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湖州女婿顾况及其《茶赋》

更新时间:2009-03-28

中唐著名诗人顾况,字逋翁,号华阳山人,海盐人。早年读书山林,善为歌诗,工画山水,性好诙谐。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进士,从此走上仕途。历杭州新亭、温州永嘉监盐官,建中二年(787年)在镇海军节度使韩滉幕中任判官。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江南一带宦游,从事盐政工作,做的都是僚属一类的小官,不甚得志。与柳浑、李泌交游,结下深厚友谊。德宗时,柳浑辅政,荐顾为秘书郎。李泌为相,顾况自谓当得达官,久之,迁著作郎,悒悒不乐,求归。性格傲岸,轻视权要,曾作《海鸥咏》嘲诮权贵,大为所嫉,贬饶州司户参军。作诗曰:“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后隐茅山[1]51,正式加入道教,唐宪宗元和年间以寿终。存有《顾逋翁诗集》四卷、《华阳集》三卷。

观察组6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者3例(50.0%),显效、有效各1例(16.66%),余者1例无效(16.66%),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9.98%;对照组6例患者经过治疗痊愈者1例(16.66%),显效、有效各1例(16.66%),余者3例无效(5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42%,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73,P<0.05)。见表1。

、《茶赋蕴含的茶文化元素

我们从顾况、韩章与皎然的《送昼公联句》来看,大历四五年(769-770年)前后,顾况留居在湖州岳丈丘悌处,参与皎然、陆羽等人的诗酒唱和活动。兴元元年、贞元元年间(784-785年)又有交往。丘悌,大历六年(771年)为湖州从事,带司议之衔。大历八九年(773-774年)间参与颜真卿《韵海镜源》编撰。皎然《杼山集》卷七有《送顾处士歌》云:

吴门顾子予早闻,风貌真古谁似君。人中黄宪与颜子,物表孤高将片云。性背时人高且逸,平生好古无俦匹。醉书在箧称绝伦,神画开厨怕飞出。谢氏檀郎亦可俦,道情还似我家流。安贫日日读书坐,不见将名干五侯。知君别业长洲外,欲行秋田循畎浍。门前便取觳觫乘,腰上还将鹿卢佩。禅子有情非世情,御荈贡馀聊赠行。满道喧喧遇君别,争窥玉润与冰清。

该诗题下自注“吴兴丘司议之女婿,即况也”[2]651。丘司议即丘悌。可见,中唐著名诗人顾况是湖州女婿。他经常往来湖州,对此地的历史、风俗、人物都了如指掌,写过洋洋洒洒、颇为大观的《湖州刺史厅壁记》。我们从“处士”“顾子”“檀郎”这些称谓来看,上面这首诗显然写于顾况三十岁进士及第之前。皎然笔下的顾况是一个安贫乐道、读书上进的青年,并且兼擅书法和绘画;又是性情高逸、不事权贵、超然脱俗的高士。这首诗所“描绘的背俗狂士肖像,在盛唐十分流行”[3]55,因此深受诗僧皎然赏识。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新课改背景下,要真正提高教学实效,课堂提问是一个重要环节。巧妙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快速走进文本,获得知识;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赋这种文体的本质特征是将“咏物”与“写志”融为一体。“咏物”是“写志”的“载体”,“咏物”的目的在于“写志”,即寓情于物,在对事物形态风貌的描绘中寄托作者的情志。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赋》中说:“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此立赋之大体也。” 咏物的主旨在于借物寄托自己的情怀。顾况在《茶赋》中连用十二个三字句,以铺陈、排比的手法充分写出了皇家内苑茶宴的奢华、震撼感和冲击力。然后,笔锋一转,开始向“言志“方向深入,借茶明志,寄托自己追求“以茶为伴”的生活志向:“杏树桃花之深洞,竹林草堂之古寺”,于山野之间伴幽草飞泉,观茶沫细珠,闻茶香清风,也是人生一大乐事。隐逸山林、宁静淡泊才是自己的追求。《茶赋》结尾处,作者引《诗经·雅》诗句“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直抒胸臆。其意味是尽在诗人的兴寄之中的。

3.淋漓尽致地展现皇家茶宴 在上层社会,以茶为礼的表现形式就是茶宴。茶宴是以茶代酒,宴请款待宾客之举。茶宴始于南北朝,兴于唐代,盛于宋代。“茶宴”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山谦之《吴兴记》一书,其中有“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到了唐代,顾况所谓“赐名臣,留上客”的茶宴茶礼已经正式化。茶既可“上达于天子”,又可“下被于幽人”,反映了唐代中期茶风大盛之状况。茶是华丽宴会上不可缺少的饮料,也是皇帝赐给名臣的礼物,更是人们招待贵客的佳饮。顾况的《茶赋》谈到了皇家茶宴与天子赐茶的茶礼,这在之前的茶赋中是没有的。这一点也正是顾况《茶赋》的文献价值所在。发展到宋代,上层社会嗜茶成风,王公贵族经常举行茶宴,皇帝也举行茶宴招待群臣,茶宴之礼就更加讲究。宫廷茶宴通常在金碧辉煌的皇宫进行,礼节也相当严格。整个茶宴过程,有迎送、庆贺、叙谊、观景等仪式,这是茶礼的突出表现。

1.充分肯定茶的功效 长期以来,茶被视为多种功能的中药。茶叶作为药用,在我国很多古书上就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并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陆羽《茶经》对此也作了记载。茶的功用、价值成为文人引用的话题,历史上有多篇茶赋渲染茶之功效,认为茶叶有除油解腻、助于消化、祛暑提神的作用。诗人顾况称茶能“滋饭菜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说得非常明白。从中,我们可以以点带面地了解古人对茶的养生保健功能的认识和推崇。

4.赞美茶的灵性 茶生于奇山妙峰,集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受甘露之润泽,自古被视为灵草、灵物。顾况感慨茶是皇天后土孕育的“灵物”,称茶汤为“灵液”,茶饮成了高洁、神秘的精神伴侣。只有茶才能与幽人也就是逸人、高人沟通,懂得这些人的心音,所以值得有灵性的人珍惜。茶的性灵本色与茶人的超然情怀,是人们对自然的膜拜与追求。对茶的性灵体味是将茶性与人性连接起来的桥梁,是茶赋精神文化的灵魂。茶的独特品性,使茶深入历代文人的心灵世界,成为饮茶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稽天地之不平兮,兰何为兮早秀?菊何为兮迟荣?皇天既孕此灵物兮,厚地复糅之而萌。惜下国之偏多,嗟上林之不生。至如罗玳筵,展瑶席,凝藻思,开灵液,赐名臣,留上客,谷莺啭,宫女嚬,泛浓华,漱芳津,出恒品,先众珍。君门九重,圣寿万春。此茶上达于天子也,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杏树桃花之深洞,竹林草堂之古寺,乘槎海上来,飞锡云中至。此茶下被于幽人也,《雅》曰:“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可怜翠涧阴,中有碧泉流。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轻烟细珠霭然浮,爽气淡烟风雨秋。梦里还钱,怀中赠橘,虽神秘而焉求?

治疗组及损伤组小鼠治疗前S O D水平(61.97±13.29 U/mg)(62.86±12.48 U/m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小鼠(131.43±21.37 U/mg),治疗组小鼠治疗后SOD水平(101.58±18.23 U/m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7.852;P=0.000),治疗组小鼠治疗后SOD水平明显高于损伤组(60.47±9.79 U/mg),但低于对照组。

2.跟陆羽一样推崇越窑青瓷 古人对饮茶器具的式样、产地同样都有推崇。陆羽《茶经·四之器》对著名茶具产地越窑、邢窑有精彩的对比论述:“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邢州即今河北邢台,邢窑以产白瓷为主。陆羽煮饮绿茶,故极推崇越瓷。顾况在其《茶赋》中有“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之句,指越窑温润,是似冰类玉的青瓷。陆羽和顾况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越窑。越窑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一诗,是杭州湾南岸古越地青瓷窑场的总称。茶具要与茶性相配。顾况《茶赋》咏越窑青瓷茶,主要因为,当时饮用蒸青饼茶,瓷器茶碗可增加茶汤的色泽。越州的青瓷茶碗盛纳茶汤时,茶汤泛起一片绿色,这正是越窑之所长。那温润如玉的越窑青瓷茶碗,沁人心脾的飘香新茶,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

、《茶赋的文化审美价值

赋,是汉代兴起的一种文体。茶赋是赋文学与茶文化的结晶,存世数目很少。据文献记载,我国第一篇茶赋是晋人杜育的《荈赋》,荈者,茶也。唐代茶赋,唯有顾况《茶赋》一篇。由此可见,顾况的《茶赋》可谓以孤篇横绝全唐者,是历代茶赋中的传世佳作。顾况的《茶赋》全文只有二百十余字,但所涵盖的信息容量却非常大。它“用艺术的文学手法真实地记录了唐代的茶事、茶文化活动,极具历史文献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4]12-13。其文化审美价值一点也不比陆羽《茶经》逊色。兹录如下:

人有追求自由闲适的天性,但在现实生活中要全面实现人的自由是何等的不易。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外在因素,如环境、制度、观念等,无不阻碍着自由的实现。因而,人们更加感觉到个性自由、精神解放的可贵。因此,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存有隐逸、闲适情结,文人士大夫尤甚。一部中国文化史,甚至可以说是一部闲情文化史。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不但把闲情当作生活,更把它提高为最高人生境界。中国古代哲学,无论儒家、道家或佛家,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在探讨与建构以境界为中心的闲情理论。闲情的状态被古人推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成为一种独特的生命境界。在这种审美境界中,闲适的心灵,超然的宁静既是审美的前提,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深化国企改革、国有经济不断壮大的40年。截至今年10月底,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含国有独资、控股、参股)资产总额21543.72亿元,同比增长11.69%,净资产5 9 0 0.2 7亿元,同比增长19.04%;今年1月至10月,累计实现收入5576.98亿元,同比增长0.85%,实现利润117.28亿元,同比增长9.25%。其中,省属企业非重化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61.79%。

时代给诗人造成了心理上的失落,社会的转型使士人们赖以积极进取的良好环境不复存在。诗人们因此更多地将精神转寄于林泉山野,追求一种自适闲淡的内心境界。而这种追求和努力,又是靠着对身边日常生活器物及情事的关注和吟咏来实现的。因此,就有了《茶赋》之类的作品。茶可以代表一种隐逸,一种退居。当中国文人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政治争夺,伤痕累累之后,他们往往会选择江湖泛舟、山林隐逸,对茶情有独钟来抚平心灵的创痛。大自然的一切:新鲜的空气、纯净的蓝天、迷蒙的烟雨、柔和的月光、连绵的青山、潺潺的流水……就在我们的周围。大自然的美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愈是自然的东西,愈接近生命的本质。中国的文人们认识到自然中有真和美,繁华短暂,自然永存,人生有限,江山长在,在人世与自然、有限与永恒的鲜明对比中,选择和皈依了后者。这正是顾况最终归隐茅山的诱因。

总之,《茶赋》沿用了赋善于用典的传统,化用了“梦里还钱”和“怀中赠橘”两个茶事典故,增加了赋的信息容量,达到了词约意丰的效果。此外,在谋篇用句上,《茶赋》吸收了古文的章法和气势,用韵自由、韵散兼取、长短不拘,采用了较多的“兮”“之”“也”等虚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由此,我们也可见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些,后来都成为由唐宋古文运动催生的文赋特点。“可见顾况是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锋,他直接影响了他之后的那些古文大家”[5]15,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参考文献

[1] 皎 然.杼山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 辛文房.唐才子传[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3] 贾晋华.皎然年谱[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

[4] 侯 萍.中国古代茶赋初探[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2.

[5] 孙彩霞.顾况散文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丁国强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