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职国家资助实效探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高等教育中体现的公平公正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专门性的政策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将资助政策予以了完善,将资助问题上升到了高校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在实施经济资助的同时,抓住教育的根本,把‘育人’这条主线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对受助学生的教育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1〕由此可见,资助一方面是工作之重心,而另一方面其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在于将教育公平的理念实践于教育,将正确的价值观和正面的思想传输给资助对象,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思想政治工作正是实现该目的的有效理论和手段。

当前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一)“多元资助体系”与“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并存

近年来,“多元资助体系”成为了高职院校资助的主要特征。所谓多元,可概括为多元资金提供主体、多元资助标准、多元资助目的、多元资助手段等。其初衷即是要针对不同类型资助对象进行更为细致的资助方式和形式等。如一开始的国家奖学金,逐步发展为当前的“奖助贷勤补减免”为一体的助学体系,就是多元资助的集中体现。其作用不但丰富了资助的内涵,拓宽了资助的广度,也让资助惠及更多的贫困学生和品学兼优的学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助的实效。

与此同时,多元的资助体系也带来了运行机制上的缺陷。换句话说,虽然资助的形式更加丰富,内涵更加完整,分门别类的项目更加充实,资助的资金更加庞大,但需要与此匹配的硬件和软件都没有跟上,由此导致的体系运行机制缺陷问题日益明显。首先,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传统的资助方式对人员的需求量不大,以辅导员为主体的人员队伍足矣,但随着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要将每一类资助工作做好,需要专门性工作人员全面、深入、系统、科学地完成,即要建立一支从学校资助中心到二级学院辅导员再到班主任的专业队伍。其次高职资助体系的制度制定线条较粗,以国家励志奖学金为例,从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职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可以看出,对学生获得励志奖学金的标准可以分为思想道德素质、身体情况、学习情况和家庭经济情况等四个方面。其中,只有“家庭经济情况困难、生活俭朴”一条可以有据可证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但也亟待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其余的几条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等,都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这给高职院校资助实践带来了一定麻烦。即便是“学习成绩优秀”这一条,也似乎过于粗略,把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用“学习”二字笼统概括,也给教育管理者增加了疑虑。

(二)资助行为创新发展与被资助学生负面心理并存

主机构装置一是一个有两个液压推杆的液压助力装置,其中推杆一与底以转动副连接,其上端与座圈位置也以转动副连接.推杆二的下端与底座是成90°的刚性连接,上端与座圈以转动副来进行连接.

不可否认,当前的资助工作从资金保障、项目运行,到物品发放、方式方法等,都正在发生明显的量变过程。这种形式和数量的增长和创新,使得资助行为在表面上得以繁荣发展。从数据上看,2016年,国家财政拨款给予普通高校469.35亿元,占普通高校资助总额的49.10%,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63.21亿元,占高校资助总额的27.54%;同时,高校自主联系的各类奖助学金数额和项目也数不胜数,地方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也给予了高校资助极大的支持。全国受到资助的高校学生人数达到了4281.82万人次,人数不可谓不庞大。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心理,这种负面心理有单纯家庭经济的因素,也有因家庭经济因素带来的家庭人际和谐、校园人际交往、社会现象认知等方面的困难,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对经济、人际关系的看法都值得教育者关注和研究。

(三)资助育人“主动迎合”与“被动接受”并存

(一)建立人性化资助育人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但不尽人意的是,资助育人的主动出击,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成为了“迎合”,得到的是被资助者以及其它工作领域被动的接受。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思政课程设置中基本没有国家资助的内容,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资助内容仅仅在一些典型人物介绍时一带而过;其次,团学活动、学院组织的课外活动等实践项目,也并没有有效地接纳资助育人,团学活动更多是与文艺和体育相契合,而把资助育人工作当成了平行工作,这让资助育人显得有些“单打独斗”;教学工作则更少与资助育人相联系,即使涉及,也略显生硬,缺少有效的关联机制。对于受资助者而言,资助育人同样面临窘境,无法与校园主流工作相融合导致其只能独立于教育教学的边缘,成为事务性工作的一部分,从而给资助育人工作的发展带来了不小阻力。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提升高职资助育人实效的几点思考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资助育人工作正在逐步完善和发展,但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总的来说,一是运行机制的问题,二是受资助者心理的变化,三是资助育人的融合、接纳与共建。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在“育人”,关键在“创新”,立足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当前的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资助育人必须融入更丰富的内涵,资助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更上升到了人力资本、教育公平、社会服务等理念层次。因此,高职教育者不是仅仅把资助看成工作,而是一项全员的教育事业。资助育人工作也在竭尽全力地多层次、全方位地与其它工作领域融合,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学工作乃至于教学工作。

但事实上,资助金额和受助人数的庞大并不等同于资助育人工作的成功。高职院校学生在获得国家和学校资助的同时,他们的思想、价值观、情商和人文素养等,也在经历着变化,这种变化和不同资助项目类型相关联,也和资助的方式方法相关联,还和资助的体制机制密切相关。从教育的目标来看,这种变化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负面的变化较为明显。如一些学生的“等靠要”心理较为严重,尤其是高职群体,其原因较为复杂,影响较为深远。首先,一些高职学生主动权衡上学与工作之间的“利弊”,在学校资助无法高于工作所得的时候会放弃学业;其次,一些学生进入学校后把焦点放在了获取资助上,甚至家庭并不贫困,也钻制度的空子,以此来“套取”学校资助;再次,更有甚者,会考虑各类资助的区别和额度大小,以取“最优”,如一些学生申请贫困生就是为了获取国家助学金,而学业并不努力。鉴于当前国家助学金数额远大于学生奖学金,一些贫困学生对于奖学金和班级成绩排名并不在意。但凡遇到学校资助,关注的并不是资助的来源和目的,而是资助金额的多少。这样的现状,虽然资助范围更广、力度更大,但资助的根本目的并没有达到。

1.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隐性资助”。所谓“隐性资助”,指的是具有一定隐私性的资助行为。其目的在于顾全一些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受资助者,保护他们的“隐私”,确保他们的“自尊”等心理状态往健康方向发展。实际上,这种“自尊”的根源来自于对家庭经济条件落后的不自信甚至是自卑。因此要先保护隐私,稳定情绪并给予资助,确保资助育人工作的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正确价值观的传输。

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机构合并上做加法不加门槛,在权力下放上做减法不减责任,打造政府和市场“双强引擎”。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资助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因此,只有运用环境熏陶人、感染人、影响人的作用,才能达到实效的提升,而环境的构建有赖于资助育人各方的支持和共建。

“隐性资助”的具体措施有:(1)建立一对一师生资助模式。一对一的模式有助于学生向资助者敞开心扉,吐露真言。这种针对少数群体的一对一模式,在日益发展壮大的资助人员体系面前完全可行。(2)运用线上沟通交流方式进行贫困认定、情况说明和完成资助行为。网络的隐私性是一把双刃剑,这既能一定程度保护学生不愿意对外透露的信息,又可能带来沟通中一些细节的忽视。因此,对于那些有特殊情况和要求的受资助对象而言,线上沟通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2.将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相结合。人性化的资助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状态,人的追求目标并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无偿的获取。国家“奖助贷勤补免”的资助体系是从教育公平、人力资本和社会服务的角度来考虑的,但并不是所有学生受众的心理都能自然接受,一些有个性、自尊心强烈的学生甚至一面接受无偿资助,一面心理上进行着抵触。因此,可以在国家资助的同时,加入学校有偿资助的内容,如联系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有偿打工等。

(二)构建资助育人共建机制,营造有效育人环境

3.运用典型激励效应带动育人实效。激励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一,其无论对于教学还是育人,都具有“奇效”,目前的资助育人工作已经利用该效应做出了一些成绩,如编印“励志风采录”“国奖风采录”“资助手册”等,其中都会涉及到典型的学生个体。

东方宇轩与工圣僧一行、花圣宇晴在一边掠阵。西南风由星际吹来,清凉入骨,鼓荡衣领,将众人的襟袖吹得呼呼作响,天权位中的孙思邈,更是白发离离,须发皆张,一派宗师气度。难为老神仙了,东方宇轩心里想,他本来想请裴元来替下师父,可孙思邈不同意,他说这样劳神费力的事,还是由他自己来,他用八卦图,既已推算出了万花谷与江湖之中即将来临的大难,就要为弭平天灾与人祸出一份心力。

但书籍的编印并不能完全迎合目前的工作形式,此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以求获得更大的回应。资助工作亟需通过网络、舞台类风采展、优秀校友校园讲座等多样形式,扩大榜样的力量,加深学生对于典型的崇敬和效仿。

加强同步注浆动态控制,调整浆液配合比以缩短初凝时间(保持在6h),将同步注浆量控制在理论空隙的180%~220%,适当增加上部注浆管注入方量,使同步注浆速度与掘进速度相匹配,进行同步注浆压力与注浆量2个参数双控。

“但你见到了你的同类,被炸趴下的同类。”曼香罗怀抱古琴,指着远处趴在地上的丁达对蓝蓝说道,“假如我没猜错的话,那应该就是壶天晓所说的丁达吧?”

第一,要通过高职院校的文化环境来渗透资助育人。校园资助的文化环境需要各个部门和群体的共同营造,如社区文化、区域文化、企业文化、团学文化、专业文化等。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增进区校合作、加深团学活动的渗透、创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发展学生社团的方式来实现资助文化育人。

传统的传媒有纸质传媒、电子传媒等,而随着微电子、互联网+等概念加入,现代新传媒形式越来越深入大众生活,对于资助,应该广泛运用多种大众传媒方式,如校园标语、海报、校内刊物、院系网站、QQ宣传、微信平台等。

第三,要特别注重大众传媒的环境营造。现代大众传播理论指出:“在大众传播无孔不入的今天,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媒介对世界的选择和解释。”〔3〕大众传媒对于思想、价值具有导向作用。

第二,要重视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社会交往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校园的交往环境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有一定影响,却极易被教育者忽视,因为二者属于环境中的微观环境,且难以占据学校工作的主要环节。但对于资助育人工作而言,家庭环境是起到主要作用的,家庭经济环境和家庭人际关系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大,也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学生的校园人际交往环境。作为资助育人工作者,要通过学校资助共建,利用多方资源,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进而通过心理疏导、榜样教育、实践育人等方式,营造良性育人环境。

(三)完善资助育人精细化管理,实现动态运作模式

运行机制和运作模式是当前资助育人工作亟需完善的方面。资助育人不能一成不变地固守一个模式,因为学生的经济情况和思想状况随时都在发生改变。因此一是要将资助育人的管理做精做细,二是要运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和运作资助育人工作。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我国农村人口的重要财富来源与财富象征;同时,土地是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贵州省山多地少,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稀缺,因此,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通过政策、工程手段、科学技术等发挥其潜在价值,对于贵州省实施精准扶贫,帮助农村地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需要完善的做法有:(1)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资助信息系统。网络信息系统可呈三维立体式,即实现学校信息与学生所在地信息的互通、每一届学生详细信息的记载存档以及个体学生时间向度上的信息存档和变更,以此来实现学生资助信息的精准和学生发展轨迹的明了。(2)探索“定向走访”的资助育人方式。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家庭经济情况又并非绝对透明,一些地区的民政部门在进行家庭贫困认定过程中确实存在困难,高校的主要精力也难以全部放在认定的环节。因此,需要建立贫困认定的多元机制,即学生所在地、高校齐抓共管,在基于网络互通和大数据的基础上,探索有效的“家庭走访”。高职院校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对一些极特困学生家庭进行走访和关怀,并抽取一些普困家庭了解情况。(3)随资助客体的实际变化尽快调整资助政策和制度。我国的资助政策变化较快,如助学金的金额就发生了好几次变更。有学者指出:“建议高校国家助学金对在校生的覆盖率由20%扩大到25%,资助标准可以依次调整为5000元、4000元、3000元、2000元。”〔4〕这是根据市场变化和资助实践作出的金额和分配方式的调整建议,而认定的细则、奖助学金比例的分配、学生滚动认定的规范等,都应不断革新和发展。

(四)挖掘资助育人理念内涵,加深学生思想共鸣。理念和意识形态往往是工作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念的内涵需要不断丰富充实,才能更加具备说服力和主导性,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资助育人一开始便立足于教育公平的理念,是现代教育先进思想的重要体现。如今,人才资本的投入理念、政府与社会服务大众的理念也正在不断充实资助育人的内涵。

为了进一步丰富发展,可以采用一些具体措施:首先,要利用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阵地来提升内涵,如在各类思政课的课程设置中加入资助育人的案例教学和理论内容。其次,要深入挖掘资助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资助育人值得借鉴的的理论之一,不但对资助者有教育和指导意义,对被资助者的教育指导意义也很大。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等教育内容,求实、民主、激励、示范等教育原则,理论、实践、榜样、自我教育、形象教育、心理咨询等教育方法,实地调查、模糊综合、模拟情景等评估手段。

“四种形态”用党的纪律和规矩衡量党员干部的日常行为,其鲜明特点是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发现不守规矩现象马上管,看到违反纪律行为及时处理。这一特点让大多数党员干部在有倾向性问题、刚刚出问题的时候就能得到及时的提醒、纠正,可以有效地防止党员干部“带病”工作,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党员干部由违纪跌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因为纪在法前,纪严于法)。这既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党员干部严管之下的关心爱护。

高职院校的国家资助工作是一项关系高职教育前途命运的保障性工作,没有这个关键的“保险”,无论是高职办学,还是高职人才培养,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来指导高职国家资助工作,解决的是“源头”“根本”问题,即学生对于高职资助工作的理解、认识和思想提升以及学生健康心理状况的调节、形成。资助工作者应当积极把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到资助实践中,从“本源”入手,从学生的思想入手,开拓资助工作的形式内容,这也是未来高职国家资助所要面临的必然课题。

体育外语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语言教育只有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语言技能.传统体育外语教学大多数脱离于生活实际情景,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无法提高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基于多模态体育语料库的“翻译工作坊”的教学与实训平台不但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性劳动,还可以通过文本,图像,音频以及视频等感受不同体育项目的特征,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参 考 文 献

〔1〕崔邦焱.切实做好2008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8-6-11(1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翻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3〕居延安.信息、沟通、传播[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84-185

〔4〕肖国安,杨定忠.新时期资助育人工作探索与创新——湖南省学生资助研究优秀论文集[C].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

 
张修良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