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潮汕侨批中的亲属称谓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引 言

亲属称谓是每种语言中都较早产生的一类词,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词汇,也是维系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纽带。亲属称谓在反映社会文化的特点及其历史演变上最为直接,因为它体现了社会的宗法制度和血缘、亲缘的人际关系。汉民族传统文化是典型的伦理型文化,对血缘关系的关心与注重导致了汉语中以婚姻为经纬由近及远、由内向外的庞杂精细的亲属称谓系统,考察亲属称谓词具有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意义。

Internet/Intranet 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前景广泛而深刻。管理层利用标准的浏览器可以存取企业的财务、人事等管理数据,也可对当前生产过程的动态画面进行监控,及时了解最全面和准确的生产信息[6]。

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应用文体,称谓语在书信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书信称谓语的使用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书信中所使用的称谓语与人们日常使用的称谓语既有共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地方。不同时代的书信所使用的称谓语不同,承载的信息和所起的作用也迥然有异。潮汕侨批是“信款合一”的家书,侨批这种通信方式诞生于19世纪,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历经一个多世纪,是联结海外华侨与其家人、乡邦的核心纽带。作为时间跨度如此巨大的私人书信,在书写方面,大部分侨批保留着传统旧体书信的书写格式和规范,其中使用的称谓语,既秉承传统称谓系统的称呼方式,又融入了鲜明的地方风格,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其中体现的亲属称谓方式还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外来文化的影响,渐渐发生了流变。

随着潮汕文化研究的兴起,侨批文化研究已成研究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学界对书信称谓的研究有之,对潮汕地区亲属称谓的研究有之,而潮汕侨批这一特殊的私人书信中的亲属称谓,学界研究中涉及的极少。潮汕侨批的亲属称谓具有不同层面的特点,本文将以此为视角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潮汕侨批中出现的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是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亲属关系的发生有三种情况,一是由出生等血缘关系所致,二是由婚姻关系所致,三是由法律认定所致。根据中国传统宗法观念,中国社会通常把亲属分为宗亲、外亲和妻亲三类。宗亲即男系亲,指同一祖先的男系血亲以及嫁入的妇女,包括祖母、母、妻、子媳、孙媳等;外亲即女系亲,包括嫁到本宗的女子家中的亲属及本宗女子嫁出后其夫家的亲属,如外祖父母,母的兄弟姐妹,姑表兄弟姐妹等;妻亲,专指夫的妻方亲属,包括岳父母、妻的兄弟姐妹等。[1]

根据现有资料考察可知,早在甲骨文中就已有较为系统的亲属称谓,在经过宗亲制度浸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层层积淀后,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变得更加庞大繁杂,然而一个个称谓又各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

本文对《潮汕侨批集成》第一辑1-6和第二辑37-40所涉及的亲属称谓进行统计(如表1、表2所示),发现其中涉及到的亲属称谓就有70多个,如果将这些亲属称谓的不同称呼方式也计算进去,亲属称谓数量则达到百余种。

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病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肝癌门脉栓塞;排除标准:将缺乏完整临床资料等患者排除在外。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15~71岁,平均(50.2±8.5)岁。在肝硬化病史方面,40例有,20例无。

组织设计与标准设计形成了管理体系的静态框架,而流程设计则是管理体系的动态设计,采用PDCA 戴明环,将监督检查计划制定、实施、整改、确认四个阶段进行完整划分,形成工作闭环,做到执行有计划,实施有标准、整改有反馈,事后有确认。同时,将监督检查工作分为井场自查、作业区自查、厂级检查三个层级,相对应由小到大形成三个循环,即井场小循环、作业区中循环、厂级大循环(见图4)。

首先在Unity中创建一个Android工程,并且将刚刚Unity打包的工程作为model导入Android工程中去,关键代码如下:

写往本宗亲的侨批中,在批款受益人方面,除了宗亲亲属外,外嫁的亲人如姑母、姐妹是最常见的批款受益人,然后是祖辈老姨、老妗、母姨等。

对于侨批内容谈及的亲属称谓就更多了,辈分跨度上涉及到曾祖辈的老太妈,下及孙子孙女;而广度上,有些亲属已经远得自己都不知如何称呼了,如《潮汕侨批集成》第一辑中林锐焕写给儿子的信中提到的亲属不仅有叔父、姑丈、儿媳、男女孙、孙婿,还有“吾弟之女婿之父母”[2]255;另外,除带有明显宗亲、外亲和妻亲标志的亲属称谓外,还有大量如“炳赐叔”“小成姆”“鸿其婶”等“名+亲属称谓”的称呼方式,可能属于族亲,也可能只是乡亲。

从寄批收批人的关系来看,潮汕侨批中涉及的亲属称谓以宗亲为主。以自身为界,从上往下,涉及到的亲属称谓上及祖父母下至子孙,同时往旁边拓展到伯父母、叔父母、兄嫂、弟、侄,其中收批人又以祖母、母亲、伯母、嫂、妻、儿、侄为多。而作为外亲和妻亲的姻亲收批人,主要以岳双亲、岳母为主,其次是表兄、外甥、姻兄。

 

表1 潮汕侨批中涉及的宗亲和外亲称谓

  

宗亲祖辈亲属称谓老太妈、祖父、祖母(祖婆、祖慈)、祖叔、老姑(老姑母)、老婶(老婶母)父辈亲属称谓父亲(严亲、叔、爸爸、爹爹)、母亲(慈亲、妈妈、家妈)、伯父(伯)、伯母(姆、姆母、伯姆)、叔父(叔、叔台)、婶母(婶、婶婶)、姑母同辈亲属称谓兄(兄长、兄台、老兄)、嫂(嫂嫂)、弟(弟台)、弟妇、姐(姊、姊姊)、妹、义妹、堂兄、堂弟子辈亲属称谓儿(子、男,小儿)、媳(儿媳、儿媳妇)、女(女儿)、侄(侄子、侄儿、侄男、男侄)、侄妇、侄女(女侄)孙辈亲属称谓孙(孙儿、男孙、孙男)、孙妇、孙女(女孙)、侄孙孙婿、外侄孙女外亲外祖母(外妈、妈亲)、老舅、老妗(老舅妗)、老丈、老姨母、表祖叔姑丈、舅父(舅舅、母舅、舅台、亚舅)、妗(母妗、妗母、舅妗、舅母妗)、姨母(母姨、姨妈、表姨)、姨丈姐夫(姊夫、姊丈、郎)、妹婿、表兄(表兄台)、表弟、表弟妇、表妹婿、表侄、侄婿、甥(外甥、甥儿、甥男、男甥)、甥女(女甥)甥婿(甥女婿)

 

表2 潮汕侨批中涉及的夫妻双方及主要亲属的称谓

  

妻子妻、媳妇、内助、内人、内荆、拙荆、荆妻、贤妻、妾妻子及其亲属岳父(岳丈、姻翁、泰山)、岳母(岳慈亲、丈姆娘)、姻兄(妻舅)、姻弟、姻妹(妻姨、妻妗)、内侄丈夫夫、君、夫君、良人丈夫及其亲属家翁、妈亲、伯、叔、姑(姑娘)

将交际对象当作长辈或同辈年长的亲属来称呼,目的是要表示出明显的尊敬意义,但外人在识别双方关系时易造成一定的混乱。潮汕侨批中,“姑”可能是姑母,也可能是指大小姑子。“姑丈”则可以是“姑父”,有时也是在称呼大小姑子的丈夫,如上例“妗”寄给“姑丈”,就是以弟媳的身份寄给丈夫的姐夫。“伯”有时是称呼大伯子,“叔”很多时候是指小叔子,如寄收信人称谓为“叔”和“嫂”时。“嫂”也常被用于称呼比自己辈分小的女性,如甥嫂,在侨批中有“表祖叔”寄给“嫂”的[3]187,也有“母姨”寄给“嫂”的[3]168

二、潮汕侨批中亲属称谓的构词特点

潮汕侨批中,称谓混用主要体现在父母偏称和“侄”“甥”“孙”混用。偏称是指出于某种目的,对称谓对象不按本来的关系称呼,而改用别的比较生疏的称呼的一种称谓方式,最常见的偏称是对父母的偏称,这种偏称在各地方言中普遍存在。潮汕侨批中,对父亲称为“叔”,对母亲称“姆”时有出现,往往需要通过寄信人的落款称谓和信件内容才能分辨出来。

(一)添加表敬谦的词或语素,如“大人”“台”“贤”“愚”等

大部分侨批是寄给直系亲属的,收批人有祖父母、父母亲、妻子、儿子、姆母、胞兄、胞弟、胞嫂、侄儿等;一部分是寄给外亲的,比如“妗母”“外甥”“老姨母”等,也有侨批是寄给有姻亲关系的收批人,比如“老妗”“岳慈亲”“姻兄”“襟弟”“内侄”等。收批人虽不同,但这其中不乏相同的寄批人,特别是已成家的男性侨胞,除了要关照自己的宗亲外,妻子那边的姻亲也会定期去信问候和汇款。

(二)添加表示内外亲疏关系的修饰语素,如“家”“吾(我)”“胞”“母”“外”“表”“内”“姻”等

“家”“吾(我)”“胞”用于宗亲亲属,如“家慈、家嫂、家父、家姊”“吾儿、我夫”“胞兄、胞弟、胞姐、胞妹”;“母”“外”“表”用于外亲亲属,如“母姨、母妗、外妈、外甥、外孙女”“表兄、表姨、表祖叔、表弟妇”;“内”“姻”用于妻亲亲属,如“内姐、内侄、姻公、姻兄、姻弟、姻妹”等。此外,潮汕侨批中也还有“堂弟”“亲姆”“庶母”“义妹”“襟兄”“宗弟”“姨甥”等亲属称谓。

(三)添加表示长幼排行的修饰语素,如“大”“细”“小”“长”“仲”“次”等

排行最大的用“大”“长”,如“大姑、大兄、大姊、大媳”“长兄、长女”;排行最小的多用“细”,如“细姑母、细姨、细姊、细妹”,也用“小”,如“小儿、小女”;排行第二的用“二、次、仲”,如“二姆、二姑、二姐、次女、次男、仲男”等;其他排行按长幼顺序称呼,如“三嫂、四姨丈”等。另外,在潮汕地区,对祖辈亲属,多用“老”表示,如“老叔”指叔祖父,“老妗”指舅祖母,那么,添加长幼排行的修饰语素后,我们能看到侨批中也会出现如“细老叔、细老婶、细老妗”等的祖辈亲属称谓。

(四)称谓语素倒置或重叠

在潮汕侨批中,“侄子”也称“侄男、男侄”,“侄女”也称“女侄”;“外甥”可称“甥男、男甥”,“外甥女”称“甥女、女甥”;孙子和孙女也同样可以称为“孙男、男孙、女孙”;“姨母”也称“母姨”,“妗母”也称“母妗”。语素重叠的称呼方式较少,但也存在,如“嫂嫂、姐姐、妹妹、爸爸、妈妈、叔叔”。

以上四种构词方式是基本形式,在潮汕侨批中,特别是在信封的收信人称谓和内信中收信人抬头称谓中,可以是单一的称谓方式,如“曾宅母亲”“XXX弟”“XXX吾妻”“XXX我儿”“XXX胞兄”“XXX次男”等,很多时候是以上几种构词方式的组合,如“母亲大人”“家慈亲大人”“祖母老大人”“胞大兄大人”“家嫂嫂大人”“大哥兄台大人”等。

三、潮汕侨批中亲属称谓的语用特点

(一)称谓泛化

在潮汕侨批中,称谓泛化主要源于从他称谓的敬谦表述方式。从他称谓是指在称呼亲属时,不是按照自己与被称呼人之间的关系来称呼,而是依从他人与被称呼人的关系来称呼的一种称谓形式。从他称谓主要有:从父/母称谓,从夫/妻称谓,从儿称谓,从孙称谓。在潮汕侨批中,从他称谓主要表现为从儿称谓,最明显的是儿媳对婆婆的称谓。“妈”在潮汕地区用于称呼祖母,外祖母称“外妈”。在潮汕侨批中,儿媳寄信给婆婆,称对方为“妈亲大人”“祖母大人”或“亚婆大人”,自称“媳”或“愚媳”,几乎没有例外;而婆婆寄信给儿媳,可以称对方为“媳”,自称“祖母”[3]560。此外,潮汕地区称呼伯父的妻子,也就是伯母为“姆”,称叔父的妻子为“婶”,称舅母为“妗”。而实际生活中,“姆”也用于称呼兄和夫兄的妻子;“婶”用于称呼弟和夫弟的妻子;“妗”既用于称呼妻兄妻弟的妻子,也用于姐妹对兄弟的妻子的称呼。于是,潮汕侨批中,妯娌之间的通信,会称呼对方为“姆”,自称“婶”;大姑子与嫂子的通信,会称呼对方为“妗”,自称“姑”;还有收信人称谓为“姑丈”,寄信人称谓为“妗”等等,这些均是从儿称谓的典型体现。

潮汕地区有句俗语叫“七姑八姨三老妗”,这句俗语充分体现旧时潮汕乡村说不完道不清的族群亲疏的复杂关系。潮汕侨批中,从寄批收批人关系、批款受益人、批中所谈论的亲戚等所涉及到的亲属称谓,为后世呈现了当时潮汕乡村庞大的亲属及乡邦关系网。

(二)称谓混用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人际交往中使用得体的称谓,一直被看作是礼貌的表现,尤其在涉及到长幼尊卑的人际关系时,习惯按辈份或头衔对对方使用不同的称谓。这种传统的社会文化特征与心理,渗透到人们方方面面的社会交往生活中,书信作为人们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手段,自然也不例外。传统书信庄重典雅,称谓语的使用上,人们按照传统的社会文化习惯使用文雅的书面语体色彩较浓的称谓。大部分潮汕侨批保留着传统旧体书信的书写格式和规范,在使用称谓语时,既有传统书信的文雅称谓,同时又融入了不少地方特色。如在潮汕侨批中,以“亲”为核心语素的称谓中,不仅有“父亲、母亲、严亲、慈亲、双亲”,还产生了“公亲、妈亲、岳亲”;以“母”为核心语素的称谓中,不仅有“祖母、姑母、姨母、婶母、舅母、伯母”等,还产生了“姆母”;以“父”为核心语素的称谓,也会同时使用“丈”为构词语素,如“姑父、姨父、父”也称“姑丈、姨丈、岳丈”。除此之外,在原有核心称谓词的基础上,还会通过添加其他词或语素等组合方式充分表现敬谦和亲疏关系。

纤维单元模型:分别沿拱轴与截面将钢管混凝土拱肋划分为纵向节段分布的纤维梁单元,通过截面积分求截面刚度与单元刚度,其克服了上述双单元法两点不足,但仍需编写专用分析程序。

在潮汕侨批中,“外孙”和“甥”经常被混用的。如收批人是“外祖母大人”,寄批称谓为“甥”[2]364;寄给外甥的,收批称谓是“孙儿”,落款称谓为“姑”[4]224;母亲写给女儿的信,前封信提到的是“女婿和诸甥儿”,后封信提及时又变成“外孙”了[4]417。此外,“侄”也会被称为“孙”,如寄批人同为“愚叔张舜田”,而收批人既有“张泽培侄儿”也有“张泽培孙儿”[4].439;再如,收批人同为“大姑母大人”,而寄批人既有“侄儿郑佳炎”也有“孙佳炎”[5]68。“孙”和“甥”混用是有迹可寻的。古今指称外孙的称谓有“外孙、外甥”两类,“外孙”之称从先秦时期一直沿用至今。而“甥”用来指称外孙见于先秦汉语,如《诗经·齐风·玂嗟》:“不出正兮,展我甥兮。”毛传:“外孙曰甥。”在不少方言中也存在“孙”和“甥”合称或混用的现象。[6]对于“侄”和“孙”,潮汕地区民间常称“侄子”为“逗孙”,而其他地区很少出现这两个称谓合称或混用的情况。此类称谓混用当属潮汕地区亲属称谓的特色之一。

(三)称谓多样化和个性

称谓多样化指对同一亲属有多种称呼方式或使用多种称谓用字。如父亲的称谓有“严亲、父亲、家父、爸爸、爹爹、父、叔”等,母亲的称谓有“慈亲、母亲、母、家慈”等;即使是相同的称谓对象,每封批信的称谓可能都会有所变化,如称呼妻子有“内助、内人、内拙、内荆、拙荆、荆妻、贤妻、妹”等,称呼丈夫有“夫、夫君、君、良人”等,而妻子自称“妾、贱妾、愚”等;称呼姐姐有“胞姐、胞姊、家姊、姐姐、姊姊、姐、姊”等。

个性则是选用称谓时带有地方色彩或个人喜好倾向。如“兄”和“姆母、姆”在侨批中使用频率远高于“哥”和“伯母”,而“妗、妗母、母妗、舅妗”则几乎取代了“舅母”。“妈、外妈”在潮汕地区分别用于称呼祖母和外祖母,在融合传统书信语体色彩和地方口语色彩的情况下,侨批中出现了独具特色的亲属称谓“妈亲”“妈亲大人”,用于称呼祖母,更多时候用于儿媳对婆婆的敬称。

除直接使用亲属称谓外,侨批中还喜爱采用“名+称谓”“地名+称谓”“地名+姓+称谓”等叙称方式,如“居雄侄儿”“博士林岳母”“仙州胞姊”“仙州黄郎”(“郎”多用于对姐夫的背称)。

四、潮汕侨批亲属称谓体现的文化特点

(一)寄批收批人称谓关系呈现出无尽亲情

侨批中,分发批款和由谁作为收批人都是有讲究的。众多侨批中,都会写明所寄批款的分送对象范围或用途,不少还会详细列出分送的具体人和款额。分送对象从宗亲、外亲到姻亲,甚至是乡邻朋友,分款数额一般上下有别,内外分明。而且收批人首先应是一家之长或至尊对象。祖母在,母亲不能作为收批人;母亲在,妻子只能是分款的对象;有时儿子比母亲更受看重,不少信的内容是丈夫写给妻子的,但信封上写的收批人却是儿子。这些无不带上了深深的宗法血缘、嫡庶亲疏、尊卑长幼等宗族社会观念。

“大人”用于对长辈的称呼,在侨批中,收批人为自己的长辈时,一般都会添加“大人”来敬称,如“父亲大人”“慈亲大人”“妈亲大人”“岳亲大人”“婶母大人”“胞姐大人”“大兄大人”等。添加“台”也用于表示敬称,一般多用于比自己年长的男性亲属或朋友,如“兄台、叔台、舅台”,但在潮汕侨批里,也用于比自己年岁小的亲属,如“弟台、侄台”。“贤”是一个带赞誉性评价色彩的美称语素,在潮汕侨批中多用于同辈以下的亲属,如“贤嫂、贤妻、贤弟、贤侄、贤婿、贤侄妇”等。谦词“愚”用于自称,适用范围很广,除去直系亲属外,不论宗亲还是姻亲,不论辈分高低、年龄长幼都可使用,既可单用,也可与称谓词组合使用,如“愚叔、愚婿、愚媳、愚兄、愚夫、愚姊”等。此外,潮汕侨批中也还有“爱妻”“慈婿”等称谓。

侨批中寄批人和收批人称谓关系的变化,呈现的是一个个家庭乃至家族亲属间的无尽亲情。

(二)分款对象的称谓顺序和收批人选择带着传统宗族观念的深刻烙印

中华儒文化对华侨的凝聚作用十分强大,特别是以孝悌为核心的家庭观念。他们漂洋过海谋生,省吃俭用,把存下来的钱汇回家乡,接济亲人,求得家庭的温饱与幸福。这种接济几乎是几十年不变的。在历史长河里,几十年的时间不长,但对人生而言,几十年的时间就是大半辈子,在众多的侨批中,连续几十年不间断的侨批不在少数。如儿子给母亲的信,可以从民国期间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1971年母亲去世[5]1-43;这种接济还可以是延续到下一代的,如弟弟给姐姐寄信一寄就是十几年,弟弟不幸先逝,此后,弟弟的儿子,作为侄儿,依旧不忘给姑母寄信近二十年,直至姑母去世。[5]43-89批封上的收批人开始可能是“祖父母大人”,然后是“祖母大人”,“家双亲大人”“家母亲大人”,接下来可能是家中的嫂子、妻子或儿子女儿、侄子侄女侄媳妇,而寄批人可能从开始的“孙”“儿”变成了“父”“叔”甚至是“老叔”。

F1断裂:近南北向分布,贯穿整个勘查区,长大于3 km,宽1.05~1.54 m,产状265°~272°∠80°~85°,属压扭性断裂;温泉出露于该断裂破碎带中,岩性为碎裂岩、弱硅化碎裂砂质砾岩;勘查区外围南、北部断裂中见下降泉出露。

(三)收批人称谓的选择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变化

书信的称谓语一般包括姓名、称谓和附加成分三部分,侨批作为旧体书信,对长辈的称谓,一般不用名字,直用称谓,信封上只需写“母亲收”“家慈亲大人收”等,只要地址写对了就能顺利达到收批人手中;平辈及平辈以下,信封上也多采用“姓名(氏)+称谓”的方式,如“陈集允吾兄”“陈巧婵胞姐”“林氏荆妻”等,随着时代的推进,虽然还是寄给兄弟或妻女等,但侨批信封上选择使用“XXX先生收启”“XX女士收展”等形式渐渐多了起来。而在信中的抬头称谓部分,旧体书信在称谓之后会使用提称语,如“父母亲大人尊前”“母亲大人膝下”等,大部分侨批使用的均属此类旧体书信的称谓方式,但在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侨批中,开始出现新体书信的称谓方式,如女儿写给父母的信,抬头称谓使用“爸爸妈妈”和“亲爱的爸妈”,寄信时间在1966年和1969年[7]

SIGMA 3K15离心机(北京五洲东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SCIENTZ‐48高通量组织研磨器(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酶标仪[赛默飞世尔(上海)仪器有限公司提供];BESN‐II四通道动物尾动脉压无创测(南京德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超低温冷冻储存箱(中科美菱);明澈‐D型纯水仪[默克密理博实验设备(上海)有限公司];KL‐I型生物组织自动包埋机(湖北康龙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KL‐I型生物组织摊片烤片机(湖北康龙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KL‐I型生物组织切片机(湖北康龙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I‐L型生物显微镜(日本Nikon公司)。

“先生”“女士”不是我国本土的称呼,“爸爸妈妈”这种称谓方式和“亲爱的”这一修饰语在改革开放前国内也是极少使用的,可见外来文化和观念更新等因素已悄悄通过侨批这一媒介传人国内,这使得侨批在体现时代发展变化的同时,也为世人提供了了解社会文化发展进程的丰富史料。

潮汕侨批,作为潮汕侨胞与家乡亲人密切联系的家书,其中所涉及到的亲属称谓众多,展现了潮汕地区庞大的血缘亲情乃至族群的关系网,也呈现出特定社会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动态过程。本文统计的亲属称谓来源于部分侨批,如对更多侨批中的称谓进行考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参考文献:

根据以上建设原则,考虑目前私有云资源池在二枢纽和三枢纽业务较多且机房现已满配,下一步在二枢纽新建机房引入SDN。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网络版)[DB/OL].(2008-05-12)[2017-07-12].http://ecph.cnki.net/Schresult.aspx.

药品地市带量采购模式研究进展与福建省各市药品采购模式分析 ………………………………………… 马 婧等(11):1458

[2]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潮汕侨批集成(第一辑):3[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潮汕侨批集成(第一辑):1[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潮汕侨批集成(第一辑):4[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潮汕侨批集成(第一辑):6[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生物质固体成型主要分为模辊挤压、螺旋挤压和活塞冲压等方式[15]。其中,螺旋挤压、活塞冲压主要用于生产块状及棒状燃料,模辊挤压主要用于生产颗粒燃料 ,且具有生产率高、成型率高、成型颗粒质量好、可连续生产等优点,与螺旋挤压、活塞冲压相比,工作状态更稳定,对物料的适应性更好,且其生产的颗粒燃料满足燃煤电厂对生物质成型燃料均匀度要求,可实现工业的自动化上料,是目前发展的重点。

[6]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65.

[7]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潮汕侨批集成(第一辑):5[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37-475

 
谢静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