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问题链”下精准微课教学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当前大数据时代直面而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它不仅短小精悍,而且主题突出,符合90后大学生接受知识的新特征。近年来,福建商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团队在内容、形式与组织方面对“问题链”下的精准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究,即在问题视阈下,从学生疑惑和关注的问题出发,沿着答疑解惑的认知路径,用连环相扣的问题为链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最终在理论、教材、学生之间找到契合点,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4)定期排出剩余污泥。系统内剩余污泥的累积,不但助长了放线菌的生长和积聚,产生较多泡沫和浮渣,还降低了好氧池内活性污泥的泥龄和浓度,使产水水质变差。每个季度需进行一次污泥排出作业,但不要全部排空,保留一部分泥种。通过控制系统内活性污泥的浓度,可减少产水底物、改善产水水质。

一、“问题链”下精准微课教学的特征

“问题链”下精准微课教学是指立足于学生自身发展,以“问题”为载体,以“链”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有中心、有层次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教学方法。“问题链”下的精准微课教学主线鲜明,以理论的逻辑力量吸引和征服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贯穿“基础”课程的一条主线,以此在教学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微课的“问题链”,用“问题链”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教学方式的时代性

“问题链”下精准微课教学紧扣时代脉搏,创新发展教学方式。 马克思说:“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把握当代的新变化、新特征、新趋势,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90后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与新媒体渗透到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时时刻刻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资源提升自己。此时,作为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多思考如何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福建商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团队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教学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把学生吸引到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

(二)问题的聚焦性

毛泽东同志曾说:“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问题链”下精准微课教学,问题的挑选和设计具有聚焦性,即突出知识点、重点,突破难点、疑点,聚焦热点、兴奋点。问题可以来源于将学科的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问题也可以来源于生活,既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跳出教材看教材。但一个微课只聚焦一个问题,运用奥卡姆剃刀删繁就简,在庞杂的内容当中抓住根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不止步于单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而是要在前一个问题的解决基础上,不断提出新问题,形成相互关联的系列问题,形成递进式问题链。以“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专题为例,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现有的安逸生活和拼搏不一定成功的未来,你如何选择”→“如何让自己的人生走向辉煌”→“自我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关系”。使学生在知与信、信与行、行与知上达到一致。

(三)递进式“问题链”的逻辑性

福建商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研讨成为常态,老师们常常为一个“问题链”的提炼、设计和解答陷入热烈的讨论之中。只有准确把握学生所学所想,挖掘学生困惑背后更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思维方式问题,努力展示马克思主义精神引领的价值力量,才能避免教学“目中无人”。同时,还根据福建商学院的校情、学情和师情特点,进行“量体裁衣”,把“闽商摇篮”和“外贸摇篮”的精神资源和教育素材融入问题的设置与选择,使教学更加独特有益。

问题只有抓得准,才能吸引人。问题的设置与选择是“问题链”下精准微课教学的基核,也是“问题链”下精准微课教学的首要任务。设置的问题必须能串联相关的知识点,而且能激发学生后续的关注。

[3]罗萤、黄汉升:《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专题研究》,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版,第95页。

二、“问题链”下精准微课教学的意义

(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

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切活动来看,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广延性和活动过稠的持续性、顺序性,就构成了它的时空性。从时间上,按照高校普遍实施的先公共课后专业课的课程安排惯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都安排在大学一、二年级。从空间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育目标总是在特定的空间中实现。如何在多元化的时空中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命题。

(二)碎片化学习和系统性学习的统一

颜色给人强烈的视觉乐趣,可以吸引人们的选择,也充分表现出人类的个性化特征。设计师考虑如何体现人类特征时应当充分结合颜色这一因素,因为颜色是吸引眼球的重要方式之一。不同的人群对于色彩的喜爱也是不同的,儿童多半喜欢色彩艳丽的产品,所以粉色、黄色等更容易吸引小女孩的目光,对于小男孩而言,冷色调的黑色、灰色等更适合一些。不同的消费场所也应该注意颜色的搭配,如快餐厅消费场所应当多采用红色和黄色的色调,因为亮丽的色彩能够促进人们的消费欲望以及进食速度,对于工业园而言,就应当考虑整洁大方,色彩方面应当注重白色比例的突出,给人庄重沉稳信任的感觉。

移动互联时代使人们碎片化的学习变得可能,微课作为一种精简的、呈现碎片化知识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实现了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校内到校外、从线上到线下的学习。“问题链”下精准微课教学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课程”教案库、试题库、课件库、反思栏及点评专栏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情景化教学应用环境,充分展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既发挥了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满足青年大学生自身需要,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

福建商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变一门课程由一位教师唱“独角戏”的惯例,实施联合教学模式,由 3-5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每一位教师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研究领域承担相应的2-3个专题。鼓励教师创新,充分展示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和思想魅力,在全体授课学生中轮流讲授,从而引领学生体悟知识背后的内在结构和理论思想。实践证明,这种精雕细琢的授课模式更受学生欢迎,学生学会了敢说、敢问、善问,有效地统一了教育教学中“是什么”的知识层面和“为什么”的问题层面。

(三)尊重教师话语权和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的统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人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纪律等方面的问题而开设,具有系统性。福建商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团队通过思想、道德和法律三大问题链,解决“思想”版块得“人生有方向”问题,“道德”版块的“做人有准则”问题,“法律”版块得“做事有底线”问题,从发展方向、发展准则、发展边界等维度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引导助推、保驾护航。

三、“问题链”下精准微课教学之对策

(一)重视问题的设置与选择

无论是西方文明发展演进逻辑所展示的人类走向现代化前景,还是中国文明自信演进逻辑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二者统一于建设人类社会美好家园,作为两种最宏大的文明演进逻辑,绝非意识形态之争,而是一个涉及“人类文明大道”的科学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问题。

教学逻辑与教材逻辑不同,必须对教材体系有所整合与突破,突出难点、重点,突出现实性、问题性。以“问题链”导引教学,细化和分解教学主题,形成一个主题相关、逻辑递进和层次分明的问题体系。“问题链”下精准微课教学体现严谨的问题间递进的逻辑关系,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依次出现的问题为一级、二级、三级问题,,采取“问题导入—案例追问—理论解读”的方式递进展开,以理论的逻辑力量唤醒学生,以追求理论彻底。

(二)实行教师与学生交叉提问的方式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不要教学生这样那样的学问,要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以问题为索引,并不意味着提问是教师单方面的权利,学生也可提出问题,甚至师生在问题的基础上,还可以相互发出反问。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疑问做出提问—教师解答问题的疑难点—师生共同分析问题的预期需要与实际满足之间的差距—引出后续问题”这样的师生交叉提问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实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还能促进知识点越辩越明晰,知识结构更加丰富,逻辑性更加紧密。

福建商学院教学团队采用“微课+微信”的互动模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教师对于思政课程的每个专题进行问题精心设计的思政课教学资源,以简炼的文字,优美的图片或者配以微视频以“微作业”的形式通过微信平台发布,让学生结合问题随时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鼓励学生多视角分析问题。

(三)打造“一题多师”的教学团队

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知识体系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问题链”下精准微课教学在通讲教材基础上,围绕问题链,每位教师根据个人的研究专长和研究领域自主选择2—3个问题,同时围绕每个问题组建专题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成员有着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专业背景,从多元的视角,不同路径聚焦同一问题,互通有无,博采众长,使整个教学不落入俗套老套,不拘泥于一人之谈。例如,在授课过程中涉及“安乐死”这一敏感话题时,就可以请教学团队中的伦理学专业、法律专业和政治学等专业教师从自己的学科背景出发阐述该问题,贡献各自的学科智慧,引发学生对生命、生命价值、人生权利等系列问题的探讨。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5-5561,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21-1588/R)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公开出版物,本刊由沈阳军区总医院主管、主办,以国内外从事创伤与急危重病等相关学科的广大临床医师为主要读者和作者对象;以面向临床,突出实用,注重传播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救治中难点、热点的争鸣讨论为重点;以促进和提高广大临床医生救治水平为办刊宗旨。本刊为APST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由中国知网(www.cnki.net)、万方数据(www.wanfangdata.com.cn)等全文收录;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实用性及可读性。

“问题链”下精准微课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深耕教材,聚焦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倡导问题意识,在整体的问题系统下对各个问题进行解答,构建教师、学生、教材三维互动的教学平台,使课程文本在现实中创生出新的意义。“问题链”下精准微课教学既能保证体系化的理论教学内容准确直接地传达,又能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割裂,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具时效性。在“问题链”下精准微课教学的推动下,“静态”的文本内容转化为生动、丰富的教学体系,各个问题相互支撑、相互印证,形成协同效应。润物细无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互动”与“对话”中完成,广大学生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839.

 
黄玮,林萍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