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发展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曾长期存在的以丝绸贸易为象征的、中外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及与之相伴随的经济贸易关系。2013年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升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从中国视角看,广义上“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泛指中国对外贸易关系网络。而狭义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以界定为:从中国沿海港口出发,途经东南亚、南亚、波斯湾、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各国的航线,通过沿线港口及其城市合作机制建立起来的国际贸易网,包含了沿线国家的海洋经济合作关系[1]。从经济开放角度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够密切中国与亚洲、欧洲和非洲各国经贸合作关系,完善中国全面开放的格局。

1981年1月,国家批准设立汕头经济特区,为汕头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创造了条件,外贸经济迅速发展,港口和交通建设也有了较快的发展。2013年底国家提出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后,汕头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特别是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这对推动汕头经济特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充分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加快粤东地区振兴发展、构建广东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2]

在教授《失败怕什么》一课时,有的教师引入了“学习滑板”的例子。“学习滑板”这件事与孩子的生活距离很近,班上有25个孩子会滑滑板,有14个孩子虽然没学会但尝试过。孩子们的体验非常丰富,听别人讲述学滑板的故事时马上就能激活自己的回忆:摔跤、受伤、气恼、痛苦……视角切换后的课堂真情涌动,学生们积极讨论学习滑板的经验与方法,讲述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与感受,孩子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迥异于宏大视角下“爱迪生”故事的教学氛围。

本文拟通过对汕头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角色进行历史考察,找到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分析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应采取的若干发展策略,以求抛砖引玉,为汕头的振兴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汕头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考察及其发展方向

(一)汕头开埠前,潮汕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时期,它是沟通东西方的重要海上通道,为繁荣亚非欧各国的贸易、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而汕头(潮汕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中国古代海上对外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中处于前沿位置。我们从柘林港、凤岭港、樟林港,乃至南澳岛等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汕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表1。

浪卡子县属于高海拔边境县,地广人稀,监管点散、乱、差,需要监管的食品经营生产单位1365余家,药品经营使用单位112家,而现有工作人员只有3名,已是超负荷运转。虽然身体欠佳,也有过几次调整到低海拔地区工作的机会,但白玛群宗从未动摇,始终坚守在高原一线,不惧苦累,加班加点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浪卡子县连续几十年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二)汕头开埠后,汕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1860年,汕头正式开埠,成为全国第三个设有海关的口岸。汕头开埠后,近代市政基础设施迅速发展起来,民族资本家兴建了首条商业铁路(潮汕铁路),建设起全国第四家自来水厂、是国内较早拥有邮电、银行、消防、电影院等设施的城市。1933 年,汕头对外贸易额仅次于上海、天津、大连、汉口、胶州、广州居全国第七位;港口吞吐量更是排名上海、广州之后居全国第三;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在汕头设立领事馆,各国在汕头设立的领事馆有10多家[3]。这些说明汕头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近年来,从社会总体来看,中医在社会医疗行业所占比重的下滑和中医大师级人才的青黄不接,都说明中医类专业教育质量处于低谷。国内各高校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常在改善实践条件、扩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学改革等方面逐步加强,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但对实践教学评价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忽略了评价机制在促进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使得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流于形式,起不到其应有作用。

 

1 汕头开埠前潮汕地区的主要港口概况

  

港口称号港口描述主要贡献柘林港“海上丝绸之路”粤东第一港 饶平县柘林港是潮汕地区最早的对外通商港口,习惯上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段港。无论是元代柘林港内的“龟塔”“蛇塔”,还是明代实行严厉“海禁”的柘林港,都是潮州乃至粤东海运的主要港口,都反映了柘林港的海上贸易史。[3] 柘林港兴起于隋唐,盛于明清,清雍正年间,商民大造“红头船”300 余艘,航行于台湾、广州、上海、天津、宁波、福州、泉州等地,当时兴起了“红头船”海运之风。柘林港也因此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粤东第一港。凤岭古港“海上丝绸之路”粤东始发港 唐宋时期,潮汕地区手工业发达,相应地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凤岭古港”(程洋岗)位于汕头韩江干流东溪的江海交汇处,重要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粤东最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之一。 唐宋时期,从程洋岗出发的海船分两路,一路北上可抵达河北、山东,乃至日本等地,一路向南,可到达南洋诸国。凤岭古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在粤东的重要始发港。樟林港粤东通洋总汇 宋代和明清时期,澄海县樟林古港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宋代和明清时期重要的商业贸易港。该港海上运输日趋兴盛,成为当时粤东一个重要的海运港口和海防军事要塞,繁荣达200 年之久。被认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三个重要起源地之一。 樟林港既是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又是潮汕贸易“海上互市”的转运枢纽,樟林港航线北通福建、台湾等地,南达东南亚各国,史称“粤东通洋总汇”。它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东线的重要港口,出港的物品最重要的是瓷器。[3] 南澳“海上丝绸之路”中继站 南澳岛附近辽阔的海域是东亚古航线的重要通道,向东可抵达菲律宾群岛,向北航行可到日本、朝鲜各国,向南可直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南洋各国,因此,在古代它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2007年5月25日,在南澳县乌屿与半潮礁之间海域,发现了“南澳Ⅰ号”古代沉船,共打捞出水文物12000多件。这充分证明了南澳岛及附近海域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资料来源:罗堃.“海上丝绸之路”——汕头迎来发展新机遇[J]. 潮商,2014(2):5-20.

十九世纪中叶,潮汕地区的交通方式主要是水运,汕头开埠后,大量的人流、物流以及资金流通过韩江、榕江等水道源源不断地汇聚到汕头,再通过汕头港出口到东南亚各国;而大量的进口商品也源源不断地从汕头港输入内地,其贸易商品主要包括日用品、绸布、食品、燃料等。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汕头商贸繁荣,商贸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农业、手工业、轻工业、交通运输业、侨批金融业等行业相应发展,使汕头迅速成长为近代工商城市[3]

以建设华侨试验区为平台,努力创新文化合作方式,有计划常态化组织新一代的华侨华人到汕头开展寻根祭祖和侨团联谊等交流活动,推动全球华侨华人文化交流。

(三)改革开放后,汕头借助经济特区的建设,港口和交通建设较快发展

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港口是国际贸易往来的重要命脉。汕头在近代开埠建设,取代潮州成为粤东中心城市,正是依托汕头的港口优势。当前,汕头要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在巩固汕头港作为粤东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汕头市纳入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和汕头港被国家纳入“一带一路”重点建设港口的契机,完善港口发展布局,提高对国际航运资源的配置能力,建成沟通海内外、连接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枢纽港。其一,加快推进广澳港区、海门港区建设,积极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大吨位、专业化泊位和配套设施,在建成广澳港区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2万吨级石化码头的基础上,尽快启动第三期工程建设。其二,要以港口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依托,发挥汕头旅居东南亚华侨华人众多的优势,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大力拓展与东盟各国的贸易空间。具体来说,要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大力开辟和发展国际航运航线,缔造友好港或友好合作关系,推动海上物流大通道建设。[10] 其三,要整合粤东港口群资源,加强汕潮揭港口“同城化”发展,实现错位发展,进而构建粤东现代交通枢纽,将汕头港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港之一。[3]

当前,汕头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的战略部署,结合建设粤东中心城市和创新型经济特区的发展定位,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构建以市场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在此过程中,汕头市要依托其独特的海缆资源,全力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为将汕头市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通信枢纽和外向型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桥头堡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要抓好三方面的重点工作。首先,是继续推进总投资45亿元的以大规模、高等级的数据中心为主的广东移动粤东区域生产中心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通信业务将覆盖粤东地区,互联网业务将支撑华南乃至全国范围。其次,将推进建设汕头世纪互联大数据协同创新产业园的项目落地,开展外向型数据业务和智慧能源岛等项目建设。第三,加大力度引进知名互联网企业落户汕头。汕头要依托数据产业发展基础大力招商引资,引进有竞争力的民营互联网企业,为汕头大数据产业发展增添新的引擎[3]

 

2 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历程

  

项目时间 (年份)范围面积 (平方公里)港口和交通设施建设发展成立1981汕头市郊龙湖村1.6起步第一次扩围1984汕头市龙湖和广澳片区52.6较快第二次扩围1991汕头市中心城区234迅速第三次扩围2011汕头全市2064完善

(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汕头应力争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港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汕头港地处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汕头作为因侨而立的经济特区,拥有丰富的华侨资源,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汕头市率先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构想,服务于国家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2014年3月,部分汕头市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将汕头港列为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港,以支持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2015年,汕头港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加强建设的15个重点沿海港口之一,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抓住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积极推进汕头港疏港铁路的建设和广梅汕铁路的扩能改造,以广澳港为枢纽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一步发挥集聚辐射作用,依托大港口发展大流通。要整合粤东(汕头、潮州、揭阳)港口群资源,实现汕潮揭港口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进而将汕头港打造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港之一[4]

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

(一)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机遇

1. 利用海外华人华侨众多的优势,密切与东盟国家的联系

汕头是著名侨乡,因侨而立,因侨而兴,侨资是汕头特有禀赋。目前,超过1000 万潮汕籍侨胞中的70%在东南亚地区。潮汕籍海外华侨人数多、分布广、素质高,是海外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建设力量。国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来,在巩固中国与东盟“10+1”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与东南亚地区的经贸往来。这是因为,东南亚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其社会历史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兴衰关系密切。一方面,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离不开东南亚国家的参与和支持;另一方面,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又对东南亚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东南亚作为海外华侨华人的主要聚居区域,很多华侨华人对东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因此,发挥好东南亚华侨的作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成败的关键[5]

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哈电电机的主要产品产量150万千瓦,而到了该公司历史最高峰的2008年,该公司综合产品产量达到了3510万千瓦,是改革开放初年的23.4倍,为当年世界第一。作为共和国电力装备骨干企业,哈电电机推动中国发电设备登上了世界行业之巅。

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在于以深度的融合拓展开放型经济。据汕头海关统计,2017年上半年,汕头市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8.2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同期(下同)增长4.9%,占汕头市同期进出口额的37.4%;其中,出口62.1亿元,下降3.5%,进口36.2亿元,增长23.4%[6]。另一方面,自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启动以来,东盟十国占汕头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不断提升,2011年底东盟超越美国成为汕头市第一大贸易伙伴,2014年汕头与东盟进出口总值达112.2亿元,同比增长11%。在“引进来”方面,截至2013年,已批准东盟客商投资项目合计315个,涉及合同外资金额合计16.61亿美元,占全市比重的12.8%。东盟客商投资主要涉及国家有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文莱和越南等。在“走出去”方面,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战略的实施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汕头市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作用逐步显现,汕头民营企业“走出去”在广东省中也名列前茅。根据华侨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特点,汕头市高度重视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于2010年出台了《汕头市深化与东盟战略合作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华侨在深化汕头与港澳和东盟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把东盟作为汕头企业和民间资本走出去的桥头堡[7]

1) 烘丝机收尾信号优化:当烘丝机入料电子秤不再检测到烟丝,烘丝机即由生产状态切换至收尾状态的控制模式优化为当烘丝机入料电子秤不再检测到烟丝且延时30 s(烟丝从入料电子秤到烘丝机入口的运行时间),烘丝机由生产状态切换至收尾状态。通过新增入料皮带秤至烘丝机入口烟丝运行时间设备参数,优化烘丝机控制系统收尾信号发出时间,合理判定烘丝机由生产状态切换至收尾状态的时间点,缩短收尾状态的控制时间。

3. 有利于建设成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创新平台

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汕头充分发挥特区和侨乡优势,作出了建设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战略选择。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汕头谋划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契合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有利于汕头将独具优势的“侨”字和“特”字更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侨胞强大的人脉商脉、雄厚资本和发达的商业网络,构建凝聚侨资侨力侨智的创新平台。汕头可以依托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大力推动华侨经济与文化发展、海峡两岸与港澳合作等,可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构建和完善物流、金融、法律、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打造华侨经济文化深度融合先行区、全球华侨资产管理区域中心、国家改革开放的新高地[4]

(二)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面临的挑战

1. 来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政策挑战

4.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2. 来自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贸易转型挑战

当前,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检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各贸易大国都在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市场争夺战日趋激烈。汕头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其外贸急需转型升级。2017年,汕头市实现进出口总值596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出口453.9亿元,增长7.2%;进口142亿元,增长2.4%;贸易顺差311.9亿元,扩大9.5%。主要表现在:一般贸易比重稳步提升,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成为外贸发展新亮点,对欧美、日本进出口增长较快等。其中,2017年,汕头市对美国、欧盟进出口分别为98.6亿元、67.4亿元,分别增长3.2%、10.8%。一般贸易进出口507亿元,增长4.3%,占进出口总值的85.1%[9]。汕头面临的贸易转型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国家,贸易地理方向急需转变,汕头应积极开发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另一方面,目前全球贸易商品结构已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而汕头的服务贸易,特别是在旅游、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等服务贸易领域,其进出口总额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来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人才挑战

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即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化,建设起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急需大量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而2014年,汕头全市参与R&D活动的人员合计只有9325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7339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合计13933人,占企业人员比重仅为3.6%,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仅有2997人,占全部科技人员的比重只有21.5%。可见,汕头企业科技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高素质高学历科技人才匮乏,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中面临着人才缺乏的挑战。因此,汕头市必须出台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发展策略

(一)发挥港口优势,把汕头建设成为粤东区域航运中心

1980 年 8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汕头设立经济特区。1981 年 11 月 14日,汕头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从此,汕头经济特区被历史赋予重任,发挥了特区作为“窗口”和“试验田”的功能,使得汕头迅速走向历史上的第二次辉煌。汕头经济特区成立30多年来,经历了四次扩围,每一次扩围,都伴随着改革创新的步伐,外贸经济迅速发展,港口和交通建设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见表2。根据2014年颁布的《汕头港总体规划(2012—2030年)》,汕头主要以因地制宜,深水深用为原则对港口岸线资源进行整合,挖掘和利用。汕头港将发展成“一港九区”的格局,划分为老港区、珠池港区、马山港区、堤内港区、广澳港区、海门港区、田心港区、南澳港区和榕江港区等九个港区。其中,广澳港区作为唯一的核心港区,正在大力推进多个重点项目的建设进程。截至 2017 年底,港区防坡堤、港区二期工程两个 10 万吨级码头泊位、港区航道二期工程等都已基本完成建设。

“白+黑”的工作模式让他和同事们出师大捷—11月1日当天就查处了天通苑某超市擅自改动散装食品有效期的案件,还连夜端掉某山区内一个无证加工酱鸭的黑窝点。郑全意带着队员们次日凌晨三点赶在回城区的路上,“拼命三郎”的“美誉”已被大家叫响了。

(二)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区域交流新平台

汕头作为因侨而立的经济特区,利用好侨资侨力侨智是其优势和潜力之所在。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这对推动汕头经济特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加快粤东地区振兴发展等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当前,应充分用好国家赋予“华侨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权,按照整体推进与先行先试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为引领,以推进产业集聚、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推动华侨试验区产业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构建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区域交流新平台。具体要做到:

1.建设产业合作平台

充分发挥汕头旅居东南亚华侨众多的优势,确定重大产业项目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可在汕头华侨试验区内规划建设若干个双边或多边合作的产业园区,也可支持有条件的本土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

2.打造开放发展平台

按照国函〔2014〕123号文关于支持华侨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要求,华侨试验区将重点扶持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双创产业)、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六大产业。因此,要搭建一批贸易、物流、航运、金融等行业发展集聚区,为做大上述产业提供空间载体。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是以课堂为主的形成性评价以及学期结束时以测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在教材中,每个单元结束部分都有一个Ticking time环节,来让学生对自己在这一个单元中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环节,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出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等环节,通过自评,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通过互评和小组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在其他人眼中的具体情况,以此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

3.构建金融合作平台

2. 有利于打造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以华侨金融中心为依托,吸引符合华侨试验区金融创新政策的金融标杆性企业集聚落户,加快形成金融核心功能区,打造金融总部中心。要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跨境合作,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8]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政策密切相关,上世纪80年代,国家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国家给予的政策优势使得这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从深圳城市的崛起和经济的腾飞可见一斑。因此,政策在某种意义上比资金、项目更为重要,政策体制上的落差往往会带来资源要素配置上的落差,最终会导致区域发展水平的落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区的优势逐渐减弱。为了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家通过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更加开放的区域。至2015年,中国已获批准设立了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赋予了自由贸易区许多优惠政策,是其它地方难以享受到的政策待遇。四个自贸区的设立,有关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试点等政策,在资金、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周边地区有着虹吸效应。而这些自由贸易试验区都涵盖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区域中,其政策优势,使得汕头在区域竞争中处于政策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汕头的发展[8]

在赛利亚父母的结婚纪念日中,她移民的大家庭重新聚在一起。祖母的这条卡拉米洛披肩既连接了整个家族的历史,又实现了一种文化和身份的传承。赛利亚围上了祖母的这条披肩,象征着她对祖母的理解,又象征着她肯定民族文化在身份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三)完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放合作新机制

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要抓住国家批复同意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机遇,建立健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放合作新机制,把华侨试验区建设成为汕头经济特区改革创新的样板。具体而言:

1.争取开放政策

汕头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经济特区和华侨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构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比如,通过华侨华人更为便利地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行政、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对接国际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深化与港澳台、东南亚以至世界各国的合作,引领带动发展方式转变,打造汕头经济特区升级版。

2.创新发展机制

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要服务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深化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简化审批事项和手续,积极培育服务汕头企业“走出去”的信息咨询、人才培训、金融支持等全方位国际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对民营企业境外建立制造工厂、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的扶持政策[8]。要努力营造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商事规则和法制措施,拿出“权力清单”,给出“负面清单”,理出“责任清单”[11],积极、有序、稳妥地扩大开放领域。

RVOT前间隔室早的心电图特征为Ⅱ、Ⅲ、aVF导联R波相对较窄,Ⅰ导联QRS负向波为主(rs/qs型),有顿挫(R波之前);RVOT后间隔室早的心电图特征为Ⅱ、Ⅲ、aVF导联R波相对较窄,Ⅰ导联QRS正向波为主(m/R型),没有顿挫;RVOT游离壁室早的心电图特征为Ⅱ、Ⅲ、aVF导联R波相对较宽,Ⅰ导联QRS正向波为主(m/R型),有顿挫(R波之后)。见图2。

3.开放社会领域

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职前培训,高校和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使教学和企业培训融为一体。根据企业真实需求结合市场导向采取适当培训措施和培训策略,可以有效增强职场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切实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解决学生就业困境,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职前培训作为现阶段有效的培训方式,始终都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做好培训规划。校企合作开展职前培训不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见到成效的,需要高校、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充分利用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的经验,强化社会领域改革开放,拓展开放空间,释放开放潜力,特别要针对养老、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领域的不同需求,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产业和健康休闲产业[8]。具体包括:第一,充分挖掘、弘扬和发展华侨文化,凝聚成为全球华侨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试验区设立华侨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建设华侨文化精品展示馆,打造华侨文化高端论坛,推广“寻根之旅”等特色文化旅游,创建国际教育基地,促进中外教育乃至文化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华侨文化的产业化,增强华侨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搭建华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加速推动汕头的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通过潮汕文化这根纽带,与港澳台以至海内外华侨资本互补合作,充分利用境外的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资源,抢占产业发展高地,推动产业和城市战略升级。第二,充分利用汕头保存比较完好、具有比较优势的自然、人文资源,在试验区内构建理念新、视野宽、起点高、定位准、机制活的场所,建设度假养生健康休闲产业。建设医疗服务、康复预防、科研教学、商务配套基地,将医疗、食疗、水疗、足疗以及中华养生文化资源整合,培养系统化的养生产业、医疗高地,打造面向全球的养生健康休闲基地,努力建成一个生态化、和谐化的理想城市[12]

(四)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通信枢纽和大数据产业

(1)振捣混凝土采用机械振捣,柱混凝土采用振捣棒振捣。分层浇筑的混凝土,振捣棒插入下层5 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五)发展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海洋综合开发

1.发展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提升海洋科技水平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汕头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提升海洋空间资源开发水平,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十三五”期间,汕头市的海洋产业发展规划见表3。

中学化学教材中呈现了大量图片,教师应开发利用这些现成的资源为教学服务。如借用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57页图10-1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示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深层次知识点,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哪些粒子不见了?哪些粒子生成了?

研究表明,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要重点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和海洋信息服务等产业组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洋经济。与此同时,汕头市要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汕头试验站的科研力量,推动汕头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大力支持汕头大学的海洋科技开发和技术转化,推动在汕头建设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努力在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新材料、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信息通讯等优势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科技创新成果。

 

3 汕头市海洋产业发展一览表

  

发展类型产业种类重点发展产业优化提升 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培育发展 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新材料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 海洋金融服务业、涉海商务服务业、海洋信息服务业、蓝色总部经济等现代海洋服务业海洋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 远洋渔业

资料来源:根据《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整理而得。

2.鼓励民企进入海洋产业,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海洋综合开发

汕头的大部分海洋产业都是集中在国有企业中,民营企业很少涉足。因此,汕头市应出台政策鼓励民企进入海洋产业,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海洋综合开发,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港口物流、石化工业以及海洋空间资源的集中连片开发,构建汕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巩固和提升海洋渔业、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尽快提升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船舶制造、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兴海洋产业,同时实行全方位开放战略,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此外,汕头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应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区,主动对接 CEPA 粤港澳台合作机制,主动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合作[3]

(六)发挥侨资侨智优势,建立华侨人才服务体系

1.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为依托,搭建华侨人才干事创业平台

汕头要根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的需要确定引进设计、研发人才的方向,争取国内外高水平的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研究机构在汕头落户;用好“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新侨创新创业基地”政策优势,加快启动运营“侨梦苑”、华侨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创业服务体系和技术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华侨华裔和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在汕头集聚发展,形成高端产业人才和高科技人才引领集聚效应。

2. 积极发挥“海智计划”汕头工作基地等人才平台的宣传和引导作用

加快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华侨华裔和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到汕头市创业发展。积极参与汕头市海外人才工作美国硅谷联络站、海智计划汕头工作基地(美国洛杉矶)工作站和汕头海智基地(香港)工作站建设工作,开展海外人才联络工作和华侨试验区推介和人才引进工作[13]

3.打造国际化人才服务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组时教师要适当地从技术层面进行干预。例如必须使每个组有1-2个技术水平尖子,能够指导和领导团队;另一方面对于技术水平特别差,学习懒散的学生要分化到各团队中,既要让他们充分得到团队成员的帮助,又要让他们倍感群体压力,而与团队目标一致,努力学习。小团队当中必须关系协调,目标一致,大家才能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共同提高。

政府要转变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社会要树立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的观念,打造阳光、高效的人才服务环境[14]。要根据试验区的产业发展需要设立一所应用性本科院校,为试验区的九大都市产业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加强汕头金中华侨试验区学校的建设,加快推进国际眼科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为在试验区工作的华侨华人、外籍人才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解决试验区高层次人才子女的教育问题,建立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与服务保障。

五、结语

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努力把汕头打造成为粤东区域的航运中心、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区域交流新平台、完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放合作新机制、大力发展通信枢纽和大数据产业、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海洋综合开发和建立华侨人才服务体系等方面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参考文献:

[1]陈万灵,何传添. 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J].改革,2014(3):74-82.

[2]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支持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有关政策的批复[EB/OL].(2014-09-19). 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4-09/19/content_9085.htm.

[3]罗堃.“海上丝绸之路”——汕头迎来发展新机遇[J].潮商,2014(2):5-20.

[4]杨玉民.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城市——基于发挥汕头特区优势的思考[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6(1):83-87.

[5]赖明明,陈能军,蔡志刚.汕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SWOT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5):47-53.

[6]东盟成为汕头第一大进出口地 前三季我市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全省[EB/OL]. (2015-05-12).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151/tab61396/info740781.htm.

[7]黄建固.“一带一路”战略构思下,探索汕头特区发展新路径[J].广东经济,2015(7):70-76.

[8]李磊明.宁波: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N].宁波日报,2014-04-15(A10).

[9]喜讯!2017年汕头外贸总值稳步增长[EB/OL].(2018-01-31). http://www.sohu.com/a/2201650 51_673873.

[10]汕头市人民政府. 印发《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2016-04-22).http://www.shantou.gov.cn/00000/ 020302/201605/499e1ddeadff46f7aff044885a833c66. shtml.

[11]本报评论员. 先行先试探索新路——三论集全市之力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N]. 汕头日报,2014-12-17(001).

[12]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规划建设汕头海湾新区的情况汇报[R].

[13]华侨试验区党工委、管委会. 汕头华侨试验区创建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工作情况汇报[R].

[14]罗堃. 大手笔大布局——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规划建设需要统筹兼顾和多元发展[J].潮商,2015(1):5-10.

 
陈松洲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