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09-03-28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各国成为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共同发展为目标,成为妥善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各国合作共赢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主要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产生的背景、基本内涵、思想资源、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解读并取得丰硕成果。本文梳理总结了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力图为深入研究这一思想贡献理论视镜和方法平台。

本文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料进行收集,通过分析防洪形势和防洪工程现状,对水利基础设施、堤防建设和非工程措施三个方面提出要求,需加快构建调控有力、配置合理的现代化水利保障体系,在工程措方面引入“生态化”的概念,在非工程措施方面要加强城市防洪减灾组织领导,实现远期规划还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背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分析国际形势变化,总结中国外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这一思想绝不是凭空而生,而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社会通往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

1.思想背景 随着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关“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霸权论”的声音也喧嚣尘上。改革开放初期,国际话语体系的失衡使中国深陷不良言论的困扰,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迎来了发出“中国声音”的时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质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在阻力和因素[1]85-90。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新时期中国外交实践为基础,用新话语凝聚了中国价值观,表达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道路的坚定决心,是面向世界的振聋发聩的时代最强音[2]39-46;也是迎接新文明复兴、新人文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文艺复兴运动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引发了全球生态危机、国际秩序失衡等问题,文明的冲突越演越烈,催生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诞生[3]1-5。西方文明基因决定了其无法根本解决世界难题和矛盾。人类社会迫切需要新理论和新文明的引导。这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营造了世界场景[4]5-10

2.现实背景 从国际层面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格局变革的必然产物。随着西方国家霸权的衰落,由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已然不能适应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国际秩序的调整与变革迫在眉睫。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的中国成为决定国际体系走向的关键力量[5]42-47。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各种全球传统、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涌现对各国发展乃至人类生存都构成严峻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开始形成[6]53-55。各国的紧密联系程度与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上升,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也表明共同体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7]18-24。从国内层面上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治国理政新方略,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中国实现了自身的和平崛起,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及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对世界发展影响力增加的产物[8]4-3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习近平在国内外多次重要会议上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积极推动这一思想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文明范式。

4.“三要素说”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随着中国外交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涵盖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个方面,强调在谋求本国发展时关注他国合理利益关切[14]1-8。它是解决当前国际难题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具体分为利益、价值和责任三个层次的内涵。其中,利益共同体是基础,价值共同体是引导,责任共同体是保障[15]31-37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时代大潮对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蕴和现实意蕴。

3.“两要素说”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在心灵沟通中构建精神共同体,在实践活动中构建合作共同体 [12]25-34。精神共同体是指“心灵的生活的相互关系”,要求各国之间建立共同的、有约束力的思想信念,即默认一致的理念;合作共同体是指各国之间在实践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各国应加强在安全、利益等方面的交流合作[13]65,71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全民的身体素质,就需要根据社会的现实情况,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对全民的生存状态进行适当分析,加强全民健身意识的宣传力度,从而有效提升全民身体素质。

1.全球价值说 作为超越民族国家的全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四个方面的丰富内涵[9]17-22,是一种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6]53-55。总体而言,是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世界秩序观”和“全球价值论”。[10]181-187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汲取人类文化的优秀养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既是思想延展的产物,也是和平处理国际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比如在学习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结合之前积累的知识内容,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蝴蝶、窗花、表盘等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在教学中,教师在展示这些图形后,可以让学生从数学角度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讲解完轴对称知识概念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以体会数学艺术特征,并且感受到现实生活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相同点。

6.“五要素说” 习近平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7]58-59的倡议。据此,“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内涵和基本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7]18-24由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可以表述为: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安全上共建共享、普遍安全;经济上同舟共济、共同繁荣;文化上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生态上环境友好、绿色发展[18]28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思想资源

5.“四要素说” 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16]651。其内涵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价值共同体是导向、利益共同体是基石、责任共同体是保障、命运共同体是升华[2]39-46

1.理论意蕴 (1)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重新审视人类命运提供了新角度,开辟了迈向真正共同体的新路径,构筑起通向真正共同体的过渡性共同体新样态,提出了体现真正共同体精神的“共同价值观”[35]4-10。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资源,超越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赋予了社会主义新的内涵,是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6]87-92。这一思想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为马克思的理想社会提供了现实路径[37]1-6。(2)这是对中国外交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中国自始至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外交实践中奉行公平正义的原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与合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外交思想和策略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发展,为中国外交指明了方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地对“建设一个怎样的世界以及如何构建这样的世界”这一问题给出了中国答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西方传统的国家关系理论,构成党的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时期指导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38]25-29

2.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向国际社会的标志,也是中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国际社会做出的伟大贡献。(1)和合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具有共同的价值内核,与“和合文化”关于人类社会如何存在和发展的逻辑结构体系具有同理性[24]18-33。(2)以民为本的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民为本。其以世界人民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目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即世界由各国人民共建、发展成果由各国人民共享[25]11-15。(3)传统义利观。中国自古以来坚持义高于利、先义后利、义利统一的价值观。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谋求国际话语权,体现了义利兼顾的原则,包含着“以不利为义,以义为利也”的核心要义[26]96-105。(4)天下为公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对世界大同、协和万邦等传统观念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站在21世纪展望人类未来发展远景而提出的重要命题[27]1-5。它是中国人整体思维和天下情怀在处理多元文化关系时的一种体现[28]28-34

(2)对于某项风险比较高的项目可以放弃或者终止。在房地产投资决策阶段,开发商会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更好的识别和衡量。还需要考察存在高风险项目开发的位置、时间段以及物业类型。在前期阶段,还需要对地块的社会性质、自然属性以及相关部门对于土地的使用要求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对于那些已经发现不合格的土地,必须要立刻结束开发活动,避免在后期出现更大的损失。

3.对人类共同价值观的概括和提炼 习近平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29]522。这种共同价值与西方倡导的普世价值是截然相反的。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是为了推行单一的发展模式,企图消灭异于自己的文明存在;共同价值观是秉持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倡导多种文明和谐发展。共同价值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是各国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最大公约数。共同价值观的产生不是偶然,它源自于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的转变。人类日益交互的共同体利益是共同价值观产生的现实基础[30]38-43。共同价值可以概括为持久和平、共同发展与文明进步三个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共同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也会不断扩充。中国在共同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为世界提供全球治理的新方案,是实现各国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31]1-7

4.对西方共同体思想的批判和总结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西方社会就行进在探索共同体理论的道路上。从亚里士多德的“城邦共同体”到滕尼斯的“精神共同体”的提出,共同体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西方社会的精神共同体是人类社会的理想模型,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要求我们在审视传统的基础上,重建精神共同体[32]97-101。西方共同体主义对文化和传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我们对社群、整体、集体生活的重视,这对处于变革创新时代的我们无疑具有积极意义[33]139-140。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揭示出共同体的诸多共同点,如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战争记忆有助于我们丰富“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对“共同的命运”的强调又明确了共同体建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34]180-186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蕴

2.系统工程说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符合各国发展的要求,是涵盖政治、经济、安全、社会和文化等多领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包括共同发展、互信协作、开放包容、文化互鉴、和衷共济等所有方面。其内涵和外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充实和丰富[11]1-10

广西对东盟出口贸易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扰动也是立即做出正向响应,第2期左右达到最大(2.0左右)。第3期之后,广西对东盟出口贸易对跨境人民币结算扰动的响应有所下降,第6期左右响应为0。在第6期后,广西对东盟出口贸易对跨境人民币结算扰动的响应缓慢增加,且为正向。说明跨境人民币贸易业务发展可以促进广西对东盟贸易出口增长。

1.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1)这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当代表达。这是以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为坚实理论基础,是对和谐世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9]15-21,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拓新[20]18-23。(2)这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的创造性发展[21]5-9。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总布局和总路径的提出,是在继承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彰显了深刻的国际发展内涵与世界历史意义,对于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的生成逻辑、指导当今时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2]119-127。(3)这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内涵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目标具有同理性。其强调各国地位的平等性,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这与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同时,二者都包含着超越资本主义,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形式的意涵[23]10-17

2.现实意蕴 从国内层面上看:(1)开创了中国外交实践新局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是全球治理的新方案,而且是中国外交实践的新指南。它对中国外交创新性发展的导向作用体现在推动互联互通、改善全球治理、发展稳定大国关系、营造良好周边环境、开展广泛区域合作五个方面[39]48-55。(2)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梦想是息息相通、彼此共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必将开启世界人民共圆梦想的新时代,同时也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助推中国梦的实现[15]31-37。(3)有助于提升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中国谋求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前提、价值基础和行动指南[40]46-51。(4)为中国创造了更大战略机遇期。中国目前仍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维持世界和平稳定的同时也将为中国创造更大的战略机遇期[41]13-26。从国际层面上看:(1)推动完善国际新秩序。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唯有各国共同书写国际规则,共同进行全球治理,人类社会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2)提出全球治理新方案,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做出新贡献。如今发展中国家仍只是全球事务的旁观者,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各国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都应成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建设者,都应为解决共同问题贡献智慧,凝聚力量,以促进全人类的发展和进步[42]175-182。(3)为审视人类解放提供新视角。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认为,人类解放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都存在着追求解放的共同目标。目标的一致性为两种意识形态的和平共处提供了可能[43]7-14。(4)为科技与社会协调变革提供了动力来源。科技的发展增加了各国的关联性,但国际社会残存的“零和思维”“冷战思维”严重阻碍了社会关系的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各国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推动着社会变革与科技变革同步发展[44]77-95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路径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日益成为汇聚国际共识的时代命题之际,如何推动这一思想开花结果,如何促使这一美好愿景成为现实,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排除标准:(1)已发生严重并发症者;(2)精神异常、自理能力差或意识障碍者;(3)伴有心、肝及肾脏等功能严重异常者;(4)不能配合护理干预者。

1.从理念层面上看,要持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由误解走向共鸣 (1)要大力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并针对“中国威胁论”“民粹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作出回应,为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媒体等社会力量要通力合作,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2)要继续丰富和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体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45]41-45。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虽然得到部分国家的认可,但要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国意识形态和文化基础的差异导致许多有关中国的负面声音出现。为了让各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需要与各国加强经济和文化交流,注重中国理念的宣传与传播[46]25-31

2.从规则层面上看,应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原则 《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可持续发展观等国际社会的公认准则,应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各国应该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路径,从新型国际关系、全球普遍安全、全球发展治理、世界文化交流和全球生态治理等各方面着力做出努力[8]4-30。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成为现实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分步实现原则,即从国家间共同体到区域间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2)平等互助原则,即通过构建国家间的平等关系,实现各国共同合作与发展。(3)尊重差异原则,即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通过各国间的互助合作带动小国发展。(4)绿色发展原则,即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5)兼容并蓄原则,即坚持和而不同,推动多种文明平等交流[47]40-46

3.从实践层面上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有具体的实践方略 (1)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引领。(2)各国要携手打造五位一体的总格局,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重大举措落实[43]7-14。(3)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快自身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与各国共同发展密不可分。发展中国家要抓住发展机遇,发达国家在保持自身发展的同时应给予发展中国家力所能及的帮助。各国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9]17-22。(4)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与新型国际关系,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通过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推动周边国家与中国共同发展,增强双方政治互信,使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向更广范围延伸[48]45-58。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朝向多极化发展,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崛起,传统的对抗性的国际关系已经成为阻碍世界进步的桎梏。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对实现各国之间平等相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5]42-47

参考文献

[1] 刘传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质疑、争鸣与科学认识[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11).

[2] 谢文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境遇[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5).

[3] 叶小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共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4] 韩庆祥.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中国理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J].东岳论丛,2017(11).

[5] 杨鲁慧.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观[J].理论探讨,2018(2).

[6] 曲 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J].求是,2013(4).

[7] 石云霞.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科学体系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2).

[8] 吴志成,吴 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论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3).

[9] 杨宏伟.“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当代路径[J].理论学刊,2017(2).

[10] 丁 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和中国角色论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4).

[11] 刘振民.坚持合作共赢 携手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J].国际问题研究,2014(2).

[12] 葛红亮,鞠海龙.“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想下南海问题的前景展望[J].东北亚论坛,2014(4).

[13] 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4] 胡鞍钢,李 萍.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方案[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15] 张永红,殷文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成、价值与实现[J].思想理论教育,2017(8).

[16]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胡锦涛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7] 人民出版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8] 石善涛.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6).

[19] 陈 鑫.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视阈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方位[J].理论月刊,2017(10).

[20] 高惠珠,赵建芬.“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拓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

[21] 李宝刚,廖红霞.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7(1).

[22] 田鹏颖.历史唯物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1).

[23] 任 洁.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J].东南学术,2018(1).

[24] 金应忠.从“和文化”到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兼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J].社会科学,2015(11).

[25] 李岁月.试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文化意蕴[J].甘肃理论学刊,2017(5).

[26] 李爱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本质、基本内涵与中国特色[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2).

[27] 丛占修.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现实与意蕴[J].理论与改革,2016(3).

[28] 干春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12).

[29] 外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0] 秦 宣,刘鑫鑫.共同价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4).

[31] 郝立新,周康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6).

[32] 韩洪涛.简论西方社会的精神共同体思想[J].郑州大学学报,2010(4).

[33] 胡绪明.和谐思想的外生资源及本土意义----《和谐话语的政治哲学建构----以西方共同体主义为中心》述评[J].长白学刊,2016(3).

[34] 李进书,冯密文.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J].东岳论丛,2017(2).

[35] 王公龙.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新与重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5).

[36] 陈锡喜.“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道路世界意义的再审视[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2).

[37] 张希中.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维度、内涵及价值意蕴探析[J].行政与法,2016(2).

[38] 王 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思想理论教育,2018(1).

[39] 任晶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当代中国外交的创新性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6).

[40] 张志丹.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中的中国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

[41] 阮宗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助力中国战略机遇期[J].国际问题研究,2018(1).

[42] 刘方平.全球治理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4).

[43] 桑建泉,陈锡喜.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理论关系新论[J].青海社会科学,2017(6).

[44] 郭 锐,王彩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党课之三十一[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7).

[45] 张华波,宋婧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2017(8).

[46] 肖群忠,杨 帆.文明自信与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质、意义与途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2).

[47] 郭海龙,汪 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价值和实现[J].邓小平研究,2016(3).

[48] 王俊生.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概念、内涵、路径[J].国际关系研究,2016(6).

 
何苗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