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市场需求的连云港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国际沟通与交流日趋频繁,翻译人才在国际事务处理和协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连云港作为华东地区的港口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连云港高校承担着服务区域经济和培养行业人才的重任,是培养翻译人才的主要阵地,更是为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翻译人才的主渠道。但是,连云港高校培养的翻译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满足连云港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化交流的需要。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分析连云港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出症结所在,继而调整和完善连云港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连云港翻译人才的需求现状

(一)翻译人才数量缺口大

目前,连云港有三所高校开设了翻译课程,即淮海工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笔者经调查发现,这三所高校都没有开办翻译专业,仅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翻译课程,只有部分学生对翻译职业感兴趣,能认真学习翻译课程。严格来说,连云港高校没有培养翻译人才的专业,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框架下成长的有翻译特长的学生不仅数量少,而且与翻译行业对翻译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相距甚远。笔者对连云港地区一些行政部门、科研机构、翻译公司进行了访谈,并发放了调查问卷,以了解用人单位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最大,需要的翻译人才数量约占人才需求总量的65%;市场对翻译人才行业知识背景的要求呈多元化态势,涉及商贸、法律、医疗卫生、生化等多个行业领域;有近80%的用人单位认为连云港市场上能满足岗位工作要求的翻译人才非常匮乏。《2017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连云港对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为350人左右,连云港高校培养的翻译人才还不到市场需求量的1%[1]。地方高校培养的专业翻译人才数量不足,不仅制约了地方翻译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了连云港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

(二)翻译人才专业素养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当前,高校对翻译人才培养的认识存在误区,往往以为学生只要学会外语就能从事翻译工作。不仅如此,“懂外语就能做翻译”这一观念在社会上的影响也非常广泛,人们往往忽视了很多人可以与外国人对话,却不能完成翻译任务的现象[2]。其实,懂一门外语、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仅仅是一个人从事翻译工作的基础,必备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娴熟的翻译技能才是决定翻译工作质量和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笔者经调查发现,连云港市绝大多数翻译工作者毕业于外语专业,真正受过专业翻译训练的人才很少,而具有过硬翻译素质且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任务的高水平翻译人才尤其少。大多数翻译人员做具体文本翻译或口译时,只停留在语言互译的层面上,无法准确理解源语的内涵。比如,高尔夫运动中有一些专门用语,翻译人员必须熟悉它们的特殊内涵,才能准确翻译。连云港高尔夫球场有些介绍高尔夫运动知识的标识语,存在不当的中文译本,如“green,par,bridie,eagle”有时被译为“绿色、等位、小鸟、老鹰”,实际上,它们在高尔夫运动语境中应该译为“果岭、标准杆打数、低于标准杆1杆、低于标准杆2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表面看上去是因为翻译者缺乏语境意识,不熟悉高尔夫运动的专门用语,实际上是因为翻译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对目的语和源语信息传递机制的差异认识不深刻,影响了语意的传递。连云港有许多翻译工作者因为没有经过专业的翻译训练,不仅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文化知识,也缺乏对各种实用文体翻译特殊性的深入了解,译出的目的语与源语语意相差太大,影响了翻译质量,难以满足翻译工作的要求。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对青年人才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所属行业、工作单位形式任务教育,责任意识教育,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理念教育,先进典型教育等,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开展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务求实效”和“创先争优促发展,打造一流立新功”等主题活动,增强青年人才的责任感、使命感,引导和教育青年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应避免一味说教,要关注和了解青年人才的合理诉求,尽可能给予解决,增强青年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连云港高校翻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轨

翻译人才可以大致分为学术研究型和技术应用型两大类。学术研究型人才在校学习期间主要学习外语翻译理论知识,毕业后从事与翻译理论研究或翻译学相关的工作;而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校学习期间主要训练和养成实际翻译能力,毕业后直接从事翻译工作[3]。有学者认为,“翻译专业建设要充分注重沿海与内地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特大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目标的差异、不同地域对人才标准要求的差异以及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规律的差异”[4]。连云港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应用型翻译人才,而连云港三所高校没有全面针对地方市场的翻译人才需要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显得笼统模糊。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受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翻译课程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毕业生难以满足连云港地区对翻译人才专业素质的要求。

考虑到连云港市在旅游和对外贸易方面具备的优势,当地高校应该以服务连云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把专业型翻译人才培养作为外语类专业的重要办学内容。专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把人才规格定位为应用型、专业型翻译人才,确立精细化培养的理念,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使培养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能够从事旅游、外事、商务、法律等领域的笔译与口译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高校要着重引导学生善于用翻译理论知识指导翻译实践训练,重点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

(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完善

教材是授课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翻译理论的主要载体。笔者对连云港三所高校使用的英语翻译教材进行分析和对比后发现,有的教材知识体系陈旧,翻译理论老化,翻译训练缺乏现实语境支撑,绝大多数教材翻译案例对当下翻译实践没有什么指导意义,翻译技巧讲解大多针对文学素材,缺乏应用型、旅游类、经贸类、时事类等语言素材,尤其是两所专科院校只选用了英译汉教材,而没有选用汉译英教材。总体来看,翻译教材建设滞后。

(三)教材建设滞后,知识体系陈旧

连云港三所高校大多套用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立足市场需求和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专门的翻译课程。两所专科院校甚至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然而,两所专科院校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只开一学期,每周仅上1次课,共36学时。这对学习翻译课程的专科生而言,课程学时少,所学内容有限,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理论知识的缺失,使学生的翻译实践缺乏必要的支撑,造成他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笔者认为,翻译课程最起码要涵盖两个学期,并且应该将“英译汉”课程和“汉译英”课程分开设立。连云港地区唯一的本科院校——淮海工学院,其翻译专业课程仅开设“英汉互译”课作为必修课,没有开设“法律翻译”“外事笔译”“科技翻译”等课程。上述翻译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侧重于翻译理论知识的传授,对翻译实践活动重视不够,造成学生专业素质的养成与市场需求之间产生偏差。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治理与改造模式,构建了“家园模型”,以期在改造泰煤家园的同时对全国其他城市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四)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落后

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既有赖于他们在课堂中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也有赖于他们积极参加翻译实训基地提供的翻译实训操练。特别是翻译实训基地提供的实训操练,能使学生接触不同专业领域的翻译项目,更有助于学生提高翻译技能。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连云港三所高校虽然与一些翻译公司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建有的校外翻译实训基地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翻译实训的需要,为学生提供的走进企业承担翻译项目的机会很少。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翻译训练无法实现情境真实化,翻译教学与社会实际融合不够。

(五)学生翻译实践训练机会匮乏

连云港三所高校绝大多数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的专业背景为外语专业或者外语教育专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和翻译实践训练。受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在翻译教学中仍然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主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仅仅以PPT为辅助手段进行概念式教学,偶尔穿插一些英汉对比分析或译文赏析活动。有的教师甚至全凭教学经验照本宣科。他们的教学模式可以总结为“课前布置任务—学生课下练习—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讨论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没有强化翻译理论教学,也没有突出翻译实践训练。

2014年在2013年所采集的产生抗药性种群13JYGY-1、13JLGY-6、13JLGY-9、13JYJD-1、13JCWJ-3的原采集地采集看麦娘种子,分别命名为14JYGY-1、14JLGY-6、14JLGY-9、14JYJD-1、14JCWJ-3,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其抗药性。结果发现,这5个种群看麦娘对精唑禾草灵的相对抗性倍数在1.88~49.01倍之间(表4)。

三、市场需求背景下连云港高校培养地方翻译人才的策略

(一)确立符合地方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76)三裂鞭苔 Bazzania tridens (Reinw.,Blume&Nees)Trevis. 马俊改(2006);杨志平(2006);余夏君等(2018)

(二)优化翻译课程体系

连云港高校应该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实际,优化现有的翻译专业课程体系,将翻译专业教育与文化通识教育融为一体。在奠定学生专业基础的阶段,课程设置应以语言类课程、文化类课程等通识课程为主,比如可以开设“跨文化交际”“听力与笔记”等特色课程。在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阶段,翻译课程应该围绕翻译专业的核心理论和实践训练等内容,引领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实训,比如可以开设“英汉对比翻译”“会议口译”“笔译实务”等课程。此外,连云港高校要强化服务地方意识,根据连云港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特色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翻译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市场翻译实践与教学内容要点相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对外交流、谈判、对话等语言交流情境,安排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翻译训练,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编写适用的翻译教材

翻译教材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翻译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结合翻译专业特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吸收最新的翻译理论和切近当代社会生活的语言材料,自主编写适用的翻译教材。教师编写教材时要遵循文体多样性、内容新颖性、知识丰富性、使用有效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通过拓展教材内容、创新教材体系和优化教材结构,强化学生翻译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专业素质。

(四)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优质师资是翻译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只有提高教师的翻译理论水平和实践研究能力,才能真正保证翻译课程的教学质量[5]。翻译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接受过高水平的翻译师资培训,具备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具有专业的口译学习经历,并且活跃在翻译市场。连云港高校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实现人才培养的“校企一体化”。连云港高校可以定期邀请翻译公司、政府部门的翻译专家进校做讲座,对学生进行切合行业需求的翻译训练,以弥补校内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堂授课与课后练习相结合,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研讨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五)加强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

校企合作既能够满足地方高校翻译实践教学的需求,也能够满足翻译专业学生学以致用的需求;既有利于高校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助于企业选拔、聘用人才。连云港高校应与翻译公司或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建设翻译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为学生走进企业参与翻译实践,从而借助真实翻译情境提高翻译能力提供机会。学生在实训基地参与翻译实践时,可以接触各行业领域的翻译项目,积累翻译实践经历,快速提高翻译能力和其他专业能力。唯有如此,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才能做到翻译实训教学与翻译行业实践相对接。校校合作有助于整合翻译人才培养资源,形成合力优势,可以弥补单一由学校培养翻译人才的短板。连云港三所高校应加强合作,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以培养适应连云港地区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专业翻译人才。

翻译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连云港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应该深化翻译人才培养改革,以新观念、新思维和新视角审视并推动翻译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思路,不断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健全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使学校办学与地方人才需求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2017连云港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8-06-22].http://www.lyg.gov.cn//zglygzfmhwz/zcjd/content/8c27a4ad-b9eb-48fa-a275-156c2e941194.html.

[2]常文彩.探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改革[J].英语广场,2016(4):12-13.

[3]李晓静.基于市场需求的翻译教学改革:以河南省为例[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10):5-6.

[4]刘建刚,张丽娟.课堂教学与社会服务一体化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1-22.

[5]王银泉.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外语界,2008(2):20-26.

 
郁青青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