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看山还是山——从“2017课标”看课改的“语文”指向

更新时间:2016-07-05

本世纪之初掀起的语文课程改革被称为“新课改”其实这场语文“新课改”早已不“新”。然而正因为这场“课改”至今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还只能以“新”称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下文简称“2017课标”)的问世,实际上就是“拨乱反正”,保持这次课改的“连续性”。

一、看山是山:“新课改”本来面目

近来经常有人指责别人忘记了语文“新课改”的本旨,也经常听到“难道我们还要回到‘课改’前的老路上去吗”之类的责问。确实,这场语文“新课改”的初衷已经渐渐模糊,给人以雾里看花的感觉。要看清“新课改”的本来面目,需要追本溯源。

(一)“万炮齐轰”中闪亮登场

语文“新课改”本从属于21世纪初国家新课程改革;但是说语文“新课改”引发了这场“新课改”,并不过分。最早,正是20世纪末发生的对语文教学的“万炮齐轰”才引爆了这场“新课改”,一时甚至出现了“误尽苍生是语文”这样的说法。语文教学一下子成了千夫所指。那么,如此遭人憎恨的语文的主要罪状是什么呢?简言之,那就是低效高负,以致学生不喜欢。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考试时语文“长分”难。这骨子里已经有着功利主义的色彩。于是逼出了语文“新课改”,而整体的课程改革也就随着语文“新课改”开始了。

虽然我熟悉的几个孩子天性是很疯的,玩疯起来大喊大叫,但这个完全不矛盾。good manner不是天生的,是家长后天严格的家教和努力得来的。

现在谁都清楚,农村劳动力匮乏,农业要想实现现代化,要么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么就是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代替人工,把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这些年农业规模化经营看,大家失败的原因,主要还是人员的问题。看着那些在电视镜头前,像模像样地告诉电视观众,某人一腔热血,回报社会,把老乡土地成片流转,让周边的农民转变成农业工人,真不知道他们心里委屈又要向谁诉说呢?

语文教学的最早改革在高考中体现,1999年高考出现了“话题作文”,当时一片叫好。其实话题作文的出现改变的不仅仅是作文的形式,更改变了作文思维的开放性和作文评判标准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就是语文“新课改”的前站。但是,我们今天只是肤浅地反思话题作文因为有“宿构”的可能及评分容易产生分歧等问题,不适合用于高考,却忘了话题作文为语文“课改”试水的历史价值。

经过研究得知:观察组中护理满意度,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指标大小分别(96.09±2.00)分、(4.16±0.13)mmol/l以及(6.20±1.11)mmol/l,所有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不从属于语文,但是,“研究性学习”天生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什么“研究性学习”会先于整体的课程改革出现?先行实验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把“新课改”的最主要的观点亮出来了,那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习的自主性、协作性和开放性。

简言之,语文“新课改”就是因为全社会对语文教学的低效不满而逼出来的,而语文“新课改”的步伐也先于整体的“课改”。

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反对瞎折腾。我们的语文“课改”更要反对瞎折腾,那种冥思苦想巧立名目的折腾可以休矣。当我们走上讲台时,要牢记自己是在上语文课,而不是政治课、思想品德或者泛文化课,有这点就足够了。在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语文的知识能力体系,是我辈的职责。

(二)从先行者“研究性学习”看“新课改”初心

“这不是真正的地球,只是一个实验基地。我们都是实验品,我们的生活圈都是规划好的,有的人在我们的世界里扮演了好几个角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感觉某个陌生人很面熟的原因。我们就是一群被监视的小丑……

学生的课业负担没有减轻,相反越来越重,其原因不在语文教学本身,更不在语文教师。如前所述,教育行政机构甚至地方政府把教育当作政绩搞,有那么多统考(“月考”甚至“周考”),有那么多调研,有那么多分数统计,教师的日子不好过,于是学生的日子也就不好过。几年前南京曾有高考之痛,高考成绩下降,南京市人大就质询教育局,结论是“南京的素质教育过头了”,于是南京的走读生开始夜自修,于是南京的闻名全国的研究性学习偃旗息鼓。某市的一位教育局长说“我不懂教育,只懂产量”,于是统考数据统计到小数点后面两位,高0.01则好,低0.01则差。教育大局若此,语文课哪有减轻学生负担的可能。

1997年开始的“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铺垫,经三年多“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出现了上海晋元中学、南京师大附中这样全国性的标杆。于是新课程方案隆重推出,“研究性学习”成为学分最高的必修课。“新课改”隆重登场。

(三)一度对语文“新课改”的美丽憧憬

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问世,标志着语文“课改”走上了正轨。尽管这两份“课标”表述不尽相同,且都有不完善之处,但对语文课程性质和特点的认定却是一样的。前者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后者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前者主张合作、探究,开放而有活力;后者主张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显然,两份“课标”都认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本文对9例左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的患者采取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李文秀、耿斌、吴江等人[2]的研究结果相似,李文秀等人的研究结果为8例患者的平均左室舒张末内径为(51.36±2.62)mm,平均左室收缩末内径为(34.06±1.92)mm,平均左室射血分数为(69.61±1.02)%,但是李文秀等人的研究将8例患者的结果全部采取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数据清晰,更具研究性,需要本研究进行学习。

如果真的按照预设的“新课改”的路子走,或许学生的负担会减轻,而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全面提高。遗憾的是,今天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语文“课改”一开始就有一个死结,那就是理想主义的教学境界与功利主义的考试分数第一的矛盾。这注定就是一条很难走通的路。

二、看山不是山:该来的没来

(一)一度被“绑架”的“新课改”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语文“新课改”,一开始就被高举“人文主义”大旗者所左右,这几乎成了这场语文“课改”的标志。然而很快就叫人瞠目结舌,居然再没有人敢理直气壮谈语文课程的知识体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成了忌讳,教科书“人文组元”成了一时风尚……我们不禁迷惑,“山”还是那座山吗?我们见到的语文课还是语文课吗?

我们这场语文“新课改”,几乎就是从“反工具论”开始的。本世纪初,在一次全国中语界的学术会议上,竟然出现了几个人抢话筒大骂叶圣陶的咄咄怪事!他们说的“工具论”就是“唯工具论”,就是“应试教学”。于是一场“与风车作战”的滑稽剧就开始了。更可怕的是直到现在还不让人提出质疑,谁质疑谁就是“蛰伏多年的工具论者”。[1]

作为语文老师,不要太多的左顾右盼,不要亦步亦趋;要有定力,牢记自己教的是语文,是在为着提升公民母语素质而努力。

(二)“选修课”与学生的自主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这是语文“新课改”的一个核心问题。叶圣陶先生一生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为这句话说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一下“2017课标”。“2017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这点出发,“名师”或能成为“良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示范那些一般教师学得会的、对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真正有效的“常态”的语文课。

认真研读2003版高中课标,我们会发现设置“选修”是这场语文“新课改”的最重大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举措之一。所谓选修,顾名思义就是在提供的“模块”中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根据选择结果重组教育班。21世纪初还在基层管理岗位上的笔者,曾经进行“选课”和“走班”的尝试。不幸的是,学生也罢,学校也罢,根本没有选择模块的权利,直接由省级教育行政机构代劳了。全省统一规定了“选修”模块,实际上“选修”成了“必修”,而且这样的选修还以高考内容来配套,纹丝不动。

选修,居然没有选的权利,当然更没有选的过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还是“新课改”吗?但是教育行政部门说,便于管理,便于考核。用搞政绩的办法搞教育,这样的“统一选修”就不奇怪了。更奇怪的是,这样明显违背“新课改”精神的举措并没有多少反对的声音,有些基层学校甚至为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选修窃喜。因为他们也不喜欢选修,不需要这样的选择权。结果必然是学生兴趣下降,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成一句空话。

(三)“研究性学习”的悲剧

这里想问的是,有几所学校认真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多少教育行政机构把“研究性学习”真的当作必修课来对待?有多少语文教师认真指导过“研究性学习”?

听说过“研究性学习也可以短平快”的奇谈怪论吗?听说过“研究性学习赛课”这样的怪事吗?然而,这确实是笔者的亲见亲闻,而且是出自“著名”的教研人员之口。这就是功利主义教育的体现。“新课改”伊始已经被功利主义教育扭曲了。至今很多人还是没有搞清“研究性学习课程”和“探究性学习方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出现一些南辕北辙的做法,也就不足为怪了。

(四)学生负担越来越重,水平不升反降

“新课改”的目的是希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很不幸,这些都没有实现,至少语文课没有实现。

“研究性学习”与凯洛夫的“三中心”论尖锐对立。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原“研究性学习”教研员朱望苏先生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在一次笔者参加的会议上说:“以书本为中心不是研究性学习,以教师为中心不是研究性学习,以课堂为中心不是研究性学习”,后来还加了一句“没有过程不是研究性学习”。朱老师的这几句话把“研究性学习”的特质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了。国家在“新课改”前夜首先开始“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旨在改变教育界人士的教育思想,那就是从“三中心”的框框里跳出来。

语文“新课改”十几年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学生学会自己读书还遥遥无期。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奢谈语文“新课改”的成果吗?该变的没有变,我们是不是该回过头来想想?

即使是提倡“限制科学主义”者,也应该能看到如今学生的语文水平现状吧!除非他并没有真正在中小学教书,或者为了维护“新课改拥护者”的形象故意视而不见。只要参加过中考或者高考阅卷的教师都知道,读不懂极简单的文章者数不胜数,作文中病句连篇、词不达意者比比皆是。至于能流畅甚至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者,实在是凤毛麟角。

这个问题甚至牵涉到一些在“新课改”“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语文教师。且不说分不清“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的普遍现象;一位语文教师,和学生分析说明文的文本结构,但所用的文本却是一篇散文![3]……

这是现状,令人堪忧的现状。

三、看山还是山:还语文本来面目

我们迷惑了,很有点邯郸学步的苦涩,居然忘记怎样走路了。忽然醒悟,佛家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如果“心不动”,就该知道,语文“课改”是要把语文课程改好了,而不是改“没”了。“语文”还应该是“语文”,而不是其他。“2017课标”的问世,令我们重新燃起了希望。

(一)确认语文本质属性

“2017课标”在“课程性质”中再次强调了对语文课程的界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与200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3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法完全一致。所有这些,让一线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研究者对“新课改”再度产生了憧憬。我们期待语文课程出现从经学附庸中脱离出来之后的又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即从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的附庸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真正的课程,成为真正的提高公民母语素养的课程,提高公民读写听说和审美能力等语用能力的课程。这样的课程理念才是基础中的基础,才能得到重视,受到欢迎。

“2017课标”这一次最被热议的是一个新概念“核心素养”。我们认真研读有关内容,发现核心素养的基本元素与2003版课标的提法具有连续性,最关键的是“学科核心素养”板块中的这句话:“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不管千变万化,语文的本质属性不能变。语文就是我们的母语课,是为了提高公民母语素养而开设的基础教育课。语文的开设主要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既然如此,语文就应该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坚持自己的技能训练。语文既然是一门课程,就应该有循序渐进的教学序列。这些都不能变,变了就不是语文。

今年的金樽奖有1325款酒参选,说实话在没加入《葡萄酒》杂志之前,真没想过评选的工作量会是如此巨大。团队加班加点努力,才最终选送了286款葡萄酒进入终选,并由来自6个国家22位评审评选出5名金樽大奖、19名金奖、128名银奖、113名铜奖。从数量上来看,今年送选的酒款里面确实优质葡萄酒比例多了不少,一方面说明进入葡萄酒市场的好酒越来越多;二来也说明了酒商们对金樽奖是越来越信赖,不拿出自己看家的好酒,实在难以跟别家PK一下。

“反工具论”的另一个似乎很“理性”的版本叫做“限制科学主义”。显然,这里说的“科学主义”实际上是“唯科学主义”,这又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概念。[2]实际上就是打着“人文主义”大旗,反对的是语文课程的知识体系,从根子上否定作为独立课程的语文的特性。奇怪的是,这样荒诞的论调在“新课改”中,居然“应者云集”。

P3株C基因全长381 bp (如表2),与对照JaOArS982同源性为97. 64%,其AT含量有50. 66%,序列中含有4个酶切位点(如表2左侧画横线处)。

中国有俗语云:少不入蜀。这是形容平原天府之国物产丰富、气候宜人,让人来了就不想走,容易丧失斗志。不过,随着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打造“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强烈愿望,成都这座偏安于中国西南版图一隅的四川省会城市,正用相当慷慨的鼓励政策吸引新兴产业建设投资落地。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学生长远所得与眼前所得之间的关系。教育本就是长周期的工作,语文教育更是如此。所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所谓润物无声,这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如果急功近利,只能加重师生的负担,对语文教学根本无补。另外,我们也要考虑“短期效应”,不能以“语文见效慢”来推卸具体课堂教学的责任。这个“短期效应”就是学生在每堂课上的真正意义上的有所得。我们常说的“一课一得”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垒山的过程,首先是量的积累,量变到了一定程度就能质变。

如此,学生的主动性就能发挥,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提高。

当班级群回归正轨时,作为群主的老师不妨再多动一点脑筋,多投入一份热情,让这个“群落”真正鲜活起来,焕发勃勃生机。

(二)要为真正的语文垂范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榜样可以帮助普通教师少走不少弯路,而一个不好的榜样,则会让很多普通教师走上弯路。

课改以来,某些“名师”到处“做课”的方式再也不能继续了。如以“人文主义”的名义,从“道”的维度深挖文本,一篇《雷雨》,竟可以从一个周朴园的“周”字,化身万千,最后归结到“周而复始”——宿命。[4]这与拆字先生的玩意儿有何区别?这样走火入魔的深挖居然一时走俏,亦步亦趋者甚众。悲夫!

如此折腾,离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渐行渐远,那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从何谈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立足点置于何处?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名师”为了“脱颖而出”而过度地标新立异。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们愿意用有限的时间,最便捷的方法解决就医的过程。目前国内医院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了医疗业务的预约服务,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1]。实行预约输液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地解决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长、候诊环境差的问题,且提高了护士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用药安全,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2]。2009年3月起我院开始提供预约输液服务,2010年6月设计了门诊输液预约系统并且应用于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如此,一般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就能发挥,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更提高。

夏夜,蚊子飞舞在我头上。蚊子时而落在脸上,时而落于耳边。我从睡梦中醒来,用手拍打驱赶它。哪知秋后蚊子可不是举手投足间一招两式便可消灭的。蚊子飞来飞去,任我怎样努力,把自己的脸都快打肿了,都不能将其正法。一时间,蚊子侵占了我的世界,整个天地之间似乎都是其嗡嗡声。随即睡意全无,心情愤怒。

(三)理想的语文教学:脱离政绩观束缚的公民素质教育

以政绩观搞教育,这是时下的通病,不幸这场“新课改”正好与之对撞。上文说过,本文第二部分所指的几种情况大多与教学管理上追求政绩密切相关。追求时髦,显示自己的“与时俱进”是一些好大喜功的领导的通病。一旦有“新”东西出现,就不顾一切强制推行。所以说,“应者云集”者中有不少是被挟裹而从。“被”挟裹而从者哪有时间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

作为教育行政的管理者,究竟应该在“新课改”中干些什么?

力争农村水利发展再上新台阶。确保年内解决2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年新增有效灌面积98万亩(6.53万hm2)。加快“全域灌溉”和水利现代化灌区示范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年内完成694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建设,力争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30万t,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325亿元,农民人均渔业收入490元。

其一,语文课没有培养文学家、语言学家的任务,更不是为了考分。语文课只是一门公民素质教育课,是为了提升公民母语素养的基础课。而这些必须脱离政绩观的束缚才能实现。理想境界的语文教学怎样实现呢?首先通过行政力量带领学习“2017课标”,认知语文的本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此乃当务之急。

其二,开设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在“2017课标”中,“模块”变成了新名词“任务群”,但其性质基本相近。“2017课标”将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应该就是一种“入乡随俗”。不知地方教育部门是否知道其中的含义:既然你们把“选修”改为“必修”,那我就给你们量身定制,特地设“选择性必修”;然而,真正的“选修”还是留给孩子们吧!期盼这次课标的修订,能够还“选修”本来面目。通过“选修”有所得,在实践中有所得,尤其是师生都能比较轻松地有所得。就这一点而言,在地方上树立“轻松教学”的典型乃当务之急。

其三,组织与实践结合的理论研究。树立正确的语文观,努力成为既能搞理论研究,又能亲自在一线授课的“新专家”。现在有些风气很不好,动不动就请明星大腕来“做课”,就算是“课改”了。表面轰轰烈烈,过后还是老样子。这很像组织出去集体旅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什么都不知道”。热热闹闹一阵子,结果根本不知道在做什么。更为可怕的是,因此而偏离正轨!鲁迅说过,要看中国的脊梁,还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其实“真专家”或许就在我们的身边默默地工作着。

领导语文教学的管理者应当理解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学生真正意义上有所得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提高了,相应的是语文成绩提高了,这又何尝不是“政绩”?

十几年前,江苏省常熟市展开了一场“亮山工程”,拆除虞山东麓所有的有损虞山形象的建筑,把虞山的真实面貌“亮”出来,还给市民。于是,看山还是山!我们期望的是,语文“新课改”这座“山”,语文这座“山”也能真正地“亮”出来,还其本来面目出现。“2017课标”的问世,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我们呼唤“常态”语文教学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才是真实的语文、本色的语文。

参考文献:

[1]杨邦俊.当前语文教学论争的理论迷失与指津[J].语文教学通讯,2016(5A).

[2]王家伦,张长霖.从“反科学主义”看语文教学理论的乱象[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11).

[3]张长霖,王家伦.历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兼与李山林教授商榷[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8).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合理预算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质量安全有重要作用,建筑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工程造价预算环节,分析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超预算现象的原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培养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分工明确,避免出现工程造价超预算现象,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中的竞争力。

[4]韩军.《雷雨》课堂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15(4A).

张长霖,王家伦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