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费孝通论民国实现乡村工业化的“三基点”及其当代启示——基于开弦弓村的实验

更新时间:2009-03-28

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当时农村的凋敝,通过亲身实践和调查,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要实现乡村工业化来摆脱农村的困境。他指出:“乡土工业……不是战前那种纯粹以体力作动力的生产方式,也绝不是每家或者每个作坊各自为政的生产方法。”[1]我们从其关于民国实现乡村工业化思想中提炼出“三基点”,以期借古鉴今之效。

一、工业技术要改良

费孝通很早就指出:“乡村工业在技术上需要改良,那是无可避免的。乡村工业的变质第一步是在引用机器。”[2],“至于如何可以在小工业输入现代技术,那是要很多有技术知识的人耐心去研究的。我们农村经济的安定就得靠这一种人才,这种人就得像传教士一般肯耐苦肯不求名利地把新技术传入农村,向农村输血”[3]。费孝通很赞同并多次介绍了韩德章先生的方案,认为那是一个引进先进动力,实现乡村工业部分机器化的方案,是一个基于制造工业品纵横两方面的过程来展开设计的方案。

(一)高中政治是德育培养的重要途径。高中政治是进行德育培养的重要途径。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政治学习,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品格。通过政治学习,学生的爱国精神得以激发,在政治学习中学习党和国家伟大的发展史,珍惜现今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使学生的爱国精神燃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努力地奋斗拼搏,投入到国家伟大建设中去。

在纵的方面,“一件工业品的制造过程中,有些部分可以由手工来做,有些部分则最好用机器来做。……出品的质地可以不因部分的手工制造而不易改良。韩先生曾举例说:‘以制糖而论,旧法制糖,蔗汁混入杂质颇多。煮糖之际,一部分蔗糖经高温而转化,以致减少结晶糖的出量,且旧法制造白糖,只凭重力滤去糖蜜,耗费时日,仍难获纯净的产品。倘使改用机器榨蔗,用压滤机除去杂质,用真空釜浓缩糖汁,用离心力分蜜机去除糖蜜,则上述诸苦难迎刃而解。这样新式作业一样可以用于小规模设备的农村生产。……这种小规模的机器设备还有一种长处,就是每种工具均能单独使用,可以随时同手工作业配合。如用土榨榨的蔗汁,亦可以用真空釜浓缩,人工煮制的带蜜糖,亦可以用离心力分蜜机去除糖蜜。人工不足的作业,可以用机器代替,节余的人工,仍可从事其他不必需机器的工作,因此在这样糖厂里,可以用小规模的设备,完成大规模的作业,可称一举两得。战时农村手工业的局部利用机器,已有显著的效果,如四川铜梁试验制纸工厂,采用机器打浆,手工炒纸,成绩斐然客观。因为在制纸工程中,用手工打浆,人工最费,而用机器炒纸设备最昂。今用机器打浆,手工炒纸,则截长补短,恰到好处。’”[4]

在横的方面,一件工业品“也有能分成各部门分别在小型工厂中进行的。韩先生曾举例说:‘如同电话线所用的绝缘珠,室内电灯路所用电压的陶瓷器,在配合材料及制型方面都不需要十分严格的规定,都可以在窑业的农村中生产。’他还举出日本的自行车制造,是把个部分零件分散到乡村的家庭中,用简单的电力机器制造;然后到总厂去装配,因之价钱可以便宜。他还提到天津小型铁厂,时常担任军火零件的制造。这些例子说明,若我们把制造过程拆断了,其中有不少部分是不需要大机器的。都可以分配到电力制造的小型工厂或用体力的家庭工场中去制造,结果,以前乡村工业在技术上所受的限制就破除了。”[5]

二、工业组织要创造

第三,开展辅助乡土工业发展的大工业教育。费孝通认为,“重要的基本的,我们还得建设一个能使机器顺利和有效活动的环境,创造一个和新工艺相配的精神,这是工业教育的工作。”[20]这种教育简单可以分为对工人的教育和对工业以外的人的教育。首先,对工人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相关现代科学和技术,并运用到生产和经营中去。以开弦弓村为例,费孝通说“蚕业学校由于在村外,因此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还需要另一个因素,学校和村民之间没有直接的社会关系。占有新知识的群体没有直接使用知识,而需要这种知识的群体有没有机会获得知识,要使变革力量在村庄起作用,之间必须有一座桥梁,这是重要的。当地领导人充当了这个桥梁的角色。”[21]其次,对工业以外的人的教育,主要是使他们认识工业,认可工人,从而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费孝通指出,“‘士农工商’社会地位的衡量标准,在每一个人心里是否已经转变过来,在我看来还是很成问题。……劳工的社会地位的提高要靠社会一般态度的改造。……看不起劳工是农业经济中所养成的成见,在运用机器的工业社会中是没有根据的。所以,若是一般人能多和新工业接触,他们的成见是会改变过来的。……每个工厂应当从工人的家属做起,规定招待他们的日子,借这个机会把机器开给他们看,把出品的性质分析给他们看,把工作的意义讲给他们听,一言以蔽之,给他们一些工业教育,这样在厂的工人可以不致再受表姊妹的奚落,不会再感觉到社会的鄙视。”[22]这种工业教育适用于所有的工业社区,当然包括乡村工业社区,而这种教育又不营利,所以需要政府的推动。

对采集的62组水样的主要离子检测数据进行汇总,通过统计分析了解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表1)。

其次,以“服务工厂代替作坊”。费孝通认为,作坊工业除了是“集中土地权的魔手”外,其工业本身也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原料、运销的限制,企业不易扩大,在资本方面非但股份的不通行,而且沿用着农田的分割习惯,在继承过程中,甚至可以割裂经营单位。……在经营上,更谈不上合理化的问题了。……较大的作坊直接或间接必须托庇在权势之下,成为官僚资本的领域。依恃权势来维持的工业对竞争是免疫的,它不必再技术上求进步,经济上求合理,只要抓住独占的机会就好了。这种工业因之也不会发展的。”[10]费孝通建议,这种作坊可以代之以“合作基础上的服务工厂”。这样可以“把一部分不宜分散到农家的集中到村单位的小型工厂里,再把不宜分散在村子里的,集中到中心村里,为一个区域中的原料生产者服务。”[11]开弦弓村合作丝厂的运行模式的探索,实际上尝试创造了“合作基础上的服务工厂”的雏形,其“承接各地育蚕合作社的原料予以代缫。生丝出售后,扣除生产费用,把余款交给合作社。在战前这种代缫制度已经试验成功。”[12]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是一个大政府社会,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像非常巨大,某一经济形式的发展若没有政府的许可或支持是万难发展甚至不会生存的。乡土工业的发展及乡村工业化的实现需要政府的协助。正如费孝通所言,“无辜的中国农民的命运正掌握在那些决定中国未来工业模式的人手里。”[13]关于政府要如何协助乡村工业化的实现,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家庭工业的合作组织”。家庭工业的方式“组织散漫,制造单位太小,能做的工作极少。”所以,他主张要在家庭工业的基础上建立合作组织。合作组织一方面在技术上帮助指导,在组织上统一协调各家庭工业,对外争取他们共同的利益;另一方面把家庭中不能完成,或者在家庭中完成难以保证质量的部分,集中到合作性质的工厂中完成,工厂所有权属于自愿参加的农民,没有剥削成分。合作社的方式便是以一种有益的尝试。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为了推广现代育蚕技术,在江苏太湖沿岸一带的乡村中帮助养蚕的农家成立的育蚕合作社为例。这种合作社“去接受蚕校推广部的指导。推广部把特制的蚕种批发给合作社,在村子里选定适当的房屋,培育稚蚕,称‘稚蚕公育’。经过了一定时期,然后在指导下分发到各家无培育。结成了蚕茧,再集合烘干杀蛹,合作运销”。[9]

三、政府协助要到位

式(8)是土体开裂后,裂隙底部x向方向的应力表达式。当土体在距离自由边界(裂隙面)l处的σx达到土体的抗拉强度σt时,在相邻初始裂隙之间将再次开裂。实际工程中,我们关注的是裂隙最终发育的间距和宽度。由于土体的最大x向应力发生在x=0处(相邻裂隙的中间位置),将x=0代入σx,并令σx=σt,有:

第二,成立服务乡土工业发展的大型组织。费孝通指出:“小型农村合作工厂的成功极大的依靠它同其他工厂和市场的外部关系以及它的内部组织情况。……一个把小型制造单元协调在一起的大型组织,对于中国新的农村工业来说是必须的。有了这样一个协调组织,散布各个村庄的制造中心可以只承担机器生产的一部分,或只承担制造过程特定环节。他们可以把产品汇合在一个大的中心工厂里去组装。由此,大规模生产的优越性在人口不用向城市中心带集中的同时保存了下来。至于关键的协调组织职能,我们将求助于政府。”[18]在开弦弓的丝业改革中,政府也成立了些服务组织,不失为有益探索。“我(开弦弓村长)和沈先生(震泽镇的一个领导人)在1923年代夏季例会中向镇政府提出建立改进社的建议,应成立一个教学中心以便改革养蚕方法。建议获得批准后,拨款600元来筹办此事。……然后,镇改进社主席根据决议,授权校长(江苏女子蚕业学校校长)组织拟议的教学中心。……只用了两年工夫便把整个村子纳入了蚕业教学中心的指导。……省政府成立了蚕种检查局,对私人生产的蚕种有权检查,并进行价格控制。”[19]

第一,创制推动乡土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费孝通在文章中呼吁,我们在发展民族工业过程中要有“国家的保护政策,包括关税和津贴”[14]。他说“在确立乡土工业的过程中,政府有很多事可以做,而且必须做的。现代技术的下乡不能不由政府来推动。……知识分子下乡的困难,就因为乡村里缺少可以应用现代知识的事业。在种种能用现代技术的事业中,最基本的是生产事业,而生产事业中最容易有效的是工业”[15]。谈及开弦弓合作丝厂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时,他强调这“主要是政府的信贷,并不是靠人民的投资”[16]。此外,他还多次论及1935年政府付高价补助生丝出口,并且严格检查保证蚕种质量的事例,以及“当学校(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的指导工作在村(开弦弓村)里公认取得成功时,省政府便把它的工作向整个产丝区推广”[17]的经验。

费孝通认为“工业建设不只是盖厂房,装机器;而是新社会组织的建立。在这新社会组织中我们得利用科学知识所发生的新技术来谋取人类的共同幸福。在这组织中一切参加的人必须有高度的契洽。……过去传统社会中确曾发生过契洽,每个人都能领略人生的意义,可是这种传统组织并不能应用新的技术。”[6]而“新技术如果没有新的社会组织(尤其是分配方式)相配合,也极可能引起对人民生活上有害的效果。”[7]审视西方,费孝通指出“西洋虽发明了机器,可是还没有发明利用机器来促进人幸福的社会机构。”[8]于是,费孝通立足“我们自己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情况”,提出我们应该力求原有工业组织的变质,创造新工业组织以适应新技术,并且从两个方面给予了具体的建议。

四、当代启示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费孝通先生关于民国实现乡村工业化“三基点”的思路,对于我们今天的乡村工业化是一面绝好的镜子,他坚持把人性关怀和社会关怀贯彻到乡村工业发展的始终。发展要依靠人,发展更要为了人。

首先,我们应更加注重对农民的人文关怀。相较于投奔都市工业,农民工钟摆式地往来于城乡之间,乡土工业可以让农民离土不离乡、离农不离家、上不疏父母、下不远儿女,兼顾农民家庭的团聚和老幼的照料。这种在家乡就地致富的路子,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农民原有衣、食、住、行的生活习惯和亲朋好友的人际圈层,甚至还可以传承传统的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等。致力于合理的农民欢迎的乡土工业,本身蕴含着对农民现实与精神两个家园地双重关怀。同时,在乡土工业发展的整体模式以及具体的环节和组分中,我们应该精益求精地做好顶层设计,让农民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尊重,让务工农民感到更体面、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有一份包括44例患儿在内的调查发现,43%的患儿会在1周左右发生一次。生长痛的发生时间通常在傍晚或夜间,这样的规律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导致他们的夜惊、夜醒、早醒、日间嗜睡等情况。最为特殊的是,生长痛持续为几分至几小时不等,却在次日清醒后不再疼痛。所以,如果不是考虑到可能存在感染恶性肿瘤等因素,通常不会对这类患儿行过多的检查,比如X线、各种采血等。

其次,我们应更加注重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乡村工业化的道路上,发展工业是末,而增进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农民幸福才是本。不容讳言,在个别地方个别时段曾出现过个别乡镇企业主,他们依靠毁坏资源环境,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成为暴发户,而后为富不仁,甚至横行乡里,成为“村霸”“地头蛇”,严重破坏了乡村社会的和谐。这与费孝通所言的“集中土地权的魔手”的作坊工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杜绝这种现象,避免两极分化,除了健全法律约束与政策导向外,更根本的是要探索创建一些既能体现大多数农民普遍利益,有利于共同富裕、和谐相处,又能人尽其才、物尽其利的乡村工业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此外,为了促进乡村工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还应该积极创造传递正能量,摒弃岗位歧视、行业歧视和地域歧视的偏见,营造有利于乡村工业发展和务工农民从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第三,我们应更加注重突出政府的服务担当。政府是人民的公仆,应无私服务、勇挑重担。在乡村工业化的过程中,那些没有当前利益、初创困难,但是又事关共同利益、长远利益的事情,政府要勇于担当。政府应拟定合理化人性化政策,夯实基础设施,既要做乡土工业发展的引路人,又要做乡村工业发展的铺路人。应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引导人才下乡,既要农民经济富裕,又要农民素质提高。应健全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公益慈善发展,既要倡导农民致富自强,又要织好帮贫济困的兜底大网。应做好各方的统筹协调,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既要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应着力保护好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既要当代的土肥民富,又要子孙后代的山清水秀。

参考文献

[1][2][4][5]费孝通.中国乡村工业[M]// 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三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15、16、16-17、17-18

[3]费孝通.小康经济[M]//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五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437

[6]费孝通.《昆厂劳工》书后[M]//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三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193-194

[7][9][10][11][12][14][15]费孝通.乡土重建[M]//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四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395、399、398、401、401、394、438

[8]费孝通.人性和机器[M]//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三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393

[13][18]费孝通.《云南三村》英文版的“导言”和“结论”[M]//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二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432、426

[16][17][19][21]费孝通.江村经济[M]//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二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158、154、150-153、150

[20][22]费孝通.劳工的社会地位[M]//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二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474、472-473

 
任继新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