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写意花鸟画中的情感传达

更新时间:2016-07-05

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 、厌恶等。它是主观的人对客体刺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在塑造形象时,把他对生活的感悟、生活的认识情感凝结在艺术形象上,引发艺术欣赏者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移情入画,在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就表现得更为突出,艺术家将人的情感融入画境,笔下的花鸟因为有了主体感情的融入而具有了人的灵性,用笔直抒胸臆,画面无论是构图、笔墨、形象塑造、线条、色彩等,都是艺术家宣泄自己情绪和抒发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一幅好的花鸟画作品是以深刻真挚之情去表达对客观景物的感受,情由景生,景为情设,情景交融,引人遐想,耐人寻味。“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南北朝的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创作中如果画家离开真实情感,不融进对该事物的理解和态度,则所描绘的花鸟也毫无生气,空洞乏味,不会给人以美感和联想,或给人以启迪,也无法打动欣赏者。

生活是写意花鸟画创作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创作主体的人要对大自然花鸟景物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花的繁茂与凋零,鸟飞鱼跃,春树上的嫩芽,夏荷的摇曳,秋风中的落叶,傲雪的冬梅,大千世界的变换,四时更迭,无不使人动容。画家在体悟自然过程中找寻出与自己情感相契合的精神形象,在磨墨动笔之前,已是满怀激情,成竹在胸,以纯粹的、真实的情感投入创作。古今中外艺术家都十分重视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罗丹艺术论》)。潘天寿说:“没有感情就没有作画的欲望。”那么情感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是如何体现的呢?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寄物抒情

“托物言志”是中国画表现的重要手段。画家在创作时“感物而动,情即生焉”,把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融入所描绘物象之中,画中的形象深刻反映了画家对现实生活的领悟,是其人生情感的真诚体验,更是其人格魅力的再现。正像宋末元初郑思肖的题菊诗所描绘:“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花,何曾吹坠北风中。” 写意花鸟画家深受儒家思想和“比德”理论的影响,借物言志,凛然情煽,誉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取其清逸、孤傲、高洁、坚韧的特性,来实现自己的精神寄托。郑思肖画墨兰疏花简叶,根不着土,以此来表达了自己不屈的爱国之情。文人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文人也喜画竹。竹与文人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例如,郑板桥画梅、兰、竹、菊、松、石,尤精兰、竹。他的作品无不寄寓高洁、正直、坚贞的人格和对民间劳苦大众的同情。他画的竹瘦劲孤高,枝枝傲雪,如同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抓住竹子高而劲挺的特点来比拟做人的秉性节操。他在画竹中题诗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厚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借以诗画,表现了自己超凡脱俗、坚韧倔强的品格。“凡吾画兰、画竹、画石,以慰天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可见他又是以画竹来寄寓自己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画家笔下的兰竹已经蜕去了自然界兰竹的物态风华,兰草灵动飘逸,竹子的坚劲疏密,象征了作者高风亮节的情操。此时的兰竹,在作者笔墨下充满了情感律动,给读者以视觉冲击的同时给以心灵上的共鸣。

3.2 IFN-γ与获得性免疫 HBV的清除,主要通过特异CD8+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CD4+辅助细胞联合发挥作用,非溶细胞病变抗病毒是CTL工作的主要机制。非溶细胞性机制是通过细胞接触和释放细胞因子,主要为IFN-γ。IFN-γ可以抑制HBV病毒核衣壳的形成,影响病毒HBV RNA的稳定性并且还能降解它,主要通过控制肝细胞内P45、P39、P26这3个HBV DNA 结合蛋白的含量和活性,进而影响 HBV DNA 的转录和翻译。

二、造型蕴情

意象造型观是中国画传统造型法则。“意象”,意之象也,凡象皆有意,是指绘画作品中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思相互融合、相互交织而成的富有寓意的形象。《周易》中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这就把意和象的关系明确地提了出来。中国画中,意中有象,象中有意。意和象不是简单的契合,而是主观情志外象化,客观之象亦被情神化,这样的意象既似客观物象,又不似客观物象,正如齐白石所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墨葡萄》这幅画中,狂怪奇崛的意象造型与创作主体的情感的联系更为直接和紧密。徐渭的一生都在不断的求取功名,却屡试不第;痛恨奸党严嵩,却又为其所用;他满含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借笔下形象来讽刺当前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他的作品形式感强烈,脱略形似,缘物抒情,尽情倾泻胸中郁愤之气,借笔墨来抒发自己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的情怀。画中如怀素之狂草,走笔如飞,跌宕豪达。此画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藤条纷披错落低垂,藤蔓交织,数串葡萄倒挂枝头,叶片偃仰,果实累累,粒粒珠玑。那一团团泼墨叶片,水墨酣畅,狂肆浑脱,墨彩斑驳,信笔挥洒地表现出葡萄的晶莹欲滴之感,笔纵情肆、可谓意趣横生。但离近看,所画葡萄是没多少体积感的。此画状物不求形似,而得物体的生动神似。葡萄是传递才情满腹而终不得志的愤懑之情的象征物,在画中画家的自我主观表现与葡萄的自然形象合而为一。画上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题款与画面形象,题诗的意境巧妙地结合而融为一体,和谐统一,体现作者借物吟咏人生的情怀。徐渭将自己的人生和情感全部倾泻在他的画中,通过画面意象造型可以看到他的痛苦、激愤、渴望、抗争、热情、无奈和激荡难平的情愫。体现出徐渭情之所至,意之所到,宣泄激情,物我两融的情感世界。

二是突出“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能否见成效,重点在党支部,关键在支部书记。支部书记作为主题党日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其重视程度、能力水平、履职情况直接影响到活动的质量和成效,抓党日活动就要抓好 “领头雁”。支部书记要切实强化责任,自觉把落实党日制度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像抓中心工作一样抓好党日活动的策划组织、检查督促、考核推动。

面对八大山人的《孔雀牡丹》,观者每每受到感动,他那简括凝练、自由洒脱的笔墨,形态憨奇的怪异造型,营造出意境荒寂,避世疏远、孤冷忧伤,清高脱俗的画境。画上部画一石壁,壁底下垂一株牡丹,几片竹叶。下部画着一块上大下小、岌岌欲倒的顽石,石上蹲着一双形态丑陋,只有三根尾毛的孔雀。孔雀头部尚有形态特点,满身再无丝毫相象之处,三根短尾插于臀部,显得丑陋不堪。画中题诗曰:“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画上的孔雀象征奴才,画中孔雀形象正是头顶花翎的清政府官员。孔雀尾巴上仅有三根尾毛,正影射那些官员是奴才。此图诗画的妙巧结合,寓意深刻,是对现实的辛辣讽刺。谢稚柳在《中国书画丛书——朱聋》中写:“在他的笔墨上便有一种雄奇酣畅的风格,在形象上就有着各种光怪陆离的变幻。而这两者的融合所抒发的艺术境界,正是他的孤傲落寞清空出世思想的体现。”图中,八大用“遗貌取神”的意象造型手法,将物象人格化、符号化,缘物抒情,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孤傲情怀和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身为明宗室后裔,败身之辱,丧家之悲,亡国之恨,时刻深埋在八大心底,绘画成为他缘物寄情、倾诉哀怨的最好途径。画家通过对客体的观察和体验来表达主观的意识和情感,借助客观物象再现精神世界。正所谓画心中之象,写心底之情。

这种似与不似的意象造型,是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主客观结合产物。它要求画家面对大自然客观物象时,用丰富的情感去感知造型对象,去体悟、感受造化的奥妙,“由物生情,由情生象”,任何形式的意象,都只能是主观意识化了的一种内心之象。这种心中之象,再通过高度概括、提炼、抽象性的笔墨形式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作者借景写心,咏物言志。因此,意象造型是主观情感与客观自然相融合,是一种情感造型。

三、寓色传情

中国画设色与西画设色不同,西洋绘画客观地反映物体的色彩,而中国画则是带有主观性去设色,抒情写意,以情运色,都是为了抒发胸臆,突出主题思想,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中国画的色彩由于重视人的主观情感而独具特色,焕发出光辉的民族文化精神。画家从情感体悟出发,以物象的本色为基础进行提炼、夸张、装饰,使以情运色达到淋漓尽致的境界。这种独特的色彩表现方式,更能体现物象神韵、抒发画家胸臆的生命之色。这正暗合了南朝谢赫所提出的“随类赋彩”用色理论,“随类赋彩”可谓随情运色,是画家通过对物象的观察,以自己的心理感受,使客观对象的色彩和主观的审美趣味达到高度统一。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画家们用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理解。画家以所感受的花鸟之美,自然之美为媒介,并融入了画家的思想与情感,将其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统一。也正是凭借这种主体精神的再现,让写意花鸟画充满了活力,蕴含了不尽的意味。

纸面石膏板是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轻质板材料,具有质轻、隔声、隔热、抗震、收缩率低、强度高、自动微调室内湿度、加工性能强及施工方法简便的特点。[1]目前,主要以天然石膏和脱硫石膏为原料进行制作。近年来,由于生态环保的意识加强,一些地区天然石膏受到限产,加之脱硫石膏价格上升,导致建筑石膏的原料紧缺,然而随着磷石膏净化除杂技术的提高,给磷石膏制备建筑石膏创造了条件。贵州省瓮福磷矿与山东的泰山集团合作生产纸面石膏板,每年稳定消耗约30万吨磷石膏,每年生产约4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

在林风眠的画中,我们可以深切的体悟到将情感融入到画面色彩当中。色彩的最高表现是它成为一种传递心灵信息的语言,在这点上,林风眠可以说是20世纪革新派中国画画家中最为杰出的大师,他钟情于借鉴西画的色彩观进入中国水墨语言系统。不论你在什么情况下面对他的作品,都能感受到一种情绪、情调和意境的感染,其重要的因素就是色彩。林风眠的代表作《晨曲》,一群小鸟在树枝间参差错落,犹如“五线谱”上的音符,奏响了清晨的音乐。画面色彩的变化精致和微妙,虽然借鉴了西方色彩冷暖的丰富变化,却不同于写实的表现色彩,将传统墨分五色的绘画语言改造为墨与色相结合的感受性语言。画面流露着一种诗意的孤寂,略带一点恬静和优雅,是具有情绪体验的色彩表现,是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意象色彩。林风眠的用色原则正暗合了中国画用色的基本原则“随类赋彩”。

中国的绘画强调的是画家的主观感受。千年的文化沉淀与“意象”的思维方式使中国人在色彩运用上偏重于对色彩的理性分析,不追求外表的形式,重在揭示对象的精神与本质。中国的艺术家们笔下是一片自由、主观、情感化的世界。画家根据不同的情感和特殊创意,重构物理之色,表现难言而可感的精神意识,寓意于色,以彩尽意,以彩抒情。

写意花鸟创作源于生活,更源于艺术家的情感,画家总是带着充沛的感情,从自然中提取与人的生命活力相呼应的“元素”,以心灵映射万物,代万物而立言,运用创造性的个性艺术语言,通过艺术创造再现自然的神韵,把作者的情感寓于自然之景中,艺术地再现了作者无尽的情感世界,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是情语”。

参考文献:

[1]王文鹃.墨韵色章[J].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6.

[2]韩敬伟,傅晓冬.中国画的意与色[J].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3]王静.中国名画[M].万卷出版公司,2007.

[4]马金祥.城市地下交通空间规划与色彩应用研究[J],装饰,2011.6.

孙鹏昆
《大家》 2012年第20期
《大家》2012年第20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