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区域职业教育合作背景下课程共建共享研究及策略分析——以常州高职园区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区域职业教育合作与课程共建共享解析

(一)区域职业教育合作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创新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强调了深化区域内职业教育合作。鼓励各地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协调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率先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推动职业院校跨省域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培训教师、合作开发课程、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科研成果。”

式中:Q*,GH,ΔM分别为双堆垛机执行出库任务运行时间的数学期望、货架重心高度、成组货架质量差的绝对值,已于式(10)中详细描述;分别为当代栖息地中,对应各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以此为HSI,可以保证:①HSIQ*最大的货位分配方案双堆垛机执行出库任务运行时间的数学期望最小;②HSIGH最大的货位分配方案货架重心高度最低;③HSIΔM最大的货位分配方案成组货架质量差的绝对值最小。

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的核心特征是各种教育资源的“跨校”“跨区”“跨省”等“跨界”流动,其本质是通过“跨界”的方式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高质量课程的建设与共享、职业资格标准的统一等,其目的在于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综合竞争实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将政策逐步细化并贯彻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的发展。目前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已经逐步由政策推进向自主性合作转变,其原因在于各种教育资源的合作能促进各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用,减少资源浪费,产生协同作用和聚合效应,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课程共建共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的思想。课程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难点和重点之一。通过课程建设,可以推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

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资料、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组织与安排、学生考核与评价等方面;而课程资源建设则包括整体规划、教学内容设计、资源素材整理、资源制作、资源更新、网站建设与维护等方面。高职院校教师普遍承担满工作量或超工作量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进行课题研究、学生技能大赛指导、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常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独立完成课程及资源建设的难度较大。因此,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合作共建课程可以发挥团队力量,互相交流经验,利用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在合作过程中共同开发适合本区域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共同完成相关课程资源的建设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共享课程建设的成果,保障课程教学实施的质量。

二、常州高职园区课程共建共享的现状

常州高职园区是由五所高职院校和一所本科院校共同组成的、以高职教育为特色的教学联合体,其“集约办学、资源共享、规模效应、整体优化”的办学思路已经深入人心。目前,常州高职园区在实现教育设施、实训中心、师资以及专业课程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不足。

(一)成效

经过多年的发展,常州高职园区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由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建设的 “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建立了共享的师资库,编写并正式出版了《机械加工技术实训》《数控车削技术实训》《数控铣削技术实训》等教材,统一开发实训模块,制定技能考核标准。经过几年的运营,其管理运作已经非常完善,形成了运行机制、反馈机制、制约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16所高职院校和15家国内外一流的行业企业,共建完成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资源库。截至2017年6月16日,该资源库已拥有8167名注册用户。这些用户遍布我国32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279个地市(区),包括全国1/4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和1/2的专业教师、社会学习者等。该资源库具有“在线学习、在线教学、资源展示、用户服务”等功能,实现了区域内和跨区域的资源库共享,提升了参与资源库建设项目教师的能力,带动了联建院校的整体专业建设水平。另外,常州高职园区在图书信息资源、体育场馆、学术交流中心、学生实训中心、学生实验室等硬件基础资源的共享与共建上也做得比较好。

综上所述,教学资源库建设已成为高职教育新一轮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对推进教学创新与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区域职业教育合作进行课程共建,是推动和发挥区域内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整合的重要举措;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课程建设成果共享,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2.1 甲、乙型流感临床资料和血常规参数 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年龄、男女比例构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参数LMR的患者组比健康对照组均值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LR和PLR患者组都比健康对照组均值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不足

目前,常州高职园区的五所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参与国家级或省级数字化教学资源项目的建设,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课程的共建共享工作,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主干课程的数字化资源。也就是说,园区内的高职院校一部分在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的课程共建共享,还有一部分在建设自己学校的专业核心或主干课程的数字化资源,而园区内部的课程共建共享工作目前处于停滞状态,毫无建树。而且园区内五所院校所建成的课程资源尤其是校级课程都是发布在各自的校园网上,并不对外开放,导致园区内其他院校的师生难以获取,不能充分发挥这些课程资源的共享价值。

三、常州高职园区课程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区域内课程共建共享意识缺乏

据了解,云浮市乡镇渡口分布多且密,渡口设施简陋,渡船老旧,且大部分渡口乘渡群众较少,开航频次低。为此,云浮海事局积极推行“一镇一渡”格局,建设美丽乡村平安渡。海事部门以“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为契机,积极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提出“一镇一渡”方案,即撤并整合现存渡口,集中优化渡运资源,改善渡口环境和秩序,满足人民群众对便捷、安全出行的美好需求,建设美丽乡村平安渡。目前,已推动云安区黄湾渡口和六都渡口合并,其他渡口整合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二)区域内课程共建共享政策缺失

常州高职园区自建园以来一直致力于资源共建共享,也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是现有政策主要集中在常州科教城东区实训中心的管理运作机制和公共选修课共享及学分互认的实施计划,而针对区域内课程共建共享的相关引导性政策、激励性政策、保护性政策或者协调性政策等全部缺失。没有相应的制度政策作为依据,区域内课程共建共享就无法实现,园区内各院校各自为政进行课程建设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区域内课程建设教学团队空缺

[1]孙建波,庄西真.高职园区“教师资源中心”的设立构想——以常州高职园区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17):70-73.

(四)区域内课程建设共享平台欠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推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已经普及。课程网站是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的重要载体,课程共建的成果主要是依托课程网站来发布和共享的。目前,常州高职园区内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课程网络平台,已建成不少精品课程资源库和院级在线开发课程,但是这些网络平台并不对外开放,因此其他院校师生无法共享这些课程资源。同时,常州科教城管理中心也没有建立高职园区统一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更谈不上专人负责共享平台的更新、维护与管理。

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的中枢。高职园区内院校合作进行课程共建共享,必须要组建园区课程建设的教学团队,指定课程负责人,并进行项目岗位分工,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质量监控、资源建设和上传、出境主讲、平台管理及行业企业专家联络等。由课程负责人和教学名师带动各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共同形成一支优质的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如此一来,五所院校就可形成众多优质课程建设团队,势必促成园区建立专业的教学团队管理平台,由园区管委会统一进行管理,督促每一支课程团队按计划开展课程共建共享。

四、常州高职园区课程共建共享的发展策略

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教育改革和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率先探索区域教育一体化建设,提升区域教育的整体水平;2014年出台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强调深化区域内职业教育合作。这些政策要落到实处,还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做好管理和保障工作;同时,各职业院校和教师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合作推进课程共建共享。

(一)行政发动

常州高职园区实现课程共建共享,必须由常州科教城管理中心牵头,面向高职院校领导和广大专业教师强化区域合作意识和抱团发展的全局观,从人才培养需求、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出发,强调支持区域合作共建共享专业课程对于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师资力量的作用。同时成立高职园区内课程共建共享的实施机构,根据专业建立课程建设团队,制订课程建设管理方案,确保园区全员行动起来参与区域课程共建共享项目。

(二)项目带动

有效的管理制度是课程共建共享的重要保障。在课程立项阶段,要形成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申报建设项目的积极性;在课程建设完成后,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措施来进行课程资源的维护与更新;在课程共享阶段,要建立监督、检查和评审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地检查平台注册用户数量、使用者评价情况、资源共享程度和资源的更新率等。通过上述制度可以充分保障区域内共建课程成果的共享,并有利于实现长效管理、实时更新和资源优化。

(三)团队行动

这家四合院的餐厅是正宗的北京菜。内庭装潢也是别出心裁,从庭院处的鸟笼、八仙桌,前厅等区域的四合院上方格局,到大厅的残垣断壁古城墙、胡同巷子老北京门牌号,再到唱戏的台子和烤鸭的挂架,甚至到餐桌上点菜的牌子、精致的餐巾纸木盒,小小餐厅的每一处都有老北京的不拘一格,尽显老北京的独特风韵。

据外媒报道,LG电子近日对外宣布,旗下α9Gen 2(第二代Alpha 9)影像处理器已经度过了准备阶段。为此,有相关人士爆料,LG电子将会在CES 2019展会上发布一款搭载α9Gen 2影像处理器的OLED电视新品。

(四)活动促动

课程共建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园区要定期组织课程团队开展现场交流会,检查课程建设的进展情况,讨论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督促课程建设成果的共享使用,做好课程共享平台的维护与更新。同时,还要由不同院校、不同课程的建设团队不定期地组织课程共建共享的专题活动,如交流会和成果展示会等,分享课程共建共享的心得与方法,学习兄弟院校和其他课程团队的成功经验,反思自己团队的薄弱环节并不断完善。

(五)制度保证

常州高职园区内由部分学校共开的专业较多,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相同或相近专业具有共同的课程建设诉求。园区管委会可以统筹协调五所高职院校,各校分别牵头,根据自身优势选择相应共开专业课程进行立项建设。园区管委会和五所高职院校共同对立项成功的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专项资金投入,制订专项经费使用制度,组建课程建设团队,设置统一的课程共建共享网络平台及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保质保量地完成区域合作课程共建共享项目。

(六)技术支持

常州高职园区内五所高职院校合作进行课程共建,其最终目的在于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因此,可由常州科教城管理中心成立专门的技术部门,建设课程资源共享网站,负责每门课程资源的上传、更新与维护。这样,各院校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课程开发、整体规划、教学内容设计、资源素材整理、资源制作、教学方法运用以及教学过程实施上,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强化医保政策宣传是将医保制度落实到位的关键环节,也是预防纠纷、降低投诉率的重要手段[7]。加大医保知识宣传力度,多渠道、全方位积极宣传,多方面、通俗化让患者了解医保知识与政策。

参考文献

高职园区的教学资源包括硬件资源(教室、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等)和软件资源(专业课程、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常州高职园区虽然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效,但主要集中在硬件资源的共建共享,而在软件资源尤其是课程共建共享方面的意识淡薄,其根源在于各院校的竞争性动因大于合作性倾向。此外,封闭式的教师队伍管理,使得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区域内课程共建共享的意义,或者即使意识到且有需要进行课程共建共享,但是校际之间的竞争和封闭也导致区域内课程共建共享成为空谈。

目前,常州高职园区内共享的师资只有教学督导员、科教城东区实训基地实践教师以及部分公共选修课教师。各院校在师资管理方面采用的仍是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师资配备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一应俱全,使得专业人才短缺与浪费现象并存。例如:当本校出现专业课程师资不足的情况时,一般是通过教师私人关系聘请其他院校教师作为校外兼职教师,而非通过园区师资平台或者课程建设教学团队。不同院校同专业教师间缺乏联系和沟通,不能就课程和教学进行常规交流,更别提在高职园区内跨校组建团队进行课程建设。

[2]李萌,曹叔亮.协同效应视角下的高职教育园区资源共享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9):117-118.

[3] 赵玲珍,王一曙.资源共享视角下跨校构建专业教学团队平台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59-65.

[4] 李长坤.高校精品课程共建共享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2016(15):252-255.

[5] 胡秀锦.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政策的分析与思考——基于上海、珠三角两大区域合作样本的典型考察[J].教育发展研究,2016(S1):113-114.

本文通过Eviews 6.0软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基于截面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首先,对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进行检验,回归结果如下:

[6] 杨兴华,袁峰,王迎春.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与实践——以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4):58-59.

 
方静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