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高校实践平台的构建

更新时间:2009-03-28

近年来,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国家不断颁布有关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文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提出了要全力加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相关内容。高校作为国家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平台,在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需要同时兼顾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构建创新型国家输送更多人才。创业实践基地是高校学生创业教育重要平台,能够系统化、体系化地培养高校学生创业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实际创业过程,进而形成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全新着力点。[1]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其教学制度、教育理念和实践平台的构建,还需要作进一步探究。

还有人工智能之无人彩妆店、无人汽车4s店、无人环卫车等。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将更加深入地渗透于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人”的人工智慧城市会越来越完善,城市服务,即将成为智慧的“无人之境”!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

(一)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国家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2014年、2015年及2016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分别为699万人、727万人、749万人和765万人。2017年更是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共有往届与应届毕业生超过一千万人,就业难的问题愈加凸显。而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大学生群体通过创新发展、自主创业的方式,有助于拓展就业机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行业发展路径探索。随着大学生自主创业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亦随之不断提升。长远来看,自主创业有助于调节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直接或间接地盘活市场上的中小微企业,符合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规划。在大学生团队化的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中,它缓解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途径和渠道。从客观角度而言,就业是被动就业,而创业则是主动就业,创业的同时还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值得鼓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次调研中强调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消费市场环境日益发展,这些都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

二、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的缺失,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教育部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然而对于高校来说,受传统教育理念与教育体制的束缚,多年来一直将专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重点。部分管理者在功利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认为创新创业教育虽然是国家需要,并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苦于缺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全面支撑,难以开展该项工程;还有部分学校认为已经为学生搭建了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所以不需要再开展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工作[3]。更有甚者,部分学校认为相关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极大的考验,他们极力排斥该教学模式。部分教师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理论知识的教学,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氛围。对于学生来说,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他们忙于应付各类考试,希望尽早地完成实习工作,确定未来的工作岗位,难以看清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所以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积极性都不高、认知度都较差的情况下,创新创业教育必然会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一)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不足

当前算法在三种优先级权重阵型对应加权作用下,会自然表现出选择最适合当前局面的阵型进行游戏的行为。当然由于在游戏中没有固定方向,所以必须考虑权重矩阵对称和旋转的情况。

客观而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贯穿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全过程,通过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此背景下,建议高校改变管理层与教师队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片面看法,定期开展创新创业交流、培训与讲座等活动,转变高校管理者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指导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引导者与执行者,管理者与教师队伍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真正改善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种种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纷纷重视创新创业发展,而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必须要采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弥补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高校应从课程体系入手,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在搭建实践平台的同时,注重实践平台的实践活动开展,让学生不断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创新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高校实践体系有待完善

国内诸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虽然已经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但是校内的实践平台却依然没有成形,实践教学体系也有待完善。人事部门负责统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师资力量,但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等环节中,教师又分别归属于科研部门、学工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之间缺乏健全的协调机制,校内的实践平台处于相对孤立运作的状态,无法形成有效的工作衔接链条,导致出现重复性的工作增多、相关工作内容欠缺推进等问题,造成学生对校内实践平台的不理解,进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客观而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汇聚着大量的资源,但是缺少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去打造整合资源体系,使它们难以在共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

客观而言,高校实践平台的教学活动,可以从两个部分进行,除了之前介绍的课程体系之外,还包括实践体系,而实践体系则分为校内实践体系与校外实践体系[5]。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课堂上,二者的教学目标存在差异性。例如在校内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需要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在校内校外的实践平台上,则是通过模拟实训的方式与真实体验创新创业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将课堂的内容转化为课堂外的实践成果。除此之外,高校还可邀请一些知名的企业家或创业者,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讲座,开展实践培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校外实践平台,通过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服务行业发展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理念,培养现代化的高校人才,引导学生在基地共同创业。如此,在国家政策、资金与场地等多方面的支持下,坚持创业实践,才能真正将理论转化为落地可行的创新创业实践成果。

(三)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目标导向

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高校实践平台的构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通过实践平台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然而现阶段中国多所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存在着目的不明确、形式过于单一且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过多强调创新创业竞赛与各种科研项目的开展,缺乏有效整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措施与路子。与此同时,各个学校之间还存在着实践活动模式雷同的问题,缺乏真正的创新意味。在此背景下,建议学校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志向学生的差异性,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按照其自身的发展目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规划好职业生涯。学校的改革创新可以从加强学科建设和创建创业就业咨询室两方面入手。在学科建设方面,可借鉴吉林大学金字塔式的创新创业课程模式:面向一年级全体本科学生,开设培养通识能力的《创业基础》必修课;在大二、大三年级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核心能力教育的选修课,探索开展“四阶段创业团队提升”等富有特色的创业训练营活动,通过创业基础课程、商业模式策划课程、技术创业和商业模式指导课程的学习,利用导师引领和企业外训等途径提升创业团队的实操能力;甚至可以在大四年级中遴选有浓厚创业兴趣和创业潜力的学生,进行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管理技能系统训练,探索开设创业管理学位教育。[4]此外,设立创业就业咨询室,培养专门的咨询师,全程跟踪学生的动态并给予指导,结合立项课题,累积创新创业教育的宝贵经验。

三、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校实践平台的构建策略

(一)正确认知创新创业教育,创设实践平台基础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旨在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而高等院校作为创业成功人士的重要培育场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际遇下更是成为重要的创新创业阵地。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它都应为创业学生开设绿色通道。一大批创业成功人士走进校园,以自身实际事例,讲述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对大学生而言,这些经验即使不能帮助他们实现创业目标,也将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需要保持理念、制度、机制与体系的一致性,通过理性的认知明确目标导向,确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以持续发展。

目前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思想相对落后,没有以社会发展需要、人才需求为导向,仍然根据传统的教育理念培养人才,看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部分高校教学设施落后,缺少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指导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素质,没有创业的经历,只是通过讲课,传授书中他人的经验,对大学生创业无法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因此,教学质量较低。

江苏省历来重视水利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各级分管领导经常检查督导前期准备情况,并建立了“江苏省水利重点工程前期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在江苏水利网上通报工程前期准备情况,并以文稿形式下发各相关部门,加强监督。

(二)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提供实践教学保障

参考文献:

(三)构建实践活动体系,打造实践教学平台

在国家大力推动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不断加快,高校的相关职能部门确实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工作,然而由于缺失明确的终极目标,相关具体工作难以落实,过程中更是缺乏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和相应的工作调整。研究发现,在缺失目标导向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明显动力不足,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强,这不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期开展。对于教师群体而言,缺少学校的整体指导规划,教师会由于自身的岗位聘任、津贴分配与职称晋升等因素的限制,轻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且让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庸俗化与边缘化的趋向。[3]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就业观念尚不成熟,缺乏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同时,社会的传统观念、家长的灌输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观念狭隘的原因。传统的“求安稳、求铁饭碗”的就业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大学生仍然热衷于稳定、清闲、福利待遇有保障的事业单位,公务员往往成为职业首选。这些单位部门往往能够为学生提供固定的社会编制、稳定的经济收入、以及略高于同职称岗位人员的社会地位,正是这些“特殊”权利,导致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报考国家事业单位和公务员职位。此外,在校期间,学生的优劣考核更多源自于考试成绩与知识性的评价,所以学生创新创业的意向不高。对于部分存在着较高意向的学生而言,在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时,往往会承受多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源自于家庭,家长们希望孩子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知识上,希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源自于教师,部分专业教师会认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便会荒废学业,成为不务正业的一群人。长此以往,就产生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与现代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冲突与矛盾,甚至导致问题激化,产生不良后果。由此可见,目标导向的缺失,对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探地雷达(简称GPR) 勘探是一种对地下结构或者不可见物体进行探测的技术, 它利用地下介质的介电差异性,通过发射高频宽带脉冲电磁波,经过介质差异转换面的吸收和反射,接受来自地下介质的实时动态响应信息。对采集图像作滤波和去噪处理,通过对波形、振幅、频率、相位、同相轴和异常信号的识别整体判读地下介质的组成分布及特征、目标深度以及位置和规模等[7-9]。利用对数据处理和数字图像的深度处理技术,对地下介质目标进行再现处理,重构地下媒介的基本特征,达到精细探测目的,为数据解译提供可靠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

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管理机制。然而现阶段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往往依赖于校教务处、团委、科研部门与就业教育机构等部门的协作推进。这种管理机制有助于创新项目的开展与创业大赛的评比,但是在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往往存在着模式不规范、分工不明确与职责不清晰等问题。这种严重的形式化情况,其根源在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不合理的机构设置与不规范的管理方式亟需改善。在此背景下,结合教育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关情况》文件内容指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的完善,需要以四位一体为原则,即成立由企业行家、高校教师、相关部门与专家学者四方共同组建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机构。通过建立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教育机构与单位,可以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机制,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合理性。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构建上,需要确保教育规范与教育机构的统一、结合。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机构作为机制的载体,承担着带动与制约教育实践活动发展的责任。

[1]岳柳.实践基地助力创业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153-155.

[2]黄银镇.“多维体系”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196-197.

[3]夏小华,张月.困境与出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校内平台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70-73;76.

[4]李莲英,孙卓.“多维体系”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6(19):8-10.

整合化目标设计强调了技能、知识以及情感目标的整合性。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教学内容被割裂的现象,同时还避免了对教学目标理解的偏差。作者在进行调查时发现经常进行整合化目标设计的语文教师数量并不大,更多的老师都是以技能、知识以及情感目标的形式分为孤立的三条,而整合化目标设计应以行为的主体、行为动词、行为的标准以及表现形式相结合的形式表述出来。这样就点明了是谁,应该如何去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以及具体是怎样的表现形式。教学目标如果这样表述的话,就直接呈现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更加明确本堂课应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得教学目标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凸显。

[5]焦烈,王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46-49.

 
罗玉云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