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更新时间:2009-03-28

何谓人文素养?简言之,即一个人在对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判断方面的观念。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与其所受教育水平高低并无多大关系,一个有文化的人并不一定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而一个文盲并不必然没有人文素养。所以,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的人,应是对整个人类社会有着悲天悯人的终极关怀,并具备崇高的社会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的人。古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箴言,即是人文素养教育的形象表述。

随着游客的增长,不少商贩看准时机,在通向旅游景点的必经之路上进行摆摊经营宣传,且以高价销售商品。这种行为不仅占道,影响游客正常通行观光,而且破坏乡容和周边风景的美感,严重拉低游客的好感度。

当前,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确实堪忧。其表现有三:

一是高职院校人文类课程开设时数大大缩减。文科类所开课程中,除了专业课外,“两课”类是必开的,因为有国家明文规定,而那些被认为与专业无关的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课程,如大学语文、文艺欣赏、写作类等,已面临沦为选修或取消的境地。理科类所开课程中,已很难见到人文类课程。课程的开设对学生思想意识影响很大,公共类、人文类课程被学生认为与专业关系不大而轻视,再加上个别专业课程教师对所教课程的片面强调,使得学生对人文类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大大影响了人文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是高职学生中文的听、说、读、写诸能力日益下降。如高职三年的毕业生却不会写求职信,拿起笔来写不好汉字,表达上词不达意,话语萎缩,与人谈话时漫无边际地聊天还行,一旦要正式表达自己或集体意志则难以适从,结果要么照本宣科,要么缺乏机变,难以胜任工作要求。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正是人文素养教育阙失所导致的突出表征。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教育对英语教育的过分重视,使得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必须学好英语,并设置各种等级考试。目前对一个高职学生来说,一进校门就面临英语A级或B级考试,二、三年级则是大势所趋,考四、六级英语。诚然,英语考证确实能给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增添砝码,但试想,一个连母语还不能流利使用的人能真正地学好英语吗?这样的做法不是将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又是什么?社会需要的是复合性人才,特别是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之际,如果只强调培养学生为了就业而认定的所谓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那将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遗憾,而到头来再去弥补这类遗憾时所付出的成本要远比今天高得多。反观新中国的教育史,这样的教训还少吗?

一是对人文类课程教学形式进行调整。鉴于目前就业压力大的客观现实,加强专业课的学习无可厚非,而人文类课程可采用选修课的方式。人文类课程选修课应采用学分制,每学期都面向所有学生开设,三个学年中均可选修,这样可以大大分散学生学习此类课程的压力,不必如必修课那样,一门必修课三年中只有一次学习机会。

在积极加强河道巡查和专项整治力度的同时,江西省水利厅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非法采砂入刑工作。2012年,宁都县、南康市以及南昌市等各地积极推动非法采砂入刑,据统计,全省以非法采矿罪受理非法采砂系列案件6起,涉案人犯56人,均系未经批准在江西省各河道非法采砂销售牟利,造成矿产资源不同程度受损,涉案56名人犯分别被判处七个月至五年零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一万至一百万元不等的罚金,同时追缴违法所得一千余万元。对非法采砂从业人员的刑事处罚,极大震慑了非法采砂者的嚣张气焰,使各地非法采砂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一定要占大量课时。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杭抚摸着雪萤的头,凑到她耳边悄声说:“我把记事本藏在床下的一双统靴里,你拿到证据立刻报警!”雪萤惊得张大了嘴,一杭赶紧示意她不可声张,她狠狠地掐了一杭一把,“这多危险啊?”一杭说:“没事,我想法拖住他,等警察一来,一切都好了。”

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阙失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急功近利的高职办学思想。高校扩招以前,可以说,今天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将与高等教育无缘。他们只能以中学毕业生的身份从事一些低层次的劳动,社会的整个劳动成本将会大大提高。所以高职教育这几年的飞跃式发展对缓解就业压力,降低社会劳动成本等方面功不可没。但我们也必须看到,高职教育一味强调就业教育,学生从进高职校门的那天起就被告知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就业,忽视了将他们作为一个受教育者应受到全面发展的培养,这样必然导致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缺失,人文素养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对此,党中央早已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十八大以来,以习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央高层对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极为重视,并在多个场合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工作。为此,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明确提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表明文化传承工作在高校校园中应重视起来,并通过打造一批特色网站、专栏、经典资源库,“鼓励各地各校组织专门力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建设,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进行文化传承的工作。2017年2月,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因此,我们必须抛弃那种功利性的教育观念,在专业课程设计时,应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以保证学生学习人文类课程的必要学时,促进学生包括人文素养在类的各方面知识的全面发展。

三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阙失,直接导致高职学生出现心理隐患。他们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社会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缺乏最起码的人文关怀。如美国阿拉斯加枪击案发生后,互联网上就有年轻人发贴称是美国人不控枪“应该受到的惩罚”。抱有这种幸灾乐祸心态的人,能指望他们对同胞、对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吗?新闻媒体中经常报道的世态炎凉、冷眼旁观的事件中,那些冷血的旁观者中尽管不一定都有大学生们,但国民的人文素养若不从这些年轻的、将来承担社会领导角色的大学生中开始教育,那我们的国家如何能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又在哪里呢?

二是对人文类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高职学生易于接受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和与其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人文内容。以此为切入点,应对学生讲一些如环保、教育、军事、贫富差异、社会公平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使他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社会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进而讲我国目前面临的较大挑战性话题,如中日关系、台湾问题,培养他们的爱国激情;最后讲情感问题,如亲情、友情、爱情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一个人应持的正确态度,培养学生的感恩和关爱之心,以及理智的恋爱观。这些素养的教育,对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做一个对他人、社会、国家负责任的人意义重大。在教学中可利用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乐于学、学而思、思后行。应精挑细选出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精华的部分,以专题的形式给学生讲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接受意愿,从而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合进学生的知识体系之中。在授课内容选择上,应以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四大门类为主,分别佐以经典作品精读的形式,引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由点及面,辅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完成教学主要内容。

三是大力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只是一些浮浅的群聚活动,而应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有组织的人文素养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各种社团和协会,让有兴趣的学生找到归属感,培养他们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集体荣誉感;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组织,开展社会帮困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的疾苦,加强社会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组织一些有一定学术人文价值的讲座,开拓学生视野;组织编写校园文化刊物,让学生自己的感受有得以公开发表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写作表达能力。

 
徐乐军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