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慕”课抑或“暮”课——高校人才培养新质量观与团组教学视角下论幕课的发展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对幕课的本质认识和发展分析

舶来词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直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作为新兴事物,它在国际上诞生至今不到10年,以致《纽约时报》将2012年称为慕课之年。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将MOOC译为“幕课”,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则译成“魔课”,网络上目前一般称为“慕课”,本文取用前者,意欲展示幕课从“幕”到“慕”的一个演变进程。幕课是在2013年开始进入中国教育界的视野,并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出现在大众屏幕上。但在中国知网上以“幕课”为主题进行查询,各类文献资料却不到200篇。虽然幕课目前对中国高校的影响仍不及其在国外的影响,但是它所掀起的一波波浪潮,却对教育界形成了震撼性的影响。

纵观教育界,对待幕课容易有两种极端化态度:一是视“幕”不见乃至避“幕”不谈。这种保守派的思想认为教师只要守好三寸讲台,讲好PPT,管它什么幕课。思维一旦固步自封,未来则必将因应不及而被时代所淘汰。二是谈“幕”色变。这种激进派的思想认为幕课是万能的,譬如洪水猛兽席卷而来,必将一统天下,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以这种带有商业化炒作的思维发展幕课,大好的幕课则会被摧残成日薄西山的“暮”课。

幕课具有网络双刃剑的特点,誉之则尊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毁之则贬为 “洋电大”。我们要从教育哲学的高度认识清楚其本质,幕课在本质上就是在线网络教育,它是网络时代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大家熟悉的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在线教育等都可视为幕课的前身,它们同样是通过网络完成视频讲课、作业练习、论坛互动、邮件交流、考试测评等五大要素的网络教学过程。

作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Massive(大规模)是其教学成效,即可以接纳上万人乃至十几万人在一起学习;Open(开放)则是幕课重要的开放性特征,学生不分国籍,用邮箱注册就可以参加学习;Online(在线)是幕课的生存土壤,网络学习突破时空限制(同样的,离开网络它也就寸步难行);Course(课程)是幕课的本质,即幕课始终只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无法脱离教育的哲学规律和本质要求。

因此,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幕课的出现,大可不必高呼“狼来了”,既不用大惊小怪,也不要回避,而应给予高度重视、与时俱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幕课的发展,势必占据教学模式的重要一席,与传统教学模式多元并存,这由教育的本质规律所决定。

(2)桥梁墩台需要设置在地形较为陡峭的位置时,应该适当降低挖掘施工量,以工程的地形状态来确定合理的基础形式,桩体长度的确认要以安全性为基础进行计算。

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观的反思

作为在线网络教育的幕课,存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真实接触和情感交流严重欠缺的先天性不足。

教育的大众化、产业化,在很大程度扩增了受教育学生的数量,却也带来了教育质量下降的不争事实。师生之间情同父子的情感联结已成为美好的历史回忆。当教育急功近利并成为潮流,大学教育往往就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格精神、人文主义的塑造和培养。

试看近几年几则有关大学生事故的新闻事件:2013年4月,震惊全国的某大学投毒案的受害人黄某去世,涉嫌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嫌疑人林某当月被依法逮捕。受该事件影响,哈尔滨一所高校禁止桶装水进宿舍楼,因为觉得桶装水“太危险”。黄某去世两天后,又接连发生了两起校园事件。南京某学院学生蒋某刺死同舍室友袁某,原因是袁某在宿舍玩游戏未能及时为其开门。沙洲某学院学生符某持水果刀在宿舍楼刺伤曾某,原因竟是符某想自杀却没有勇气,便借行凶来排解内心压力。同年6月,浙江某大学一名女生在其室友食物中添加工业用途的催肥激素。2014年广西某院校出现水里投毒事件,曹某因受不了嘲讽欲服毒自杀,将亚硝酸盐放入饮水机,导致两名室友中毒……

频频发生的当代大学生自伤伤人事件,给高校教育工作敲响了警钟。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频发的高校系列事故,凸显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观的弊端,忽视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势必在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沟通等方面衍生诸多突出问题。幕课网络教学的优缺点同样明显,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突破时空限制的开放性,但随之而来的最大弊端则是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没有了基本的现实接触和情感交流,谈何人格教育呢?尚未推行幕课的高校,教师上完一学期课都没能认得全班上所有学生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的隔膜宛如不可逾越的鸿沟,诲人不倦、言传身教已成为高校教育的一种奢望;那么,如果高校大范围推行幕课教学方式,我们难以想象,依靠网络教学成长的大学生,如何完成他们的人格塑造?他们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方面的社会化教育如何达成?

护树罗锅的原型是竹节虫。竹节虫体长而大,看上去像小树枝,最长可达62.4厘米,是世界最大的昆虫。它的体色多为绿色或褐色,不同的温度和光线下,体色会有所变化,以便能完全融入周围环境中,这也被称为“拟态”现象。

三、新质量观视角下团组教学的实证研究

教育本质上要完成三个任务,即对学生的品格(人格)教育、知识(技能)教育、社交能力教育。因此,我们应当摈弃急功近利的高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树立新的高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学生发展是高校教育的质量之本,是根本性指标,是高校质量报告最重要的维度;学校办学、教学工作是教育质量的评价之重,是描述性指标;服务地方是高校质量之特点,是贡献性指标。

吴躜辉的爷爷曾是当地供销社的主任,农资业务是其工作的一部分。他的父亲创办了一家农资公司,经营农资。祖父、父亲一生的根植和坚守让他对于农业的认识更为深刻。吴躜辉说:“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下,我十分想为广大农民做一些事情,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贡献一些自己的力量。”

而幕课,更多的是实现知识(技能)教育,要全部实现上述三个任务,只有通过强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接触沟通与情感交流,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基于这一新质量观和对事故频发的情境反思,课题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和行动导向的团组教学,补救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教育模式之偏颇,实践证明其成效良好。“团组”意指团队、小组两种形式,团队要求在4人以上,小组在3人以下。团组教学是指在学习方式上,鼓励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团组的形式,明确学习成果,开展学习活动。它鼓励通过师生互动尤其是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正契合了教育的本质要求。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在排水沟密闭闸板装置上的优化……………………………………………………… 吴文辉(4-132)

其实,在中国传统教育特别是书塾教育中,都能见到团组教学这一要点。孔子《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这段文字生动地体现了孔子师生互动深入的情感和人格交流。作为伟大的教育者,孔子都采用了师生环坐而谈的团组教学模式,对学生们不仅进行知识教授,还通过对“咏而归”人生态度的激励欣赏,对学生进行了深层次的品格教育,这种心与心的交流是活生生的生命教育。

明朝大教育家王阳明,同样注重团组教学。他经常带门人游山玩水,在活动体验中对学生进行知识和人格等教育。如《王阳明年谱》所载:“中秋……先生命侍者设席于碧霞池上,门人在侍者百余人……或投壶聚算,或击鼓,或泛舟。先生……退而作诗,有‘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之句。”这正是对孔子教学方法的继承,生动体现了团组教学的四寓原则:寓教学于快乐、寓快乐于项目、寓项目于活动、寓活动于团组。这正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幕课所缺乏的。

推行以学生为中心和行动导向的团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团队能力协同发展。除了专业学习能力,简而言之,它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团队合作能力

全球化的时代,宣告个人英雄主义的结束。网络时代更加呼唤团队合作精神,团组学习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二)组织协调能力

在团组中,每个成员都要学习如何化解分歧,消除矛盾、互相协调,既分工又合作,才可能使整个团组形成合力,做出成果。

(三)人际交往能力

在团组中,每个成员性格各异,但都要彼此面对、互相磨合,与其他成员打交道、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这是最好的人际交往锻炼,为进入职场奠定良好基础。

(四)沟通表达能力

团组活动要进行讨论,对不同意见进行沟通,分享交流心得体会,提高各自的表达能力。

加强“三新”统计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部署的基础要求,也是加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我国统计体系比较庞杂,且涉及到很多的分支,关于“三新”经济统计方面的内容比较分散,不具有系统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对“三新”经济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加强“三新”经济统计调查和管理,不断提高“三新”经济统计质量,成为当前各级统计部门面临的难题。

(五)心理调节能力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及人性化设计理念愈演愈烈的趋势,国内的设计师们已经深切体会到人性化设计的精神理念,了解到人性化设计是日用陶瓷产品发展的主导趋势也是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当前国内逐渐没落的日用陶瓷产品设计的重新崛起的一个契机。越来越多的年轻的日用陶瓷设计师们开始虚心地向西方学习日趋成熟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并融合以东方特有的神韵,创作出独具魅力的日用陶瓷产品。

作为在线教育的幕课,其本质仍是教育,不能将它简单地视为互联网产品,而忽略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如果反对幕课,只是出于它会挤压传统课程的生存空间、部分教师可能面临失业的担忧,那么,这种自私与狭隘的个人主义立场则有悖教育的人文精神。如果推崇幕课,只是出于它的多快好省而无视它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那么,这种商业化的功利主义思想又将对教育实施致命摧残。它们都将使幕课步入“暮”课之路。反之,如果能克服这些错误倾向,幕课则可健康发展为人人仰慕的“慕”课。

4月24日是个星期一,参观者不多,但还是有好几队中、小学生的参观队伍在老师带领下安静有序地参观。博物馆展示内容除了卡尔梅克人社会、文化、民俗外,历史部分占了参观大厅一层一个大展厅,其中阿玉奇汗的业绩占了显要地位。对渥巴锡东归之举则是用平实的言词客观描述了这一历史事件始末,少有评议。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博物馆当代卡尔梅克造型艺术的展厅不仅看到了反映阿玉奇汗与彼得大帝会面场景的精美的油画,还看到了土尔扈特末代公主满琳的巨幅油画。

(六)成果展示能力

团组学习要求实现成果为本的教学目标。团组最后都必须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刺激了团组成员的表现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成果意识。

上述几项能力的培养,强调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幕课是无法提供并实现的。对于立足于虚拟世界的幕课,由于是大规模上课,教师根本不可能与学生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深入交流,这与团组教学的研讨模式相距甚远。

从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出发,以新质量观为指导,结合大学生事故频发的情境反思和团组教学的启示,笔者以为,要让幕课成为“慕课”而非“暮课”,以下两方面是研究探索之重点。

课题组近年对高校学生退学辍学个例进行关注和研究,发现部分学生退学辍学的原因非常荒谬,例如某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A,其退学原因竟然是因为和班上一位同学B有矛盾,形成心结,无法相处而退学回家。实际调查显示,A和B并非同一宿舍,B同学只是有口无心说了一些话,A就认定是针对他,进而对B同学的所有言行进行聚焦放大,这其实就是《列子》中疑邻偷斧的心理在作祟。我们担忧的是,A同学尚且处理不好与一位同学的人际关系,他退学后又将如何融入社会,当他面临真正多元复杂的社会关系时又将如何处理?课题组在感慨我们培养的人才如此不堪一击的同时,更让我们忧虑的是,在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中,为什么没有真正有效的干预引导措施?类似的个例研究显示,不少学生对于去高校心理健康中心有非常强的抗拒心理,误认为是类似精神病治疗的机构,自己去就是“有病”。而高校的干预,往往也是等到学生出现问题或危机发生后才有“亡羊补牢”式的处理。这样的现状提示我们,专业教学不能只教会学生知识技能,更应该以人才培养新质量观为指导,尝试团组教学等方法,在知识讲授的同时进行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尤其要对上述的六种能力作重点培养。

四、幕课成为“慕”课还是“暮”课之启示

笔者作了问卷调查,让学生在网络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课程之间进行对比选择时,在2 038份有效问卷中,1130人选择A“我更喜欢前者”,占55.4%;358人选择B“我更喜欢后者”,占17.6%;550人选择C“两者差不多”,占27.0%。

幕课只有在教学互动方面下足功夫,以协同创新战略为指导,促进师生的互动教学,推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克服网络视频课程没有互动的单向缺点,重视学生人际交往与感情交流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延伸它的教学短板。

但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课题组进行了众多的个体访谈后,发现事实真相并非如同问卷调查所显示的那么简单。很多学生所谓的喜欢网络课程,往往是逃避上课心理之下的行为决择而已,当我们深入了解学生的网络课程学习情况时,就发现存在的问题更多了,多数学生觉得网络课程“枯燥、无聊”,他们进行视频学习时,往往看不了几分钟就厌倦了,有反映视频内容看不懂的,有反映视频内容太枯燥的。于是各种弄虚作假的手段层出不穷,如挂看(边放视频边做别的事)、拉看(快进快拉)、代看(找同学代看视频)等。所以,我们如果只以调查数据为依据,认为仅仅依靠网络课程就能培养出现代人才,那恐怕会令教育陷入更大的误区。

ICT对教育的适应性,表现在对ICT学习环境的有效创建,教育机构中的教师或项目开发团队承担着主要责任。ICT能否导致有效的成人学习结果或扩大成人参与学习率,有赖于教育机构多方位的促进策略。

如果对教学诸要素处理得当,幕课必定能借助网络时代之东风,健康发展、茁壮成长为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佼佼者,成为令人羡慕仰慕的“慕”课;而急功近利,一味贪求多和大,幕课势必会沦为互联网时代的“函授”或“电大”,哗众取宠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只会令中国本已岌岌可危的大学教育质量再打折扣,从而走向暮气沉沉的“暮”课这条不归之路。

团组活动中,一方面自己的意见可能被成员否决,需要自我克服失落感,调整心理不适;另一方面学习的愉悦感(如内心开朗、充实等)会得到激发或满足,实现了很好的心理疏导和调节。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幕课的发展要重点处理好两个问题

1.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培养问题

随着5G时代的来临,上网所需成本大大降低,同时网速大大增加。智能手机的硬件和软件都在不断更新升级,以此为基础,移动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和消费就有了坚固的技术保证。

置身网络时代,中国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多年来应试教育和独生子女给大学教育所带来的双重负荷,人际交往与心理调适成为大学生普遍的薄弱环节。如果一味推行的仅仅是幕课的网络学习方式,我们如何提高独生子女学生严重欠缺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如何给社会培养出健康合格的未来劳动者呢?

这个调查数据给了我们几方面的启示:一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教育是大势所趋,所以幕课的发展是必然的;二是传统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待努力改革,要通过团组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等。

2.学习的监督与跟进问题

同时,网络学习环境充满网站、游戏等各种诱惑,在没有监控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指望学生对幕课学习内容持续关注,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克服自我的拖延症和惰性,那是完全不现实的想法罢了。因此,幕课要想尽办法拆分视频的知识点,通过微课程+小测试等方式,发挥其生动活泼的优势,乃至运用动画等手段,把枯燥的课程讲授得生动活泼,营造沉浸式乃至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代入感,采取类似实体课堂的凝聚措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实存在,才能提高课程完成率和通过率。

学生乃至国民的素质,决定了高校教学监督制度的必要性。而幕课,在这方面存在先天性欠缺:互联网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隔成未知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督导如何落实,如何解决在线教育课后答疑存在的延后性,如何解决幕课较高的辍学率等,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加以探索。

(二)幕课可能的发展模式

我们要看到,幕课便捷的跨时空学习方式,改变了知识获取的方式,可能引发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的重大变革,代表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迎接幕课,我们要在思想观念、体制制度、制作技术等方面加以应对,完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师资库”和从教学出发的“课程池”的建设,实现高校优质、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及学分互认,解决在线教育学生学籍、证书、学分乃至学位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未来幕课应该继续强化其“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O2O(online to offline)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由于幕课强调名校、名师、名课的“三名”课程,可以预见,它更需要教师资源的跨越式合作,即普通高校教师作为辅助角色,成为幕课主讲教师的“助教”。事实上,真正能让幕课“翻转”起来的,就是这些“助教”,他们一方面采用名牌高校、品牌教授、精品课程的幕课作为学生学习内容,督促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完成线上学习;另一方面更要通过真实的课堂与学生达成面对面互动,进行师生间、学生间深度知识的探究、思辨与实践,完成线下学习。由于线上学习环节基本无法开展面对面的团组学习,所以在线下学习环节,尤其是要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指导,加强团组教学的运用,充分发挥团组教学的优势,弥补幕课的不足和短处。

本文研究的是标准化研究机构的品牌建设,对品牌的解释要跳出企业的范畴,从一个行业的整体性出发,根据行业特点来进行综合理解和考虑。因此,本文认为标准化研究机构的品牌是名称、术语、标志、设计及其组成的集合,是能使拥有者的标准化产品或服务区别于竞争对手并且带来增值的无形资产,是社会公众对拥有者的组织、产品及服务认知的总和[1]。

综上所述,幕课时代已经切切实实来到眼前,至于幕课最后成为“慕”课还是“暮”课,则取决于我们的智慧认识和因应行动,应是“汝转幕课”,不应是“幕课转汝”。

可以说,未来有互联网的地方,就会有慕课的存在,它可以很好地解决一般性知识传授的问题,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等,但它不可能包揽大学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及科研等诸多功能任务。而在人才培养上,高校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应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人格品质,帮助学生培养和强化情感交流体验,顺利融入群体和社会,明确认知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对他人发展、群体合作、社会进步的价值,塑造科学健康的人文精神。对此培养目标,幕课和其它教学模式一样,无法回避且必须承担,任重且道远。让线上的幕课教学与线下的团组教学携手合作,成为承担当今时代教育之车的两个车轮,稳健地朝着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努力前进。

参考文献:

[1]吕晓芹.慕课发展面临的挑战[N].光明日报:高等教育版,2015-08-04(013).

[2]张松才,姚明明.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素质教育项目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51-53.

[3]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10-17.

[4]张松才.“四寓”理论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团组教学的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75-78.

[5](明)王阳明.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6]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在停磨期间打开了磨煤机粗粉分离器上、下层挡板处的人孔门,通过观察可知,分离器所有挡板磨损较小且折向挡板的实际角度与外部指示角度一致,为提高制粉粗粉分离器挡板对煤粉细度的调整特性,建议进行以下工作:

[7]张松才.克塞伯斯理论下高职社会实践与就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0(9):73-76.

 
姚明明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