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庾信《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的叙事策略——以《陈书·吴明彻传》为参照

更新时间:2009-03-28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是庾信墓志文名作,有“志文绝唱”的美誉[1]445-446。吴明彻是南朝一代名将,既因北伐功勋显著而驰名于当世,又因北伐失利被北周擒获,受尽屈辱而魂留异域。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人物,是庾信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方面,生擒羞辱吴明彻并致其死亡的是当时的北周政权;另一方面,吴明彻的悲惨遭遇再次激发庾信国破家亡的痛楚以及宽厚的民族文化情怀,是屈于时局还是尊重历史?是迎合北周统治者还是抒发自己的性灵?

庾信对吴明彻的评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吴明彻在历史中的个人功绩,二是吴明彻北伐性质的定性。就前者而言,吴明彻到底是砥砺奋发的北伐名将,还是功亏一篑的北伐败将?就后者而言,吴明彻北伐到底是师出有名,还是兵出无名?盖棺论定需要事实依据。在南北争夺正统之际,如何认定吴明彻北伐的性质,进而评价吴明彻的历史功绩,尤其是在异族统治之下的立言定论,这是对庾信是非观和艺术造诣的考验。

吴明彻属于青史留名的人物,关于他的评价,除了庾信所撰墓志铭文,史书中也给予了详细的记载,分别为《陈书》卷九《吴明彻传》和《南史》卷六十六《吴明彻传》。因《南史》是在《陈书》等史书基础上编纂的,单就吴明彻生平事迹而言,《南史》与《陈书》取材相似、结构相同,但远不及《陈书》详细,所以笔者在这里选择将庾信《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以下简称《吴明彻墓志铭》)与姚思廉《陈书·吴明彻传》(以下简称《吴明彻传》)进行比较。作为个人生平的反映,两文叙事结构相似:二者都是先简叙吴明彻籍贯世系,交代其入仕前经历;再详细记载其在梁、陈仕宦经历,表彰其北伐功绩;最后记述他与北周交战、失败、被俘、死亡的全过程,并评价吴明彻生平。然而,通过对比,笔者发现庾信所撰吴明彻墓志铭与史书所录吴明彻传记关注的核心主题大不相同。基于此,笔者采用比较的方法,将关涉吴明彻同时期相似叙事环节的段落进行对比;同时,打破吴明彻生平前后的主线,以庾信评价吴明彻所涉及的两个方面为线索进行比较,来探究庾信匠心独具的叙事策略。

连接诊断电脑进行快速测试,发现无法检测到ESP控制单元,同时,在N127、N10/6、N3/10、N118等多个控制单元中储存有与通信相关的故障码(图1~5)。

叙事策略之一认同吴明彻北伐师出有名

评价吴明彻的历史功绩,首先要看看他干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是对还是错,是怎样干的。笔者先来探讨吴明彻生平的核心事件——北伐。关于吴明彻北伐的定性,庾信采取的叙事策略是自始至终肯定吴明彻北伐的正义性。

首先,在追述吴明彻祖上时,庾信突出了吴氏家族代有名将的文化传统,并记录了吴明彻近祖北伐的历史功绩,为他与鲜卑北齐-北周的正义作战埋下伏笔。按《吴明彻传》载:“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祖景安,齐南谯太守。父树,梁右军将军。”[2]160该传只简略记述了吴明彻的郡望及其祖父、父亲的官位。而庾信《吴明彻墓志铭》记载:

庾信以四、六隔句对追述了吴明彻先祖——“名高霄汉”的汉朝开国功臣吴芮,又以四、四隔句对将吴明彻世系追溯至“智足抗秦”“威能动晋”的战国名将吴起,既而记叙吴明彻祖父吴尚、父亲吴标的官职、功绩,最后总的表彰吴氏“代为名将”。庾信记述吴明彻世系,连用四、四隔句对,下笔已是浓墨重彩,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矜重,见于言外。

第三,在记录吴明彻与北周作战时,庾信明确标举吴明彻“师出有名”的正义性。按庾信《吴明彻墓志铭》“既而金精气壮,师出有名”[3]975,此是指陈宣帝太建九年(577),吴明彻为反对北周入侵、保卫北伐成果,从而向北周正义出师。按《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孟子·尽心下》:“《春秋》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这表示:倘若某国率先诉诸武力以侵略他国,则被侵略一方便能以正义相居而出兵。庾信以“师出有名”微言暗示出吴明彻北伐乃是为反击北周入侵而正义出兵。

公讳明彻,字通昭,兖州秦郡人也。西都列国,长沙王功被山河;东京贵臣,大司马名高霄汉。岂直西河有守,智足抗秦,建平有城,威能动晋而已也!祖尚,南谯太守。父标,右军将军。抗拒淮、沂,平夷济、漯,代为名将,见于斯矣。[3]969

随着后来对于该课程的讲授,笔者逐渐思考微课到底该如何使用的问题,难道微课就仅仅是作为作业辅导来用?于是在2015年,笔者利用微课开展课堂延伸知识的讲解。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很少有高职院校对展开图以及焊接符号进行讲解,但是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知识广度上要有较大的拓展,于是微课平台便成为知识拓展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庾信《吴明彻墓志铭》突出了吴明彻祖父南谯太守吴尚、父亲右军将军吴标“抗拒淮、沂,平夷济、漯”的事迹。关于南谯郡属地,按《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六梁武帝天监四年正月:“初,谯国夏侯道迁以辅国将军从裴叔业镇寿阳,为南谯太守。”胡三省在注“南谯郡”时指出此地为南北争夺之地,从而成为“南北建置郡县最为难考者”[4]4547。由此也可以看出,吴明彻祖父任“南谯郡太守”时所肩负的民族文化之责任,庾信《吴明彻墓志铭》“抗拒淮、沂,平夷济、漯,代为名将,见于斯矣”,并非溢美之词。在齐、梁时,“淮、沂”“济、漯”,或为北方鲜卑政权(北魏、东魏)占据之地,或是被鲜卑不断侵扰之地,庾信用“抗拒”“平夷”二词,是站在南朝汉民族立场上,表彰吴氏父子抵抗鲜卑侵略、捍卫南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功绩,带有鲜明的夷夏之防。关于吴尚和吴标的生平事迹,笔者查阅正史以及地方志等文献,惜未有获,故吴尚、吴标“抗拒淮、沂,平夷济、漯”的事迹依靠庾信所撰墓志铭得以保存

与《陈书》比较,庾信《吴明彻墓志铭》突出了以下四个情节:一是记述吴明彻兵败的原因。与史传“明彻穷蹙,乃就执”的简略记述不同,庾信所撰墓志铭以四六隔句对,用《史记》卫青因小将失律被罚事和《左传》荀桓子因中军争济被杀事,喻说吴明彻之所以战败,乃是因为其手下将领马明戌、裴子烈等人失计。对吴明彻吕梁之败,庾信寄寓了深深的同情。二是记述吴明彻被俘后的心理。《吴明彻墓志铭》:“心之忧矣,胡以事君?”这不禁让人想起庾信入北所作《竹杖赋》:“心之忧矣,惟我生民。”同样作为战败国的俘虏,在面对敌国统治者时,他们怀有相同的政治态度,即内心不愿与新政权合作。三是记述吴明彻在北周的遭遇。庾信先是记录了北周给予吴明彻的官爵,以《史记》公孙弘被封平津侯事以及蔺相如出使秦国被礼遇事,喻说吴明彻在北周被待以客礼。然而笔锋一转,庾信就以一系列遭遇相似的历史人物:廉颇、李广、李陵、邵陵侯,喻说吴明彻困辱于周、不复为陈朝所用、实非内心所愿,揭示出吴明彻被北周礼遇只是表面现象,更非其内心所愿。四是记述吴明彻之死。庾信记载了吴明彻死亡的具体日期,这就佐证庾信对吴明彻“气疾增暴,奄然宾馆”的细节记述之真实性。这比《吴明彻传》“寻以忧愤遘疾”更能言说吴明彻在北内心之痛苦。

一是跟随吴明彻作战的陈朝三万多将士被北周俘虏并杀害。庾信以六六隔句对,用《史记》从项羽过江东而战死的八千子弟,以及从田横战败自杀的五百军人,喻说从吴明彻北伐兵败被北周俘斩的陈朝三万多将士,即《周书》卷七《宣帝纪》宣政元年(578)所载:“上大将军、郯国公王轨破陈师于吕梁,擒其将吴明彻等,俘斩三万余人。”[5]106二是吴明彻及陈朝将士之魂魄永留异域之悲。庾信用“七-四”“五-四”“四-六”“四-四”句式,以一系列遭遇相似的历史人物:毛修之、陆机、公孙贞、连尹、温序、苏韶,喻说吴明彻等人魂留异域、永无归期、魂魄思归的悲惨命运。

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同一阶stokes光,温度越高,即ΔT越大,stokes光相对于BP的波长偏移量越大;对于相同的ΔT,阶数越高的stokes光的波长偏移量也越高。因此,理论上温度对高阶stokes光的输出特性影响更显著。

此处还得顺及吴明彻的北伐事迹,以及庾信为何认为吴明彻北伐“师出有名”。吴明彻一生两次北伐,时间分别是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和太建九年(577),战斗对象分别是北齐和北周。不管是对北齐还是北周,庾信都是站在南朝汉民族政权的立场来评价战争。要之,吴明彻北伐乃是收复保卫南朝政权所属旧地。按《陈书》卷五《宣帝本纪》末史臣论曰:“梁室丧乱,淮南地并入齐,高宗太建初,志复旧境,乃运神略,授律出师,至于战胜攻取,献捷相继,遂获反侵地,功实懋焉。及周灭齐,乘胜略地,还达江际也。”[2]99侯景乱梁之际,东魏-北齐乘乱掠地,将南北分界线攻至长江。陈朝建立后,只限以长江为界,远逊于梁朝疆界。在陈宣帝的支持下,吴明彻于太建五年(573)至太建七年(575)北伐,先后收复了梁末所失之地。这次北伐也得到后世魏征的高度评价,“智勇争奋,师出有名。扬旆分麾,风行电扫,辟土千里,奄有淮、泗”[2]118。魏征论陈宣帝支持、吴明彻主导的北伐“师出有名”,是指承继萧梁的南陈,作为汉民族政权,有权收复被鲜卑北齐所侵占的江淮地区。然而,根据《陈书》“淮南之地尽没于周”、《周书》“江北尽平”等记载,吴明彻北伐所收失地很快尽失于北周。在北周的步步紧逼、侵略下,陈朝再次退守到长江。吴明彻吕梁之战,是为保卫第一次北伐成果,正所谓“师出有名”。总之,庾信论吴明彻北伐“师出有名”,意在两端,一是肯定吴明彻第一次北伐收复梁末失地;二是肯定吴明彻为保卫北伐成果、反抗北周入侵,由此而向北周正义出师。

白雪皑皑,冬月盈盈,黄粱有梦,万花有因。这十六字真言并非虚谈,说的就是冬至日午夜的星象,合乎王积薪所记媪妇谱,世外的旅客,可据此找到往万花谷的道路。少年们随两位老人往天上看,各自手攀棋盘与树枝,仰着头,一时也看得心神俱醉。

叙事策略之二褒扬吴明彻乃历史名将

关于吴明彻在历史中的个人功绩,庾信的叙事策略是肯定吴明彻的干将之才。

首先,在记述吴明彻入仕前的资历时,庾信重点突出了其作为武将的资质,为叙述吴明彻一代名将作下铺垫。按庾信《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公志气纵横,风情倜傥。圮桥取履,早见兵书;竹林逢猿,偏知剑术。故得勇爵登朝,材官入选。”[3]970首先评价吴明彻性情“志气纵横,风情倜傥”;其次以《史记》张良圯桥遇老人得兵书,以及《吴越春秋》越女竹林逢猿学剑法的古典,喻说吴明彻有非同一般的将才之资;最后记述吴明彻入仕的资历是“勇爵”。

即以其年八月十九日寄瘗于京兆万年县之东郊。诏赠某官,谥某,礼也。江东八千子弟,从项籍而不归;海岛五百军人,为田横而俱死焉。呜呼哀哉!毛修之埋于塞表,流落不存;陆平原败于河桥,死生惭恨。反公孙之柩,方且未期;归连尹之尸,竟知何日?游魂羁旅,足伤温序之心;玄夜思归,终有苏韶之梦。遂使广平之里,永滞冤魂;汝南之亭,长闻夜哭。呜呼哀哉。[3]978

其次,记录吴明彻关键战役的成功时,不留余力地给予吴明彻高度赞扬。对于第一次北伐成功,《陈书·吴明彻传》载:“军至秦郡……进克仁州……进逼寿阳……进攻彭城。军至吕梁,齐遣援兵前后至者数万,明彻又大破之……寻授都督南北兗、南北青谯五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2]162详文撰述了吴明彻的英勇善战,以及封官赏爵。相对《吴明彻传》的事实陈述,庾信所撰《吴明彻墓志铭》更多以古典赞誉明彻功绩。先是以冠军侯霍去病和武安君白起的古典,来喻说吴明彻贵在奇的用兵之策和得人心的人格魅力,正因为“文武是寄,公无愧焉”,吴明彻才取得了显耀的官宦仕途,并在进一步的北伐中显示出自己的雄才大略:

第二,浇灌混凝土。该项作业是在完成钢筋安装后进行的,浇筑混凝土时,要先对混凝土进行分层,分层应当以每层0.3m进行,然后逐层向上浇筑。

萧湘之役,凭陵岛屿。风船火舰,周瑜有赤壁之兵;盖舳襜舻,魏齐有横江之战。仍为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湘衡桂武四州刺史。遂得左广回扃,辚车反畅,长沙楚铁,更入兵栏,洞浦藏犀,还输甲库。虽复戎歌屡凯,军幕犹张,淮南望廷尉之囚,合淝称将军之寇,莫不失穴惊巢,沉水陷火。为使持节、侍中、司空、车骑大将军、都督南北兖青谯五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南平郡开国公,食邑八千户,鼓吹一部。中台在玄武之宫,上将列文昌之宿,高蝉临鬓,吟鹭陪轩,平阳之邑万家,临淄之马千驷。坐则玉案推食,行则中分麾下,生平若此,功业是焉。[3]972此段文字记录下了吴明彻两次关键性的战役,一是讨伐叛臣华皎,二是北伐作战王琳。庾信《吴明彻墓志铭》:“风船火舰,周瑜有赤壁之兵;盖舳襜舻,魏齐有横江之战”,是以《三国志·吴志》赤壁之战以及贺齐横江之战事,喻说湘州之役吴明彻大败叛臣华皎、北周军队的事情。关于此场战争,见于《周书》有八次之多,可见湘州之役吴明彻的盛名远扬。庾信《吴明彻墓志铭》:“虽复戎歌屡凯,军幕犹张,淮南望廷尉之囚,合淝称将军之寇,莫不失穴惊巢,沉水陷火。”以地名典故表明北伐作战王琳的成功,这次战争直接奠定了吴明彻人生巅峰。由此可以看出,庾信在交代这两次战役后,详列了吴明彻的官位,进而表达了“生平若此,功业是焉”的感慨,由衷地钦佩这位战绩凛然的大将。

第三,在叙述吴明彻第二次北伐失败时,庾信详细分析了吕梁之败的原因,表达了对吴明彻的惋惜之情。按《陈书·吴明彻传》:“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2]164传文简略记叙了吴明彻兵败被俘及卒的全过程。庾信《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则详细记述了这一事件的经过:

昔者裨将失律,卫将军于是待罪;中军争济,荀桓子于焉受戮。心之忧矣,胡以事君?宣政元年,届于东都之亭,有诏释其鸾镳,蠲其亹社。始弘就馆之礼,即受登坛之策,拜持节大将军、怀德郡开国公,邑二千户。归平津之馆,时闻枥马之嘶;舍广成之传,裁见诸侯之客。廉颇眷恋,宁闻更用之期;李广盘桓,无复前驱之望。霸陵醉尉,侵辱可知;东陵故侯,生平已矣。大象二年七月二十八日,气疾暴增,奄然宾馆,春秋七十七。[3]971

其次,在叙述吴明彻在梁陈之际的履历时,庾信突出了南朝政权的正朔性,从而为其身负国家民族北伐的正义性做了铺叙。此观念先体现在记述吴明彻在梁的履历时,相对于《陈书·吴明彻传》详细记录吴明彻在侯景之乱时分粱震贼的事件,后被陈霸先“奇之”[2]160进而赏识的际遇,大多详细罗列吴明彻在梁官职。庾信所撰《吴明彻墓志铭》载:“起家东宫司直,后除左军。葛瞻始嗣兵戈,仍遭蜀灭;陆机才论功业,即值吴亡。公之仕梁,未为达也。”铭文用《三国志·蜀志》诸葛瞻论战而蜀灭和《世说新语》陆机怀才而吴亡的古典,来喻说吴明彻虽有将才,却逢梁朝遭遇西魏入侵而灭亡。通过吴明彻在梁未达的交代,来表达梁朝无故被亡的伤怀。而当记述梁、陈交替时,庾信明确表达了陈朝作为汉民族政权存在的正统性。对比《陈书·吴明彻传》仅用“高祖受禅”四字记述梁亡陈兴,庾信《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则突出描写了这一情节:

第四,对于吴明彻死后的记述,庾信浓情重墨描写了吴明彻一代名将客死异域的悲境,寄寓了深深的同情。

对于吴明彻死后的记载,《吴明彻传》录用了陈至德元年(583)后主给吴明彻追封侯爵的诏书,并介绍了其子的情况。传文录用诏书全文,可见史传作者姚思廉对此诏书的重视。值得深思的是,吴明彻死后三年,陈朝“累逢肆赦,凡厥罪戾,皆蒙洒濯”,为何“独此孤魂,未沾宽惠,致使爵土湮没,飨醊无主?”[2]164仔细分析诏书,可看出陈朝虽肯定吴明彻“用兵之术,世罕其人”,但还是对其兵败一事,难以释怀,如将吴明彻兵败的原因归结为“师出已老、数亦终奇”等主客观因素,又如“弃瑕录用”,暗示出对吴明彻吕梁之败的批评。再看庾信《吴明彻墓志铭》:

对比《陈书·吴明彻传》“幼孤,性至孝”[2]160,首先突出吴明彻“至孝”本性,底下全文围绕“孝”字展开,记述了吴明彻幼孤家贫,无钱修整自家坟墓,便辛勤耕种。然逢天旱,禾苗枯死,他放声痛哭,向天倾诉,终于感动上天,禾苗复活,秋季丰收,解决了安葬的费用问题。关于入仕前这段经历的记述,与《陈书·吴明彻传》全力描述“孝”行的情节不同,庾信《吴明彻墓志铭》突出记述了吴明彻作为武将的资质,这就为下文他成为北伐名将作了铺垫,也暗含了庾信对其失败被俘的惋惜。

相比《陈书·吴明彻传》,庾信《吴明彻墓志铭》突出了两个关键情节:

自梁受终,齐卿得政,礼乐征伐,咸归舜后。是以威加四海,德被诸侯,萧索烟云,光华日月。[3]971从表面字数上来说,墓志铭34字远远多于传文4字;从内容上说,墓志铭肯定了陈继梁后,是为正朔相承。庾信突出了“礼乐征伐,咸归舜后”,陈朝为中国正朔的史实,亦即是突出了吴明彻作为陈朝的大将,他与鲜卑北齐、北周作战,乃秉承“不许夷狄有中国”的传统价值观。

据上比较可知,庾信《吴明彻墓志铭》与《吴明彻传》虽都是记述吴明彻一生的遭遇,而《陈书·吴明彻传》的作者姚思廉站在后世史家的角度,重在记“事”。对于时事的性质,以及事件背后“人”的心境,姚思廉并不重视,而这恰恰是庾信的关注点。庾信在相同的叙事中,以骈文特有的四六对偶句法,突出地记述了以下关键情节与核心思想:第一,申华夷之辨,指陈吴明彻及其父祖为南朝汉族政权讨伐鲜卑政权(包括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的民族文化性质。第二,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叙述吴明彻兵败被俘、困辱而亡时,寄寓了深深的同情。这些都体现出与史传单纯叙事撰人不同的人文关注。

从《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叙事策略的探寻中,我们可以看出庾信并没有屈于时局,而是真实记录了吴明彻的一生,这体现了正直文人在言论不自由之际的正直良心,足以让魂留异域的吴明彻有所安慰。庾信此文写于自己去世的头一年,明显带有自祭的性质,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庾信晚年思想有重要意义。同时,庾信《吴明彻墓志铭》也体现了他“惟以悲哀为主”(《哀江南赋》)的文学观念,这对我们认识其沉郁老成的艺术风格有启发价值。此外,人言骈文难以叙事,而庾信此文通过古典今用、骈散结合以及突出关键环节来记录吴明彻生平,事事通达,毫无凝滞,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庾信骈文的成就,以及骈文叙事传统都有重要意义。

注释

设计建筑电气时,不能忽略供水系统、电梯、空调及通风的用电量。选择的电梯,其型号、功率应与其电机驱动相互匹配,并应尽量安装在小机房内;通风设计,应结合风机等设备的参数,在考虑电能不同的需求量的情况下,选择性价比相对较高且合适的设备;优化空调系统节能时,应充分考虑其功率高、耗电量大等特点,选择环保、节能的水源热泵式空调,因为其污染小且运行效率高,使用空调时,应设定合理的工作模式,以避免过度损耗电能;设计供水系统时,选择的供水设备应无负压作用,因为其节能环保并能净化水质。

在以往的小学德育教育中,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小学生年龄过小,认知水平和自控能力有限,因此仅仅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的对象和客体,以教师为绝对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导致德育教育无法使学生信服,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①关于吴尚和吴标的生平事迹,笔者查阅正史以及地方志等文献,惜未有获。据明杨道臣《全椒县志》卷二《官师志》载南朝南谯太守历代任职者有:王广之、荀永、夏侯道、萧懿、鱼弘、张稷、徐槾。[日本蓬左文库藏明泰昌元年(1620)刻本]此中未见吴明彻祖父吴尚任职南谯太守。不过县志所录并不全,笔者据《南齐书》查录,仅南齐一代,未录入《全椒县志》的南谯太守就有王珍国、吕文显、申寔。故吴尚、吴标“抗拒淮、沂,平夷济、漯”的事迹依靠庾信《吴明彻墓志铭》得以保存。

②倪璠注:“谓明彻方仕于梁,即遭侯景之乱”,不从。吴明彻仕梁官位不显,主要在于梁朝灭亡,而侯景只是乱梁,此处应指西魏灭梁。

研究型资源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为了实现更深层次的文献服务,可以考察资源与学科评估、学术评价的相关性,以ESI,SCIE,NATURE自然指数评估等来源期刊为参照,分析学科期刊资源的保障率、保障水平[11],为学术期刊的调整与订购提供依据。对用户迫切需要的领域权威期刊或新兴期刊,可以采用单电子期刊订购模式,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

参考文献

[1]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姚思廉.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5.

[3]倪璡.庾子山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5]令狐德棻,岑文本,崔仁师,等.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

 
张晓庆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