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转型发展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更新时间:2009-03-2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应注重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进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1].物理学是一门传统的基础学科,要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方法,具有良好的物理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和物理教学技能,能在物理或相关的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物理师范生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实验技能和熟练的教学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就业渠道,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之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教学形式化,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资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双师型教师缺乏等问题.转型发展背景下如何培养适应改革要求的物理师范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地方高师院校物理学专业思考的重点问题.因此,通过发挥物理学专业师范优势,创新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推动物理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1 物理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学院根据物理学专业实践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将服务地方的理念融入办学实际中,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研究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实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大批顺应时代发展的物理学人才.

基于目前的检验经验并结合现用的视频内窥镜参数情况,建议包壳管视频内窥镜参数应满足以下要求,以利于小径薄壁管材内表面的检测等工作。

1.1 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方向是培养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材.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中课程实验多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实验原理同时演示实验过程的验证性实验,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独立实验和积极创新.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受到实习单位的约束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新的课程体系应改变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中加大实践教学课程学时,增加更多的实践性环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和专业技能比赛.同时,通过建立与中小学及企业的合作,提高学生专业实习的实际参与率和实习效果.例如学院以“厚基础、强实践、勇创新”为培养目标,制定了新的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课程四个门类,其中专业教育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和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分为创新创业、后备学术人才储备和教师教育三个模块,实践教育课程里面加入了综合类实践(如张衡杯、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各类教学技能大赛等),突出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如上所述,鉴于木质家具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国未来住宅市场仍出现复苏和上升的态势,对木质家具的需求潜力巨大。加上未来TPP等贸易协定的正式生效,不难预计未来木质家具的国际贸易仍将持续活跃,贸易量将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对于我国家具业而言,随着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具业竞争力的日益增强,我国木质家具全球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亟需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1.2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升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以致用,通过四年的学习掌握行业需要的岗位技能.当前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一本教材和一个实验项目常年使用不更新的情况,实践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2].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围绕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可以开展以下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1)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精炼基础课程实验部分(如力、热、光、电实验),取消部分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中适当减少必修实验增加选修实验,让学生根据兴趣与能力进行自由选择实验,注重个性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适当增加电子类课程实验和实践(如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单片机原理应用实验、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实验、物理数值模拟实验等);将科研与教学结合,让学生了解与课程相关的前沿动态,将最新成果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来,如开设《材料物理》《天体物理》和《高能物理》等.(2)改革传统以教师讲解和演示、学生重复实验的教学方法,创建网络在线课程,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师生、生生之间可以随时交流讨论;课堂上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实际操作和对实验中出现问题的讨论,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3)改革传统的以期末测试为主的考试方式,制定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和专业特点的考核大纲,真正反映学生综合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3 加强平台建设,拓展实训空间

地方高师院校由于制度和经费等问题往往使得实践教学的设备和场所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学生和增加的实训课程的需要.实践教学的设备和场所不足导致学生实践类课程流于形式,难以更好地把基本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学院采取几项有效的措施来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1)增加资金预算和投入,加强物理基础实验平台的更新和建设;(2)建立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教师教育实践实训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中心和先进材料中心供学生进行课外创新实验;(3)加强校内实验平台的融合和资源共享,可以与化工学院、生物学院和分析测试中心等单位合作,有效利用现有资源;(4)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与中小学和企业达成协议,通过参观实习或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的平台.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物理学专业教师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即进入高校任教,没有更多的实践工作经验.同时,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导致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对实践性环节也不太重视,导致物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较低,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差,难以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3].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学院通过以下措施全力锻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1)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并举,打造结构合理和高专业素质的师资队伍[4];(2)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优秀的企业人员担任实践指导老师,丰富师资队伍,同时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挂职和实践锻炼,积累工作经验,为实践教学提供师资保障;(3)鼓励教师出国进修,扩大教师的国际化视野,走进国外大学的课堂,了解国外的实践平台建设和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及专业特色.

1.4 强化师资建设,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取10 g土壤样品,加入到100 mL、0.5%(W/V)含油无机盐培养基中,于30℃、150 r/min下培养7天.重复转接2次,2次的原油浓度分别为1.0%和1.5%(W/V).

2 物理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成果

人才培养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上, 人才培养质量又体现在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和就业情况等方面.近年来,学生获得校级 “张衡杯”、省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多项荣誉;教师科研工作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多篇,教师主持的各项课题研究中的学生覆盖面逐步扩大;每年都有部分学生考入吉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调研发现毕业生被就业单位和继续深造高校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我校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多项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在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平台建设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的发展.

3 结语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教学目标确立、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实施管理等问题,又必须跟随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因此,要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长期探索研究,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理顺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改革评价体系,形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 考 文 献

[1] 王石华. 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师专院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策略分析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2 (13): 14-16.

[2] 刘飞,刘兴云,李金星,丁逊,黄会玲.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物理课程体系的构建[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5(2): 98-101.

[3] 王宪文. 师专双师型教育实践指导教师培养实践与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7, 30(9): 75-79.

[4] 宋海珍,黄晓玉,赵彤帆. 地方高师院校物理教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 实验室科学,2015, 18(3): 192-198.

 
姬晓旭,王爱华,程艺苑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