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之逆向思辨

更新时间:2016-07-05

“特色”一词,在中国可谓一高频词汇。“特色”,因其与特别讲究“创新”的科教活动紧密联系,在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特色”总被极力推崇。此外,“特色”,还常与颇具商业色彩的“品牌”一词相关联(所谓品牌特色、特色品牌),因之,它又与策划、营销、传播等相联系。

约束满足的依存句法分析模型采用约束依存语法,将依存句法分析看作可以用约束满足的问题来描述的有限构造问题。它是根据已规定好的约束进行剪裁,把不符合约束的分析去掉,规定好的约束进行剪裁,把不符合约束的分析去掉,直到留下一棵合法的依存树。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短,基础弱,特色不彰,社会认可度不高。念兹在兹,唯此为大。早在2008年,安徽省就提出“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发展、特色办学”的高等教育发展方针。教育部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15年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各高校围绕“特色”纷纷行动,顶层设计加底层探索,着力打造特色。

①内径、扬程、流量推算法。例如:A机井经测量机井内径为230 mm,井深89 m,测得流量30 m3/h。经过推算,机座号确定为200(机座号应小于或等于机井内径),扬程为78 m(应小于井深),流量为32 m3/h(应大于或等于实际测得的流量)。根据内径、扬程、流量三个要素,确定该机井型号为 200 QJ 32—78/6。

一、相关概念之辨析

“特色”,若按古汉语分训之:“特,牛父也”(《说文解字》卷二牛部),即牛角突出,壮硕健美的公牛;“色,颜气也”(《说文解字》卷九色部),类若气色、气相等,如和颜悦色、色厉内荏等。合训之,则应该就是像牛群中的公牛那样具有不一样的架势和神气。现代汉语解释“特色”,则是指事物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一般也是正向的)气相、风格、气派等,如艺术特色、特色小吃、中国特色等。若通俗解释之,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特色”一词的相似概念,有特点、特征、创新等。特点、特征,意义相近,皆指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或特出之处,或一事物异于他事物的特殊性。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个性(殊相)和共性(共相)的统一,所以才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莱布尼茨)。若从哲学原理推论,事物本来就是以其特殊性而存在的,从这一点来说,特点、特征,包括特色,是事物本来就有的,本无足多论。唯“特色”一词,虽为名词,但人们在使用时却带有强烈的动词倾向(意向性),如打造特色、提炼特色等,这样,在实践中它就与“创新”一词更具亲缘性,也经常连用,如特色创新、创新特色。

但是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感召下,高等职业院校从来不缺乏创新的热忱。也许,现实的境遇也提供了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仔细梳理高职院校“特色”的创生路径,其模式大致有三:

2.4 暴露后处理方式 挤血+冲洗+消毒86名、占72.27%,挤血+冲洗18名、占15.13%,挤血+消毒12名、占10.08%,挤血2名、占1.68%,冲洗1名、占8.40%。

二为吸引、凝聚功能。特色与知名度,尤其是美誉度密切相关。特色一旦形成并得到较好的传播,它就会吸引更多的关注,公众也会乐意为之付出和投入。这样,特色主体就很容易吸引、集聚更多的资源和能量。

当今社会,特色之所以被抬高至至尊地位,恐怕与现代社会人们主体性的勃兴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意识的凸显有关。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言说的特色,皆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和焦灼心态(如打造特色)。

大体说来,特色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在型钢全轧程三维热力耦合数值模拟系统构建中,首先要对数值模拟系统进行CAD建模,并划分高精度型钢模型中的细化网格。利用CAD图形软件进行型钢孔型设计,通过Delphi语言底层方式调用,实现孔型参数化系统的开发设计。针对钢轨制造厂工艺设备条件,使用将型钢分段的数值模拟方式,进行全轧程三维热力耦合数值分析。然后根据不同钢种的加热方式,对钢材坯料进行加热,使用数值模拟系统进行整个轧制过程的数据分析,多个轧制道次有限单元分析如图2所示。使用BD1开坯机进行轧件和轧辊轧制的数据模拟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模拟数值与轧制实际值存在7%的偏差。

就特色本身的形成来说,特色还具有层次性(阶梯性)。特色品牌的形成,一般呈现出四个阶梯,即特色点(即单点或多点创新,如某高校坚持早操、某高校推出“一元菜”等)→类别特色(即单个类别的创新,如体育文化特色或社团文化特色等)→系列特色(即单个或多个系列的创新,如校园文化特色、培养模式特色、管理模式特色等)→系统特色(即系统集成创新,形成院校特色品牌——办学特色)。可谓是一条“校以品传,因品显校”的特色之路。

二是时空性。特色具有两个维度:空间维和时间维。就空间维度而言,特色是在一定的空间氛围内同类相较(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的产物。如“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一定是就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相比较而论的。而特色的时间维度,则是指特色的历时性和一贯性,即特色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是长期积累、积淀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是要有历史底蕴的。

三是公认性。特色虽然离不开主体的主动建构和宣介,但归根到底需要公众的接受和承认,即它具有一定的他者性,需要公众的认可、认同和口碑相传。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往往带有一定的滞后性。

概言之,特色具有如下功能:

一为区分、识别功能。从哲学意义上说,特色是事物的存在样态和存在方式。特色与事物是不可分的,没有无特色的事物,更没有脱离事物的特色,事事、时时、处处有特色。日常生活中,我们之所以强调特色,正是看中了它的这一功能,目的是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事物的区分度和识别率。

一般说来,特色是事物的存在方式,没有特色,就没有存在之可能与必要。因为世界本来就是多样统一的生态系统。就特色概念本身来说,它是模糊的,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明确的界定,完全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认识和评价指标的设定。特色又是比较的范畴,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其他同类事物的比较而言,是在一定的评价指标下的相对胜出而已。因此,没有绝对的所谓特色。

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医院战略规划落地,加强高校医院的内部控制和运营效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作为一种高效有序的医院内部运行管理活动,利用先进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发展,通过按类别设置预算项目和业务管控流程,发挥其在预算编制、控制、分析与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实现资源与管理、医院与科室的整合协同,促进医院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时监控支出,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资源共享。

二、多重路径之选择

职业教育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发轫于晚晴洋务运动时期,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而明确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只有短短的21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等下”教育。

若细加考察,特色、特点、特征三个词,虽然意义相近,都是表示一事物异于他事物的殊异性,但它们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特点、特征,偏重于客观事物独特性状的描述和表征,特色则更强调这种独特性的显示度和辨识度,更加重视他者视角和公共评价。这是一种词语的强弱性差别。

为了研究船员疲劳,设计基于MFI-20设计船员疲劳问卷,分别对MFI-20五维和NASA-TLX六维进行有效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船员中普遍存在疲劳现象。为进一步研究造成船员疲劳的影响因素,引入了EFA并得到了8个探索性因子。基于EFA的结果,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得出了探索性因子与船员疲劳的相关性,“物理工作环境”,“休息情况”和“工作节奏”等3个因子对船员疲劳程度的影响最为直接。所使用的方法可用于研究船员的疲劳,帮助船舶管理公司和相关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制订疲劳管理制度,通过减少任务负荷,适当的休息时间和改善工作的物理环境来提高船员的表现,切实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水平。

二是间接经验模式,即希望通过学习兄弟院校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经验,转换升级或模仿,逐渐内化,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近年来,很多院校非常重视外出学习考察活动,且要求回校后都要形成材料进行汇报交流,“一人学习,全校受益”。

酵母菌:“我在进行有氧呼吸呢!就是在有氧的条件下,我们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0,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维持生命。当然,你们人也能这样。”

实践中,还有列举过去的办学成绩当成办学特色的,也有将办学特色的应然置换成实然的[2]

三为导向、激励功能。特定指标的比较会带来自我形象价值的满足感,会刺激主体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特色的建设、维护之中。同时,特色也为社会提供标杆和典范,会吸引更多的追随者和学习者。

一是概念化模式,即通过概念的操作“制造”出特色的模式。为应对评估评比、工作汇报或宣传以及招生等工作需要,各院校纷纷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校园文化等方面仔细搜寻,着力描绘自身的特色所在。如院校定位方面,多以“立足这里、服务那里”,或“面向这里,辐射那里”等话语表达。人才培养模式则归纳为“X+X培养模式”“学徒制”“工作坊”等。专业结构体系表述为“建设X大专业群,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形成结构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人才培养方面则描述为“开设必修、选修课程,实行学分制,建立了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活动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1]

三是直接经验模式,即秉持“三因制宜”,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涵养不可替代的内涵”,经过时间的历练和淘洗,创造出自然流露出的或被感受到的“特色”[1]

简言之,第一种模式可以称之为“说出来的”模式(或“写出来的”模式),第二种可称之为“学出来的”模式,第三种则可称之为“做出来的”模式。

教育场域中,那种通过公理衍绎或概念套用而制造出来的所谓“特色”,并不少见[3]。诚然,特色需要总结、凝练,形成文字(话语),形成理论(理念),也需要适度的宣传推广,但特色毕竟不是纯粹的文字游戏和概念推演,它不该是应景交卷的“急就章”,更不该是聊以自慰的“宣传语”。打造特色,同样离不开互相学习借鉴,但经验学习本身是个复杂的“技术活”,不能片面、机械地模仿。我们渴望获得别人成功的秘诀,却忽视了这些秘诀是不可以简单移植模仿的。所谓“一直在模仿,从来未超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校情不同,环境有异,如果还是一味地墨守成规,就表现出了思想的僵化和保守。简单的模仿和克隆,容易因为“水土不服”而导致“四不像”甚或迷失自我。不少失败往往源自机械克隆与简单拷贝[4]。对于每个院校来说,贵在从他人身上汲取营养,成为独特的自己。而特色创新的直接经验模式则强调特色的校本化和本土性、实践性,体现出特色的“本我”“由我”“为我”特性。打造特色的过程,也是自我认知的过程。唯有知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才能明白“我要到哪里去”,以及“我应该如何去做”。同时,特色的创造也要求主体上的师生参与性和时间上的历时性,即师生参与,历代坚守,经年始成。虽然特色的形成离不开社会认可,口碑相传,但特色首先是为师生员工及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并且得到师生的认同认可,同参与,可感知。所谓特色应该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而非精心编撰出来的;是能够被感受得到的,而非疏离悬隔的;是得到同行或公众认可的,而非自娱自乐、自拉自唱的。它应该是立足本校,融通内外,胸有定力,行有目标,用双手和时间实实在在浇灌出来的果实。

三、矛盾关系之处理

细究起来,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问题,会因语境或问题域的不同而蕴含不同的含义,也会因比较的范围、层面和比较点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结论。首先,空间上,就国际比较来说,我们倡言打造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钦羡德国“双元制”的同时,我们也从另一层面看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特性:“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是融合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我国首创,受到发展中国家欢迎。”[5]只不过前者是就办学模式来说的,后者是就办学层次定位而言的。就国内范围来说,不同省份或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自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来[6]。其次,就整个教育体系内部的关系定位来说,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类型”,同时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层次”,它理应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而不应办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版”,或中等职业教育的“加长版”。再次,就具体高职院校来说,则一校之内的所有要素、方面、系统等,样样皆可成特色。如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科研等,又如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等,再如教学成果、就业创业、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以及党建思政、管理服务、校园文化等等,可谓“处处留心皆特色”,“所在皆为创新点”[7]

专家表示,5~6岁的儿童适宜在晚8点入睡,8岁的儿童适宜在晚9点入睡,11~12岁的少年适合在晚10点入睡。另外,除了入睡觉时间要固定之外,起床的时间也应该形成规律。

(CRISPR)-Cas9是当下热门的基因编辑技术,但无法对细胞器中基因进行编辑。而PPR家族蛋白具备进入细胞器中与单链RNA结合的能力,并且识别结合RNA 4种核苷酸的部分PPR基序特点已被研究证实,还有更多的识别密码正在被研究和验证。在此基础上,针对靶标RNA单链序列特征,人工设计对应的PPR蛋白,通过融合相应的功能结构域,人工设计融合的PPR蛋白有望成为能够调控细胞器基因表达的新一代生物技术。

动态地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内涵具有典型的历史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内涵或主题,可以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划分为投入型、质量型和过程质量型三种类型或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院校特色建设无不带有阶段性特征。

一是投入型特色阶段。加大硬件投入和量的累积,以“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检视办学条件,补齐短板。这种以达标型合规性审查为主要目的的评估,本质上属于外延式特色建设[8]

二是质量型特色阶段。强调“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围绕“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实行“绩效评价”和“绩效报告”制度[《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这是对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的反思和拨正,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自觉探索。虽然倡导“坚持内涵式发展”,但它在本质上还是属于外铄性的,而非内发性的,这从它“绩效评价”的对标性的制度设计就可以看出。

三是过程质量型特色阶段。其标志就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5〕2号)文件的发布,强调突出院校主体、质量为先、过程监控、自我保健、自我诊断、持续改进。无标性、举证法(证据链)、旋进式(持续改进)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9]

一是主体性。特色一定是特定的主体根据自身的特点(历史的和现实的),主动建构和长期实践的结果。它显然离不开相互学习借鉴,但又不能简单模仿、克隆。它的理想形态应该是独特风格和气派的生成,而不是脱离主体性的任意表征和照搬照抄。

笔者认为,办学特色本质上是多种创新方式的综合运用,贯穿于办学行为过程,体现于学校诸要素、诸层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克服趋同化和同质化倾向,综合运用多种创新手段和方法。人们把这些创新的成果集中起来——院校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冠之以“特色”之名。

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特色,而是如何打造特色,打造什么样的特色。为此,需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底线管理和特色发展的关系

底线管理,要求通过制定各层面的“底线”标准,保住根本、兜住底线。高职院校“底线管理”内容包括意识形态底线、安全生产底线、规范办学底线、质量底线等。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应建立完整且相对独立的(底线)标准体系。一堂课、一张试卷、一场考试、一门课程等也应当有“底线”标准。这些标准守住的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是规范办学的基本要求和质量底线。但“下有底线,上不封顶”,因为这些标准又不是一成不变,不可逾越的,向上提升创新理应不受限制。坚持底线管理,同时也为特色创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特色办学)预留巨大的空间,只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建立并坚守底线标准比建立“高大上”的标准要困难得多[10]

(二)跟跑与领跑的关系

综上所述,脓毒症非G-6-PD缺乏症患儿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脓毒症儿童G-6-PD缺乏症;血清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脓毒症G-6-PD缺乏症的发生与发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脓毒症G-6-PD缺乏症的早期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特色创新当然离不开学习、借鉴(即跟跑),特别是在事业的起步阶段。但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活”,还常常伴随一定的风险和代价。首先是选择的风险。教育场域的新概念、新理念、新模式层出不穷,有些院校今天觉得这个好,明天感觉那个棒,还没来得及咀嚼、消化、吸收,就又被迫转入下一场学习运动之中,如此就会劳民伤财,疲于应付。其次是“可学”与“不可学”的风险。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的东西是可以学的,“但当下我们面临的变革绝不仅仅在技术层面,更深层和关键性的变革,必然发生在组织层面、观念层面以及思维方式上。”[11]而这些恰恰是不可学的,至少是不好学的。没有对纷繁复杂的职教理念的思辨性把握和创造性实践,好经也会被念歪。再次是失去自我的风险。盲目学习和机械模仿,因为缺少了理性、执着和坚守,不免有东施效颦之嫌和自我迷失之险。解读别人的同时还要读出自我。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校情,如区域环境、行业背景、历史沿革、发展阶段、优势特色、瓶颈短板等。打造特色,需要结合校情区情,坚持传承和借鉴统一,切忌丢掉自己本来的优势和特色,却去追逐别人所谓的热门和时尚[12]

以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为例,该计划提出要在2018年底前建设200所左右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优质校”就是标杆校、领先校,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既不能照搬国家“示范校”“骨干校”的建设经验,又不能互相抄袭。鼓励首创和领跑,形成“把优势转化为特色,错位发展、竞争发展、特色发展的职教新生态。”[13]理应彰显“个性化”的特色,不能再次演变成新一轮的“同质化”局面。

(三)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正,即正道、正途。守正,要求守住本分、本质、本来,不离常识、常态、常规。守正和创新的关系有类于古人所谓“道”与“术”的关系,术虽万千,大道至简。创新,提倡打破常规,但并非“随心所欲”,还要“不逾矩”,既要破规矩,还要守规矩。

创新,强调“新”,本质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不是没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高等职业教育之“道”(即高等职业教育之为高等职业教育之本质规定),如高等职业教育应遵循的“三合”和“四梁八柱”等。

创新,强调“变”,本质上是面向未来的,但在畅想未来的同时,一定要不忘本来。创新,要求心有所定,行有所本。此处之“本”,约有三层含义,一是学校的校情校貌、传统现实等;二是教育教学的本来样态(如教育常识、教学常规、家常课等);三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高等职业教育所有教育教学改革,最终要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上,落实到学生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潜质上。

(三)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教学形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高中教学的创新性,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影响。我国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等现象,大多数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多以音乐的教学为主,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鉴赏水平。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大大削弱了高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新课改形势下高中音乐的教学带来了阻碍。

四、结语

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历史包袱,没有现成模板,较少政策、资金支持,常被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或探路者,但特色创新需要“谨慎的注意”。首先,创新有真创新,也有伪创新。单纯的概念创新就是伪创新,为创新而创新无异于瞎折腾。有人说,教育领域不缺理论、口号,缺的是常识,缺的是专注与投入。其次,创新一定是实践的创新。熊彼特在论述经济创新时一再告诫大家创新必须回到真正的实践检验当中[14]。所以我们在谈到理念创新、观念创新、思想创新时,那还不是终级意义的创新,至多只是创新的准备。虽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但理想还要照进现实,创新归根结底应当是实践的创新。

【参 考 文 献】

[1]董云川.可笑的办学特色[N].中国教育报,2016-08-29(5).

[2]刘爱生,沈国丰.地方大学办学特色: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6):36-38.

[3]陈克恭.西北联大对当代大学治理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16-01-11(5).

[4]阚兆成.经验学习也是个“技术活”[N].中国教育报,2017-09-27(7).

[5]翟帆.与世界共享中国高职模式经验[N].中国教育报,2017-07-18(3).

[6]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7]邢晖.职业教育管理实务参考[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

[8]吕光军,黄清源.解读《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6.

[9]杨应崧.教学质量要“医院体检”,更要“自我保健”[N].中国教育报,2015-10-29(9).

[10]杨应崧.打造“两链”,找准诊改的起点[N].中国教育报,2017-09-26(11).

[11]张以瑾.书非“有用”不能读也[N].中国教育报,2017-11-27(9).

[12]方灿林,李雪.高水平专业是学校招生的“定海神针”[EB/OL].(2017-08-14)[2017-12-10].http://edu.cyol.com/content/2017-08/14/content_16391124.htm.

[13]李焦明.不创新只跟跑建设不了优质校[N].中国教育报,2017-09-26(9).

[14]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易家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5.

胡心红,邵一江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