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对“Nature”的顺应与接受——解读《沉思录》中马可·奥勒留的人生理念

更新时间:2009-03-28

斯多葛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包括了一些最卓越的知识分子。其中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21-180)就是这个学派坚实的拥护者。而《沉思录》便是马可·奥勒留其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从哲学史上的评价来看,“《沉思录》是折中主义与宗教斯多葛主义的里程碑。”[1]《沉思录》之所以值得我们重视,便是在于其中的思想至于今日,依旧熠熠生辉。这是一本经久的书籍,在面对宇宙自然的时候,一个平静的灵魂,是任何物质的流变都不能动摇的。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马可·奥勒留的人生理念依旧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欲解读《沉思录》中马可·奥勒留的人生理念,首先有两个背景是不能忽略的,其一、是斯多葛主义一些基本哲学思想。斯多葛主义是希腊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派别,在西方的文化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大量的文献里斯多葛主义对“Nature”一词的释义有“自然”,“本性”两层意思。“实际上也就是指一种普遍的理性,或者说逻各斯(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中国的“道”)[2]。作为一种理性存在物的人的自然本性,就是分享这一普遍理性的理性。这就决定了斯多葛主义要求人们顺应自然而生活,既在态度上我们对于被上帝的理性所固定的安排是要遵从与接受的。其二,欲解读马可·奥勒留的人生理念,我们要了解马可·奥勒留所处的一般历史环境。“马可·奥勒留是一个悲怆的人,在一系列必须加以抗拒的欲望里,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想要隐退去过一种宁静的乡村生活的那种愿望。但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机会始终没有来临。”[3]我们知道,马可·奥勒留十五岁起他便受私聘教师指导,主要训练斯多葛主义哲学。及其继位,便遭到天灾与战端四起的威胁。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并不是在罗马,而是在边防的军营里度过。但是在自幼所受的教育影响下,他力图同宇宙的目的协调而行动,让自己的灵魂清醒,让理性统率自己。在这种交相煎迫中,马可·奥勒留写下《沉思录》十二卷。自然而然的,一个问题由此生发,即在灾难频繁的现实与其所追求的哲学的作用下,马可·奥勒留的人生理念会是怎样的?从《沉思录》中,我们可以探得马可·奥勒留在这样一个个人无能为力的时代,其本身的解脱方法,便是顺应本性的安排,欣然接受自然的馈赠。这种对于“Nature”的顺应与接受的原因考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命运的播弄也并没有脱离“Nature”

马可·奥勒留认为,在人和其余事物的联系上,人有这样一种与所有事物所产生的神圣原因的联系。相应的,人便有这样一种责任。一种处理好对自己身体和整体普遍理性的联系的责任。他认为所有的事物都从这样一种普遍理性,也就是所说的“Nature”中流出;而人类只是这样普遍理性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所说的,在马可·奥勒留的世界观里,苦难、战乱等等一切以个人能力不能控制的负面的事情都是没有脱离“Nature”的,这些所谓不好的事情也是“Nature”的一个部分,因此便没有什么将是坏的。即“一切都是由神意而来;不过“必然性”以及“整个宇宙的福利”(而你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是有其作用的。但是宇宙之保全则有赖于变化,如果你引以为原则来看待,便能死时了无遗憾,而能从容不迫从心底里感谢天神”[4]。在这部分思想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他认为的一切都是没有脱离“Nature”的,因此便会在所有的境况里,有着接受这样一种心态。“这样的决心说明奥勒留是一个顺应命运安排的人,虽然他痴迷哲学但依然完美履行了自己的责任”。[5]这也可以上朔到斯多葛主义的思想,便是我们不能控制“Nature”给予我们什么,但是却能控制我们对于“Nature”所给予的态度。马可·奥勒留显然意识到这点,并且选择顺应与接受“Nature”所带来的一切。

虎杖苷对肾纤维化模型大鼠肾组织中MMP-9和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 ………………………………… 王 松等(7):936

二、“Nature”的织机永远与你我相关联

一般来说,斯多葛主义的世界观里,都是非常注重整体的存在与在整体的义务的。斯多葛主义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马可·奥勒留尤其在意人们与整体的联系。他认为就人们被“Nature”支配而言,需要注意“Nature”所要求的,如果按照“Nature”所要求的去做,换句话说便是接受与顺从“Nature”,那么对于作为活人而言他个人的本性就不至于受损。此外无需旁求,符合“Nature”便可以维护个人与整体间联系的完整性。对于马可·奥勒留来说,你所遇到的一切事情,是自混沌时期就为你安排好的,里面的因果关联也是自混沌时期就安排好的。生命和这个生命中发生的某一事件适时的交织成一个组织。有两点是需要确信的“第一:我乃是受自然控制的这个宇宙之一部分。第二:我与其他同性质的各部分有密切的关系。”[4]由于这种密切的联系,《沉思录》中所表明了,只要人们承认和了解自己是整体中的一部分,那么对于一切发生的事情都会感到愉快。只要人们与同类的各部分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关联,那么人们便不会做任何背叛人群的事情。人们便会尽全力去做对于公共利益有益的事情。人们与“Nature”的联系只要不被斩断,生活便会顺利的进行下去。反之,当人们作为“Nature”的一分子的时候,对于身上之事的流变,不论好坏,凡是持有抱怨与苦恼的态度的,都是非常荒谬的,是不利于“Nature”本身的发展的。因此可以说,顺应与接受“Nature”的安排,那便是对于这种联系最好的尊重了。

三、绝不违反“Nature”是我力量范围之内的事情

在《沉思录》第五卷里,我们我可以清晰的看到马可·奥勒留在阐述关于顺应与接受“Nature”的原因,除了身外因素,即“一切对我发生的事情都是符合宇宙本性的”以外。还谈到了另一种身内因素,即对于个人来说,我所能做的,在力量范围以内的事情,就是不去违反“Nature”所做的安排。举个相似的例子,便是斯多葛主义的爱比克泰德说过:“我不能逃避死亡,难道我还不能逃避对死亡的惧怕吗?”[4]这也是一种对于命运安排所接受的表现。在马可·奥勒留看来,顺应本性,等待自然的分解,那是一个人的义务,第一种理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发生在你身上的,那是“Nature”给予你的遭遇,是给你的处方,也是命运里面的一条线索,是不违背你自身,是特别为你纺织而成的。而另一种理由便是,“Nature”是一个整体,“每个人的遭遇对于那控制宇宙的力量都是一种缘因,可以增加其福祉,助长其完美。抱怨的时候你便是在尽力割裂它,使它归于破坏”。[4]可以说在这方面看来,马可·奥勒留,认为顺从与接受“Nature”是一种维持宇宙普遍理性完整的方式,不违反“Nature”是我的力量范围之内可以尽到的义务。在黑暗龌龊的时代,他认为可以使他怡然自得的等候“解体”的两个理念,一个是不符合“Nature”的不会降到我的头上。二是凡是违反“Nature”的,我绝不会做。这看得出来马可·奥勒留一种基本的因果逻辑,也是他选择顺应与接受“Nature”的原因。一切发生的事情天生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就可以接受的,第二类是不适于去忍受的。前者那是没有任何必要去抱怨的,而第二类事物,当它毁灭你的时候它自身也是在毁灭的,故而也是不用抱怨的。因此人类便有了去接受“Nature”所给予的一切的能力。既,维持“Nature”的完整性是我们可以办得到的义务,相应的就不是用抱怨与不接受去瓦解它。

综上所述,马可·奥勒留认为,一切来自“Nature”的事物都是合理的,而接受与遵循“Nature”是人们的义务。这衍生出来了他的幸福观,按照“Nature”的意欲就是幸福的。《沉思录》卷八曾直言,在他曾经过去的经验中,他从未度过真正的生活。在马可·奥勒留看来这种真正的生活的幸福感,在财富、在名声、在享乐中没有丝毫的体验。那么他的幸福在哪里呢?“那就在于做人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2]。既了解这样一个关于善恶观的原则:既深信没有什么东西对于人是好的,也没有什么东西对于人是坏的。并且在采取每一个行动时都问自己,这件事情在“Nature”中是如何联系于我?在他看来,亚历山大、盖耶斯、庞贝等由于他们熟悉事物的形式与质料,在后人眼中他们做了非常繁复的工作。这些给予他们的都是“Nature”的安排,所以他们所作的工作都是必须的,哪怕他们勃然大怒。因此马可·奥勒留面对繁复的事情时,丝毫不为它们苦恼或者对此有所这些会给予他不幸感,而是去直面“Nature”的给予。这种幸福观,也是《沉思录》中他所能沉入宁静的方法。宇宙的本性即是流变的,“所有的事物都是合乎宇宙本性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被打扰”。只有去直面“Nature”,并接受与遵从“Nature”的给予,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Eudaimonia(),the state of having a eudaemon。”马可·奥勒留始终希望保持在一种状态与活动中,即想着这种“Nature”。

四、幸福在于直面“Nature”的给予

2)对于电动机负荷,由于农电企业中的电动机都有接触器等低压脱扣装置,反应时间均在3个周波左右,因此当重合闸时间整定在秒级时,负荷电动机早已经脱扣,因此重合闸时间的延时对于电动机负荷而言没有太多的影响。

五、没有什么能阻止你按照“Nature”生活

在《沉思录》卷六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马克·奥勒留的一种观念。既人是不能违背“Nature”生活的。“每一件事物之完成,都是按照宇宙的自然之道的。因为一定不是按照任何其他的一番道理完成的。”[4]。在他看来,每一个工具、器皿如果实现了它们之所以为器具的作用那就是好的,可是制作他们的人不在那里。但是在“Nature”组合的事物之中,事物之所以为事物的原因是始终存在的。因此,更宜顺从与尊重这种力量。并且马可·奥勒留阐述了,人们是真的按照这种力量生活和行动的,那么如果你遵从它,你心中的一切也都是符合这种普遍理性的。很多人害怕变化,比如生与死,但是在马可·奥勒留看来,这种发生在个体身上变化(无常),是一种与“Nature”相连接的方式。一件好的事物的遗失和一件坏的事物都降临都很容易使人们去谴责“Nature”的安排,同时也憎恨起了与这件事有关联的所有人们。究其原因是我们对这些事情做了“好”与“不好”的这个样子的一个区分。而事物本身它只是“Nature”的一部分,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相互关系的,它们都互相牵涉着,事物的依次出现便是实体的统一性造成的。因此我们对于“Nature”所安排的事情,所持有的态度是很重要的,顺从和接受“Nature”的安排那便是与所有人共同致力于一件事情的表现。“对蜂群不好的东西,对蜜蜂也是不好的。”[2]“Nature”对于人们的决定是恰当的,毕竟“Nature”如若非要加害或者眷顾某些人,对整体并不会有什么好处。因此按照“Nature”生活也就是接受与顺应“Nature”的安排,便是对这种联接最好的维系方式,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去抱怨“Nature”所带来的流变的。因此是没有什么能脱离“Nature”的,没有什么能阻止马可·奥勒留按照这种“Nature”生活。

六、结语

因此,在《沉思录》中,我们可以解读出这样一个事情。即在罗马那个混乱、黑暗的时期,马可·奥勒留选择对于在人们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表示顺从与接受的原因,主要是:在于他看来,来自命运的一切都是符合“Nature”的,何况发生在人身上的一切事情,包括人这个分子,本身就是“Nature”的一部分。因此顺从“Nature”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义务,以及顺应与接受“Nature”使马可·奥勒留获得了幸福的人生体验。最重要的事情是“Nature”本身是不可撼动的,“Nature”的安排不能被阻止,所有事物的流变只是“Nature”与人们联系的方式,而这种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也没有人能阻止人们按照“Nature”生活。这就是对于“Nature”所给予的,人们应该选择顺从与接受的原因。

这种“Nature”构建的人生的缘由,对于我们的民族性的启示是依旧存在的。到来的死亡对于人们来说只是“Nature”对于他职责的解除。当人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公民不论你延续多久。“Nature”对你的“法”都是一样的,那些在人们看来的“好”或者“不好”的事情都是人们所认为的,而这种“Nature”的安排可以说是有益于整体的,因此实质上是没有什么“善”与“恶”的区分的,“Nature”对于每个人的安排都是同样的。这种思想与中国哲学中众生平等的思想是别无二致的。死亡只是把你安放进来的“Nature”对你所作的驱逐。所以这从根本上来讲,是无从喜悦,也无从伤悲的。这种可以上升到民族性的,豁达的智慧是我们今天仍旧值得思考的。梁实秋先生认为中国的民族性,是以笃行实践的孔门哲学为根基的,并且在其中还蕴含着释家的圆通深邃和道家的玄妙超绝。而《沉思录》这部斯多葛主义最后的著作,这种民族性,也就是众生平等的思想是会成为我们更容易接受马可·奥勒留思想的原因。

(3)用Q235材料制备的过流部件应避免出现20°~40°弯角,并应根据使用年限相应加厚管路壁厚;用40Cr材料制备的过流部件可在设备中做关键零部件,如精度要求高的轴件等,需设计成与浆液低角度冲磨,以降低磨损量;ZL102材料的密度小、质量轻可作为设备外壳,轻巧耐用,其表面易自然产生一层致密牢固的氧化膜,能很好地保护设备不受腐蚀,并应避免小角度冲磨切削.

但是,另一方面,可以说《沉思录》中马可·奥勒留的人生理念——这种对“Nature”顺应与接受的态度的原因,尽管有很高的价值性,但是还是不免在各种自由意志论中受到诟病的。虽然他认为接受与顺从不可控的“Nature”是人所具有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被命运阴影所笼罩的”[6]这种自由枷锁的思想在后世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也可以找到影子,人一出生便进入到人类这一个整体了。因此可以说马可·奥勒留这种以宿命论为前提的,对于“Nature的态度的自由,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但是在一般历史上来看,这种对“命运”的顺从与接受或许是马克·奥勒留彼时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在乱世与皇帝的职责以及心中的愿景的冲突下,勤奋工作与始终乐观,可以保持宁静的缘由,也应是因为这个选择。对于“Nature”安排的顺应与接受也是他对于斯多葛主义哲学思考的精华的总结,这得以让斯多葛主义哲学的精神流传至今。而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看问题时,当有独思。

[参 考 文 献]

[1]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2](古罗马)马克·奥勒留.沉思录.[M].何怀宏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

[3]罗 素.西方哲学史[M].马元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4](古罗马)玛克斯·奥勒留.沉思录.[M].梁实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5]萨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6]王 平.直面命运寻求宁静——奥勒留人生哲学初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邹雯
《黑河学刊》 2018年第03期
《黑河学刊》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