常活跃起来。

一、河北童谣与政治生活

传统童谣多关注政治生活,但多以朴素的语言方式表达普通民众的意愿。雷群明在《中国古代童谣》前言中说:“我国古代童谣大体上呈现出‘两多两少’的状态:乱世多,盛世少;王朝末期多,王朝早期少。”[1]4“两多两少”主要源于乱世、末世政治比较黑暗混乱,民怨沸腾之下必有宣泄之道,童谣正是其中的一个流行于民间、传播于民间的重要出口。当然,从现存的河北传统童谣看,讥讽腐败政治的童谣明显比颂扬美政的童谣多。

(一)颂扬美政

河北省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元代以后,河北省又长期居于京畿重地,临近全国的政治中心,往往经历重大的历史事件,童谣成为当时底层人民抒发个人情感的重要载体,同时这类童谣记录下历史事件的一鳞半爪,为历史记载提供佐证。纵观我们所收录的河北童谣可发现,歌颂帝王、清风廉明的官吏,具有民族气节、反抗外侮的历史事件居多。如收录在程英编辑的《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中有代表性的一首《义和团到前庄》:

孩子呀,别哭了,义和团到了前庄了。杀洋人,砍官兵,救穷的,济苦的,让咱们吃饱饭,让咱们有衣穿。

义和团运动是甲午战争(1894年)以后人民群众反压迫、反侵略、反瓜分斗争的总爆发。1898年,运动首先在山东、直隶爆发,随后遍及东三省、内蒙、山西、河南等地,影响全国。这首童谣反映了义和团斗争的情况,他们杀洋人、砍官兵,均富济贫,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连母亲唱给孩子的歌,都称赞义和团的功绩。太平天国时期流传的河北童谣颇多,也不乏生动之作。又如《义和团,起山东》: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仨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2]2

清末义和团运动从山东兴起,很快便席卷河北大地。这首儿歌反映了当时燕赵大地的少年儿童纷纷加入义和团保家卫国的情景,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决心和勇气。

总体而言,在现存的河北传统童谣中,颂扬美政的童谣屈指可数。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出现了大量反映群众参加义和团、抗击侵略的童谣,镌刻着时代的风云。

(二)讥讽时政

和颂扬为主要内容的童谣相呼应的,是鞭挞气焰嚣张和贪婪凶残官吏的怨谣,在风格上比颂谣来的更加义愤痛快。比如:在两晋时期流传着一首河北童谣被收录在《晋书·王浚传》中,名为《幽州民为枣嵩谣》:

十囊五囊入枣郎。

此童谣的历史背景为晋怀帝时期,王浚率兵讨伐石勒,曾派其婿枣嵩督诸军屯于易水。后王浚阴谋篡位自立,自领尚书令,以枣嵩、裴宪为尚书。枣嵩贪财,搜刮无度,十囊中五囊都进了他的腰包。王浚听说后,只是说说而已,这首童谣正是讽刺枣嵩贪婪受贿,搜刮民脂民膏的。

数据挖掘作为大数据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挖掘潜在用户,服务于用户,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个性服务。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数据挖掘的服务对象是在线上的所有用户,本文主要是研究用户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各种对评价数据,包括了对商品评价,物流评价和售后评价等各个方面。

又如:收录在《晋书·苻坚载记下》中有一首《关东谣》:

幽州垂夬,生当灭。若不灭,百姓绝。

矩阵A和B的剖面广义交叉乘法可以压缩矩阵的阶数,譬如,例1.1的剖面广义交叉乘法的乘积矩阵的阶数与普通矩阵乘法的乘积矩阵行列阶数一致;但矩阵A和B的左半张量积在矩阵A的列数和矩阵B的行数互质时,将增加矩阵的阶数,譬如,本例的左半张量积的乘积矩阵的阶数,就是矩阵A和B的张量乘积的乘积矩阵的阶数,而所用的乘法不是张量乘积,与左半张量积的“半”字不吻合。一般左半张量积不能扩充成张量乘积,很难理解为张量乘积的压缩,即称为“半”个张量积。而事实上,矩阵乘法、矩阵Hadrnard乘法都是张量乘积的压缩,是可以通过张量乘积两边乘以某个矩阵计算而得到,但一般左半张量积很难这样做。

此童谣用女性的口吻,批判男子不务正业,整天沉溺于喝酒打牌的劣习。劝告儿童要好好珍惜生活,积极对待生活。河北童谣将生活的真理糅合在浅显的语词表达中,通过儿童的听赏吟唱,实现育人目的。

白盖小车何延延。河间来合谐,河间来合谐!

意思大致是说,东汉顺帝阳嘉初年,封河间孝王子刘淑为解渎亭侯。淑卒,在苌嗣,苌卒,子宏嗣,桓帝死后,窦武立宏为灵帝。童谣中所指白盖子的奔丧车络绎不绝,原来是河间解渎亭侯来即位的。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所记述的《冀州童谣》:

虎豹之口,不如饥人。

在朱介凡的《中国儿歌》中收录了这样一首童谣:

此谣篇题见清史梦兰编著的《古今风谣拾遗》卷一。冀州,辖境相当于今河北省中南部、山东西端及河南北端。三国时治所在今河北冀县。据《述异记》载:“袁绍在冀州时,满市黄金而无斗粟。饿者相食,人为之语曰:‘虎豹之口,不如饥人。’”这首童谣反映了袁绍在冀州时,冀州一带闹饥荒,民相食,人吃人比虎豹都厉害。

《大兵伤了好几万》则记录了北洋军阀混战的情况:

国内对普洱茶在贮藏过程的陈化研究开始于2002年,研究主要围绕着三大方面,分别是:①茶叶自身影响因素分析;②外界影响因素分析;③仓储过程中茶叶内涵物质、理化指标和品质的变化趋势。

2) 缸内的燃油喷入总量减少,在相同喷油时间内,燃油喷射压力的降低或油头堵塞,会引起缸内喷入的燃油量减少,且油雾浓度也会随之变稀,不利于缸内燃烧火焰传播。因此,燃烧爆发压力降低,且膨胀做功冲程缸内压力曲线下移,与缸内压力监控所得曲线特征一致,如图3所示。且喷油量的减少必然导致排气温度的下降,这与各缸排气温度监测结果保持一致(见表2)。由此可判定柴油机此燃烧异常现象必然是缸内燃油喷射量减少所引起的。

总体而言,在现存的河北传统童谣中,与政治生活有紧密联系的童谣数量庞大。由于政治童谣题材的政治性最为显豁,其内容的敏感尖锐性皆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在古代各种文体中是罕见的。政治童谣一旦流传开去,可左右社会舆论,社会后果可想而知。不言而喻,造作童谣的人有一定的危险。政治童谣的造作者有来自民间,也有来自某种政治势力。对童谣的创作与解释也有的牵强附会,也有出自某种政治诉求。这类童谣无疑与儿童生活有一定距离,贯穿其中的是成人的意志与愿望,但有的鞭挞的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有的揭露了弊病丛生的官僚制度,有的则对无休止的战争予以痛切的控诉,道出了普通民众抗击侵略的情绪。

二、河北童谣与社会生活

童谣既不是居于庙堂之上的主流意识的反映,也不属于文人墨客的精英阶层创作,而是真正的大众创作,反映的是大众生活,体现的是大众意识。童谣的创作与传播和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关于社会生活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林永匡认为:“中国古代各族人民社会生活,不仅包罗万象、内涵宏富,而却源远流长、传承有序。具体而论,它系指历代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传承性、风俗性、地域性、交融性等诸多特色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事象体系。”[3]11我们认同将童谣的社会生活事象体系中政治生活类别进行单独介绍,并借鉴林永匡的说法,认为社会生活包含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人生行谊等精神生活。创作、流传于河北民间的传统童谣,展现了河北民间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生活习俗及价值观等。

(一)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

1.年节生活

传统社会极为重视岁时节日,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也孕育和积淀了深厚悠久的节俗文化。对儿童而言,过年过节尤其值得期待和憧憬。生存于民间,但活跃在儿童口头的童谣,自然记载着群众熟悉的生活,流露本真情感。有一部分河北童谣就是对日常生活进行反映的。朱天民的《各省童谣集》中有一首河北童谣《过年》:

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对字。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樠香斗。三十儿,耗油儿。初一儿,磕头儿。初二儿,顶牛儿。[4]37

如表3所示,各国上网电价制度比研发补贴政策起步更晚,这是因为,研发补贴政策主要从供给侧角度在技术研发和投资早期直接给予支持和激励,减少企业研发成本压力,而上网电价制度则从消费侧角度拉动可再生能源需求和消费,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扩散。只有在可再生能源得以被开发并且能够提供的前提下,才继续考虑可再生能源消费的问题,同样技术研发也是技术扩散的条件,因此上网电价制度在2000年以后才较为普及。与欧盟相比,中国上网电价指数低于大部分欧盟成员国,即中国上网电价补贴普遍低于欧盟大部分成员国。

这是描写北方阴历年节时的风俗。集祭祀、庆贺、劳作和娱乐为一体的春节是我国北方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活动相当丰富,春节前后每天的工作日程都有一定的安排。这类记载传统民俗生活的河北童谣比较常见,并在传承民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韦氏编辑的《北京儿歌》中有:

筛螺螺,打堂堂,一斗麦看姥娘,姥娘不在家,喜得妗子呱哒哒。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年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万盏花灯与明月齐辉,以示庆祝。这首童谣中并未正面描写“花市灯如昼”的繁华景象,而是另辟蹊径,着重表现七个老西观灯时的情景,“反穿皮袄还嫌冷”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是夜天气寒冷的窘状。

2.自然风物

河北童谣不仅在传统节日的内容方面有较多呈现,在自然知识的积累方面也有诸多记载。清代无名氏编辑的《北京儿歌》中的《一场秋风一场凉》:

3)一般复垦区。一般复垦区包括中山路、胜利路以及双石等9个乡镇。虽该区人均耕地(0.043hm2)、人均粮食产量(0.332t)均低于永川区的平均水平(0.508t),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处于超载状况,复垦迫切度最强。地方人均GDP(2.60万元)、地方政府财政收入(1 180.61万元)以及人均纯收入(6 300.44元)均为全区最高,具有最强的经济实力开展农村居民点复垦。但由于其复垦潜力系数最低,所以定为一般复垦区。该区复垦方式以内涵挖潜和盘活空置居民点为主,加强城镇规划,引导城镇合理扩展,抑制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和乱占耕地的现象,保护现有耕地,新增耕地以补充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

一场秋风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严霜单打独根草,蚂蚱死在草根上。

A novel and rapid diagnostic method has been introduced in Japan. This simple method, which consists of a pepsinogen serum level assay and helicobacter antibody titer,can be easily applied to large populations.

万物的凋零变化,节气的症候更迭都会在童谣中有所展现。儿童通过传唱这类童谣,会逐渐认识到秋风过后,天气转凉的自然规律。河北童谣中有一首耳熟能详的《风来咯》:

风来咯,雨来咯,老和尚背了鼓来咯。

这首童谣虽然简单,但是却在民间流传甚广。首先它的创作反映了自然天文规律,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直观描述。其次,用鼓来比喻打雷的声音,加之“老和尚”背鼓凑趣,增加了情趣。最后,此童谣采用的是童谣中最通俗、最有节奏感的“三三七”句式,每句均以“来咯”做尾,朗朗上口,不失为河北童谣中的经典之作。

3.生活经验

河北各地的普通民众从事不同形式的生产劳动,对于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生产劳作,河北童谣也有集中体现。如童谣《卡船》,表现的是白洋淀地区流行的捕鱼方式:

一根卡线长长,两把卡钩拴上。三更天儿合合眼,四更天里去划桨。五更天里星星退,浪花送我来起网。早起网,快起网,收鱼的来了动手抢。[2]34

在乡土中国,传统童谣是民众向儿童传承道德、知识和经验的重要载体,而关于生产活动知识和经验的传播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此首童谣描述的是渔民的生活,又只取捕鱼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镜头做文章,充满了情趣,虽也透漏出渔民生存的艰难,不过并不沉重。

(二)人生行谊等精神生活

一部分河北童谣是含有教训意义的,虽遣词委婉,但在传唱的过程中使儿童于不知不觉中受其感化,在品格塑造等方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

1.道德训诫

童谣《等儿长大多孝顺》就表达了母子情深、母慈子孝、知恩图报的主题:

此童谣表达了老百姓对慕容垂发兵略地攻城的痛恨。史书中说淝水之战后,前秦崩溃。前燕贵族慕容垂叛秦自立,定都中山,史称后燕。这时,苻坚令他的庶子苻丕助守邺城。北方大旱,粮尽,人相食。慕容垂与苻丕长年攻伐,相持一年多,这一带老百姓几乎死绝。

秋风起,天气变,一根针,一条线,急得我娘一头汗。‘娘呀娘,为啥忙?’‘我给我儿做衣裳。’娘受累,不打紧,等儿长大多孝顺。[2]39

按:“县民”,同县之民。“县民”一词,传世文献用例更多,例如《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八:“县令亦逃,县民皆脱身走。”又卷二百六十二:“掠县民耕牛以犒军,县民怨之。”《通鉴纪事本末》卷第二十七:“建德既克冀州,兵威益盛,执户曹河东张玄素,将杀之,县民千余人号泣,请代其死。”《华阳国志》卷第三:“汉时县民来辰,字元燕,为巴郡太守,甚著德惠。”《水经注》卷第三十三:“县民有姚精者,为叛夷所杀,掠其二女。”《广弘明集》卷第十二:“今大唐革命,妖惑尚兴,以去武德三年,绵州昌隆县民李望先事黄老,恒作妖邪。”皆其例。《汉语大词典》收有同义的“县人”而未收“县民”一词。

老母儿爷,亮堂堂,开开门,洗衣裳,洗的白,浆的白,寻了个女婿不成材,又喝酒,又斗牌,气得老母起不来。(河北保定)[5]39

那么为什么在童谣中包含着政治的因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实际上政治童谣是一种特别形式的民间政治歌谣。政治童谣表面上谓之童谣,这是就其外在形式和传播方式而言的,其主要目的是关注相关重要政治事件或人物,预言未来结果。它常常披上神秘的面纱,显得神异古怪,一时令人迷惑不解。首先,我们看到载入《后汉书·五行志》中的《又桓帝末京都童谣》:

再如:

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儿不要娘,妈妈要吃窝儿薄脆,没有闲钱补笊篱。媳妇要吃梨,备上驴,去赶集,买了梨,打了皮,媳妇媳妇你吃梨。(清·韦氏《北京童谣》)

此童谣以活泼俚俗的语言写出了男子对母亲与妻子的不同态度,而在传统家庭中,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普遍性。河北童谣有一部分隐含教化目的,经过长久时间的耳濡目染,劝导孩童进行道德品质传承。如童谣《奶奶夸我孝顺小儿》,就通过描写孩子帮奶奶做各种家务,表现出对老人的孝敬之心:

小板凳,三条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奶奶嫌我嗑得脏,我给奶奶煮面汤。奶奶嫌我煮得硬,我给奶奶剥花生。奶奶嫌我剥得慢,我给奶奶蒸米饭。大米饭,蒸得好,奶奶夸我孝顺小儿。[2]37

2.情感诉说

在中国古代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不合理的男尊女卑思想和不平等的婚姻制度给广大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类思想内容在河北童谣中也有诸多记载。如河北童谣《井里开花十八朵》揭露了旧社会买卖包办婚姻制度下女孩子被婆家凌辱的悲惨生活:

井里开花十八朵,狠心的爹娘卖了我。一卖卖到沙河里;沙河里,人口多,十二个公,十二个婆,十二个小姑子指使我。夜里叫我纺棉花,白天叫我拾柴禾,饥又饥,渴又渴,找个水桶打水喝,井又深,绳又细,捋得小手血滴滴,抬头看见放羊的,羊大哥,羊二哥,回去对俺爹娘说,去宅子卖地快赎我。[2]23

此首童谣由“井里开花十八朵”起兴,引出狠心的爹娘卖了女儿的后果。此童谣以女子控诉不幸婚姻为主要出发点,笔墨主要着重于对嫁到婆家的童养媳的不幸生活进行控诉。

值得注意的是,描述人生行谊的童谣基本上出现在明清之后,其中含有不少的“心酸苦痛”,有一定成人色彩。这类童谣相同的特点是几乎清一色的出自女子之口,反映女性的情感生活。由于她们的活动空间有限,精神生活窘困,往往只能借助童谣倾吐心声,对象则是与自己最为亲密的孩童。儿童在这些童谣的陪伴和濡染中成长,也在童谣勾画的以女性为主体的人际关系中完成着自己社会化的过程。对于儿童而言,童谣发挥的作用是潜在的,而对于女性而言,却成为一种重要的倾诉口。北京儿歌又有:

王家女,李家郎,长大了配凤凰,吹吹打打入洞房。三朝后,拜公婆。公公说:“好儿妇。”婆婆说:“悍娘婆。”公公说:“好好过。”婆婆说:“坏事多。”悍婆不在你家住,坏事不在你家做,写张休书去了我。

哦,马队步队洋枪队,机关枪,嘎崩儿脆,曹锟要打段祺瑞;机关子枪,真有准儿,张勋要打吴小鬼儿(指军阀吴佩孚——作者注);吴小鬼儿,真敢干,坐着飞机扔炸弹;一个炸弹不要紧,大兵伤了好几万。[2]11

2.3.3 大鼠肠道推进功能相关指标的测定 在末次给药前,各组大鼠均禁食24 h,不禁水。末次给药30 min后以每只2.5 mL ig墨汁,30 min后大鼠采用1%戊巴比妥钠麻醉,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自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轻轻将小肠拉成直线,此时不加牵引,测量肠管长度为小肠总长度,从幽门至墨汁前沿为墨汁推进长度。计算肠道推进率[12]。

寥寥几笔写出了婆媳之间水火不容的关系。上述几首河北童谣都是以女子为主角,笔墨主要着重于姑嫂和婆媳关系的描摹,写出了生活中琐碎却又切实的生存烦恼。河北童谣也有述及外婆的,并因外婆与舅母之间产生的交往生活。如河北童谣《筛螺螺》:

3.油气输送领域的大数据技术应用研究。袁鹏斌对如何在克服整体性评价标准中的守旧性、修订管道评价标准、预测未来管道安全状况等方面应用大数据管道技术进行了研究。段汝娇和何仁洋在大数据背景下研究并设计了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架构在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各个方面的主要应用情况。应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分析系统不仅能够为油气输送生产决策服务,而且也是油气输送管道数字化与智能化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

正月里,正月正,七个老西去逛灯,反穿皮袄还嫌冷,河里的王老八他怎么过冬?

这首童谣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反映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厚薄。幼小的心灵里就染上了世故的粉墨。这类反映舅母不亲的童谣不仅豫北农村有,浙江地区也流传着类似的童谣。如:“黄花儿,着地生,我是外婆亲外孙。外公出外叫请坐。外婆出来叫肝心。舅舅出来不做声,舅母出来努眼睛。一碗饭,冷冰冰。一双筷,水淋淋。一碟菜,二三根。打碎舅母莲花碗,一世不上舅母门。”。周作人在《儿歌之研究》中指出:“……人事之歌。其数最多,举凡人世情事,大抵具有,特化为单纯,故于童心不相背决。如婚姻之事,在儿歌童谣游戏中数见不鲜,而词致朴直,妙在自然。”[6]51朱天民的《各省童谣集》收集了一首河北童谣《野麻雀》:

麻野雀,就地滚,打的丈夫去买粉。买上粉来她不搽,打的丈夫去买麻。买上麻来她不搓,打的丈夫去买锅。买上锅来她嫌小,打的丈夫去买枣。买上枣来她嫌红,打的丈夫去买绳。买上绳来她上吊,急的丈夫双脚跳。[4]36

(3)我们将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

这首童谣是形容旧时那些不贤惠妇女总是故意挑剔,无事生非,对于别人总不满意,结果事与愿违。这类童谣各地都有,词句大同小异。

总体而言,关乎社会生活的河北童谣涉及面广,覆盖时段长,跨越了传统童谣传播的整个历史,这类童谣并非专为儿童创作,其内容表现出强烈的成人化特征。

三、河北童谣与儿童生活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童谣与儿童的距离在慢慢拉近,值得欣慰的是,河北童谣中保留了大量与儿童生活有直接关联的作品,这也是传统童谣中最有生机与光彩的部分。

(一)游戏童谣

参见明代杨慎《古今风谣》中记载的《元至正中燕京童谣三首》:

其一 牵郎郎,拽弟弟。打破碗儿便作地。

其二 阴凉阴凉过河去,日头日头过山来。

其三 脚驴斑斑,脚踏南山。南山北斗,养活家狗。家狗磨面,三十弓箭。上马琵琶,下马琵琶。驴踢马蹄,缩了一只。

这三首童谣并无多少政治意义,应是流传于燕京一代小儿玩耍之歌词。词中的大意是以生活习俗为内容。第三首应是小儿围坐一起,将双脚伸出,边唱边点,唱落缩脚,至今中原地区有些农村仍有《盘脚童谣》,当于此相类。此为弄儿的“足戏歌”,游戏时长辈怀抱幼儿,或与其对坐,吟唱此类童谣的同时,用手指依次点幼儿的双脚十个脚趾,唱一字点一下,唱到末一字时被点到的那只脚要缩回去,游戏即此于嬉笑中暂告结束。

他开始在清华养起了猫。小猫初次上树,不敢下来,他设法把它救下。小猫下来后,用爪子轻轻软软地在他腕上一搭,表示感谢。钱钟书常爱引用西方谚语:“地狱里尽是不知感激的人。”小猫知感激,钱钟书说它有灵性,特别宝贝。

又有清代无名氏编辑的《北京儿歌》中的《一抓金儿谣》:

一抓金儿,二抓银儿,三抓不笑,是好人儿。

一抓金儿,即用手抓孩子易痒发笑的地方,多是抓膝盖处。边抓边唱,引逗幼儿玩耍,并非抓金子、银子。面、手、足与呵痒等歌基本上是“就儿童本身指点为歌”,成人扮演着主导角色。游戏期间,儿童与成人基本上是平等的,双方处于互动的关系。这类童谣中最为人熟悉的就是《拉大锯谣》。童谣游戏的方式是成人与儿童以手相挽,状拉锯作轻轻拉扯动作,让儿童在亲密接触游戏中获得活动刺激与幸福感。

踢毽子是常见的游戏形式,童谣《踢毽歌》将数字融入其中,配上押韵的句子,使得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数字:

一个来俩,金钱卡;两个来仨,鸡毛扎;三四五,猫扑鼠;五六七,云里去;六七八,落莲花;七八九,交朋友;九十一,该你踢。[2]94

传统社会儿童游戏的多种多样,虽然没有现在的高科技游戏设施,却同样有趣。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各种游戏也形成了其独特的玩法,伴之形成的还有游戏过程中的歌谣。在这些朗朗上口的歌谣声中嬉戏,更增添了一丝趣味。

2018年11月18日-19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合肥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合肥少代会”)绽放出冬日里最美丽的色彩,而这抹鲜艳的色彩中有一支特殊的“新闻队伍”——他们是《少年博览》在全市范围内选拔的24名热爱新闻写作的红领巾小记者。

(二)儿童生活

有一类体现了农村劳动生活的童谣,既充满生活趣味、童真童趣,又温馨暖人。如河北童谣《搂豆叶儿》:

小大姐儿,搂豆叶儿,一搂搂了个面甜瓜儿,拿到家去哄娃娃儿。哥一口,弟一口,别咬着孩子手指头。[2]32

此首童谣借搂豆叶儿搂到的面甜瓜将一家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的场景表现出来。河北童谣《猫捉老鼠》是用于猫捉老鼠游戏时两个角色对答的歌谣,特别的是,这首歌谣还将气候和农时知识融入其中,可谓是一举两得:

一月一,早哩!二月二,砍青草儿。三月三,龙上天。四月四,龙摘刺。五月五,龙打鼓。六月六,看谷秀。七月七,掐着吃。八月八,大车小车往家拉。九月九,龙开口。十月十,龙着急。十一月,孙猴赶着猪八戒。[2]78

河北童谣中有一类借用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将动物特征介绍给儿童,生动形象,易于儿童接受。如《姥姥到我家》:

姥姥做客到我家,弟弟磨刀把鸡杀。鸡说:“嘴又尖,皮又薄,杀我不如杀只鹅。”鹅说:“腿又短,脖又长,杀我不如杀只羊。”羊说:“四只金蹄往前走,杀我不如杀只狗。”狗说:“看家叫的嗓子哑,杀我不如杀只鸭。”鸭说:“下的蛋儿大又圆,杀我不如杀只燕。”燕说:“我捉害虫本领大,杀我不如杀匹马。”马说:“又能拉车又能骑,杀我不如杀头驴。”驴说:“套上碾子咕噜噜,杀我不如杀头猪。”猪说:“光能吃,不能做,拿把小刀宰了我。”大刀切得棋子块,小刀切得柳叶长;拌上葱,配上姜,姥姥吃得喷喷香。[2]43

河北童谣包含的儿童生活极其丰富,其中表现动植物故事的童谣非常常见,屡屡出现像小老鼠、小猪、燕子、蛤蟆、驴、鹅等动物形象。

河北童谣虽是流传于民间,语词简洁,但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通过对河北童谣“生活美”的简单勾画,可以发掘更多的燕赵文化历史内涵,更直观感受燕赵传统生活,了解燕赵独特的风土人情。粗粗勾画之后,我们发现河北童谣的社会面貌并不单一,如果用历史的轴线来划分的话,以宋明为界将之分为前后两段,前段主要集中为政治童谣,“荧惑说”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当今儿童教育开始呼应“童子之情”之后,河北童谣更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相接近,河北童谣的面相也随之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雷群明,王龙娣.中国古代童谣[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4.

[2]吴珹,编.河北传统儿歌选[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

[3]林永匡.中国社会生活史·序言,庄华峰.中国社会生活史[M].合肥:安徽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朱天民.各省童谣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1.

[5]朱介凡.中国儿歌[M].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72.

[6]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M].北京:儿童书局,1932.

 
韩丽梅,吕家瑞,张鹏燕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