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浅析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中心的解读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诠释

(一)全面发展的人是现实的人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在《形态》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能够生活的、有具体生活过程的个体。[1]全面发展的人势必是能够生活的人,是现实的人;“现实”主要是指人的现实需要。全面发展的人的现实性体现在其自然性上,自然性是人的首要属性,任何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以自然性为前提。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是有自然需要的人,都具有食色之需,都追求自我确证。为了生活,人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这些吃穿住等其他一切东西的创造都不能脱离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基础。人在利用自然所提供的物质基础创造吃喝住穿等东西的过程正是自我确证、自我实现的过程。“现实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首要属性,只有现实的人才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不现实的、臆想的人无所谓发展,更谈不上全面。

工圣僧一行在一边听得连连点头,心里却还想:谷主这个也不一定,等老衲这一次打败了司徒一一,得空就去龙门之下装一个机关,以后鲤鱼来了,借助这个机关,每一条鲤鱼都可跳得更高,妥妥跃过龙门,黄河之中,岂非也会多一些龙子龙孙?

(二)全面发展的人是具有人之本质的人

自然性是人的首要属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全面发展的人是具备自然性的人,也是具备社会性的人。自然性是人和动物的共性,社会性才是人之为人的根据。

全面发展的人,首先要人之为人,要能够与动物相区别,即要具备人的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人的本质的现实性在于人的一切社会关系之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道出人之为人在于人有思维的能力,在于人倾向于自由,这种思维能力和自由倾向正是自我意识的投射。[2]毋庸置疑,全面发展的人必然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不是原始状态下仅有生存之需的人,也不是现代社会某些仅存食色之需尚且称之为“人”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必然是能够和动物明确区分的人,即是具有人之本质的人。既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又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外在客观条件,脱离社会关系的人无从发展;自我意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主观因素,只有具备自我意识的人才有可能并且才有能力去寻求和实现全面的发展。

(三)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历史性的人

理论上,全面发展的人必须是具有人的本质的人,就其现实性而言,全面发展的人是处在现实的历史中的具体的人。脱离现实处境的人是抽象的人,便无所谓全面。“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人的价值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人的实践活动无从脱离现实的历史而开展,人的价值无从脱离现实的历史而存在。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领域,人的现实性将无从谈起,只有处在具体的社会历史中的人才是实实在在的、能够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必然不能摆脱社会历史性而存在,否则将只是一种抽象的存在。

(四)全面发展的人是能动地实践的人

最后,分工使人丧失自由个性。这种分工使人麻木地陷于专门化、固定化的工作境遇,使人形同机械,不断地屈从于物的力量。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里塑造的角色正是对这种分工对人的发展的限制的经典刻画,工人受尽压榨,成为大机器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他甚至会把别人衣服上的纽扣当作螺丝钉来拧。这种麻木、机械的工作,使人丧失自由个性,阻碍人的全面发展。

二、分工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分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学者提出过分工思想,“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襄公九年》),“君子勤礼,而小人尽力”(《成公十三年》)。古希腊,柏拉图在《理想国》当中主张的正义原则:每个人做符合自己本性的事情而又不妨碍别人就是个人正义,其实是一种基于正义原则的分工思想。

首先,分工使人丧失人之本质。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拥有自由意志,人应当有选择自己活动类型和活动方式的自由和权利。而分工则剥夺了人的这种自由和权利,使人沦为与自己相对立、相矛盾的异化存在。也就是说,分工使人丧失了人的本质,人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不再为人,何以论发展,更何以论全面。[5]

3.区域型分布式能源站定员。区域型分布式能源站定员设置,按照循环方式和机组总容量大小,区别对待。燃气轮机单循环机组体量较小,系统简单,可参照楼宇式分布式能源站设置运维人员。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生产运行方式与燃机企业运行方式基本相同,可参照燃机企业定员设置生产运维人员。

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把分工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第二个阶段,“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形成’分工”即原始的“自然分工”。第三个阶段:“真正的分工”,即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的分工。第四个阶段,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由于自己的志趣爱好自由的选择职业,即自由分工。本文所谈的分工是使人产生分离的“真正的分工”,是“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的分工。分工使人囿于长期不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领域,阻碍人的全面发展;但,这种固定化作业,又使人更熟练、专业。分工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阻碍着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又不断的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性。

(一)分工的发展造成了人全面发展的阻碍

其次,分工限制了人的社会性。“分工的每一个阶段还决定个人在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方面的相互关系。”也就是所有制关系。诚然,这种分工势必带来的还有分配,而且是劳动和劳动产品不平等的分配,从而导致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纠纷,导致人们为了守护自己的财富而闭关自守的状态,进而限制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社会关系的封闭造成人的本质属性的欠缺,也无疑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巨大阻碍;本性发展欠缺的人不是全面发展的人,实践活动所面临的阻碍自然是人全面发展的绊脚石。

P2主要与注意资源的分配及对刺激的加工分析有关[13]。本研究发现,在由新异刺激诱发的P2波幅上,术后化疗前组低于化疗组和健康对照组,说明该组患者对分心刺激的抑制不够,从而可能减少对靶刺激的注意资源的投入。

“真正的分工”,所谓“分”就是“分离”,是一种不可自由选择的强制性。这种不可选择的强制性阻碍着人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再次,分工阻碍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分工使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不得妨碍他人的领域,劳心者尽劳心,劳力者尽劳力,每个人都被限制在特定的工作领域。这样的机械生产,使人丧失了自己的本质力量,限制了人的才能的发挥,造成了人的活动领域的固定化,从而导致人的发展陷入一种片面而机械的困境。正如马恩在《形态》中所言,“他们同生产力和自身存在还保持着的唯一的联系,即劳动,在他们那里已经失去了任何自主活动的假象,它只是用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持他们的生命。”以分工形式存在的实践活动,仅仅只是维持生命的手段;这样的实践活动不再是人的智力和体力发展的途径,而是成为其智力发展的阻碍;也不再是人的自由个性的体现,而是成为摧残自由个性的元凶。

首先,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全面发展的人是实践的存在的人,脱离实践,人的存在将只是一种虚无。其次,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人的任何的实践活动都是体力活动或智力活动抑或是二者的结合,说到底都是体力或者智力的付出。全面发展的人是体力与智力均衡发展的人,独其一方都非所谓全面。在此,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发展……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者批判者。”全面发展的人是不受他人压榨、不被限定活动范围的自由的人,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志趣选择活动形式的有个性的人。实践,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的现实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发展的途径;同时,人的自由个性也正是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得以体现。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人的能动性的表现,毫无争议,全面发展的人必然是能动地实践的人。[3]

分工使人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和活动都只是依附在某一项特定的活动之上,没有灵活的活动形式,也不会有陌生的活动范围,它不需要人去适应环境,也不需要人去进行技术创新。这种分工,使人麻木、机械的活动,限制人的社会关系,造成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局限,更不能使人的志趣爱好得到自由发挥,这样的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巨大阻碍。

(二)分工的发展不断产生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首先,分工的发展有利于减少人们的劳动时间,使人拥有自由时间成为可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分工的发展程度。也就是说,生产力决定分工。但,分工一旦产生,它就对生产力起着重要的反作用。一方面,分工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劳动时间;另一方面,分工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技术的创新,有利于刺激人们的创造性发挥,从而使人的体力付出和智力付出才有了实现统一的可能性。

分工的发展,造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阻碍,同时,分工的发展也不断的生产者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分工不仅是“分”,它更是“合”。它对人的劳动能力的一种优化分配,是分别从事不同但又互相联系的工作。

土建工程根据施工特征将工程分为各种分部分项工程,例如基坑支护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砌体工程等等。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征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土建施工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土建技术进行展开,以便实现土建施工技术提升,不但可以保障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而且可以提高建筑舒适度。土建技术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但会涉及到建筑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同时涉及到施工成本的控制,还有施工的进度。土建技术的施工内容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但是其核心问题是质量控制。

反应条件与设备材质要求紧密联系,对于高温高压反应釜来讲,工作温度越高,对反应釜材质要求越高。鉴于上述氨不溶钼和设备要求综合考虑,确定200 ℃作为氧化分解钼精矿合适温度。

其次,分工使单个的人成为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分工意味着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某一生产过程的所有工作,意味着他人的参与,诚然与他们发生关系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环节。就是这样的工作环境使人真正成为社会性的人,而不是虚幻的孤立的个人。同时,人在这种社会关系中才能够习他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不断塑造自身的全面性。

关于分工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经济学的研究偏向于它的积极作用,社会学的研究则又更多的强调它的消极方面。哲学研究则更多的以辩证的视角看待分工对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实际上,分工本身就具有矛盾着的双重性质。一方面,分工是“分”,是从一个生产系统中分离出来的各不相同的劳动形式与类型。另一方面,分工的这种“分”是基于一个体系之上的“分”,也就是说,是“合”中之“分”;同时,“分”的目的是结合,是统一,是为了实现整个生产体系的整合。没有“合”就无所谓“分”,“合”是“分”的目的,“分”不过是“合”的手段。[4]

再次,哲学家们正是在不再屈从于分工的人身上看到了他们名之为“人”的那种理想。人是有自我意识的存在物,他们意识到分工使劳动本身成为自己不堪忍受的东西”,使他们陷于与自身相对立的异化的“非人”的状态。从而,他们要求从意识领域到实践领域的革命,要求消灭这样的分工,从而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分工有着矛盾的两重性质,它一方面对人的发展造成消极的阻碍,使人成为大机器的附属物甚至是大机器的一个零件,造成人的片面的畸形发展;但另一方面,它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不断的产生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诚然,分工在现阶段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只能扬长避短,尽量发挥分工对人发展的积极作用,以走向全面发展。想要消除这种矛盾的困境,除非消灭这种“真正的分工”,正如马克思所言“暴力应当是我们革命的杠杆”,只有采取革命手段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此外别无它途。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俞吾金“.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之我见[J].探索与争鸣,2002(8):6-8.

吴滨: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十年前我们基本处在只认品牌的阶段,那个时候的我们对品牌认知以及品牌概念还处在一个比较朦胧的阶段。如今的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消费者显然和十年前不一样了。现在大家对新生品牌的接受度就比较高,而新生品牌在如今往往也能很快通过出彩的设计得到大家的认可。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对设计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当然我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对某个品牌盲目追捧或一味否定了。

[4]韩庆祥.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J].江淮论坛,1988(5):60-65.

式中:Vx,Vy为流体运动速度矢量;μ为流体的动力黏滞系数;q为单宽流量;Jf为裂隙水流的水力梯度;γ为地下水的比重;b为裂隙宽度;Kf为裂隙的渗透系数。

[5]薛秀军.分工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语境中的分工思想研究[J].学术研究,2009(7):31-35.

 
李飞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