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价值观教育引领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更新时间:2009-03-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创新创业课程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列为必修课,成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自媒体的普及,各种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不断涌向广大青年学生,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强烈冲击。现阶段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获得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阵地,应做好价值观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思想引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功效,建立价值观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共进的新机制。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人的价值观会影响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双向融合,从而寻求两种教育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决定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和选择。大学生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自我认知,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不同时期的个体价值观呈现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大学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当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由于自媒体的飞速发展和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的心理特点,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多变性等特点。这就需要高校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给予认知上的重视和教育方式上的创新,以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步伐。

鉴于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上的引领作用和行为上的导向作用,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修正偏差的价值观和升华已有的价值观,进而帮助大学生对社会形成正确的认知,不断调整他们的个体行为。而在当今开放的教育背景下和多元的文化传播环境中,社会发展的各种要求又赋予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更深层次的重要意义。(1)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政治敏感性和是非辨别力,抵制不良文化腐蚀的重要途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地球村”格局的形成,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价值多元的世界。良莠不齐的文化在新时代层出不穷,在为我国文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对大学生认知造成了思想解放和思想侵蚀的双重影响,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政治敏感性和是非辨别力,帮助大学生抵制不良文化腐蚀。(2)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国家的发展依靠青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国家的发展走向。高校加强价值观教育,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各个教育体系和培养方案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帮助大学生树立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和时代特征相匹配的创新创业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1]111-115。(3)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曾以“理想、本领、担当”三个简明扼要的关键词,概括了当下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不论是谈及理想、本领,抑或是担当,都与青年的价值观塑造密切相关。大学生成长成才目标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相互统一,不仅是出于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党和国家、全社会普遍对大学生寄予的殷切希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创型、实干型的高素质人才。与传统重理论的教育不同,创新创业教育强调的是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其教育内容包括: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创新创业精神内涵、创新创业核心能力等。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自主择业创业的实用教育,并非是强调在校大学生都务必开展自主创业实践活动,其创新创业的精神才是教育的核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提升高校育人能力,提高大学生能力素养和核心竞争力,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业4.0时代输送创新型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完成自我实现的必经之路。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需要。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改变大学生对传统就业的认知,使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找到符合自我定位的就业创业之路。这样,既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又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创业追求。(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全球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在于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依赖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处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核心位置,并贯穿于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需要提供人才保障。大学生群体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最强有力的后备军。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进行的。高校承担着为地方发展输送人才的职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社会经济变革所需的创新型人才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作为创新创业主力军的大学生群体,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时代赋予自身的历史使命。

(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

根据近三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2015届、2016届、201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为3.0%、3.0%、2.9%,总体态势是平稳的。但通过对2014届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进入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三年后这部分人只有接近一半,即46.9%的人还在继续创业。超过半数的退出率说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较大的风险和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形式化倾向。一方面,系统完善地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课程的高校数量还不多,且在已经开设完备的高校中,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流于灌输化、抽象化,这势必会造成大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主性。另一方面,在社会日益开放和网络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强烈的求知欲以及进行实际化操作的需求。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脱离现实、远离生活,使得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还仅仅停留在理论概念中,无法接触到实际操作以实现融会贯通。(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功利化倾向。部分高校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时过度追求短期成效,轻实践、重理论,不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价值观的引导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单纯地进行创新创业技能的教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与价值观引领相分离,仅仅通过单纯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创业课程授课,或者通过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青春”“互联网+”等国家相关的创业比赛来进行创业教育。仅仅这些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实际上是背离的。这样的教育只会导致一些大学生为了比赛而比赛。另外,一些高校教育的教学活动忽视对创新创业教育素质的培养,这些都会造成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实践后续动力不足。(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价值观教育存在独立化倾向。由于部分高校和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上的偏差,狭隘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进行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技能培训,由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往往会因为定位不准确而被开设成就业指导课或者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创业者所需的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品质,比如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就像制造行业将“工匠精神”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一样,这些都没有得到体现和满足。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存在相似性的两种教育[2]104-107。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价值取向上的同等性。不管是价值观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二者的着力点都体现在人才培养上,都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2)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价值观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价值观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者在目标上有一致性。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同时价值观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又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前者侧重于思想精神教育,后者侧重于知识技能教育。价值观教育强调深刻体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精神层面的内在意蕴,是社会个体遵循的价值标准和目标,是个人做人、从业、交往及生活的准则。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通过传授创业知识、提升创业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提高开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要实现知行合一。创新创业教育是价值观教育在实践中的重要体现,价值观决定了创业“为了什么”“应遵循什么”“应坚持什么样的行为准则”等问题。

坊间议论纷纷,声称百雀羚2012年不顾成本的大手笔动作,就是为了炒作,博取眼球制造影响力,就是为了将品牌卖给外企,驳个好价钱。假若未来果然一语成谶,本土日化品牌不过又是多了一个“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的真实案例罢了!

价值观教育引领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形式化、功利化等问题,都与创新创业教育中价值观的缺位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创业理论积累和技能养成的教育,也是大学生发现自我潜能,实现自我需要的重要平台。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有利于创新创业过程的持久性,可以优化创新创业的运行过程[3]104-105。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贯穿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始终,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业素质和综合技能[4]15-19。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时应该高度重视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确保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事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研究发现,公益创业教育与价值观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形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线性相关,能够促进价值观教育的知行合一[6]24-25。当创新创业教育与公益创业教育紧密结合时,价值观教育便能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打开一条快速通道,从而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只要在公益创业教育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整合相关活动资源,就可以有效实现实践育人功能,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公益创业活动以实现社会最大效益为根本追求,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高校在实现价值观教育与创业经济效益的耦合中,必须以正确的价值理念作为主线,用经济效益推动公益创业活动可持续发展。公益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概念中另辟蹊径,将价值观教育与之紧密结合,既能让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他们在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经济效益形成中实现个人价值。这正印证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融入价值观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同时,进行土地整理,对田、路、渠、林进行综合整治;对规划区内的工商企业,五年内没有新建的,土地要进行整改,并督促其进行农业生产,种上经济作物。这不但提升耕地自身的生产力,提升作物产量还可以美化居民居住环境,保持生态平衡。通过这一举措,可以将耕地的生产能力与景观文化、生态环境有效结合。

(一)充分利用价值观教育的激发功能,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

价值观教育不是直接作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产生效果,而是通过一定的教育载体传导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互联网作为当下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平台之一,它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发挥网络媒体和校园文化优势,通过建立官方宣传网络、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信息发布平台,传播积极向上和具有正能量的思想文化以占领网络阵地。在价值观教育的引领下,高校可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及时传递创业信息,创建创新创业精品课程,供大学生们学习借鉴。依托网络平台,科学谋划运行机制,精心开设校园专题,使价值观教育走进大学生群体的“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让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在各自的“圈内”自觉广泛地传播。高校可以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志愿团队,定期组织大学生群体参加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祭扫革命烈士陵园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群体在瞻仰遗迹、缅怀先烈的红色文化熏陶下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创业文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并非培养唯利是图的商人,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不以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人数、创业项目数以及新创企业的盈利状况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高校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适当的支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制定的政策才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形成积极、有效、合理、持续的影响,营造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充分利用价值观教育实践载体,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好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1)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创新创业教育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帮助大学生充分调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这支队伍要通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高品质的价值引领,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他们不仅是助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也是保证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客观需要。(2)通过理论课程、党团活动、创业实践等方式,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变“被动”为“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理论认知和行为实践的统一[5]18-22。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体会和感悟,并使之最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南,形成对创新创业的正确认知和评价,以克服创新创业教育的功利化倾向。(3)为保证价值观教育激发功能的长效性,高校还可以将创业类项目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综合测评体系,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以此激发师生间的创业实践互动。

本文将参考遥感学文献(Liu et.al.,2012[29];曹子阳等,2015[30])和经济学文献(徐康宁等,2015[31];范子英等,2016[32])的相关研究方法分3步对原始数据进行校准,首先进行饱和及内部校准,然后对每年灯光值进行校准,最后再进行年际校准,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数据本身存在的误差,实现灯光数据在跨年、跨卫星、跨像元的可比性。

(三)充分发挥价值观教育的制约作用,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内容,发挥价值观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制约作用,就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形成符合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现状的价值认知和行为取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创新创业实践的行为规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创业方向不仅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约,更是创新创业成功进行和不断深化的力量之源。

海兰道:“小主聪慧,怎会不知高晞月素日温婉过人,如今分明是要越过小主去。这样公然羞辱小主,本不该纵容她,只是……”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密不可分的,个人的发展必须符合国家和民族的价值理念与追求。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不断地面临各种诱惑和困境,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提高大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价值观教育的制约作用,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也是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价值观教育缺失、教育形式化和教育功利化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借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创新创业成为大学生内在的精神追求,使大学生在形成多元创业观的同时保持初心,不至迷失方向,有助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管理和教育规范。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要求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实践教育的创新,制定和完善与理论相配套的实践体系和规范制度,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实践基地建设、创业大赛等形式传授创业经验和技巧,使创业课程真正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总之,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价值观教育引领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围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将价值、能力和知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引领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使大学生不再是就业市场的“被选择者”。大学生们通过一次次的摸索、实践与调整,发挥自身无穷的潜力,从而使自己成为“追梦者”和“圆梦人”。大学生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更是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主体。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在强化价值观教育的背景下,引导创新创业教育达到最优效果,利用价值观教育的激发功能、载体意义和制约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构建起完善的价值观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双向融合和促进机制,在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针对性的同时,切实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占仁.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论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

[2] 孙毛妮,杨乃坤,黄晓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J].文化学刊,2018(2).

[3] 宋 妍,王占仁.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引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1).

[4] 李 涛,侯 倩.论高校创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J].继续教育研究,2017(4).

[5] 余胜男,王华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创业取向的路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4).

[6] 郭 莹,李 涛.公益创业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J].劳动保障世界,2016(30).

 
包雅玮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