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创新探索

更新时间:2009-03-28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一翼,加强高校学生党建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政治合格、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定位及主要任务

1.学生党支部建设是抓好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大学生中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1]它建设的好坏,所起作用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党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优劣。毛泽东同志早在几十年前就曾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深刻地阐明了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极端重要性。[2]在高校党的基层组织中,学生党支部是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有着工作的第一线、学习的第一线、生活的基本元素等特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重视学生党建工作是夯实高校党建基础的应有之义。

生态文明理念在黄河干流水库调度中的应用…………………………………… 蒋晓辉,董国涛,何宏谋(6.22)

2.学生党支部建设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后备军的基地。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中坚分子,学生党支部工作对象是即将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处在重要阶段的青年,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关系到国家人才队伍方向性正确与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使他们得到锻炼、个人素质得到提升,毕业后,他们将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行为习惯运用到工作生活各个层面,以点带面良性影响社会,有利于全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学生党支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的的作用。

3.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处处体现出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学生支部活动创新,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3]大学是知识的高地,创新思想的发源地,理论上大学有引领社会潮流、改革创新的条件。高校学生党支部有着上级重视、工作氛围好、大学生思想活跃等有利特点,事实上具备探索党建新路径,创新党建新模式的便利条件。

二、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支部活动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党员受教育,做合格党员,关键是固本强基,提升支部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基层都有组织支部活动不易的共识,因此扩大支部活动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是支部活动中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效果。要摒弃就活动而活动的简单思维,跳出活动看活动,借活动之机把支部活动看为是一次党员党性的锻炼、一次灵魂深处的洗礼,一场党的性质宗旨、组织形象的宣讲,因此,要借助宣传,扩大影响。支部活动可适度扩大参与人员范围,鼓励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借此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实际考察。

 

表1 某学院近三年正常校外流动学生数一览表

  

注:“‘3+1’校企协同培养”指四年本科学时累计有一年在对口企业实践;“‘2+2’本高联合培养”指2年在校本部,2年在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如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其他”指学生创业休学、参军、顶岗实习等。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数年份2015年2016年2017年“3+1”校企协同培养学生数30 40 58“2+2”本高联合培养学生数80 100 98 1 2 3其他学生数4 12 25

1.支部设置有待完善

通过调研发现,多数高校出于方便管理考虑,学生党支部大多以年级或专业为模式建立。“年级模式”让学生党员有较多的与同级同学接触机会,但专业课程不同,难有“共同语言”;“专业模式”虽在专业话语上有切合点,但各自学习进度不同,学习活动时间上较难统一。少部分基层党组织中的学生党支部不分专业和年级,只笼统设一个大支部,党员的时间和兴趣点难统一,导致组织生活难以有效进行。当前,学生党员流动形式多样和频繁,流动学生党员人数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对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造成困扰。

2.党支部活动的长效机制缺乏

(1)党支部活动的定义不清:当前,学生党支部活动多是单一政治学习,较多时间是用来解决新党员发展问题,甚至挪做它用,而思想上的交流、深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增强党性修养的活动相对较少。[4]突出呈现了“一弱一少一淡”现象,即党的教育弱化、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少、党员身份意识淡化,以致部分党员自始至终对思想政治的学习是任务式、形式化和被动性的。

第二,华谊应增加公司的公关能力,面对公司内部丑闻、不实新闻、恶意谣言等系列不利于公司声誉的情况发生时可以有能力高效地化解事件影响或降低其影响。同时公司及集团如有过失行为,则面对公众应以坦诚、积极且公开的态度予以表态。

(2)党员参加支部活动质量评价难量化:重入党前的考核、轻入党后的再教育失衡现象在高校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入党前的考核,有显性的量化指标,基础数据多,组织把关较严。入党后的教育如只是简单地看参加支部活动的次数和表现,评价标准难以客观。流动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等新问题的出现,亟需形成合理客观的党员评价体系。

无论褒义还是贬义,形容词最高级都用来强调极端的程度。11段中第2句:即便这个怪物集所有缺陷于一身,因其在音乐领域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所有缺点又都是可接受的。

一切的抗拒是那样的苍白无力,连挣扎也是徒劳的,就在半梦半醒、半推半就之间,他们粘在一起的身子开始有力的一起一伏,动作张合有度,时而凌空,时而跃下,优美地舒展着,毫无掩饰的情欲的渲泄,彼此之间全身的活力都洋溢了出来,特别是红琴那妩媚的脸上笑靥如花,整个面部的风韵与灵气毕现,生动得无可名状,荡漾出那种得到满足后的欢欣。

支部书记和支委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其政治素质和干部素养左右支部的发展。调研发现,本科高校学生党支部的书记和支委大多由三年级学生担任,他(她)们成绩较好,均担任过学生干部,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响力,工作热情高,但也存在极少部分支部书记是“被安排”上岗,普遍存在综合素质较高但党建业务不熟的现象,原因有三:一是上级党组织对党支部书记和支委的培训力度不够,他们大多从其他位置上的学生干部岗位上转岗过来,缺少党务工作经验,高校流传有“铁打的学生支部流水的支部书记”一说,支部书记流动大,熟悉了工作又面临工作调整或即将毕业。二是支部书记和支委对学生党支部工作缺乏“两手抓”的意识,自身因忙于完成上级党务任务或党员发展、党员转正等,而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组织政治学习容易造成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三是主观能动性未被激活,先进标尺带头作用发挥不够,少部分支部书记或支委,在岗位上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工作上得过且过,极少数支部书记自我意识膨胀,高高在上,热衷搞小圈子,一定程度上变坏了党内风气,削弱了党的纯洁性。

必要的人、财、物是支部活动开展的基本保证,一方面,要做好支部活动年度经费预算,以保护党支部开展活动的积极性。此外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如在专业实践、就业推荐、考研调剂、心理疏导等方面为学生党员解难事;定期进行党支部改选,选配好支部书记,抓好对支部书记的培训,改善支部工作条件,在支部改革创新进程中允许试错,在他们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他们最需要理解、支持、鼓励的时候,送去组织的关怀和支持,营造党组织的归属感,使每个师生党员都自觉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法律法规的保障以及政策的支持是治理电子商务问题的根本保障,法律法规的制定从制度上鼓励公众和企业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在内容上要体现出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协同治理的重要性,同时要明确参与各主体的职责,避免出现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任危机,最大程度地避免电子商务中出现的负外部性问题。其次,政府要考虑到不同地区消费能力和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情况,综合内外部因素因地制宜地提供合作服务和公共服务,以实现效益最大化[9]。此外,要加大力度完善现行的《电子商务法》,尤其是对于“双11”期间的各类应急系统,逐步健全各区域协同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3.学生党支部书记素养参差不齐

(3)支部活动缺乏活力和吸引力:一是部分支部活动内容不新、形式不活,与学生活泼的年龄特质不符,抓不到学生的兴趣点。还有一些活动简单照读照搬文件,容易产生空对空的弊端。二是支部活动缺少与专业学习的结合,就活动而活动,更难做到专业教育融于支部活动。

三、学生党支部活动创新思路及原则

笔者所在单位立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学科专业特色,从活动思路、内容、形式以及载体等方面综合探究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新路径。

1.坚持以生为本、育人为先的方向性原则

党支部活动归根结底是对党员进行教育,学生党员年纪轻,党龄较短,阅历尚浅,未经受过各种风浪的考验,需要经过严格的组织生活的锻炼和熏陶,通过支部活动不断坚定理想和信念。支部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必须坚持每个支部活动都有育人功能的方向性原则,了解青年党员、积极分子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在支部活动的设计上重视学生党员的实际需求,在评价上注重青年人的成长规律,使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党员在专业、能力、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此外,还要考虑支部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能够获得的经费、客观物质条件支持以及组织者和参与者的时间、精力等,做到开展活动有的放矢、注重实效。[5]

2.坚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法性原则

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结合大学生乐见新鲜事物、勇于尝试的特点,走出传统的课室和会议室,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工作场所,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开门搞活动,“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请入有代表性的行业精英或校友,榜样示范,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广大学生党员立志成材。

学生党员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学习是第一要务,成长成材是终极目标。要努力营造支部活动的学术氛围和学习氛围,满足大学生开阔学术眼界、提升研究水平的迫切需求,将党支部的活动设计与学生党员的专业学习和学术科研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这是提高党支部活动质量和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根据实验可知:(1)关于浒苔粉浓度的实验表示:浒苔粉浓度为6 g/L时,吸附Ni2+的数量最多。(2)从研究Ni2+的浓度变化实验来看:通过Ni2+的浓度变化,我们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分析出27℃时,浒苔粉对Ni2+的吸附效果比较好。

(2)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形式创新

(1)党务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支部活动内容创新

(3)用好新媒介的活动载体创新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入,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交集空前,青年学生受到多元信息的冲击。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对我高校渗透,其控制的网站、微博大V等新型媒介传播的多种意识观念和多样化的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学生党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如不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占领新型媒介和舆论的高地,极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4)注重实效的制度创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支部活动效果如何与制度执行息息相关,如学生党员参加支部活动要有必要的考勤签到和请假制度来约束。此外,要顺应形势的发展,同步制度创新,如对流动学生党员参加支部活动的评价,要制订实事求是的评价制度,注重流入地党组织的意见,全面客观地评价党员的表现。当然,相应的激励和惩处机制必须同步建立。

3.强化宣传与广泛覆盖相结合的有效性原则

当前,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潮下,高校协同育人的机制不断深入,“2+1+1”“2+2”“3+1”等协同模式不断创新;校企协同,工学结合、“卓越班”等联合培养不断深入,学生流动日益频繁(如表1),传统的教育主体从单一向多元转换,网络影响日益深远。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总体是趋好的,学生党支部在氛围营造、模范带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工作内容缺乏创新、方法简单机械、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不强等现象依然突出。

四、提升支部活动质量的途径

1.创新支部设置,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学生党员的成长环境是开放式的,需要社会各方共同给力,常言道:“千遍万遍不如实实在在地做一遍”,基层党支部重在做,重在实践,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探索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活动的联动机制,要求每位党员教师联系一个新生班、做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导师、担任至少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老师、担任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对接老师;要求学生党员开展一次关于专业方向的社会调研、参与一项教师的科研课题、加入一个志愿组织,学生党员还需在顶岗实习阶段为所在单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或志愿服务10小时以上。此举加强师生党员间的交流,教学相长,教师不光只做“教书匠”,而成为了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学生在实践中结合专业、在实践中培养了党性修养,师生联动形成了叠加效应,做到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

2.坚持活动主题、内容、载体创新,突出活动特色

党支部活动应该按照《党章》的规定,因地应势而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应以志愿、文娱、体育、座谈、茶话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接地气、强朝气、扬正气,如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教育活动,擦亮党员身份;开展为民便民志愿活动,打出党旗;走出去,开展学习行业先进参观活动,开阔视野;请进来,请优秀校友回校讲创业励志故事,榜样可信可学。逐步构建以校、院党校培训为塔尖、基层专题学习为中间、主题教育实践为支撑,网络学习教育为辅助的金字塔型多层次、多渠道的学生支部活动体系。搭上网络的“快车”,创建基于互联网的活动载体,充分将网络新媒体如QQ群、微博、微信等运用于党支部活动,让“党员之家”“网上党校”等专栏,成为学生党员的“网上活动室”,让支部书记都成为“网络大咖”、群主。

(七)左太冲、陶渊明皆有荆轲之咏,太冲则曰:“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渊明则曰:“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是皆以成败论人者也。余谓荆轲功之不成,不在荆轲,而在秦舞阳;不在秦舞阳,而在燕太子。舞阳之行,轲固心疑其人,不欲与之共事,欲待它客与俱,而太子督之不已,轲不得已遂去,故羽歌悲怆,自知功之不成。已而果膏刃秦庭,当时固已惜之。然概之于义,虽得秦王之首,于燕亦未能保终吉也。故扬子云:“荆轲为丹奉于期之首、燕督亢之图,入不测之秦,实刺客之靡也,焉可谓之义也!”可谓善论轲者。[15]

3.坚持项目化运作和管理,激活基层党建“源动力”

基层强才是真的强、基层“活”才是真的“活”,鼓励学生党支部因地制宜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支部活动的创新和探索,如以书记项目的实施、党建课题的申报、党员示范岗的推行等党建创新项目为抓手,改变党支部开展活动的“被动式执行”工作模式,形成支部间“百舸争流”竞争式进步的工作格局。建立党支部活动“项目化”管理模式,一方面能够调动党支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党支部活动的高效管理,项目化建设期视具体情况可长可短,长期项目可凝练做法和经验,一届传一届,形成工作机制,进而成为传统和优势,反促其他工作的发展。

4.坚持师生联动,教学相长促党建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意味着人员流动频繁,固有的建制被打破,按照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支部,党员人数较多的班级可将支部建在班上,一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二是增强了班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探索在教师的科研团队或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组里成立党支部,这样既可发挥师生之间、高低年级间党支部的传、帮、带作用,也能在交互中促进提高。[6]此外,还可依托合作单位、社区、社团组织等建立党组织,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实习学生,依托顶岗实习单位成立流动学生党支部,让双方党组织管得到、管得好,齐抓共管让学生党员“流而不散,本色不变”。有意识让学生党建向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拓展,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模拟公司,那里精英荟萃,学校有针对性地以创业项目为引领成立了活动型的党小组。

罗译:...since he is almost of the same age and as erudite as another man...[6]64

5.加强人文关怀,夯实支部党建基础

(4)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大学生党员学业较紧,为不占用上课时间,支部活动大多安排在中午或晚上,地点局限在会议室或教室,可用的资源不多,很少走出去,部分活动如春游、聚餐等,在思想引领、服务社会的作用发挥方面也不突出,加之涉及经费等因素,有党员会以各种理由推脱、缺席,直接削弱了党支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久而久之,党员组织观念逐步淡化。

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为趋势,基于改革的需要,唯有不断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学生支部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抓住党性教育这一根本,围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这一主线,用好的内容吸引学生,用好的载体提升学生,用科学的评价管理学生,让学生党员在支部活动中受益,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高校教育管理服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喜欢听周老相公这种话的人很多,表示赞同的也很多。村口上那老樟树下曾经对这个问题研究过无数次,综合来说,是赞同的次数大于否定的次数,赞同的人数多于否定的人数。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基本就是有一个明显的定论了。而且,凭着周老相公额头上脸上那梯田一样的皱纹,大多数人还是要相信他的。

参考文献:

[1]李玉翠.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现状及其优化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9):103-105.

[2]张霞光.浅谈党的优良传统[J].党的建设,1993(4):21-22.

[3]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4]程长海.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创建服务型党支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4(7):100-102.

[5]杨颖川.论高校机关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J].传承,2013(9):92-93.

[6]施小明.何炉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模式的创新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2):65-69.

 
林家坚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