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的路径

更新时间:2009-03-28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中心环节,必须以德育为先,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具备较高道德素养的“软实力”,又有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硬实力”。因此,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指引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德育发展,把握高职德育工作的独有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创高职德育工作新局面。

总而言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建议施工管理人员应该严格贯彻与落实现场施工管理责任,将各项管理措施及内容运用到日常施工当中,尽可能地规避现场施工管理隐患问题。以此同时,现场施工人员应该及时强化自身的职业素质,做好日常施工工作,最大限度地确保电网改造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以转变德育理念为先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的道德缺失、拜金主义盛行等负面影响,对我国公民的道德建设形成了巨大挑战。表面上,道德失范频发是由于各层次院校的德育工作失效而引起,其实是德育工作理念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所造成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德育工作首先应当更新德育理念,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而实施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推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

为进一步提升高职德育实效性,高职院校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注重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道德培育”〔1〕。具体来说,高职德育工作要将学生的德育为先的理念贯穿到日常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及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为我们厘清了教育的先后问题。高职德育工作要高度注重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秉承“先修身,后修业”的培养理念,特别重视学生在就业前期的“工匠精神”的潜移默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他们的价值准则,将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认同相结合,为高职教育服务社会奠定思想基础。进一步说,高职院校只有秉持“传承工匠精神、打造大国工匠”的核心理念,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纳入德育工作体系,方能肩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任。

以加强职业规划为基础

高职教育最本质的特点是职业化,即将复合型与应用型的社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实质是引导他们 “确定什么样的职业,实现什么样的职业目标”的规划问题。从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依旧存在着自我认识不清、对专业学习不够深入、职业定位模糊等职业规划问题。对于职业环境的问题,十九大报告在顶层设计上给出了答案,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意味着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方向也将随之改变,创新的事业将呼唤更多创新型、创业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重在德才兼备,道德优先。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国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基础,其中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中最为普遍、最受关注的领域。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直接影响着他们在校学习及未来工作的发展。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譬如性格较为孤僻、情绪较为暴躁等情况,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予以重视的内容。究其原因,他们由于高考失利而感到自卑,不能正确对待挫折而产生逆反心理,进入不理想学校而引起厌学和消极心理,对学习与生活的协调能力较差。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德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环节,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我们要广泛拓展宣传教育的范围与渠道,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四个意识”,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除了跟发展理念、职业规划及心理教育相关,还与德育载体不够丰富与完善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德育工作应当注重媒体融合,广泛运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并制作、推送一批文化产品,将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加生动活泼地传递到高职大学生群体当中去,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以重视心理教育为关键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规划首先要从推动职业教育的攻坚与现代转型出发,将人力资本积累转变到人力资本再开发的结构性调整上,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中解决教育不充分不平衡的现状,将服务人民与社会的宗旨作为高职院校的人才职业规划的最终目的。要鼓励职业院校跨区合作、校企合作,将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引进来”,将人才就业创业的职业定位大胆地“走出去”。要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世界观、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提升他们职业规划的方向性与实效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全程指导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和价值观,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学习,帮助他们养成爱国爱民、敬业敬职、诚信诚实、友善友爱的良好品质。在教学与实践中,让学生尽可能增强体验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挖掘他们身上的实干精神去创造价值,增强专业学习的动力和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此外,要经常性组织高职大学生观看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专题片,邀请成功企业家、名人分享人生经历的故事,激发他们的职业热情,如同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将“思想理论”转为职业发展的“物质力量”,为他们的职业方向定位打下基础。

为了不断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强化专业性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提升他们的整体心理健康。第一,高职院校应当丰富大学生心理教育内容的文体形式,采取广播、网络、热线电话等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第二,针对高职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及时反馈他们的真实感受。第三,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心理教育的相结合,通过不断优化自身家庭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育观。

以丰富德育载体为手段

“逐行规格化,按列消元”方式的计算特点:对第i列元素消元计算,只要调用第i行对角元素及以右元素。如对整个第1列元素消元,只要调用第1行对角元素及以右相应元素;对整个第2列元素消元,只要调用第2行对角元素及以右相应元素即可。此时元素调用方式只有单纯的行或列循环,特别便于编写程序,因此计算效率更高。如果在对称方程组的因子表的形成过程再考虑对称稀疏矩阵技术的应用,则其计算效率将更远远高于前者(由于篇幅所限,另文讨论)。

具体来说,首先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德育发展,如利用读书会、演唱会提升他们的品鉴能力、人文素养。其次,坚持“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邀请本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企业家为高职学生引导职业方向,坚定人生理想并发扬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再次,高职院校应当开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对外援助新模式,为优秀人才提供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的机会。高职院校尽可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的“修身齐家”的理想、拥抱“兼济天下”的情怀的同时,鼓励大学生将丝路精神作为推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交流与合作的精神支撑,始终高扬“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鲜明旗帜。最后,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德育。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师生之间情感互动与交流,并利用腾讯QQ、微信微博等平台,让彼此在相对平等中改进与完善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

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安全设施使用、事故案例分析和安全文化建设,此举突破了时空限制,可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和实验教学进程编写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的信息资料,及时传送给学生,使学生能及时、持续地获取丰富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时保持实验安全的警惕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安全教育目的,这种方式也是传统的安全教育方法的有效补充[12]。

以创新评价机制为支撑

十九大报告指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转变,意味着对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形式作了指引。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是否完成得好不仅仅由教育客体来评价,更重要的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德育评价是师生共同根据较为稳定的、科学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作出价值判断。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创新高职德育工作的评价。一是成长册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在一个阶段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及学习考评等方式,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引导与鼓励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做到有针对性地改进德育工作。二是表现性评价。利用高职学生在实习或实践活动中发现他们的创造性,并结合成长规律,确定不同阶段的德育内容及要求,同时要求他们找出解决方案或者以表现性结果来证明自己的学习与过程。三是互联网技术评价。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带来更多机遇,学校应通过互联网平台让高职大学生在教育与自我教育这一层面发挥自己学技所长,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与综合能力。

参 考 文 献

〔1〕朱爱胜.新常态下高职德育检视与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0):19

〔2〕侯晶晶.让美德的种子根植于青少年心间[N].光明日报,2017-10-21(05)

 
欧庭宇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