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党外干部作为爱国统一战线和我们党执政兴国所依靠的重要力量,经培养选拔参加国家各级政权、担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领导职务是我国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既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既是中国共产党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基础,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保证。

一、党外干部与党内干部成长路径差异

党外干部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党外代表人士。他们政治认同感强,拥护党的领导,参政议政愿望强烈;思想观念多元,视野思路开阔,价值意识凸显;专业造诣深厚,所在领域威信高,社会影响不足;社会责任感强,民主意识浓厚,渴求施展抱负。从其成长路径来看,与中共干部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一)从成长周期来看:“前瞻型”与“滞后型”

目前,干部工作的体制决定了中共干部的培养以早期普遍教育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中共年轻干部储备,相对于党外干部,中共干部的成长周期有明显优势。党外干部不可能在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就被纳入培养视野,基本上要经历在参加工作后崭露头角、纳入视野、推荐使用、日臻成熟发挥作用等几个阶段真正被培养起来,时间较晚且大多是集中在较长一段工作时间以后。

(二)从能力结构来看:“通才型”与“专才型”

中共干部大多属于管理型领导干部,被称为“通才”,组织部门会综合其个人情况,可能会在多个不同性质的领导岗位上工作。而党外干部多数属于技术型、专家学者型、经营管理型知识分子。他们大都具有一技之长,甚至是某一领域的权威专家,通常被称为“专才”。作为专业性人才的特点鲜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某个专门领域、职能部门终身任职的可能性很大。随着进入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或民主党派、工商联等组织,党外干部需要提升自身多方面能力,此时的党外干部政治性逐渐凸显。要实现从专业性人才向政治性人才的角色转变,需要强化政治培训和实践锻炼,逐渐成长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从培养机制来看:“常态型”与“动态型”

中共干部从入党之前,就开始了党的知识的系统教育;入党后,又会被编入党的基层组织,严格过党的组织生活,参加各类专题学习教育活动。在提职后,也会被安排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参加岗位培训。可以说,中共干部的教育培训比较全面、系统、常态化,成效也比较显著。而党外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则较为狭窄,主要有统战部门指导开展的民主党派组织专题教育活动、党外人士专题培训班和所在单位的教育培训。社会主义学院虽然具有党外干部教育培训职能但对党外干部教育培训并未实现制度化即“常态化”。因此,党外干部参加有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途径有限。相对于中共干部培养的“常态化”,党外干部的培养只能称之为“动态化”,教育培训效果也有差距。

(四)从培养锻炼来看:“优越型”与“局限型”

培养锻炼是干部成长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干部自身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中共干部的培养锻炼由普遍性实施和重点选择强化相结合进行。由于中共干部多是管理型的“通才”,一般不受原专业或原岗位的限制,干部交流起来比较便捷,锻炼的平台也比较多,可以进行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的锻炼。而党外干部的培养锻炼相对局限很多,一方面在培养锻炼对象上有重点选择,另一方面在培训内容上也专注于所在领域。虽然原则上也可以进行轮岗交流、挂职锻炼,而专业特点强、挂职锻炼岗位少等原因,造成党外干部进行岗位培养锻炼的机会相对局限。

(五)从发展空间来看:“多元型”与“单一型”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优化干部配置,拓展干部发展空间。对中共干部来说,一般采用实职安排,并结合其优点和特长,采用多岗位锻炼,有的在轮换中晋升得很快,而且任职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半年甚至几个月就换岗位,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态势。而对党外干部来说,可以采用实职安排、政治安排和社会安排。但由于他们的专业性,实职安排也都在行政管理岗位或者业务岗位,类型相对单一,轮岗交流的机会也少,并且多为副职。政治安排和社会安排,一般是等额推荐,更多地体现为一定领域、一定范围的“小众代表”。

(六)从发挥作用来看:“综合型”与“业务型”

中共干部与党外干部所发挥的作用各有侧重又不可替代。中共干部除了工作能力、领导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等各种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外,还要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体现中共干部的良好工作作风,在各领域充当主角,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党外干部,更看重其专业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其专业型人才身份使之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和代表性。此时党外干部发挥作用的范围从专业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对其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作用的发挥要求更高。同时,党外干部对于中共执政的监督作用不容忽视,二者共生协作才能保证政治生活的健康稳定。

其次,从客观原因方面看。一是对党外干部的看法存在偏差。一些同志不重视统战,产生了轻视或忽视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的情况,认为党外干部在工作中只能充当“配角”,或者认为对党外干部的重用只是一种姿态,是“政治需要”而非“工作需要”,这些都成了不利于党外干部成长的“杂音”。二是组织科学培养不够。尽管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但落实效果一般,缺少明确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导致党外干部成长路径狭窄。三是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缺乏创新。在安排党外干部时思维固化,实职安排少、正职安排少,人员流动困难,成为制约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党外干部成长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面临的问题

新时期以来,虽然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不断完善,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但党外干部成长方面仍然存在实际问题。

第三,创新党外干部教育培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在党外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贯彻《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深化社会主义学院教学改革,改进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科学合理设置教育培训内容,形成分类科学、层次合理、长短结合的培训班次。拓宽教育培训的范围和对象,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动学科体系建设,切实发挥科研支撑作用,推动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创新。要坚持特色立院、质量强院、发展兴院,推进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建设,积极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储备人才贡献力量。

其次,贯彻落实政策,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多次提出要有意识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抓好源头合理分流,对贯彻落实好把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至关重要。面对高校和科研院所,有意识地将一批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留在党外培养。面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留学归国人员,要引导其进入体制内工作,并研究制定配套的安置和培养政策。面对一些提出入党申请的优秀党外干部,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明确留在党外同样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样可以发挥作用、干出成绩。

转接人工服务总是“座席正忙,请等待”,语音客服选项极多却总答非所问,一个售后小问题辗转数月无人理会……据调查,作为售后服务的重要环节,一些企业的客服电话不但无法妥善解决消费者的问题,反而因为沟通不畅,屡屡引发矛盾。这正是:

三是干部培养锻炼还不够充分。党外干部的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培训频率、培训目标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够全面、细致、深入,缺乏深研究、新办法,没能充分调动起党外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此外,由于党外干部的身份特殊,相比中共党员干部来说,党外干部的岗位数量偏少,成长渠道狭窄,政治进步较慢,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有些党外干部的接受教育培训的主动性,导致教育培训的收效不佳。

高校朋辈团体辅导的效果机制:基于团体成员的视角…………………………………………杨晓岚,张 月(114)

四是干部选任机制还不够健全。党外干部在培养和使用环节上很容易出现脱节,有些党外干部缺乏多岗位锻炼的实践,也就造成其欠缺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有些党外干部作为“结构化”人选,与岗位所需能力和经验不甚匹配。干部选任机制还不够健全,虽然在党派内部具有一定行政阅历的党外干部,但往往因缺少行政平台而阻碍了党外干部实职安排的步伐。2012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对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提出要求,但各部门对培养选任党外干部的体系还不完备,导致要配备一个党外干部更是难上加难。

五是干部监督管理还不够完善。目前,成熟有效的党外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对党外干部的考核指标也缺乏刚性约束。有些对党外干部考核评价方式单一,考核评价标准粗略、考核结果运用不充分,导致一些党外干部对考核工作不重视。同时,有些单位对党外干部管理松散,缺乏经常性的监督和约束,增加了对党外干部的管理难度,也不利于党外干部的成长和进步。

(二)原因分析

党外干部成长存在的种种问题上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党外干部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组织培养等客观因素。

2.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准确地反映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采用Spss19.0和Microsoft Excel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首先,从主观原因方面看。一是有些党外干部政治把握能力欠缺。虽然能够认同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能在党的教育引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有些党外干部对于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缺乏足够的信心,政治坚定性尚需进一步考验。二是新一代党外干部缺乏艰苦环境历练。没有与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经历,也就缺少了政治风浪的考验,对其自觉参与政治的主动性也产生影响。三是个别党外干部对自我要求不严。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和问题面前,有些党外干部缺乏参与热情,有些存在畏难情绪,有些担当意识缺失,有些综合素质能力存在短板,种种情况,影响了党外干部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应有作用的有效发挥。

首先,广泛物色发现,拓宽选用视野。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干部队伍,需要抓住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职能上紧密联系,工作中环环相扣。其中,发现是前提,没有广泛物色发现、抓好人才储备,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要真真正正把广泛物色发现党外干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早发现早物色,把选人视野延伸到体制外,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延伸工作手臂,在巩固发展原有渠道的同时,积极从新的社会阶层、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等领域发现人才,实现人才发现的宽领域、广覆盖,不断优化党外干部队伍结构。

再如,道家思想中“虚静”说。道家的这个重要思想在《神思》篇中有提到:“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而道家经典中对“虚静”的阐释有很多,如:

三、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党外干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中,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党外干部成长的重要性,提高党外干部的自身素养,科学谋划党外干部选用机制,破解制约党外干部成长的瓶颈,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

(一)正确引导、提高重视是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的基础

首先,转变观念,扭转对培养党外干部工作的误区。思想观念上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培养使用党外代表人士,是我党的一贯政策,到今天依然如此。正如俞正声同志所言,同舟共济,先要请君上船。所谓上船,就是选拔任用党外干部,与我们党一起干事业、创大业。无论是参加国家政权,还是参政议政,都建立在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否则,就谈不上参政党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更谈不上政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也就失去了中国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其次,关心爱护,营造党外干部良好成长环境。对待党外干部,既要在政治上培养、严格要求,又要在实践中加大锤炼力度;既要表达出对党外干部的充分尊重,明确其应当享受的待遇,又要在党外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多下功夫,引导促进党外干部增强创先争优意识,充分结合工作生活实际,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党外干部的政治参与热情;既要加强对党外干部动态管理和跟踪指导,充分体现关怀,又要有针对性地补齐党外干部能力短板,为党外干部营造良好的政治、思想和工作环境。

第三,从严治党,构建健康纯净的政治生态。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多元化,执政党的队伍里滋生出一些问题和反面典型,性质恶劣极大地危害了党的形象,侵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对普通民众和广大党外人士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紧随中央步伐,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得到人民信赖,获取社会认可,顺应民族期待,才能为党外干部的成长和发展构建一个风清气正、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核心技术,而区块链事实上是一条哈希链,通过哈希函数串联一块块历史数据。本节主要介绍哈希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二)完善机制、破除瓶颈是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的载体

首先,做好顶层设计,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具体制度保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外干部的培养和选拔要着眼长远,抢先抓早,统筹谋划。从中国革命历程和发展脉络角度出发,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的现实高度出发,从保障党外干部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做好党外干部工作的宏观设计。把培养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具体规划,既要着眼于现有人才的使用,更要着眼未来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制定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工作机制、选人程序、评价标准等规定。着力解决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在制度设计方面的不足,在党外干部与党内干部之间,做到整体谋划、全面推进、均衡发展。

其次,建立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建立健全党外人才储备机制。落实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党外人才储备工作机制,拓宽发现物色途径,丰富教育培养办法,广泛推荐,招贤纳士,及时发现和培养优秀党外干部,形成党外后备干部名单。注重从基层抓起,充实党外后备干部人选。优化党外干部人员结构和年龄梯次,确保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

第三,优化实践锻炼方式,建立健全党外干部干事创业机制。中央多次强调,党外干部培养要注重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要进一步推动实践锻炼制度化、规范化,使党外干部在实践锻炼中充分履行职能,提升能力、彰显优势、扩大影响。根据岗位需要和干部特点,采用挂职锻炼、压担锻炼、轮岗交流等方式培养锻炼党外干部,促进党外干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加快成长。

第四,规范推荐程序,建立健全党外干部推荐机制。一要将党内推荐与党外推荐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及组织、统战部门在党外干部推荐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团体的作用,将人才物色手臂延伸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动员其主动发现推荐优秀党外人才。二要将组织推荐与个人推荐相结合,既要发挥好组织推荐的主渠道作用,把推荐党外干部工作的参与范围涵盖党组织、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工商联、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统战社团组织等各级各类组织,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以人才吸引人才的作用,鼓励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以个人推荐或自荐形式向组织推荐人才。三要将定期推荐与日常推荐相结合,统战部门要结合换届工作,协调各级党组织集中推荐人选,还要把推荐党外人才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党派组织、有关团体的人才信息交流,及时收集汇总各渠道推荐的党外干部,形成多方面、多层级、多渠道的党外干部推荐格局。

第五,打造联动工作格局,建立健全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协同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机制,落实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积极履职,协调配合。统战部门要统筹安排,积极做好党外干部的发现、推荐、培养,确保一部分优秀分子留在党外,为党外干部成长提供土壤。组织部门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相关规定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对拟选拔任用的党外干部进行把关。组织部门在党委决定对党外干部任免、调动、交流前,应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并由统战部门提名,共同做好干部考察。同时,就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组织部门要与统战部门互通有无,建立统一的党外干部培养使用方案和后备干部名单,构建统一规划、协同管理、各尽其职的工作格局。

3)存储管理。利用Qt的文件类QFile和数据库SQL模块等,进行自动存储管理,如记录ROV状态信息、清理临时文件等。

第六,规范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党外干部监督管理考核机制。坚持党内党外同样标准、同等要求,积极推进党外干部考核管理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对党外干部,用人单位与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共同建立监督管理跟踪机制,借鉴对中共党员干部监督管理经验,坚持“以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将强化监管形成常态。注重日常监督和社会监督,推动党外干部牢固树立自我约束意识,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加强培养、提高素质是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的关键

首先,要坚持政治培训为主,切实发挥“固根守魂”的功能。中国共产党同党外干部合作共事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上。因此,对党外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政治素质,增进政治共识,把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作为根本目的。通过政治培训,引导党外干部特别是新一代党外干部从理论上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认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打造一支始终与我们党同心同德、德才兼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党外干部队伍。

其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好政治引导。面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形势,要更好激发党外干部政治共识教育的内生动力。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党外干部优良传统和崇高风范,通过组织学习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先进实际报告会等,使党外干部了解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要深入开展世情国情教育,引导党外干部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道路、不同政治制度的比较中鉴别优劣、看清趋势,准确把握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正确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对不正确或不恰当的思想观念,要在充分说明理由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引导,对事关政治方向、根本原则的错误观念,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纠正,力争达到新的团结。

一是干部自身建设还不够到位。虽然党外干部认同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定期接受相关的教育培训,但个别党外干部缺少政治考验,对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认识还不深入。在党外干部成长路径不顺畅、渴望进步的诉求难以满足的情况下,有些党外干部容易出现消极懈怠情绪。此外,由于党外干部大都由专业型人才成长起来的,在处理复杂行政工作时,容易暴露出工作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号召力、大局把控不强等问题。

第四,加强“五种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党外干部综合素养。一要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它是党外干部最基本的素质。党外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充分理解其特点和优势。增强处理分析问题的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特别是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变化时,要明辨是非,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二要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它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党外干部应该积极参政议政,为经济、社会发展进诤言,献良策,出实招。三要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它是党外干部成长的必要条件。要学习领导科学和相关管理知识,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及协调沟通艺术,提高科学决策和驾驭复杂局面、解决突出矛盾的能力,以高尚的品行感染人,以深厚的理论知识折服人,以务实的作风打动人,以科学的组织能力管理人,充分彰显党外领导干部风采。四要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它是党外干部的必修课。搞好合作共事,是党内干部与党外干部的共同责任。作为党外干部,要有大局意识,找准坐标,摆正位置,学会协调、合作、共赢,正确处理好与中共党组织的关系,做到到位不越位,负责不争权,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五要提高解决自身能力问题,它是党外干部成长的客观需求。这是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最新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表明了我党新时期对党外干部的新要求,新期待。要增强党派意识,参政参在点子上,议政议在关键处;提高争辩思维能力,用正确的三观和立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科学使用、发挥作用是优化党外干部成长路径的重点

综上所述,引导式护理能有效改善MHD患者疾病认知程度、自护能力、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及管理能力,并减轻其照护家属心理负担,明显降低MHD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二是干部人才梯队还不够合理。从现实情况来看,党外干部配备还未达到有关要求,党外干部的选配特别是正职使用上比例还不够高,有时只是为了完成政策和比例要求,未能注重干部选拔实质和岗位的真正需求,这在基层部门表现更为突出。没能早发现早培养,过分注重所谓“结构化”,错失了人才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机会,导致人才梯队不够合理,党外干部的培养处于被动地位。此外,把部分优秀人才留在党外的制度没能得到很好落实,造成党外优秀人才流失。

第三,正确把握标准,突出党外干部实职政治安排。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分别发挥好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的作用,推动实职政治安排有机结合,拓宽党外干部成长渠道。统筹安排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高(中)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的正职岗位,增加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和正职安排的机会。坚持人岗适应原则,加大政治安排力度,有意识地将拟担任民主党派各级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选拔到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适当的领导职务。引导、推进党外干部参与人大、政协工作,充分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总之,党外干部队伍是我国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对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优化党外干部的成长路径,提早发现、积极引导、大力培养、科学使用,促进党内与党外干部同心同德、荣辱与共、并肩前行,才能保证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党政干部统一战线知识读本[M].北京:华文出版社

[2]童社言编.新编统一战线工作100题[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3]关媛媛、陈秋莲,新时期促进党外干部成长的路径探索[J].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4)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