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教育理想的本质特征

更新时间:2016-07-05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在反思、批判古今中外教育理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与教育实践,形成符合中国社会和革命实际的教育理想。在以后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气概,结合中国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继承和发展建党初期的教育理想,并使之丰富和升华,领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领导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2012年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 号)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部署。水利部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部和全系统之力,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为了以点带面,实践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部开展了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希望通过试点地区先行先试,探索不同类型地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模式、经验和做法,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

一、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教育理想的历史根源及其表现

理想起源于希腊语idea,我国古代称之为“志”。《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理想的解释是对未来事物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跟空想、幻想不同。理想是人特有的思想活动,“人是理想性的,创造性的,超越性的存在。追求和否定现实,是人的存在方式”[1]。理想的产生基于批判现实并对未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有些是经过努力行动可以实现的,有些是情感上信仰并不懈追求的美好愿景。“理想的本质特征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和社会历史性”[2],教育理想作为一种超越性的价值追求,是人的理想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是一种“必要的乌托邦”。通过教育成就人,使人成为拥有美好德性、至善的人,是各个时期人类普遍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追求。有人认为,“一部教育发展史可以说是教育理想构建与实现的历史”[3],教育理想的建构、冲突与演变,为教育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教育行动不断走向新的境界,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自古以来就寻求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理想境界,培养“君子”(孔子)、“大丈夫”(孟子)、“兼士”(墨子)、“圣人”(朱熹)、“实才实德之士”(颜元)的教育理想体现出对世俗性、德性至上理想人格的追求。鸦片战争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将中国卷入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之中。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实业救国”“科技救国”“教育救国”“教育独立论”等体现了旧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理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的教育理想之所以不能实现,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

西方传统思想家往往以唯心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哲学观对人的存在进行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规定,其结果使人成为没有实体意义的理性存在或没有主体意识的物性存在,将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割裂并对立,致使教育偏离人的全面发展。黑格尔在终结一切旧形而上学的同时,建立了自己庞大的形而上学王国,并以“绝对理性”使人的存在成为抽象“概念”的“纯存在”。费尔巴哈以感觉主义对黑格尔唯心主义人的本质进行批判,但没能合理汲取黑格尔辩证法的内核,最终使自己对人之存在的认识陷入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矛盾之中。不能正确的认识人的本质,何来人的教育?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为武器,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批判黑格尔,超越费尔巴哈,反思欧洲古典文化、空想社会主义者、工人运动先驱的教育理想,使人从“抽象的人”走向“社会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在教育意义上,马克思发现了“大写的人”,使人以完全、整全的方式存在,教育也展现出其应有的本质。

七岁解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陆乂、马元熙尝造〔李〕德林宴集,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并不知其事。百药时侍立,进曰:“《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云‘鄅国在琅邪开阳’。”乂等大惊异之。

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3月28日,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充分肯定了2009年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仍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目标任务;二,全力打好大规模水利建设攻坚战;三,加快推进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四,切实抓好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五,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会议表彰了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考察欧洲各国工人的状况,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人异化的根源,认为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5]62,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5]39。基于哲学层面的批判和社会层面的实践,马克思确立的共产主义教育理想是人类教育理想的科学表达,“教育的目的是使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人自身”[5]48-49。五四时期,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恽代英等早期革命家最先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与教育理想,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待教育,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探寻救国之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同时,领导中国的工农革命运动,将马克思主义融入自己的理想、信念中,成为至高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现和包含着对历史主体的终极关怀,他通过对人类前途与命运的关注,折射出对历史主体的人文情感。人的发展问题、人的价值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情之所系。”[6]

习近平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20]50。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社会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毛泽东“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邓小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理论,习近平“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21]。“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2]是党的教育理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践行和概括,更是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梦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引路人、组织者和教育者,建党初期确立的教育理想对后期教育理想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指引着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方向,并在教育实践中趋向完善与合理。

二、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教育理想的本质特征

万事开头难。中国共产党从开始走向强大,党的教育事业与革命、建设事业从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与建党初期确立的教育理想和社会理想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教育理想的实质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相一致,表现出极强的革命性和实现现代化的强烈愿望。

()人民性建党初期教育理想的根本追求

“人民”一词就性质而言,是一个政治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含义。中国古代,“人民”一词连用最早出现于《诗·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孔子主张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有教无类,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将古代民本思想推向高峰,但也只能是人民对圣贤之王期盼的言说。中国古代文化中“人民”主要指与统治阶级相对的平民、黎民百姓。西方的“人民”伴随着城邦——国家——共和政体的转变,“人民性”进入政治哲学领域后主要表现为“人道主义”的价值诉求。马克思的“人民”主要指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他把人类奋斗的最高理想定位于人类自身的解放,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把人从一切非人、异化遭遇中解放出来的“以人为本”价值理想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思、批判中西方文化中的“以民为本”和“人道主义”思想,创新和完善“人民”“人民性”的概念,认为“人民”不单单是一个政治意义上的概念,更包含情感上的价值取向,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治价值取向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建构。

饮水方知开源不易。百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蒸蒸日上,各个时期的教育理想形成了中国特色教育理想的完整体系。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树立的共产主义教育理想是“开山之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目标要求,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以来的教育理想是对建党初期教育理想的丰富、完善和发展。放眼世界,不同的政权统治形式下各个民族、国家有不同的教育理想,西方欧美国家的教育理想主要是为了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我国的教育理想始终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的教育实践在党的教育理想感召下发展、完善,在教育持续不断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虽然也遇到过挫折和短暂的停滞,如“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实践偏离教育理想的本质,但在中国所进行的一次次教育改革中,始终坚持用共产主义教育理想指导实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使中国教育能够自信地立于世界教育之林。

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实现每个人和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是“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人民”“人民性”是党领导我国教育事业前进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发展形态之中,是一种“一脉相承的价值取向”[1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内容。”[15]毛泽东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到习近平的“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以及对教育理想初心的践行。

[5] 文学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革命性建党初期教育理想的历史变革

[14] 夏兴有,王玉周.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特征[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4).

()现代化建党初期教育理想的明确指向

现代化是与“传统”相对的概念,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由、民主、文明、富强、正义等现代性的理念在社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必须以人类的理想为支撑和引导,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现代化体现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教育等各个方面,并且“社会各主要方面达到较高的现代化程度是教育实现较高程度的全面现代化的先决条件”[18]11,“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的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和实现的过程”[19]。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有志之士在探索救亡图存时逐步开始以现代性为取向的社会变革。中国的现代化遭遇双重困境,一方面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救亡图存”,另一方面要进行现代性思想的革命。维新运动开启了面向现代化教育的模式,“从传统教育的教化民众到‘开民智’、作‘新民’,是近代中国教育作用观、目的观的一次重要转变,基本确立了中国教育目标的早期现代化模式”[23]75,但其目标并未实现。“教育发展受挫、反复、停滞、倒退甚至复辟(如袁世凯的教育政策)屡见不鲜。”[18]97现代化与非现代化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者可能交替出现,且旧体制的土崩瓦解并不意味着现代化必然来临。鉴于中国特殊的教育现代化语境,教育研究者需要立足双重转型理论,坚守启蒙的理想与抱负,捍卫人之为人的尊严。中国共产党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放在首要地位,同时进行人民的教育事业,凭着对共产主义教育理想的坚守和追寻,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困境。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教育理想是对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的进一步深化,以劳苦大众的教育普及为主旨。倡导以科学的知识、方法从事教育,养成学生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观念。这种现代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相区别,旨在培养具有反思、批判意识的青年。人不仅是自然而然的“自在”过程,更是积极行动的“自为”过程。当时中国需要全面、和谐和具有高度主体意识的现代化公民,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便以共产主义教育理想启迪青年一代,使他们成为封建制度的“掘墓人”,用革命的理想和行动终结旧教育。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救亡图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几个阶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20]169而实现每个阶段的社会理想都离不开面向现代化的教育理想。

三、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教育理想的旨归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教育理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古今中外片面的、落后的教育理想进行批判,吸收其人本、和谐等合理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提出共产主义教育理想。陈独秀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想作为革命武器,推倒中国旧教育的窠臼。他认为:“教育虽然没有万能的作用,但总算是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之一,而且为改造社会最后的唯一工具,这是我们应该承认的。”[7]329李大钊十分重视普及国民教育,认为“无论何种性别、职业、出身,也无论贫富尊卑、地位高下,人人皆有受教育的权利”[8]。恽代英批判了各种错误救国之策,如教育救国、学术救国、实业救国、人格救国等,他“养成健全的公民”的教育理想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有学者认为:“显然‘养成健全的公民’,这个具有鲜明的划时代性的培养目标,是恽代英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对他日益丰富的‘以人为本’与‘培养人的社会性’相交融的教育思想进行的科学的总结。”[9]427

[9]蔡立东:《转让合同效力与善意取得构成的立法选择——基于立法技术的考量》,《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教育理想的奠基意义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确立了教育事业的理想与追求,并把共产主义作为终极目标,“要求教育服务于战争和联系生产劳动,倡导工农大众的教育普及和教育权利,为此后根据地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3]12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明中国人正视教育过程的艰辛,并具有坚定的治教决心,教育理想并非一个固定的目标或境界,而是教育者基于现实对未来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理性的想象。但囿于人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现实状况,理想的形成是由雏形走向明确,并不断澄明和完善的过程。因此,教育理想的各个层级和不同类型同时存在,形成个人教育理想、国家教育理想,阶段教育理想和终极教育理想等横向和纵向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和不同进路,体现了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一以贯之的科学体系。“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20]52要发现教育理想的理路和规律,就要透过某一时期教育的实践、行动看教育理想的本质之展现。寻找建党初期教育理想与革命根据地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育理想的一致性与发展性,认识教育理想变与不变的本质,是我国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恽代英等强调克服等级观念,在五四运动时期组织知识分子到工厂去、到贫民窟去,了解农民、工人的现状,进行民众教育,倡导教育普及和教育平等。陈独秀提出“惟民主义”教育方针,这种“新教育对于一切学校底观念,都是为社会设立的,不是仅仅为一部学生设立的”[7]235-236,“使社会上人人都能够享受”[7]236。李大钊指出,“民主(Democracy)的精神,不但在政治上要求普通选举,在经济上要求分配平均,在教育上、文学上也要求一个人人均等机会,去应一般人知识的要求”[10]。毛泽东认识到中国封建社会只有地主可以接受教育,而“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11]。恽代英认为,“现在的教育界,除了使读书人尊敬了解民众外,还要教他们愿为民众利益努力”[12]。他的教育理想是培养把为民众服务作为应尽义务的“健全的公民”。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女子享有平等教育权利和‘改良教育制度、实行教育普及’”[13]120,建党初期提倡工农大众教育是在以人民性为根本追求的教育理想和价值目标指导下进行的。

综上所述,浆液扩散方位角和裂隙倾角对注浆压力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实际注浆过程中,应结合注浆部位岩体裂隙的空间产状选取相应的注浆参数进行灌浆试验,当裂隙面产状变化时,合理估算注浆压力最优化参数的变化范围,减少最优参数确定的盲目性,提高注浆效率。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想指引各项事业发展的方向

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一个民族、国家也不能没有理想,理想这一指路灯和风向标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能够不断发展、前进。中国古代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中,教育一般作为统治阶级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具有盲目的被动性和依附性。近代以来,人们希望通过变革教育来改良中国社会而未能如愿,主要原因是以教育的某个片面作用作为教育的规律,遑论教育理想。西方较早认识到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天然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就是一种政治动物,培养“政治人”也成为西方各个时期一些国家的教育理想。吴康宁认为,“纯而又纯的教育并不存在,任何教育中都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其它社会因素近乎天然的‘介入’或‘加盟’”[33],教育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错综复杂的影响,教育理想会面临教育实践中的各种负面现象,如脑体倒挂、教育不公平等教育负功能突出的状况,在这种现实下,更应该坚持中国共产党教育理想的初心,坚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以远大理想引领当下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正所谓不忘初心,方能自信,方得始终。

对个人而言,教育往往扮演“启蒙”的角色。对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以实现个人的“社会化”为旨趣。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教育理想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集开创性、革命性、先进性为一体的政党,将近期的教育理想与远大的共产主义教育理想、个人教育理想与社会教育理想相结合,确立符合中国社会现实的教育理想。提倡工农大众的普及教育,重视每个人都平等、公平地享有教育资源,以教育公平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教育事业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中国共产党教育理想在教育实践中趋向完善与合理

20世纪初期要求重估一切价值,党的革命性要求提出不同于其他政党、时代所倡导的教育理想,用以指导现代化的教育。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本质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教育理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完善与发展。教育理想作为与永恒性时代性相统一的价值追求,其魅力不可能在教育实践和行动中一蹴而就。现代化进程中,可能面临工具理性占据主流导致教育理想失落,人们只看重眼前的实际利益,将教育作为谋生的工具,造成教育的异化,个人的理想追求与文化的价值追求陷入困境。这就需要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批判,使其坚守共产主义教育理想,以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确立的扫盲、普及教育的理想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实现后,继续完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绝大多数人的教育水准、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到新时代追求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理想。教育理想经历了反思、批判得以确立,实现中不断完善、升华和丰富,新的教育理想引领教育实践这样一个螺旋上升、趋向完善与合理的复杂过程。教育实践促进教育理想不断更新与完善,教育理想引导教育实践向符合社会要求、适合个人发展的方向前进。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想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是教育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十九大明确指出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是为人民的事业。“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做贡献。随着中国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并将继续尽己所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一带一路”倡议逐步实施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更要面向世界,更要坚守共产主义教育理想,使中国的教育走向“全球共同利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原文出自《孟子·尽心上》。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表明中国人崇尚美德和宽阔的胸怀。

[ 参考文献 ]

[1] 孙正聿.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146.

[2] 李少君.理想论——对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导言8.

从结构变动度来看,至2016年,真正体现医务人员服务价值的费用项目,如手术费、护理费,这两项明细费用项目的构成比较往年有所增加并达到五年来的最高值,反映了该院在提升医者服务价值、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方面已有一定进步;但灰色关联数据显示,手术费及护理费两项指标的关联系数逐年下降,这说明二者与住院次均费用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有所减弱。建议卫生管理者在制定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时,参考国内相关的标化价值方法学体系[11],明确技术劳务、物资耗材等项目的价值构成,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而医疗机构应继续提高医生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比重,进一步优化费用结构。

[3] 尹艳秋.必要的乌托邦:教育理想的历史考察与重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引言1.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5.

企业社会责任中心理维度的满意程度是员工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测量指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将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心理维度的满意度评价指标定义为:民营企业关爱员工的方式(U31)、非工作时间的员工福利(U32)、社会文化的发展(U33)、生态与人文环境保护(U34)四个方面。

村长家的大门敞开着,老鳜鱼瞅了下四周没人。一闪身钻进去。村长四细狗正在院子里的银杏树下吃茶。有几片树叶在他脚下滚动。树底下还有两只公鸡,它们被捆在一起,两只公鸡都伸着脖子喘着粗气。

[6] 石云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史研究(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05.

[7] 任建树,陈独秀.陈独秀著作:第2卷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实验三:间歇采样重复转发干扰的采样周期Ts=3 μs,采样间隔τ=0.7 μs,干信比取40 dB,所得目标信息如表4所示,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

[8] 郭贵儒.李大钊教育思想简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随着医院科研管理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的不断转变,科研经费审计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赋予了组织内部控制检查、为风险管理与治理活动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情况的重任。渐渐成为辅助政策落地、规范单位运行、实现国家良治的机制保障;实施财务监督、有效落实责任、规避项目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的必要措施;顺应社会舆情、消除破窗效应、宣传贯彻国家政策、营造风清气正的关键节点;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审计咨询、深化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

[9] 李良明.恽代英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27,161,430.

[10] 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33.

[1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9.

[12] 恽代英.恽代英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81.

[13] 杜成宪,王宝星.中外教育简史(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革命”(revolution)一词源自天文学,后来作为一种隐喻用于政治生活领域,现代意义上的“革命”与其最初的意义相去甚远,代表了一种新精神,一种现代精神。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就富有强烈的革命性,将革命称为“历史的助产士”“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异化和片面性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所致,生产资料的私有牢牢控制着无产者的劳动权利甚至生存权利,成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桎梏。“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目的是以宣传和政治斗争的一切手段达到破坏旧社会——推翻资产阶级,在精神上、政治上和经济上解放无产阶级和实现共产主义革命。”[16]要使人获得自由和解放,就要激起人们的批判意识和革命意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构成了独一无二、开天辟地的大事件,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民族解放之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全面考察、研究中外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差异,认为中国的革命道路不同于欧洲的革命。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27]周恩来指出:“工人是国民革命的领袖,要领导农人兵士而为工农兵的大联合,共同来打倒帝国主义”[9]161。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状况相结合,确立中国革命由工人阶级领导,将中国占绝大多数的农民团结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之路。干部、工农大众的革命教育,成为当时革命之急需。“没有教育是不能改造社会的,只有革命的教育才是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9]430中国共产党清除了封建社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极端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教育的毒瘤,将社会革命和教育革命相结合,通过革命的教育促进社会的革命,通过社会的革命推进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培养合格的革命者、建设者和接班人。

[15] 刘建军 .“为人民服务”的命题史考察[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7).

[16]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626.

[1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2.

放样数据的计算主要包括ZY、QZ、YZ之间的桩号、桩间间距以及其对应的偏角值的计算,其主要根据参数设置输入的参数计算得到。其中获取设置输入参数的主要代码如下:

[18] 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97.

[19] 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评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代化[J].教育研究,2013(11).

[2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1]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09-10.

[2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在湿法脱硫后增加湿式电除尘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端干式除尘器和湿法脱硫组合无法满足排放要求的问题。根据湿式电除尘器阳极板形式存在极大差异,具体可以包括金属板式湿电、导电玻璃钢管式湿电等方面,而且这些湿电都需要用应用业绩来说话,也算是获得了一些运行经验。其中,金属板式湿电和导电玻璃管式湿电应用业绩较多。2013年,在燃煤电厂开始使用金属板式湿电并投运一段时间后,金属板式湿电的弱点逐渐暴露,而导电玻璃钢管式湿电由于形式多样、布置灵活、综合性能优异,迅速崛起,成为燃煤电厂主流的湿电形式。

[23] 吴康宁.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再审思[J].教育研究,2016(8).

潘小芳
《当代教师教育》 2018年第01期
《当代教师教育》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