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对生命的天然关怀与思考——论叶舟小说《羊群入城》

更新时间:2009-03-28

作为“甘肃小说八骏”之一,叶舟先以先锋者的姿态凭借诗歌在文坛占据一席之地,随后开始小说创作,并屡获佳绩。其中,于2008年发表于《人民文学》的中篇小说《羊群入城》是一部在精心铺陈的矛盾冲突中折射世情与作者思考的佳作。在这部小说里,叶舟着重塑造了带有哲思和宗教意味的放羊娃平娃形象,以及代表普通民众的保安周大世形象,这两者都是充满了孤独感的底层民众形象。小说涉及“孤独”“生存困境”“生命”等文学经典话题,以此为核心编织出围绕平娃与羊群、平娃与周大世之间看似普通而意味深长的故事,并深入这些话题的内部,以诗人的浪漫精神和哲人的思考意识,叩问困境中人的突围与救赎。

在教学内容不能大而全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就变得格外重要。传统在进行教学内容的甄别上,有一定的专业标准进行参考,大学生创新培养教育目前没有经验可以依循,更多是源于教学团队和教学的自行判断。而大数据的数据驱动方案能够找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关度比较高的课程,从而确定最合适的教学内容。魏梓轩(2017)所在的课题组发现选修创业课程并在毕业后从事创业活动的16名同学中,12名同学选修了“个人理财”课程。为验证相关性,课题组在教学内容中加大了理财相关知识,跟踪发现创业意向大幅提高。在这里,教学内容的优化直接来源于大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病过程,如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TGF-β1是一种与纤维化相关的炎症因子,广泛存在于心脏、肝脏、肾脏和牙龈等组织中,能够促进牙龈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纤维(Ⅰ型、Ⅲ型、Ⅵ型、Ⅹ型) 的合成[7]。有研究发现,在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的牙龈组织中均可检测到TGF-β1的高表达[8-9]。本研究旨在探讨Nif、CsA单独及联合用药时对牙龈增生严重程度的影响,以及两种药物诱导的牙龈增生与血清TGF-β1水平的关系。

一、冲突写就的艺术

小说与戏剧常常力求制造多种矛盾和冲突,设置悬念,以使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推动故事发展,篇幅越短,越是如此,故事主题亦在矛盾与冲突之中得到突显与升华。叶舟在《羊群入城》里就通过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而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

优秀的故事常有不同寻常的开头。小说《羊群入城》一开篇就将原本隶属乡村的平娃和羊群置于大风大雪的城市之夜,给读者以新奇的阅读感受。平娃奉城里老板命令赶羊进城,但因天气状况与羊群失散,连领头羊牛先灯也不知所踪,此为书中设置的第一个冲突与悬念。随后平娃找到大部分羊群,却被保安周大世屡次阻碍通过唯一可行的城市广场,平娃便软硬兼施几乎尝试了五六次仍旧无功而返,平娃与周大世的这几次交锋一次次将冲突升级。而随着平娃与周大世冲突的展开,领头羊牛先灯失踪、被找到后却不听平娃指挥的原因一一得到解释。并且,穿插在这高潮中的是叶舟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和上帝视角的方式对平娃与周大世进行的背景介绍和人物刻画,由此展示出了两人迥然不同的生活境遇和生存困境,引出了平娃长久以来对自己羊倌身份的内心矛盾、周大世因上级一直以来对他冷眼相待自己因此郁郁不得志的内心冲突、周大世父亲在医院病重与周的上级没有人情味的工作命令之间的冲突。这样一来解释了周大世屡次阻挠平娃的原因,二来又导致了小说中最后一个冲突,即平娃不顾老板命令保下名叫秀秀的母羊。叶舟将冲突设置得一环紧扣一环,联系密切,悬念迭起,且巧妙地将这其展示在城市里(主要是广场)的一夜之间,使其充满了紧张感与张力,于小见大。

除了作为故事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叶舟还巧妙地利用这些冲突呈现了众生世态。对此可从人物角色之间的冲突、人物角色内心的冲突以及人物角色和社会的冲突分别来看。

小说题目“羊群入城”就别具匠心。“出与入”向来是个哲学命题。老子出函谷关,看破红尘俗世,终得飞升。钱钟书写下《围城》,指出不仅婚姻是一座围城,生活中处处都是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由此看来,“入”不如“出”。然而社会中人,终究是在围城中熙熙攘攘,才有了无数悲欢离合、跌宕起伏的故事。正是因为“羊群”要“入城”,才有了接下来的种种冲突矛盾。

其次是角色内心的冲突。作为小说主角,平娃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放羊娃,他不仅有少年人的活泼,有一般羊倌对羊群采取的颐指气使和鞭笞惩罚,但他还有对自我身份乃至命运的思考。平娃因在长期与羊相处的日子里与羊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把羊群视为自己的“伴当”,将自己视为羊群的“魂灵子”,这种精神上的联系使得平娃在早些年放羊交割羊群后,便如“剜了心,裂了肺”“像害了一场大病,一直能睡过三九天气。直到来春,村人们又将新一轮的羔子交给他,让他出牧,混再一年的生计时,他才会复原过来,元神落进腔子里。”[1]70即使在父亲三番两次具有宗教宿命论言语的劝说下,平娃内心仍残留些许挣扎。但最后平娃选择相信了父亲关于羊群的宿命论,并在每次将羊群交割之前做一个“功课”,与每一只羊进行最后的话别,甚至保下怀孕的母羊秀秀,带领秀秀在归途中边走边喊死去羊只的名字,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救赎。

最后是人与社会的冲突。平娃与周大世虽然分别生活在乡村与城市,但他们都属于底层社会,前者是帮城里老板做事的放羊娃,后者是因残疾只能当保安的中年人。特别是周大世,退伍后在保险公司开车,却因一场车祸落下残疾,只能成为保卫科的低级职员;妻子早年下岗,只能在火车站靠买热水帮补;父亲年老多病,只有身为独子的他进行照料。除了自身与家庭的艰难处境,来自工作上的人情冷漠也让他更为受挫。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社会地位,周大世都是一个典型的底层小人物。平娃与周大世身为整个社会的建设者与贡献者,但却被迫忍受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煎熬,对此,叶舟在小说中用诗意而真挚的笔触写出了底层人民的艰辛、沧桑与渴望,又极尽克制,并不渲染。纵观新世纪以来的底层文学创作,有太多信仰的缺失和坍塌,底层文学中“写到‘男底层’便是杀人放火、暴力仇富,写到‘女底层’常常是卖身求荣、任人耍弄,不仅人物命运模式化,故事情节粗俗化,而且人物性格也是扁平的,不见温暖,不见尊严,一律大苦大悲,凄迷绝望,鲜有十分丰饶的精神质感”。[2]叶舟虽然将平娃与周大世的相逢设置在寒冷的风雪夜中,打造了孤清的自然环境与冷漠的社会氛围,但却用无比自然的理由让他们在冲突后实现情感的共鸣达成和解,在冬夜里点亮了温暖的心灯。叶舟给予了底层社会天然的关注与悲悯。

在叶舟其他小说中,也常常有许多孤独者。《大象的墓地》讲述了女主角初丽在职场中的不如意。小说讲述了初丽想要在职场上获得认可而进行种种努力和初丽追踪一部关于大象嘟嘟的纪录片故事两条线索,然而初丽最终发现自己被排挤,感到生活的虚伪和冷漠,她在人际关系上的徒劳行为,与她对纪录片中大象嘟嘟最后归宿的执念一样,都是不能如愿。初丽这种来源于都市职场的孤独只有自己体会,旁人哪怕是老公和亲姊妹也无法感同身受。《乌鲁木齐有点冷》中,女主人公是打碎牙齿和血吞的可怜女子。她多年不回家是因为阴差阳错嫁的人是个残疾,不想让娘家人(主要是父母)失望、瞧不起;而后来又因丈夫意外死亡,她瞒着消息不想让家人担心,她在乌鲁木齐过着“冷冰冰”的生活。可回到娘家,她看到的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一大家子并不和睦,大哥偷自己丈夫生命换来的血泪钱赌博;父母被儿子们忘在脑后常常忍饥挨饿,兰州依然让人心冷。最后的她又回到了乌鲁木齐,一个人带着孩子孤独而勇敢地继续生活。

有些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总是对物理报以很大的恐惧感,认为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毫无关系并且十分晦涩难懂、高高在上,其实这是一种对于物理的扭曲性认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在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方面努力不够或者干脆就没有让物理向着生活化靠拢的意识,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物理是一门研究物体自然规律的科学,所以物理学中的很多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因此教师应当将物理教学贴近生活,让物理生活化,这样学生才不会恐惧物理反而会对其充满着兴趣.

二、孤独者的歌

“孤独者”的形象从来不是某个特定时期和地点所独有的,它贯穿于整个人类的文学作品中。在中国,古时如《渔父》中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形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中以孤鸿自喻的苏轼本人,《红楼梦》中见证悲欢离合、人生梦幻的贾宝玉,还有新文学运动以来,鲁迅、郁达夫、巴金等人在笔下构建出的魏连殳等经典的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孤独者”形象;再观西方,卡夫卡的《审判》《变形记》在怪诞离奇中直达小人物的孤独内心,黑塞的《荒原狼》塑造了犹如在城市中孤独彷徨的荒原狼的中产阶级主人公形象,如此可见“孤独者”是人类文学长廊上经久不衰、打动人心的形象,“孤独”是人类文学史上的经典命题。

其次平娃的孤独还体现在他与羊群的真挚情感和心理矛盾不为人所理解。除了具备生活中和文学作品里常见的放羊娃活泼、些许油滑的特质,平娃更兼有丰富多感的内心。长时间与羊群相处,他把自己视为了羊群的“魂灵子”,把羊视为“伴当”。对于平娃而言,羊群不仅是他生计的来源,更是他在人世的伙伴。除了给羊取人名,认得出每一只羊,平娃在进行最后交接时还要履行自己的职责,给羊群上最后的功课,让其安心上路。但村里人不懂他,老板不懂他,周大世不懂他,这些人都不能理解羊群之于平娃的意义,特别是当平娃对羊群真挚的感情被置放于城市这一空间进行书写时,强烈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平娃的孤独气质。实际上,平娃的行为举止除了有与羊群长期相处形成的情感上的依恋和不舍,还隐含了叶舟投放在平娃身上的对命运和生存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万物众生的悲悯情怀。如果羊群是自己的伴当,那么亲手将它们交给死亡对于自己来说又意味着什么?这一切都是羊倌和羊群的宿命么?生存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在这样的思考中,平娃经过数次心灵的痛苦挣扎,最终选择相信宿命论,但又在宿命论中做出自己的抗争:选择保下怀孕的母羊秀秀,并在归去时赋予了宗教般的神圣感与仪式感,边走边呼唤死去羊只的名字,作最后的了断。“袭袭罡风中,平娃觉得自已就是一本发黄的亡灵册,被一页页吹来,让上天检录。”[1]87平娃的形象充满了孤独哲思者的意味,进而与众不同。

在《羊群入城》中,叶舟同样为我们呈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孤独者形象,即主人公平娃以及另一个重要人物周大世。

平娃的孤独首先体现在他常年一个人牧羊的生存处境。放羊的日子是艰难的,平娃除了需要时时刻刻认真履行羊倌的职责,更要忍受心灵的寂寞。“白昼上,羊只们在盐碱地里拾啃细草,混个饥饱。晚夕里,他和羊只们钻进万里城墙的烽燧台下,窝窝挤挤地靠成一团,取暖避寒。一失眠,他就和羊只们翘望银河上的小桥流水,数数擦过天际的流星,讲起这一世上碰到的好光阴。”[1]69叶舟笔下这样充满诗意的句子背后折射的其实是平娃无比孤独与煎熬的生存境遇。作为社会中的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交流与沟通,但以牧羊作为生计的平娃显然没有这个条件,于是他学会了与羊说话,这是平娃平日里唯一可以解闷与排解寂寞的方式。乃至平娃在城市广场因为诸多不顺而停滞不前时,他面对着羊群,模仿电视剧说得滔滔不绝,却于自我表演的热闹和欢愉中更衬托出了一份孤寂。除此此外,“命名”是一种具有仪式感和创造归属感的行为,小说中平娃给他的羊取“牛先灯”“秀秀”“四姑娘”等人类名字,也表现了平娃对情感交流和归属感的实际需求。

(1)不强制进行负荷均分。当#2主变变低开关过负荷时,方启动负荷均分功能。以#1主变失电为例,10kV 1M无压、无流,10kV 2AM有压,512备自投装置充电完毕;经3.0s延时后跳501开关不联切502B开关,确认501开关已于分位后,合512开关,再经10s延时后若502A开关电流值大于1.05倍额定电流值,启动 512备自投负荷均分功能,联切 502B,若10s后502A的电流值小于1.05倍额定电流值,则不启动512负荷均分功能,直接由#2主变带 10 kV1M、2AM、2BM运行。当#3主变失压时,原理和#1主变失压类似,这样就不会出现过载的现象。

相比平娃,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周大世的孤独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底层人士的无力感和边缘化。身有残疾,只能做个工薪不高的保安;作为独子,只能一人供养重病在院的父亲;面对妻子,只能让其起早贪黑挣点小钱。两人常处分离状态。医院是最能看出世情的场所,叶舟着意选取医院这一特殊场所交代周大世的家庭背景和艰难的生存境遇,更增添了一抹世事无常、无可奈何的悲凉意味。面对父亲的病痛与沉重的花销,他无能为力,面对毫无人情味、不看重自己的上级与其亲信,他无能为力。此外,漫天大雪中他必须独自一人打扫城市广场,一方面彰显了他的孤独,一方面却也给予了他一定的权力,即捍卫广场的干净整洁,他为此电击了平娃的头羊,并禁止平娃率领羊群过广场,但甚至在这一点上也因为与平娃的误会和冲突被平娃指示头羊撞晕过去,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主动权和控制权。周大世的孤独形象就在这反复重叠的无力感和落寞感中被加深和凸显了。到了文章结尾部分,周大世与平娃达成和解,却更让读者看到两个底层小人物之间发生的风波并未在巨大城市背景中激起波澜,由此产生宏大与渺小对比的张力和孤独感的延续。

按文献发表年度进行统计,形成移动阅读研究文献年度分布图,如图1所示。2004—2009年是国内移动阅读的探索期。该时期移动阅读WAP网站兴起,如移动梦网,随后手机报诞生、免费WAP网站获得蓬勃发展;该时期针对移动阅读的研究初步兴起,文献量增长缓慢,影响力较小,但同时期的电子书市场不断膨胀,涌现出大量阅读客户端。2010—2018年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移动阅读相关研究成果大量涌现,2013年迎来研究的高峰。

“作品矛盾冲突过程,包含相互平行的两个层次,一是矛盾冲突本身具有可看性的感性生活形态(客观的),另一个是它同时体现的人物主体的某种精神情感(主观的)。”[3]叶舟在《羊群入城》中通过不断铺陈的冲突矛盾叙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并为读者呈现了普通民众的悲欢。

文学的意义向来是让人感悟生活,思考生命,并由此生发对真善美的价值认可与追求。叶舟的《羊群入城》用精巧的构思和诗意形象的语言为我们聚焦了世态的一角,展示了底层民众的生存现状,并呈现了对众生的天然关怀与哲学思考,是一部了不起的佳作。

三、困境中的突围

此外,则是羊群这一典型意象的突围。羊群,无论在中西文化中都是具有丰厚含义的意象。在中国,羊意味着美丽、吉祥,也代表着沉默与隐忍,鲁迅笔下的羊是愚昧顺民的代表,他企图以此唤醒旧中国带有“奴性”的民众。而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羊群被喻为人及灵魂,《圣经》认为上帝是以色列人即迷失的羔羊的牧者,众生在陷入迷失时必须依靠信仰的力量受到感化与拯救,因此许多艺术家将羊塑造为芸芸众生的化身或灵魂的象征。巴尔扎克在写到葛朗台夫人之死时就描述为“她没有一句怨言的死了,象洁白的羔羊一般上了天。”[4]在叶舟这里,羊群也被赋予了众生的身份,它们不仅有种种性格,或倔强,或淘气,或善解人意,被赋予了人类的名字,还能与平娃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在这种意义上,叶舟笔下羊群的命运便与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它们不仅是羊群,还是众生与灵魂的表征,平娃不仅是牧羊人,还是与上帝、命运角色类同的牧灵人。羊群在平娃的带领下于城市中冲锋陷阵,宛如普通民众在命运指引下于红尘俗世中的种种突围之举。最终,“迷失的羔羊”在牧羊人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向了自己的宿命,但在叶舟笔下死亡不是结束,而是灵魂又一次的旅程。

首先是人物角色之间的冲突。在《羊群入城》中,角色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平娃与周大世的冲突、平娃与老板的冲突以及周大世与上级的冲突。平娃与周大世的冲突起源于两人担负的不同职责,而职责背后却是金钱对平娃老板的驱动、周大世上级对食欲的追求,与之相对,叶舟着重刻画的平娃和羊群的真情、周大世与家人的亲情,便显得格外动人。尤其是平娃,他不仅识得他牧养的每一只羊,还为其取名,他在羊群身上寄托了自己念想和真情,羊群也成为了平娃无数孤清岁月里的陪伴者和见证者。平娃在将羊群进行交割前还会进行最后的话别,祈愿它们完成今生的宿命。而平娃与老板的冲突则体现了价值观之间的差异,对于老板来说,羊就是钱,但对于平娃来说,羊不止是自己生计的来源,还是“伴当”与生命。平娃能从羊的眼眸中看到“一种悲悯怜爱的物质——是一汪浅浅的水泽,风息,树静,花香,玻璃样的天空深处似有飞鸟掠过,大地上升起了一阵梵乐,唱颂着吉祥,流连不息。”[1]62叶舟笔下这样美丽而圣洁的眼神竟然属于一只羊,可谓众生平等。周大世与上级的冲突则展示了社会冷漠的一面,周大世在工作中不受赏识,雪夜中接到科长电话通知的工作命令竟然有些激动和兴奋,但随后的发展却让周大世了解到自己职业上一如既往的艰难处境,展现了周大世这种社会底层边缘人的无奈。

由此进入《羊群入城》的整体故事框架,便会发现其中隐藏的芸芸众生在困境中屡次突围的生命历程与宿命。首先是人物形象平娃和周大世的突围。平娃的突围主要体现在具体的赶羊入城的活动和两难的心理抉择,平娃赶羊群入城几次而不得,首先为风雪所阻,其次羊群为城市所惊,这两者皆导致羊群跑散;再者为交通所碍,必须借助广场才能到达餐厅;最困难的是受周大世的明令禁止和次次阻挠,平娃无论软硬皆施都起不了作用,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值得玩味的是,平娃带领羊群实现突围后的结果,充满了矛盾。平娃内心舍不得他亲手养大的羊群,却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带领羊群走向生命的终结。在内心挣扎中,平娃将他人眼中作为生计的牧羊行为转换了成另一种意义,即带领羊群走向它们的宿命:“谁都有谁的天命,命数是不能换改的,羊早早上了自己的命道,下一世里转世为人,说不定感激你还来不及呢。”[1]70平娃的突围,立足于失落与希望之间,最终在含有神秘意味的解释和行为中结束了这段旅程,可以说平娃所象征的这种困境突围最终的立足点是信仰与精神救赎。而另一个人物形象周大世在小说中则是通过与他人共情,达成和解。周大世退伍后在保险公司开车,却因一场车祸落下残疾,只能被派往保卫科做一个不受上级赏识的低级职员,职业生涯似乎再无起色;除此以外,在医院病重的父亲、在车站靠卖热水帮补家计的妻子都是周大世时时刻刻牵挂和担心的亲人。但周大世却必须遵循上级命令独自在风雪夜中守护城市广场,并在此过程中与平娃和羊群发生冲突,这一切在叶舟笔下都充满了焦灼感和无力感。在文章结尾部分周大世却因听到母羊秀秀与自己妻子同名而情难自禁,冲突在哭泣中被消解,理解在沟通中达成,寒冷孤寂的外部环境被瞬间的共情而温暖,沮丧、悲哀与痛苦无力的情绪状态在这一刹那找到了短暂的突破口。

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陷入困境、突破困境是现实民众也是文学作品中形象常常所处的状态。现实中人或如苏轼,在诗文中展现了他在经历了一生惨烈政治遭际后形成的旷达与通脱,淘洗与淬炼;或如尼采,叫嚣着“上帝已死”,沉醉于自己的哲学中不能自拔,最后选择死亡。文学里或是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在除却一定道德判断之后,读者看到的是那个时代的农村知识分子为了对抗命运的积极抗争与失败的徒劳;或是莎士比亚作品中追问“生存还是毁灭”的经典形象哈姆雷特,他因为优柔寡断的性格而在复仇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而观叶舟的小说《羊群入城》,亦涵盖了有关于此的象征隐喻,暗示着生命中存在的种种困境,众生屡次挣扎,意图突围。

叶舟常于小说中呈现人的困境,如《目击》中的妻子因丈夫车祸去世不知肇事者,为讨回公道痴情的她于是陷入夜夜跪地寻求目击证人的困境;《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女主角朵芸则陷入如悉心照料的男友父亲离世、男友出轨自己闺蜜、此种情况下自己怀孕的多重困境。前者的努力导致得知丈夫死时是为情人买东西的残酷真相,后者突围成功,毅然放弃过往和寻求新生。两种不同的结局展示了叶舟前后不同时期对生活和创作的认知态度,他在小说中为读者指出了人生困境的种种可能,展现人世的众生相,并在对创作有了进一步认识后完成的作品中书写善意的希望、表达真挚的关怀,启发读者对生活本身和生命本质进行深入的感悟与思考。

四、结语

在叶舟笔下,孤独者的形象不仅是独有韵味的审美对象,更是普通民众生命状态的写照。叶舟用细腻的笔触,将世间许多孤独者的心声娓娓道来,汇聚成一首孤独者的歌。

参考文献

[1]叶舟.我的帐篷里有平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

[2]洪治纲.底层写作仅仅体现了道德化的文学立场[J].探索与争鸣,2008(05):33-34.

余荫山房呈现了人居环境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在岭南造园史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建筑美学文化地域性格理论,从跨学科交叉综合的视角探析了余荫山房空间布局、空间组织、植物景观与意境营造的审美文化内涵,阐述了余荫山房的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与人文艺术品格,以期在余荫山房造园智慧的挖掘、展示和传承中,推动当代岭南地域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发展。

[3]胡安忍.冲突,戏剧之魂——读黑格尔《美学》启示之五[J].当代戏剧,2017(03):4-7.

[4](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56.

胰蛋白胨(北京陆桥技术有限公司)、琼脂粉(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酵母提取物(英国OXOID),氯化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等,生化培养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牛津杯内径(6.0±0.1)mm,外径(7.8±0.1)mm,高(10.0±0.1)mm。

 
江璧炜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