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朱权的曲语美学——由《太和正音谱》对关汉卿的评价谈开去

更新时间:2009-03-28

《太和正音谱》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所作。朱权“采摭当代群英词章,及元之老儒所作,依声定调,按名分谱,集为二卷,目之曰《太和正音谱》”[1]。在《太和正音谱》“古今英贤乐府格式”这章中朱权对元代至明初187位杂剧、散曲作家进行了评价,推举马致远为第一,素来被称为元曲之首的关汉卿却得到朱权与众不同的评价。朱权对关汉卿的评语是“如琼宴醉客。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盖所以取者,初为杂剧之始,故卓以前列”[1]。朱权称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之所以“卓以前列”,仅仅是他最早从事杂剧创作的缘故,评价着实不高。学术界普遍认为朱权的这种评价带有阶级偏见,对关汉卿是不公平的,很多大家给与排斥与批驳。笔者则认为这与朱权“贵藻丽、鄙俚俗”的曲语美学观有关。

注重机制创新,构建统一高效食品药品监管新体系。全区将食品药品安全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内容,纳入全区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和区“十三五”十大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深化监管体系建设,立足市场监管平台做强做专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优化组织架构,实现专职专责,优化工作机制,在全局推行了项目制管理,成立业务专项工作组。在基层站所推行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专干牵头、网格协作”市场监管方式。全区形成党政引领、上下贯通、属地负责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格局,工作力量较以往显著增强。

一、对关汉卿与马致远等评语的不同

朱权的评价与古今众多戏曲评论大家的观点大不相同。钟嗣成在《录鬼薄》中称关汉卿:“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无名氏《录鬼簿续编》称关汉卿:“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1]王国维评曰:“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可以看出这几位戏曲家都肯定了他在杂剧方面的名扬四海,颂其为领袖、班头,为“元人第一”的地位;同时对其戏曲语言的特点评价为自然本色,曲尽人情,且善于创造新词。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明何良俊的《四有斋丛说》,再到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他们均将关汉卿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著名的杂剧作家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均可见关汉卿在当时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那么为何到了明代朱权眼里,对早已享有如此高声誉的关汉卿却给出了如此不同的评价呢?

相对于语言本色当行的关汉卿,朱权似乎对文辞清丽的文采派作家更加推崇,如马致远、张小山、白朴、王实甫等。朱权对马致远风格的评价是:“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而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齐瘖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1]所谓“灵光”指的是东汉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景福”指的是魏朝何晏的《景福殿赋》,两者文辞皆典雅华美、文采卓然。朱权将马致远的作品与之相媲美,可见马致远其词之特色。而“振鬣长鸣、万马齐瘖”表现出其他作家的语言在马致远的语言下都黯然失色,是“凡鸟”与“神凤”的差距,由此可看出朱权对马致远这种“典雅清丽”语言的推崇,列其“群英之上”。再如对白朴、张小山、王实甫的评语:“风骨磊磈,词源滂沛,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如瑶天笙鹤,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缘珠之采莲洛浦。”以“大鹏展翅”“瑶天笙鹤”“花间美人”作喻,用“深得”“极有”等字眼,字里行间充满赞美欣赏之情。[1]

于是立刻我们就加倍的努力,正在吹笛子的把笛子吹得特别响,把笛膜振抖得似乎就要爆裂了似的滋滋地叫着。十岁的弟弟在吹口琴,他摇着头,好像要把那口琴吞下去似的,至于他吹的是什么调子,已经是没有人留意了。在大家忽然来了勇气的时候,似乎只需要这种胡闹。

二、朱权杂剧“重藻丽”

从对关汉卿和文采派杂剧作家的评语中,可以看出朱权杂剧“贵藻丽、鄙俚俗”的特点,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十分鲜明地表现出这一审美倾向。

5.3 自噬与顺铂所致AKI 顺铂诱导的AKI中表现出自噬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在体外培养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40-41]和体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42-43],顺铂诱导的自噬发生在凋亡酶激活和细胞凋亡之前。在LLC-PK1细胞中,针对Beclin-1和ATG5的特异性自噬抑制剂3-MA或小分子干扰RNA可增加顺铂所致的凋亡酶激活和凋亡的发生[44]。提示自噬具有保护顺铂所致肾损伤的作用。在其他研究中的结论与此类似[45]。氯喹是一种可以阻碍自噬流及累积物清除的药物,其会加重顺铂诱导的肾损伤,恶化肾功能[32-33]。这同样表明自噬对顺铂造成的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朱权虽然贵为皇子,但是一生颇为坎坷,前半生朱元璋在位期间,带兵八万,革车六千,以善谋著称。他意气风发,豪情满志。后来被朱棣胁迫反抗建文帝,协助朱棣登基,原本说好的平分天下,朱棣却毁约,将朱权分封到偏远的南昌地区,并加以迫害。朱权的才气、能力一直是皇位的一个威胁,因此屡屡遭受猜疑和打压。朱权在成祖在位期间,遭人诬告,诬告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朱权自此也看破皇家的尔虞我诈,不得不韬光养晦。他建造书斋一间,弹琴读书于其中,不理政事,将心思放在文学和修仙问道上,结交道家第43代天师张宇初,拜其为师,研习道典,弘扬道教义理。《冲漠子独步大罗天》里的冲漠子简直就是朱权的影子,杂剧最后,冲漠子被封的道号是“丹丘真人”,这也正是朱权的号。因此,作为一部神仙道化剧,《冲漠子独步大罗天》除了表现一些道家思想外,这也是朱权后期心境的一种写照,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朱权将他的这种对人生的思考寄于杂剧之中,用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出来,比单纯的文辞堆砌更富有韵味,令人咀嚼万千。

(3)硅质岩为霏细-粒状结构,层状、块状、蜂窝状构造,金属矿物及其氧化物沿裂隙呈脉状或浸染状分布。硅质岩的成因及沉积环境对成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朱权善于化用古诗词入剧,也能营造一种自然清丽的情景,达到一种意蕴之美。如第二折【金蕉叶】:“碧天边夕阳渐斜,疏林外昏鸦乱茓。见古道西风暮也,空怅望煞天涯倦客。”[5]此段就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词(后入《西厢记》,被王实甫改为长亭送别诗),此诗文还结合了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既符合当时天晚的真实情况,又符合司马相如才华无人识空惆怅的天涯倦客的心情。[7]

[2]金宁芳.明代戏曲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6-38.

三、朱权杂剧富有韵味和人生哲理

朱权的杂剧创作并不一味追求辞藻华丽、镂金错彩、绮绣满眼。在他的语言中有一种韵味和哲理:看破世间兴衰,看破功名利禄,不求大富大贵,将世事置之度外,只愿做一个逍遥之人。读其杂剧,常能让人体会到他的这种心境。[10]

In the above equation,FWTO,FDcrand FGiare preference functions of take-off weight,drag of cruise phase,and constraints respectively.

[3]王季思.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16-20.

首先,朱权的杂剧用典颇多,十分讲究对仗。朱权杂剧留世稀少,只有《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和《卓文君私奔相如》两部杂剧。在《私奔相如》第一折中司马相如抒发抱负未成,唱到:“与时俯仰,常则是寂寞水云乡。抱材艺若卞和泣玉,盼功名如吕望求璜。笑宁戚空歌陇亩,使传说空老岩墙。漫趑趄淹留岁月,空潦倒虚度时光。呜呼荀卿老矣,哀哉颜子云亡。惜乎斯文道丧,嗟欤学业荒唐。我便似左丘明般立钦钦卓尔于春秋,到如今屠沽子气昂昂伟矣为卿相。笑煞我也苏秦刺骨,叹煞我也孔子绝粮。”[5]短短一百来字,就化用了卞和、吕望、荀子、颜回、左丘明、苏秦、孔子等多达十处的典故,对仗工整,言辞清丽,文人之气十分浓厚。司马相如自诩满腔抱负无人识,眼见仕途之中无才之人当卿为相,言辞中的不甘之情,岁月易逝、报国无门的抑郁之情喷薄而出,表现出司马相如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和积极入世的心态。这一折【油葫芦】的语言也是如此:“既不能够晓谒枫宸入建章,早难道暮登天子堂。倒做了怀其宝而失其邦,恰便似芙蓉生在秋江上。几时得坠鞭误入平康巷,怎做得登瀛洲膝盖儿软,踏翰林脚步儿长。常言道时来木铎也叮当响,时不至呵兰麝也不生香。”再如【哪吒令】:“我读周南召南要安邦定邦,贬太康仲康。立朝纲纪纲,褒周庄鲁庄,教兴王霸王。道不行鲁圣书,时不合邹轲强,致令的墨子悲伤。”与关汉卿《窦娥冤》《谢天香》中朴实无华的语言相比,司马相如的语言用典颇多,修饰繁复。同样都是文采卓然的读书人,柳永一派的语言本色自然,又不显得过于通俗;不加修饰,读起来却亲切自然,如在眼前;而朱权一派用典太多,往往阅读起来理解有碍,这也是文辞派的一种通病。如第三折【南吕一枝花】:“渊沉甓社珠,石韫昆山玉。枳荆栖彩凤,俊板困盐驹。知他是天道何如,枉把先生误。屈沉煞大丈夫。草泽中困煞些英雄。穹壤间消磨些人物。”[5]用词极其工整高雅,但堆砌太多典故,又不是比较常见的典故,难免让人阅读困难,心生烦意,甚觉啰嗦。[6]

参考文献:

笔者认为这和朱权对戏曲语言的审美即曲语美学观念有关,“贵藻丽、鄙俚俗”是他的一种曲语美学观。金宁芬在《明代戏曲史》说:“朱权《太和正音谱》在强调音律的同时,又提倡藻丽……朱权讲求文饰,鄙视俚歌和地位低下的倡优的作品……”[2]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继周德清之后引古人语曰:“有文章者谓之‘乐府’;如无文饰者,谓之‘俚歌’,不可与乐府公论也。”[1]他认为乐府要富有文采,要讲求“文饰”。“文饰”的特点无外乎辞藻华丽,多用典,对仗工整,即使是宾白,也要讲究用词高雅。无“文饰”者,称作“俚歌”,属乡野小调,登不得大雅之堂。虽然在说乐府,但是也完全可以看出朱权的审美倾向,亦可用于评点杂剧。而关汉卿素来被认为是本色派戏曲大家,他通过吸收民间的土语方言以及经典诗词的鲜活字词,加以提炼,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这种本色语言,很少使用装饰或假借语,往往不用典、不讲求对仗工整、缺乏华丽的辞藻,但是这种语言却是最适合角色身份性格的语言。以《窦娥冤》为例,在《窦娥冤》第二折中太守用棍棒屈打窦娥,打完后太守问:“你招也不招?”窦娥回答说:“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3]再如窦娥行斩前一刻,蒙受天大冤屈的窦娥没有半句埋怨婆婆的话,也没有更多的嘱咐,只是让婆婆在她死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给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去的孩儿面上”[3]。这种语言很接近平民百姓的大白话,十分符合窦娥的身份性格。窦娥性格并不软弱,在面对张驴儿非礼时表现出全然决绝的态度,在面对太守严刑拷打时也宁死不肯低头,可窦娥终究还是个平民百姓,在面对决定自己生死的县官面前,这确实应该是窦娥这种贫苦小百姓该说的话。而临砍头前对婆婆说的一番话,既不慷慨大义,也不华丽煽情,却最能表现出窦娥那无比善良的本性,即使自己即将死去,仍为最亲的人打算。透过这样的语言表现出来的真挚感情深深打动到人心里最柔软的部分,让观众为窦娥落泪。再如第二折【斗虾蟆】这段,张驴儿阴差阳错药死他爹,蔡婆恐惧不已,窦娥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空悲戚,没理会,人生死是轮回。感着这般疾病,值着这般时事;可是风寒暑湿,或是饥饱劳役;各人症候自知,人命关天关地;别人怎生替的,寿数非干今世。相守三朝五夕,说甚一家一计。又无羊酒段匹,又无花红财礼;把手为活过日撒手如同休弃。”[3]没有用典,没有华丽铺陈,读来却酣畅淋漓,不失韵文之美,明白如话,直抒胸臆。关汉卿杂剧的受众大部分是老百姓,朴素的语言更加接近老百姓的生活,更受大众喜爱。再如《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对柳永的描写。柳永一出场念道:“本图平步上青云,直为红颜滞此身。老天生我多才思,风月场中肯让人。”“平生以花酒为念,好上花台做子弟。不想游学到此处,与上厅行首谢天香作伴。小生想来,今年春榜动选场开,误了一日,又等了三年,则今日辞了大姐,便索上京应举去。”[4]即使柳永是个才华横溢的秀才,但是所用语言亦是明白如话,接近日常口语,观众听过一遍,便对柳永的现实情况了然于胸。再如第一折中,柳永为谢天香多次拜访钱大尹,说道:“哥哥,则是好觑谢氏!”后再去,谢天香阻拦,柳永云:“不妨事,哥哥待我较别哩!”[4]这些话听起来如此亲切自然,十分贴切地表达出主人公的心理,人物形象生动甚至有些可爱。而所有这些无“文饰”的语言在朱权看来则过于本色,太接近老百姓的生活,属于“登不得大雅之堂”的语言,被他归于“俚俗”之语。但朱权又将关汉卿评为“可上可下之才”,说明朱权还是认为关汉卿用语有其可取之处。关汉卿作为杂剧始作俑者,必有其可取且可圈可点之处。

[1]钟嗣成.录鬼簿:外四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8;120-125.

一线教师的付出是辛劳的,不仅仅是脑力劳动,同时还有体力劳动,费心费力。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试卷,还要反思教学,针对个别学生补缺补差,很少有休息时间。可是,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用心教学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在工作中,只有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理解和尊重,才能共同的把孩子教育好。应该说,我们需要家长的配合,理解和支持,让学生学好是共同的期待,这需要我们用心与家长沟通、交流,做家长的朋友。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才能教出成绩,从而收获快乐,提升幸福感。

朱权这种对戏曲语言的审美要求即曲语美学与他的身份和经历密切相关。朱权出身于皇族,锦衣玉食,见惯了繁华的场面,这点与关汉卿完全不同。关汉卿生活在中国历史上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朝代,“九儒十丐”,士人地位极其低下。他接近人民群众,熟悉社会各种人物,因此他的杂剧是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写的。[8]而朱权生活在奢靡的皇宫,与平民百姓的生活距离遥远。耳濡目染皇族的繁华,这对他在语言描写上追求华丽的辞藻显然有很直接的影响;皇族对皇子教育极其重视,这又使他从小熟读诗书,追求高雅的情趣。因此他对于接近老百姓的土语方言有些不予赞同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表现的是“其贵族文人的情趣和立场”[2]。同时关汉卿创作的是场上之曲,必须让观众听懂,因此在语言上讲究文采的同时,还须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但朱权更多将杂剧作为一种消遣与娱乐,并不需要去取悦观众,因此他的杂剧更多变成逞露才华的一种载体,和诗词一样,语言上更多按自己的喜好去创作,杂剧在他们这里成为一种案头文学。[9]

例如冲漠子一出场就唱到:“自从那混沌初胚,知他是翻腾了几多兴废,迅指间兔走鸟飞。恰六朝,才五代,汉周相继。恰便似转灯般数着残棋。论兴亡都做了邯郸道一场春睡。”[5]世事变化万千,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接着他唱到:“想事态若浮云,光阴如逝水。一任他沧海桑田自变迁,想人生能有几。争如俺脱屣红尘,注名紫府。这的是出家人久长之计。想秦宫汉苑,今日都做了衰草牛羊之野。”表现出想将世事置之度外的心情。再如第一折【后庭花】:“他视世态火上冰,视浮生如水上萍。视天地如传舍,视其身不若如俯草萤。他却便醒醒。他看破古今盛衰,因此上视诗书如糟粕羹,视荣辱如鹬与蚌。视寿夭如风内灯。视遽芦如仁义英。”再如杂剧第四折冲漠子问吕洞宾他离家乡有多少岁月,吕洞宾唱到:“觑了这云影悠悠,过了些物换星移几度秋。不索将尘缘讲究,恰便似魂根梦觉一场休。你待学汉张骞逞大胆碧霄游,我便似向岳阳点化了树城南柳。笑他每缠十万贯上扬州,如今到这里呵,不强如为功名人比黄花瘦。”[5]这些描写都体现出作者朱权的一种心态:世事变迁,恍如一梦,功名利禄,不过是昙花一现,不如将尘世置之度外,做个逍遥之人。而这种心态与其创作《私奔相如》时完全不同,司马相如那种积极入世的态度没有了,转变成一种卓然出世的态度,而这种转变与他的生平经历有关。[11]

[4]王季思.全元戏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212-217.

[5]王季烈.孤本元明杂剧二[EB/OL].[2016-12-20].http://www.ishare5.com/2029124/.

[6]钟林斌.关汉卿戏剧论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13-15.

[7]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49-56.

课程标准强调,探究式学习应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极力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的角色也应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引领者和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氛围,灵活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课堂探究学习的效益,发挥探究式学习的真正作用。

[8]曾永义.明杂剧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49-158.

[9]徐子方.明杂剧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3:104-107.

[10]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3:116-123.[11]闵文军.论朱权的曲学观[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10-211.

 
高欠欠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