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间开窗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更新时间:2009-03-2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因素主要为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在外界因素诱导下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其主要表现为腰痛和下肢的放射性疼痛[1]。椎板间开窗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手术方式,经皮椎间孔镜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成熟的微创技术[2]。本文通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间开窗术分别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从而对比分析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椎间组30例与椎板组30例,经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L5~S1椎间盘突出。椎间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3.21±14.86)岁,椎间盘突出类型:旁正中型6例,中中央型8例,极外侧型7例,外侧型4例,椎间孔型5例;椎板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3.67±14.72)岁,椎间盘突出类型:旁正中型9例,中中央型4例,极外侧型5例,外侧型6例,椎间孔型6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执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椎间组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进行治疗,取患者俯卧位,腹部悬空卧于U形垫上,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进行定位标记后进行常规消毒和铺无菌巾,将骸嵴最高点的连线与所标记的侧位线的交点作为穿刺进针点,穿刺方向为穿刺点指向S1椎体后上缘方向,于L5~S1节段正中线旁开12~16 cm,其外展穿刺角为15°~25°,从患侧安全三角区内椎间孔穿刺进针至纤维环表面,经皮肤穿刺点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当穿刺针进入椎间盘中央时取出针芯,进行椎间盘造影,连接椎间孔镜,直视下往椎间盘内注入碘海醇造影剂(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196,规格:50 ml:17.5 g)与亚甲蓝(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285,规格:10 ml:0.1 g)混合液1ml(9:1),将变性髓核组织进行染色,在椎间孔镜下发现蓝染变性髓核后,将突出椎间盘组织采用髓核钳取出后将蓝染髓核彻底清除,直至神经根显露呈松弛状态后彻底止血,将椎间孔镜工作套管取出后进行皮肤缝合。

1.2.2 椎板组 采用椎板间开窗术进行治疗,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取俯卧位,腹部悬空卧于U形垫上,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进行定位标记后进行常规消毒和铺无菌巾,将病变腰椎棘突作为中心点从脊柱正中行切口3~4 cm,将皮肤、皮下组织及腰背筋膜逐层切开后,将显露的病变椎间盘突出侧椎板剥离至关节突关节水平。采用C臂透视证实病变间隙,然后采用咬骨钳咬除上位椎板的下缘部分进行开窗,咬除下位椎板上缘部分,直至暴露出神经根及硬膜囊并将其分离,采用髓核钳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后对硬膜囊、神经根进行探查,用生理盐水将其冲洗干净后进行止血,检查器械、纱布无误后放置引流管,切口进行常规缝合及包敷。

1.3 评价指标 (1)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总分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2)采用MacNab标准评价患者术后3个月的疗效,评价标准:优:活动不受限,可正常工作,没有疼痛感。良: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偶发非神经性疼痛,对正常生活影响轻微。可:临床症状改善,经常出现间歇性疼痛,对正常生活影响严重。差:症状无改善。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3)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硬膜撕裂、血肿形成及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所有研究数据进行处理,以率描述计数资料,并采用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2.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 椎间组术后、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椎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比较分)

  

组 别n术前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椎间组308.65±0.733.16±1.512.07±0.561.06±0.34椎板组308.73±0.864.24±1.672.61±0.871.38±0.64t值0.3880.2672.8592.419P值0.6990.0110.0060.016

2.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疗效比较 椎间组术后3个月疗效优良率高于椎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疗效比较(n,%)

  

组 别n优良可差优良率椎间组3015(60.00)11(36.67)3(10.00)1(3.33)26(86.67)椎板组3011(36.67)7(23.33)8(26.67)4(13.33)18(60.00)χ2值5.455P值0.020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椎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椎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n,%)

  

组 别n硬膜撕裂血肿形成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椎间组302(6.67)1(3.33)0(0.00)3(10.00)椎板组305(16.67)3(10.00)2(6.67)10(33.33)χ2值4.812P值0.028

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的纤维环在外力因素作用下破裂,其髓核组织从中突出至后方或椎管内,压迫相邻脊神经根,从而导致患者腰部产生疼痛或下肢麻木等症状[3,4]。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发病率最高,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95%,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肢瘫痪[5]。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间开窗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术方式[6]。椎板间开窗术通过将部分或全部椎板切除和突出的髓核摘除,使硬膜囊及神经根充分减压,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其咬去骨性结构,对腰椎稳定系统造成一定损伤,创伤性较大[7]。随着脊柱微创手术技术进步和革新,经皮椎间孔镜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创伤性较小,对神经及椎管内结构破坏较小,可视下通过安全通道直接摘除突出髓核,不损伤其腰椎稳定系统,可减少术后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因临床上对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本文通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间开窗术分别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从而对比分析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本文中,患者术后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椎板组,椎间组术后3个月疗效优良率高于椎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兴艳等学者研究表明[8],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对脊椎稳定系统影响更小,术后并发症少及患者疼痛感更轻,疗效优良率更高,本次研究与其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间开窗术均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经皮椎间孔镜创伤性小,近期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

[1] 韩康, 高浩然, 卞娜,等.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6):868-871.

[2] 赵锡武, 韩康, 刘鑫,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14):2 692-2 695.

[3] 张金虎, 陈德喜, 张建旭,等.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与PEID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31(9):929-932.

[4] 高全有, 韩康, 高浩然,等.经皮椎板间内镜与椎板小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34):6 736-6 739.

[5] 丁伟国, 徐卫星, 卢笛,等.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椎板间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16, 22(4):43-48.

[6] 王小明, 王亮, 夏斌,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伴骨质疏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11):121-124.

[7] 查圆瑜, 金伟, 张树威,等.经皮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7, 14(1):64-68.

[8] 李兴艳, 张津铭, 叶亚平,等.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5):467-469.

 
张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年第04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