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幼态持续及其教育学意义

更新时间:2009-03-28

1884年,巴塞尔大学的动物学教授科尔曼(Julius Kollmann)创造了“幼态持续”(neoteny关于neoteny一词的造词来源,刘晓东指出:“英文‘幼态持续’一词neoteny,是对德语Neotenie一词的借用。”参见:刘晓东:《“幼态持续”及其人文意蕴》,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第77-89页。)一词,以说明成年蝾螈在水栖环境中保留幼年时期用腮呼吸的现象。进化学家继续沿用了“幼态持续”这一术语,来描述人类在种系进化中,成年后裔对灵长类祖先幼年特征的保留。[1]

幼态持续的思想是在与重演论进行论争的过程中逐步丰富起来的。19世纪,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将胚胎学的理论运用于进化思想,首次提出了重演论(law of recapitulation)。重演论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个体重演种系发生”(ontogeny recapitulates phylogeny),即个体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重演祖先成体的发展阶段或者发展特点。 [2]214与重演论相反,幼态持续思想认为,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后裔成体重演祖先幼体的发展阶段或特点。幼态持续思想是对重演论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古尔德认为,幼态持续是指通过身体发展的延迟而带来的对幼年特征的保持。[3]228

一、幼态持续的本质:延迟的异时发生

异时发生是进化的方式之一。古尔德认为进化有两种产生方式,一种是新特点的增加(addition),一种是移位(displacement)。新特点的增加是指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出现新的特征;移位即异时发生(heterochrony),是指某特征已有的发展时序的改变。

古尔德认为异时发生是指对祖先特征的出现时间和发展速率的改变。[3]2异时发生包括两种对祖先特征出现时间的改变方式,一种为加速,一种为延迟。重演论是一种加速的异时发生方式,幼态持续则是一种延迟的异时发生的方式。重演论已为大多数生物学家所否定,他们认为,人类以延迟的异时发生方式进化,即幼态持续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方式。

()异时发生是指特征的发生时间的改变

异时发生的现象最早为英国进化胚胎学家加文·德贝尔(Gavin de Beer)所察觉。但是当时他提出的概念是“幼体生殖”(paedogenesis)*“幼体生殖”(paedogenesis)是异时发生的一种类型。Paedogenesis由paedo以及genesis构成。paedo意为“儿童”,genesis意为“生殖”。。“幼体生殖”是指在性早熟的情况下,身体却仍处于幼年的发育状态,甚至是停留在胚胎形态。德贝尔并未意识到他所说的“幼体生殖”与异时发生之间的关联,但是“幼体生殖”的提出意味着不同器官的发育时间和速率是不同的这一现象首次被关注。可以说,“幼体生殖”的发现为异时发生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所谓相同对比就是从个别中寻找一般,在个性中寻找共性。同样是对世界各国的认知与把握,万变不离其宗,各国的特点与特色虽然各不相同,但其落脚点大同小异,当学生将各国的知识内容及其重难点有效把握后,从看似迥然不同的纷繁复杂的知识点的汇集中,自然而然地抽提出了作为区域地理的体系要义,简言之,学生学了,同时,知道该怎么学了。即所谓颇具哲学意味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2.4 提取次数对综合评分的影响 在60%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时间为2 h、液料比为15∶1(V/m,mL/g)的条件下,分别设置提取次数为1、2、3、4次。取处方配比药材样品(均粉碎,过4号筛)适量,分别进行加热回流提取,按“2.1.6”项下方法进行各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并计算综合评分,结果见图2D。由图2D可知,综合评分随提取次数的增多而先增加后趋于平缓,当提取2次时综合评分已高于2.95分,故最终选择2次为提取次数。

()异时发生的原因是基因调节系统的改变

然而,人类和黑猩猩或猕猴之间不显著的基因差异却最终表现为巨大的表现型差异,这又如何解释呢。古尔德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人类与其亲缘物种之间存在着少量的基因差异。而且,这类基因必定影响整个生物,而不仅仅是影响单个特性。即使遗传整体差异不大,这些关键基因的少量变化也可能使两个物种发生很大的差异。[4]43古尔德指出,这部分少量基因是控制了其他基因表达时间的关键基因,即基因调节系统。

基因调节系统是指对基因活动的定时进行调节的部分基因,即控制发育事件定时的基因。基因调节系统只负责其他基因的开启和关闭,而不负责决定特定的性状。基因调节系统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发育的情况。“显然,每一调节基因的变化都会对整个生物造成巨大的影响。延迟或加速胚胎发育的某一关键事件,整个发育过程都会随之改变。”[4]43控制发育时间定时的基因的开启和关闭的改变,或者说调节系统的改变,延迟或者加速了个体发育的某一关键事件。基因调节系统的改变是异时发生现象的分子生物学层面的事实。

()延迟的异时发生是人类进化的关键

仅从基因型的差异来看,人类与其他亲缘物种的差异不大。“金和威尔逊已经表明,人类与黑猩猩之间的遗传整体差距比兄弟种之间的平均差距小,比测试过的任何同属种之间的差距更小。”[4]42通过分析蛋白质电泳材料,杜比宁也发现人和黑猩猩的蛋白质的差异很小。[5]同样,福尔迈提出,人与猕猴之间竟仅存在一个氨基酸的差异。 [6]这些研究都共同认为,人类与亲缘物种之间的遗传差距或者说基因上的差异非常小。

最初,异时发生方面的研究关注的是发育层面的事实。生物学家将后裔和其祖先的发育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二者在某些性状、形态或结构的发生时间及发展速率上的差异。随后遗传学的兴起,使得基因逐渐成为研究的中心问题。同样,对异时发生的研究也开始聚焦到基因层面。以古尔德为代表的生物学家从基因层面对异时发生进行解释。他们认为异时发生其实是人类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对基因调节系统的改变。

消落带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如何在保障河岸安全性与泄洪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强河岸的渗透性,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实现消落带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还需要研究者们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两叶一心时每处理随机选择3株幼苗测量下胚轴长度、叶面积、根长度、根表面积等形态指标。每处理重复3次,其中下胚轴长度、株高、茎粗、用游标卡尺测量,精确度为0.02 mm; 叶面积、根长、根表面积等指标用植物生长分析仪(Epson Perfection V700 Photo)测量。

人类与其他亲缘物种的差异就在于控制发育时间的基因不同。人类与其他亲缘物种之间调节系统的不同,使得二者基因表达的开始与结束的时间不同,最终导致了人类与黑猩猩等亲缘物种之间的巨大差异。这就是说,延迟的异时发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根本,即幼态持续是人类进化的关键。

二、幼态持续的具体表现:童年期的延长与幼年特征的保留

古尔德认为,“人类是否为幼态持续的,并不仅仅取决于我们是否拥有一些显著的幼态持续的特征;而是人类在一个延迟发展的矩阵的影响下,是否改变了成人的普遍特征”[3]397。人类是幼态持续的,这表现在人类拥有一些显著的幼态持续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在延迟发展的影响下,即在某些特征发展速率延缓的作用下,人类具有一个更为延长的童年期。

从图11可以看出级联型串联方式下,不控整流输出电压出现毛刺,而对毛刺进行傅里叶变换将会得到某些谐波,这种情况主要由于网端电源换向所致,为下一阶段通过加装滤波器进行滤波,使整流电压波形更为理想提供了思路。

()童年期的延长

人类具有一个延长的童年期。瑞士动物学家阿道夫·波特曼(Adolf Portmann)认为,人类的生殖模式是“次级守雏型”。“次级守雏型”生殖模式的提出基于哺乳动物的两种基本生殖模式:“守雏型”模式和“早熟型”模式。守雏型模式是指孕期短、发育不全、生命周期短、脑小、社会行为尚未发育好、产仔多的生殖方式;早熟型模式是指孕期长、发育良好、生命周期长、脑大、有复杂的社会行为、一胎产仔少的生殖模式。而人类婴儿在出生时却既表现出了守雏型模式的特点——发育不全、社会行为尚未发育完全等,又表现出了早熟型生殖模式的特点——孕期长、生命周期长、一胎产仔少等。因而,波特曼将人类的生殖模式称为“次级守雏型”。[7]人类的“次级守雏型”的生殖模式反映了人类在出生时,发育仍不完全,需要度过一个较为漫长的童年期。

依据设计规程DLT5330-2015,对掺有掺合料的水工混凝土的水胶比先进行初选,然后根据各掺合料的品质试验确定。砂率也先初选,然后应根据骨料品种、品质、粒径级配、水胶比和砂的细度模数等在试验试配中确定。

为什么人类会采取“次级守雏型”的生殖模式呢?或者说,为什么人类需要一段更为延长的童年期呢?事实上,童年期的延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产物,与人类在进化中发生了的一些重大改变有关,包括采取两足直立行走、女性骨盆开口程度和骨盆结构的变化以及脑的发育方面的进展等。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脑的增大对骨盆开口程度的需求以及两足直立行走对骨盆开口的限制之间的矛盾使得人类具有一个延长的童年期。一方面,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类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人类从森林走向草原,从植物采集变为捕猎为食,从四肢爬行转变为两足直立行走。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两足直立行走直接改变了人类女性骨盆结构并且限制了骨盆开放的程度,它要求婴儿必须在脑容没超过该限度时出生。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的进化演变,人类脑容量的进化要求骨盆的开口增大。但是骨盆能打开的程度是有限的,这个限度由有效的两足直立行走的工程学的需要规定。当新生儿的脑容量为其现在的数值——385毫升时,便达到了这个限度。[8]人类进化意味着人类的脑容量必须改变,然而如何摆脱骨盆开口限度对人类脑容量的限制呢。人类选择了“次级守雏型”的生殖方式,在胎儿尚未发育完成时,便将其分娩。人类新生儿处于未成熟状态,并需要经历一个“体外子宫期”,即具有一个延长的童年期。

目前在医院发展中产生的所有药品信息,都主要是来源于医院的药库信息系统。新的药品信息都是在药库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行维护和录入的。信息的维护和录入工作包含有把药品的名称、规格、生产厂家、门诊药房以及发药单位和医保编码等项目进行录入管理,其中还要详细的记录好药品的出库和入库数据,方便后期的药物盘点工作开展。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选择了一个延长的童年期。*杨宁指出,延迟发展和人类童年期延长具有适应性价值。参见:杨宁:《再论进化、发展和儿童早期教育》,载《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第3-10页。这是个体获得更好的发展的需要。延长的童年期给了个体更多的探索机会,使个体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和灵活性,并有利于个体在社会性、认知等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正如比约克伦(David F. Bjorklund)所说:“我们缓慢发展的大脑和延长的童年期给了我们时间和可塑性来学习人类复杂的文化并使我们远离有害的环境。”[9]112约菲(Joffe)为这一论点提供了直接证据。通过比较包括人在内的27个灵长类动物的脑的大小、脑的结构以及未成熟期的长度和社会复杂性,约菲发现,童年期的长度与种群大小呈正相关。[9]103-104这表明,种群越大,社会越复杂,所需要的社会技能越复杂,则脑容量的发展程度越高、童年期就越长。该实验直接表明了延长的童年期和社会复杂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而且,人类延长的童年期也对人类家庭和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配偶关系和劳动分工可能是对后代成长缓慢的适应结果,从而使得后代的成活率更高。同时,婴幼儿的幼态特征使得父母对幼儿产生怜爱等积极情感。这也使得配偶关系更加稳定,一夫一妻制也因而产生。

其二,忽视童年期的内在秩序。“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教育主张即是对童年期内在秩序的忽视,企图加速儿童的生长节律。正如儿童身体的成长规律不为外界意志转移一样,儿童心灵的生长秩序也是不能人为改变的。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内在的“时间表”。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是“一个自我引导按照精确的时间表在愉快与欢乐中孜孜不倦地从事着创造宇宙中最伟大的奇迹——人——的工作的人”[13]。不顾儿童的生长的自然秩序,反而会阻碍儿童的生长。

()幼年特征的保留

幼态持续直接表现为幼年特征保留到成年生活中,即成人保留有幼态持续的特征(neotenous traits)。包括幼态持续的形态特征(neotenou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幼态持续的行为特征(neotenous behavioral characters)以及幼态持续的心灵特质(neotenous spirit)。*现有对幼年特征的分类有三种:其一,詹姆斯·O·卢格以表格的形式将幼年特征分为了幼态期生物特性和幼态期行为特性。幼态期生物特性包括大脑迅速生长、发育,依赖期持续时间长、生长期持续时间长、后期生殖成熟发展、幼稚面部表情的保持等方面。幼态期行为特性包括探索、学习、思考、爱、敏感性、灵活性、开放性、实验态度、复原力、游戏、舞蹈、歌唱、惊奇感、想象力、创造性、好奇心、组织的需要、富于同情心的智慧、诚实和信任、欢笑、流泪、幽默感、乐观、喜悦等。(参见:詹姆斯·O·卢格著,陈德民,等译:《人生发展心理学》,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962-963页.) 其二,杨宁沿用卢格的总结,也认为幼态持续特征可分为幼态期生物特性和幼态期行为特性。(参加:杨宁:《人类行为的幼态持续——兼论游戏的本质与意义》,载《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第44-46页.) 其三,蒙塔古虽未对幼年特征直接分类,但是蒙塔古的著作《越活越年轻》(Growing Young),在第二章“幼态持续和人类生物进化”(Neoteny and Human Biological Evolution)中介绍了幼态持续的形态特征或身体特征,也即卢格所说的幼态期生物特性,在第三章“人类行为的进化”(the Evolution of Human Behavior)中介绍了幼态持续的行为特征(包括游戏行为、可塑性、适应性、假装等),并主要在第五章“儿童”(The Child)介绍了幼态持续的心灵特质(关于幼态持续的心灵特质的详情可见于下文)。因而,笔者按蒙塔古的分类方式,将幼年特征分为了幼态持续的形态特征(neotenou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幼态持续的行为特征(neotenous behavioral characters)以及幼态持续的心灵特质(neotenous spirit)三个方面。(参见:Ashley Montagu.Growing Young[M].Bergin&Garvey Publishers,New York:1989:12-45,46-61,94-105.)古尔德认为,幼年特征是后裔潜在适应的贮存室,这些特征在发育明显延迟的情况下可以便利地利用起来。[4]61在发育延迟的影响下,一部分具有适应性作用的幼年特征保留到了后裔成年阶段。幼年特征的保留为后裔发展提供了一个“潜在适应的贮存室”,这使得人类后裔在面对进化中的挑战时,能够有更多适应的可能性。

首先,部分幼年的形态特征保留到了成年。以伯克为代表的进化论学者发现了形态特征的保留。伯克提出了“胎化学说”(Fetalization-theory ),对幼态持续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整理。伯克说道:“在身体发展上,人类只是一个性成熟的灵长类胎儿。”[2]6伯克通过对化石分析,发现人类将部分幼年时的身体形态特征保留到了成年。以枕骨大孔的位置为例,胚胎期的人类和胚胎期的哺乳动物的枕骨大孔的位置相同,二者的枕骨大孔都位于颅骨下侧,孔朝下。成年以后,其他哺乳动物为了适应四足生活,枕骨大孔的位置变为颅骨的后侧,孔朝前。人类成年后为了适应于直立行走,则延续了幼年枕骨大孔的位置。伯克还对幼态持续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样,蒙塔古也对人类幼态持续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列举。他认为,颅曲的保留,颅缝的延迟闭合,前额保持幼态的球形、短颅化、少毛化等都是幼态持续的形态特征。这些幼态持续的形态特征的保留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理特征、生理构造的进化。正如德贝尔所说,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被幼态持续影响的形态特征越来越多。他进一步说道,只要我们保持幼态特征,就有进一步进化的可能。[2]222

其次,幼态持续的行为特征也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猿类行为学家莫生(William A. Mason)认为,人类的玩耍、好奇心、创新行为等的保留是幼态持续的行为特征的体现。[2]239莫生认为,幼态行为特征的保持给了人类行为更大的可塑性与灵活性。同样,洛伦兹(Konrad Lorenz)认为,人类幼态行为特征与幼态形态特征密切相关。洛伦兹强调了对环境的探索以及有创造性的互动等幼态行为特征的重要性。

最为典型的幼态持续的行为是游戏。正如格鲁斯(Gross)所说,与其说动物是因为年幼、爱玩而游戏,不如说动物之所以有幼儿期,是为了游戏。[10]成本效益分析方法(Cost-Benefit Analyses)认为,如果自然选择了一种结构,那么该结构带来的益处一定大于成本。费根(Fagen)也认为,成本和效益是相对应的,高成本对应着高收益,同样,低成本意味着低收益。[9]322按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来说,儿童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游戏上,那么儿童的游戏行为应当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游戏能够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并且能够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一方面,游戏能够发展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儿童与同伴以及成人的游戏能够帮助儿童灵活地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尤其是想象游戏更加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性的发展。比约克伦等人认为,想象游戏能帮助幼儿站在同伴的立场上思考,这是游戏的直接效益。[11]想象游戏也能够让儿童在模仿中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同情。此外,打闹游戏不仅能够让儿童掌握社会信号的含义,并让儿童在同龄群体中建立领导力、学会自我评估。另一方面,游戏是创造力的来源。当个体处在一个新的环境时,游戏为行为、认知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了机会。游戏是创造力的来源,能够引向适宜于当前环境的新的问题解决方式。比约克伦等人认为,年幼个体更倾向于游戏,更具有好奇心,因而与成年个体相比,年幼个体更可能引发创造性行为。[12]游戏为个体提供了创新的机会,事实上也使个体具有灵活性与可塑性。蒙塔古也认为,“当我们看几百万年来生理进化的化石,我们发现,进化过程中人类越来越幼态化。进化包括对祖先成年特征的抛弃以及对祖先幼年特征的保留和发展。人类发展延长了,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成长和发展,在功能和行为特征上也是如此。正是人类幼态持续带来的可塑性、可锻性和适应性使得猿进化为智人,这些幼态特征的进一步发展将继续推动人类的进化。”[2]60-61

最后,幼态持续的心灵(孩子般精神的持续)在人类进化和人体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幼态持续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阿什利·蒙塔古(Ashley Montagu)认为,人类的奥秘是在身体、精神、感情、行为的发展上保持幼年特征,而不是逐渐脱离它。[2]2相较于伯克、洛伦兹等其他进化学家,蒙塔古对幼态持续学说的一个突出贡献就在于他对人类在精神上保持幼年特征的认识。

蒙塔古提出“幼态持续的心灵”(neotenous spirit)的概念,并将他所说的“spiritual”界定为个人的持续性的精神。他认为“精神”的含义是“构成一个人的品质和世界观的特征。这是个人持续性的精神,与其是否加入宗教组织无关。”[2]58具体来说,这种个人持续性的精神就是指孩子般的精神,就是儿童所具有的精神,是爱与被爱、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思想开放、实验精神、自发性、热情、幽默、爱玩耍、欢乐、乐观、诚实、自信、有同情心、聪明。总体上概括而言,儿童具有的精神特征就是纯真无邪,精神饱满。[2]59蒙塔古认为,幼态持续的心灵就是孩子所具有的精神一直持续发展到成年个体,从而构成了一个人的整体品质或者说精神面貌。

在人类进化和人体发展中,幼态持续的心灵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也许在人类进化的五百多万年中,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对幼态持续的心灵的保留使人类得以存活。换而言之,在深层次上,儿童的精神是人文精神,它具有适应性作用,也具有极大的生物价值。”[2]59在个人的一生中,幼态持续的心灵也非常重要。蒙塔古认为,对智者最高的赞美就是说他具有幼态持续的心灵,能够葆有自己“内心的孩子”,留存童心。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成长、不是来自年长或者变得成熟,而是来自发现并认识自己内心的孩子。[2]196人生最终或者最大的幸福就是复归于婴孩,重返“第二次的天真”,童心不灭。这即是生长的奥秘。

三、幼态持续思想对现实教育的启示

()儿童教育应重视童年期本身的价值

无论是从身体发育还是从心理发展来看,童年期的确都是发展不成熟的阶段。但是,童年期与成年期相比,只是事实上的不成熟,而非价值上的劣等。幼态持续思想为童年期“平反”,以生物学和进化论上的事实确证了童年期不能为成年期所取代的价值地位。当今儿童教育实践却以尽快进入成年期作为标杆,教育场域中的很多做法都忽视甚至误读了童年期本身的价值。

其一,轻视儿童不同于成人的认识。成人的认识是逻辑的、理性的,儿童的认识是梦想、游戏、诗意的。事实上,儿童非理性的认识具有自身内在的逻辑。儿童的认识是一种朴素理论,是他们对周围的各种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的根据。然而,在教育现实中,仍然有不少教师认为儿童缺乏经验或者忽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将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灌输给儿童。

1875年,海克尔正式提出“异时发生”这一术语。他认为异时发生是指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一个特征相较于其他特征而言,发生了移位。德贝尔也从种系发展的角度,对异时发生作出了解释。异时发生是指与祖先的某特征的发生时间相比,该特征在后裔个体发展的时间发生了变化。[3]221

人类发展的延迟,或者说延长的童年期是进化所选择的产物。正如比约克伦所说:“从发展的角度说,延迟的个体发生是选择进化的产物,也是人类进化为现代人的关键。”[9]103-104人类脑容量发展的要求、人类两足直立的行走方式、人类骨盆的限度共同决定了人类具有一个延长的童年期。延长的童年期也是对个体发育需求的适应。

其三,否定童年期的目的地位。当成年期被看作衡量童年期的标准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弥补童年期和成年期之间的空缺。成人从自己的生活和世界出发,认为儿童的生活、儿童的视角、儿童的兴趣是毫无价值的。通过这种比较,成人要求天性活泼的儿童学会安静、静坐,要求爱幻想的儿童写出标准答案……这些做法都是对童年期目的地位、童年期价值的否定,把童年期当作成年生活的预备。当教育以成年期为目的,儿童就在本该专心建造自己的童年期时,被迫痛苦地走向未来。这就不仅使童年的丰富性得不到展开,也使得未来成为无根之木。“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实现现在的可能性”[14],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为成年生活的预备。

童年期本身应当成为教育的目的。除此之外,教育没有其他外在目的。成年期只是在实现了童年期之后,自然导向的可能性。“儿童期作为‘不成熟期’自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价值。任何‘催熟’或‘揠苗助长’的做法都是对于‘不成熟期’的不尊重,而且对于儿童本身和人类群体的发展都是有害无利的。”[15]28-29教育应当认识到童年的丰富性,尊重童年期自身的发展节律与内在规定。

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高校后勤保障服务的管理方式,淡化后勤保障服务机关行政色彩,提高专业化监管水平,强化服务保障功能,提高运行效率效益。

()儿童教育不应小觑童年期的游戏

游戏是一种典型的幼态持续的行为。包括游戏在内的幼态持续的行为使人类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和灵活性。游戏不仅影响了人类的进化,同样也有益于儿童当下的生活。

5)输出调整:根据控制寄存器来实现对流水迭代单元计算出的结果进行调整,使任意象限的输入值计算后能恢复到该象限上。

古尔德在《儿童是人类之父》(The Child as Man’s Real Father)中说道,人类幼态持续的最好证据就在于作为成人的我们仍然保留着我们自身的幼态阶段。[2]243幼年特征在人类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幼态持续思想来看,成人也是“永恒的儿童”,他在身体形态、行为、精神特质等方面都保留了幼年的特征,是部分不成熟的个体。但是,幼态持续理论虽然说明了“不成熟”“幼年”的重要性,却“并非否定成熟,成熟仍是发展的目标”。这就需要辩证地处理好“不成熟”与“成熟”之间的关系,也即儿童和成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儿童需要文化、经验的浸润,需要成人的引导;另一方面,成人也保留了部分的幼年特征,是“二次天真”的成人。成人也需要向儿童学习。儿童教育应当建立在辩证对待儿童和成人关系的基础之上。教师既要以符合儿童需要的教学内容引导儿童成长,也要保护儿童的“幼态持续的心灵特征”,即童心。只有处理好了这一辩证关系,儿童教育才能实现“自然地人化”,社会、文化也才能保持永续的动力并不断地创新。

一方面,是因为对游戏和学习关系认识不清。游戏被视为学习的对立面。自古以来,我们倡导“勤有功、嬉无益”,认为游戏会妨碍学习或将游戏视为学习后的消遣。事实上,游戏也是学习的一个部分。首先,游戏与学习二元对立的消解建立在学习观的变革之上。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即是获得文字符号为载体的学科知识。传统的学习观只是狭义的学习,仅包括学科知识的获得,而排斥了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经验的增长。于是,传统的学习观要求儿童长时间的静坐、集中注意力,排斥儿童的游戏。而广义的学习观则认为,游戏是儿童自发、自然的学习行为,儿童在游戏中习得身体、认知等方面的经验。其次,游戏促进儿童身体发育,也能为学习创设更好的生理基础,游戏影响大脑的发育。近年来脑科学研究表明,游戏影响脑神经联系的形成。甚至有研究发现“游戏不充分的或很少被抚触的幼儿,他们的大脑比同龄正常儿童的大脑要小20%~30%。”[15]30最后,游戏能够促进儿童主动积极地学习。游戏不仅为儿童的学习创设了自由、轻松的环境,而且有利于儿童进行探索、发现。

另一方面,教育场域中对游戏活动的忽视是因为对游戏本身价值的误解。正如贝特森 (Bateson)的质变观点(metamorphic view)所说,游戏不是成人行为的不完全的、不完美的版本,而是直接有益于儿童当下生活的行为。[12]游戏不仅具有发展价值,有益于儿童认知、社会性、情感等的整体发展。而且,游戏也是儿童重要的存在方式。对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自然的生活方式,他们游戏不是因为任何游戏之外的原因。“儿童游戏是自发的、自由的,它是有意识的主体的潜意识活动,是生命的全方位的表达”。[16]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重视儿童的游戏,是对儿童生命的尊重。因而,在教育场域中,既要保障儿童的游戏时间、儿童的游戏权力,也要正确处理好游戏和学习的关系。

()儿童教育应当处理好儿童和成人的关系

然而,当下的儿童教育实践不注重儿童的游戏。甚至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活动也被轻视,很多幼儿园用“小学化”的内容取代了游戏活动。教育实践普遍存在忽视游戏活动的倾向。

自杜威以来,儿童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已基本形成。然而,教育实践的现代化却仍处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一些教育工作者仍将童年期视为成年期的预备,将游戏视作学习的对立面,用成人的价值判断取代儿童的生长需要。儿童观、教育观的转变一直是儿童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幼态持续的相关思想为重新思考童年期的价值、进一步认识儿童,提供了进化论、生物学方面的有力支持。幼态持续思想指出,人类不同于其亲缘灵长类动物的关键就在于童年期的延长、幼年特征的保留。幼态持续思想有助于从进化事实层面推进传统儿童观的现代化,也能促进儿童教育工作者对实践活动加以反思。

童年期的延长和幼年特征的保留是幼态持续的两个重要的方面。童年期的延长和幼年特征的保留是“潜在适应的贮存室”,不仅帮助人类经受进化的考验,而且也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发展的需要。

[1] 杨宁.人类行为的幼态持续——兼论游戏的本质与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01(3):44-46.

从不良反应报告表中看到,将活血止痛胶囊用于治疗妇科附件炎,附件炎的中医治疗需分清寒热、虚实的不同,辨证论治认为湿热下注型应清热利湿;瘀热互结型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寒湿凝滞型应温阳散寒、活血祛湿;但报告表中未见中医辨证,用药太过粗疏。还有,将活血止痛胶囊较多用于治疗关节炎,此症根据病因可分为: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骨性关节炎及化脓性关节炎;要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不可大而化之、笼统用药。

[2] ASHLEY MONTAGU.Growing Young [M]. New York:Bergin & Garvey Publishers, 1989.

[3] STEPHEN JAY GOULD. Ontogeny and Phylogeny [M].London: The Belke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4] 斯蒂芬·杰·古尔德.自达尔文以来:自然史沉思录[M].田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5] 杜比宁.人究竟是什么[M].李雅卿,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258-259.

[6] 福尔迈.进化认识论[M].舒远招,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112.

[7] 杨宁.儿童是人类之父——从进化心理学看人类个体童年期的本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07-113,145-152.

(1)风荷载值:在计算搁板或刚架和支撑构件时,当高度范围较大时,可将其分为多个区段,高度范围约为5m,并使用相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计算风荷载。如果风荷载值范围太大,则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也将偏向大值,这可能导致大的风荷载。

[8] 理查德·利基.人类的起源[M].吴汝康,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6.

[9] BJORKLUND, D.F., PELLEGRINI, A.D. The Origins of Human Nature: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M].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2.

[10] DAVID F.,BJORKLUND, BRUCE J. ELLIS.Children, Childhood, and development i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J].Developmental Review,2014 (34):225-264.

[11] A.D. PELLEGRINI,DAVID F. BJORKLUND. The Ontogeny and Phylogeny of Children’s Object and Fantasy Play [J].Human Nature,2004(15):23-43.

[12] DAVID F. BJORKLUND,ANTHONY D. PELLEGRINI. Child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J]. Child Development, 2000(71):1687-1708.

[13] 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M].北京儿童之家教育研究中心,编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9.

[14]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4.

[15]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6] 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26.

3)教学形式:采用集体备课和联合授课,根据学校实际管理和目前学生、师资条件的特点,在实验组班级进行小范围的实施,在血液与肿瘤疾病中开展OSC横向整合联合CBL教学。每周上课1次,每次课程2小时,带教老师可选择血液与肿瘤疾病门诊或病房常见疾病,学生针对病例提出的问题,查找相关参考资料,每位学生发表意见,分小组讨论,最后带教老师进行总结性讲评。

原料:羊肉片750 g(宜选用内蒙古集宁市产的小尾巴绵羊,而且要阉割过的公羊,这种羊没有膻味),芝麻酱、绍酒、酱豆腐、腌韭菜花、酱油、辣椒油、卤虾油、米醋、香菜末(洗净消毒)、葱花适量。

 
彭丹
《教育学报》 2018年第02期
《教育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