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试论商周“或”族的分衍与联合

更新时间:2009-03-28

族氏的分衍与联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准备通过甲骨文、金文相关资料来探讨可能与“或”族具有分衍或联合关系的一些族氏。

商代金文、甲骨文等古文字资料中有许多旧被释作“戉”的字,作“”(《集成》00846)、“”(《合》21522)、“”(《合》35913)等形,我们认为应从李学勤、陈剑等先生的意见,改释作“或”。*参见谢明文《商代金文的整理与研究》下编之十四《“或”字补说》,复旦大学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裘锡圭教授),2012年,第672-688页。谢明文《“或”字补说》,《出土文献研究》第15辑,上海:中西书局,2016年,第14-33页;谢明文《“或”字补说》,《商周文字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88-110页。下文引用到相关古文字资料时,我们就把这些字形径释作“或”。

(1)癸巳卜,殻,贞:呼雀伐望或。 (《合》698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学生自身实现人生价值,结合学生自身技能、当前就业形势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职业发展方案。就业指导则是根据当前和今后的就业形势,从客观角度对学生的就业方向、目标、意向及合理性进行评价。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对提高大学生就业形势认知,增强大学生就业的合理性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作用。

方案一:选用51 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芯片。51 单片机虽然应用较广、种类较多、价格相对比较实惠,但其控制速度相对很慢,并且在实际控制中需要MCU 的高资源,这样就很难完成系统的功能[4]。

(2)甲午卜,争,贞:惠雀呼比望伐或。 (《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参考馆甲骨文字》156)

(3)己亥[卜],争,[贞]:雀□其(捷)望[或]。十月。 (《合》6984)

裘锡圭先生指出(1)、(2)的卜日紧接,(2)的或(引者按:或,裘文原从旧说释作“戉”,下文不再说明)无疑就是(1)的望或。“望或”应该是望族的一个分支或其首领之名。望也应是望族的一个首领,商王让雀跟他一起去伐望或,是“以夷制夷”的办法。此外裘锡圭先生还认为《合》6952正面两条关于卜问望是否“若启雀”的卜辞,其中“若启雀”大概就是愿意当雀的先导的意思。这次卜问很可能跟上述望跟王伐望或之事有关。*详论参见裘锡圭《说殷墟卜辞的“奠”——试论商人处置服属者的一种方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四本第三分,1993年,第666页。收入裘锡圭《裘锡圭学术文集》第5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74页。

(3)中“己亥”在(2)中“甲午”后的第5天,又结合卜辞内容,可推知(3)“望”后面一字可补作“或”,(1)、(2)两辞干支所属月份可能是十月份或九月末。*李宗焜先生也对(1)、(2)等卜辞有所讨论,见《卜辞中的“望乘”——兼释“比”的辞意》,《古文字与古代史》第1辑,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7年,第117—138页。而《合》6952中其实另有几条相关的卜辞可以证明裘锡圭先生关于该版“若启雀”这次卜问很可能跟(2)望跟王伐望或之事有关这一点。不过因为旧有的释文大多有误,故这些相关的卜辞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先把相关卜辞释读如下:

(4)贞:望若启雀。

目前,由于大多数T2DM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缺乏了解及不注意自我监测和注意饮食等原因,且住院期间由于认知、情绪、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寻求更合适有效的干预方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重点[4]。

(6)贞:雀(捷)或。

(7)辛丑卜,殻,贞:或不其获。

(8)贞:或获。(《合》6952)

(6)辞,大多数研究者把其右方的“”字归入本辞,不妥。此字在卜辞中当是指某种玉戚,应与其右上的“有来”为一辞,“有来”是占问某人是否会致送来“”这种东西,此辞应与该卜甲左边相应位置的“争[贞]:亡其来”对贞。*参看陈剑《说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八本第二分,2007年,第407-427页;又载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902,2009-09-11。(7)辞,《合集释文》释作:“辛丑卜,,贞戉不其获亘。”[1](P.387)《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释作:“辛丑卜贞…不其获…。” [2](P.174) 《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校订》释为:“辛丑卜贞戉不其获。” [3](P.73) 《甲骨文校释总集》释作:“辛丑卜,,贞戉不其获亘。获。” [4](P.864) 我们认为《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校订》的释读是正确的。而《合集释文》《甲骨文校释总集》是分别把《合》6952中与“辛亥卜,殻,[贞]:雀获亘”对贞的残辞“获亘”中的“亘”、“获亘”错划入(7)辞。

经过我们的讨论,(6)—(8)辞的释读当如我们上文所示。从(6)辞“雀捷或”贞问商王朝大将“雀”是否战胜“或”来看,(7)、(8)两辞中的“或”当是受事主语。此外,从(7)、(8)本身也可推知“或”当是受事主语。因为如果“或”不是受事主语而是施事主语,那么动词“获”就应该是省去了宾语“雀”。根据“司礼义的‘其’的规则”,在一对正反对贞的卜辞里,如果其中一条卜辞用“其”字,而另一条不用,那么用“其”的那条所说的事,一般都是占卜者所不愿看到的。由(7)用了“其”字而与其对贞的(8)未用“其”字可推知敌方“或”抓获己方的将领“雀”是占卜者希望看到的,敌方“或”不抓获己方的将领“雀”是占卜者所不愿看到的,这是不合常理的。而“或”如果是受事主语的话,根据“司礼义的‘其’的规则”,可推知敌方“或”被己方(雀)抓获是占卜者希望看到的,不被(雀)抓获是占卜者所不愿看到的,这是符合常理的。由上所论,可知据“司礼义的‘其’的规则”,亦可推知(7)、(8)两辞中的“或”当是受事主语。

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伤椎高度及伤椎Cobb角。通过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影像学资料观察患者椎管减压、椎体高度、脊柱序列、椎体愈合、邻近节段退行性变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1)即《合》6983属于宾一类,(2)即《天理》156属于典宾类早期,(3)即《合》6984属于师宾类或宾一类,而《合》6952属于宾一类,可见这些卜辞的时代比较接近。(7)辞的干支“辛丑”与(2)辞的“甲午”相隔七天,与(3)辞的“己亥”仅相隔两天,再联系卜辞内容,可知(4)—(8)诸辞与(1)、(2)、(3)应该就是为同一件事占卜的,这可证明(4)、(5)两辞确实与王伐望或之事有关。(7)、(8)两辞中的“或”与(2)辞的“或”、(1)辞的“望或”应即同一个人或同一族氏。

我的韭菜,折腾我一宿的病症,就因为你而瞬息痊愈,您说,我能不为韭菜高歌一曲吗?我坐在电脑桌前,诗句有如泉涌,瞬息间便在电脑键盘上敲出了一首诗,我把它命名为《韭菜之歌》。

因此,视差贴图技术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点A 的位置、观察向量以及表面高度场找到点B 的位置,从而获得能体现深度感的,具有遮挡效果的场景。

据(2)、(7)、(8)诸辞中的“或”就是指望族中某一支的首领“望或”,又商代人名、族名往往是一体的,因此我们认为卜辞中用作族名的“或”应该就是望族的分支。上述几条或族与商王朝有敌对关系的卜辞主要见于宾组卜辞。此外,宾组卜辞以及师组卜辞中还有大量关于“或”或“或”族为商王朝服务的卜辞*明白了“或”就是指望族中某一支,那么“比望乘”、“或获羌”等卜辞同见于一版(如《合》172、173等)的现象也就更好理解了,可以看出此时的“或”已经顺服于商王朝,并且他和同族的望乘共同参与了某项军事行动,故卜问他是否获羌。(参看《类纂》第940—943页),这表明“或”族与商王朝的和战关系比较微妙,敌我关系在不同的阶段有所变化。但从大量卜辞来看,“或”族与商王朝的关系主要是以“或”归顺商王朝为主。午组卜辞中有如下一条:

(9)丁未卜,贞:令或光有获羌雏五十。 (《合》22043)

旧多在“或”后点断,以为或、光是两个人或两个不同的族氏。属于无名组的《合》28089正中有如下卜辞:

(21b)贞:或弗其(捷)方。(骨扇)

(10)王其比望爯册,光及伐望,王弗悔,又(有)(捷)。

(11)王于使人于,于之及伐望,王受有佑。

(12)御事,于之及伐望,王受有佑。获用。

(13)贾其呼取

(11)—(13)诸辞表明时王为了伐望,准备到地去,并准备派人到危伯那里去,征他来为商王服务。*详论参见裘锡圭《说殷墟卜辞的“奠”——试论商人处置服属者的一种方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四本第三分,1993年,第666页。收入裘锡圭《裘锡圭学术文集》第5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74页。而(10)前后两个望,李宗焜先生认为可能指望族的不同分支,*李宗焜《卜辞中的“望乘”——兼释“比”的辞意》,《古文字与古代史》第1辑,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7年,第117页—138页。可信。(10)-(13)诸辞是商王准备派遣“光”或“”伐望的占卜。

从军事卜辞来看,所“比”的对象往往也是“伐”类动词的施事(参看《类纂》第59-64页、106-108页、911-914页)。如《甲骨缀合集》285组“乙卯卜,争,贞:沚爯册,王比伐土方,受又”,*《甲骨缀合集》285组=《合》6087正+《合》6402正+《合》16473+《存补》5.141.2,《合》39853正(《英藏》545正)同文。王“比”的对象“沚”同时也是“伐”的施事。所以我们认为上引(10)辞前面讲“王其比望爯册”,继言“光及伐望”,“伐”的施事“光”与前一个“望”即王“比”的对象所指可能相同。又前文已经讨论了“或”是“望”族的分支,再联系(9)辞的“或光”来看,我们认为“光”应是“或”的分支,所以“光”在(9)辞中可以加上母族名“或”称作“或光”,在(10)辞前面部分“王其比望爯册”中可以直接用它的母族“或”所从出的族氏“望”来表示。因此(10)辞“王其比望爯册,光及伐望”的前一个“望”应该就是指“望或”族,该辞的意思是讲“王比望或族的光‘爯册’,让他去征伐望族的另一个分支”,在这里商王采用的仍然是“以夷制夷”的办法。明白了“光”乃“或”之分支后,我们还可以对下列卜辞作出新的认识。

(14)壬辰卜,殻贞:或(捷)方。

(26a)贞:亡其疾。(骨边)

(16)[甲]午卜,宾贞:光亡(忧)。

(17)[王](占)曰:求(咎)。兹

(18)。(《甲骨叕存》31=《合》6566正+《簠文》28 )

(19)[王](占)曰:求(咎)。兹(敝?),执(?)光。

(20)王(占)曰:惠既。《合》6566反

分析了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量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力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就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相互关系,从功能关系与参考系两方面进行讨论,通过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结合,从而得出对于在磁场中运动的通电物体,其中粒子所受洛伦兹力的合力与物体所受的安培力虽然在数量上相当,由于产生机理不完全一致,两种力不完全等效的结论。通过上文的分析得出安培力与洛伦兹力的关系如下:①在导体静止时,安培力与其中电子所受洛伦兹力的矢量和等效,即安培力在此情况下,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②在导体运动时,若以磁场为参考系,此时安培力不是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若以导体为参考系,此时安培力是洛伦兹力在垂直导体方向上的分力的宏观表现。

(骨边)

1.1 实验主要试剂 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上海试剂二厂;CD1a-PE、CD80-PE、CD83-APC、CD86-PECY5、HLA-DR-APC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BD公司;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购自美国Gibco公司;GM-CSF购自美国Peprototech公司;IL-4购自德国Meltenyi公司;二乙基亚硝胺水溶液购自美国Sigma公司;抗大鼠PE-CD4、PE-CD25、抗大鼠Foxp3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Ebioscinence公司。

(22a)贞:或(捷)。(骨边)

(22b)[戊]戌卜,殻贞:或(捷)方。(骨扇)

(23)贞:光不其(捷)。(骨边)

恰当的叙事长度让当代儿童文学精准地定位接受主体的经验、能力,“只有当人在审美状态中把世界置于他自己的身体或观赏世界时,他的人格才与世界分开,对他来说才出现了世界,……精神给无形式的东西以形式,从而表明它自己的自由。”[3]准确的叙事长度让儿童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找到精神自由。

(24)贞:光(捷)。(骨边)

(21a)贞:或弗其(捷)。三月。

(25)贞:光其(捷)*刘影女士认为《甲骨缀合续集》437中的《合》13799最上端残字是“光”, 并把它所在卜辞拟补作“贞:光其(捷) ”。刘影《殷墟胛骨文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11页)。从与《甲骨缀合续集》437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合》7699正+《合》7687+《合》4811的最上端残辞中有“令”字来看,《合》13799最上端残字也可能并不是“光”而是“令”字。蔡哲茂《〈上海博物馆藏甲骨文字〉新缀七则》第三则,先秦史网站,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686.html,2009-10-09。(骨扇)

(15)甲午卜,宾贞:光其(忧)。二月。

(26b)贞:王曰亡其疾。(骨扇)

(27)(占):不隹[既]。(骨扇)

(《甲骨缀合续集》437)

(22b)“戌”前面一字,从残存的笔划来看,只能是“戊”或“壬”字,结合《甲骨叕存》31的内容与干支来看,我们认为宜释作“戊”。宾组卜辞有一种特殊文例,即骨扇和骨边上的卜辞可互相对照,且骨扇上的卜辞较详细。*详论参见李学勤《关于甲骨的基础知识》,《历史教学》,1959年第7期第22页;李学勤《宾组卜骨的一种文例》,《南开大学历史系建系七十五周年纪念文集》,1998年,第1—3页。《甲骨缀合续集》437即其例。*参看蔡哲茂《甲骨缀合续集》,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第183页;刘影《殷墟胛骨文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10-111页。由(21a)“三月”可知(22b)之“[戊]戌”应属“三月”。(14)壬辰与(15)、(16)甲午相隔两天,与(22b)戊戌相隔六天,且(15)辞月份为二月,而(22b)辞的月份属三月(参看上文),可见它们月份也相接,而且《甲骨缀合续集》437与《合》6566正、反上面的卜辞内容也相似,可知以上诸辞当为同时之物。上述卜辞中的或族即望或族。例(14)壬辰日卜问或族捷方一事,为何例(15)、(16)在两天以后的甲午日要卜问“光”是否有忧呢?根据上文我们提出的“光”是“或”族分支的说法以及《甲骨缀合续集》437,可知例(15)、(16)中的“光”应是跟随他所从出的“或”族参与了征伐方的战斗,故商王关心他的安危,为之占卜是否有忧。

①从属于典宾早期的《合》3407残辞来看,族之长似可称作伯。

例(9)即《合》22043属于午组卜辞,该辞有“令或光有获羌雏五十”;而例(14)-(27)诸辞属于典宾类,其中“或”、“光”同见一版,例(10)即《合》28089属于无名组,该辞有“王其比望爯册,光及伐望”,前一个“望”即“望或”(参看上文)。这些卜辞时代不同,但都同时牵涉到“光”、“或”,这恐怕不是偶然的。如果把它们解释为两个没有丝毫关系的族氏,那很难解释为什么在不同的时代这两族的事类都比较相近,并且还常在同一条卜辞或同一版卜辞中并举。而如果按我们“光”是“或”族分支的说法,相关问题也就好理解了。

以上我们讨论了“或”与“望”、“光”具有分衍关系,*吕仲仆爵(《集成》09095)“吕中仆作毓子宝尊彝。或”,族名为“或”。张懋镕先生根据《世本》记载吕为妊姓,从而认为吕仲仆所在的“或”族当为妊姓。张懋镕《再论“周人不用族徽说”,《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第3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29页。如张说可信,则与“或”族具有分衍关系的“望”“光”两族的古姓也应该是妊姓。光族地望,饶宗颐先生认为是后世之光州,即今信阳光山。饶宗颐《殷代贞卜人物通考》,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59年,第760页。何光岳先生亦同意此观点。何光岳《光国与光国甲金文——兼论光国的来源和迁徙》,《中原文物》,1991年第4期,第1页。曹淑琴女士、殷玮璋先生认为光国的封邑在今孟县或其附近。曹淑琴、殷玮璋《光国(族)铜器群初探》,《考古》,1990年第5期,第457页。严志斌先生则推论其地在殷都之西。严志斌《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87页。根据“光”与“或”的关系,我们认为严先生说其地在殷都之西应该是对的。即“或”族是“望”族的分支,而“光”族是“或”族的分支。接下来我们再讨论与“或”族有关系的“或”、“或笮”* 参见周忠兵《从甲骨金文材料看商周时的墨刑》,《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4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14-32页。、“或*”,异体或作“”,旧往往误释作“埶”。参看沈培《说殷墟甲骨卜辞的“”》,《原学》第3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第93—94页。

(5)望弗其若启雀。

族名金文中“或”可与“”组成复合族名“或”,见于父癸甗(《集成》00846)、或觯(《续殷》下53.9)、或卣(《集成》05101)。金文中“”除了与“或”组成复合族名之外,还可以与其他很多族名组成复合族名,如与“琡”组成复合族名“琡”,见于琡父乙觯(《集成》06386)、串鼎(《集成》02319)、琡觯(《集成》06166)等;如与“”组成复合族名“”,见于爵(《集成》08242)、父癸觚(《集成》07249)等;如与“”组成复合族名“”,见于爵(《集成》08814)、觚(《集成》07188)等;如与“”组成复合族名“”,见于爵(《集成》08241)、壶((《近出》947)等;如与“贝”组成复合族名“贝”,见于贝卣(《集成》04882)、贝父辛卣(《集成》05088)等。又甲骨文中有“多(箙)”(《合》5802*研究者对此版有加缀,见林宏明《甲骨新缀第610-611例》之第六一○例,先秦史网站,http://www.xianqin.crg/blog/archives/2016-03-21。、5803、5804)一语,联系甲骨文中的“多射”、“多犬”、“多田”等词来看,我们认为上述复合族名中的“(箙)”宜看作官职名,其职责大概与弓箭相关。“或”应该就是“或”的分支族氏,大概“或”族曾有一支担任过“(箙)”这一职官,故在原来的族名“或”上加职官名“”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新的分支。

族名金文中“或”亦可与“笮”组成复合族名“或笮”,见于或笮祖辛觚(《集成》07216)、或笮祖辛鼎(《叶家山》*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年。056)。而“笮”还可与“免”、“”分别组成复合族名“笮免”(笮免爵,《集成》08154;笮免觚,《集成》07067)、“笮”(笮爵,《集成》08179)。复合族名“或笮”中“或”、“笮”两族的关系不详*复合族名“或笮”可能是因为“或”族曾担任过与墨刑有关的官职,如是,则“或笮”是“或”族的分支族氏。,待考。

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占卜命令“或”毖“沚”的卜辞(参看《类纂》第941—943页),“毖沚”即对沚人敕戒镇抚。*参见裘锡圭《释“柲”》,《古文字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25页;又收入《裘锡圭学术文集》第1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2页。《合》6992(师宾)“癸卯卜,贞:其□戎沚”一辞记载的则是与沚交战之事。这些说明“或”、“”两族都与“沚”族相隔得不远,因此这两族的活动区域当相近。据卜辞所载,或族与方战事频繁,可知或的地望当在殷西,有研究者认为或的具体位置当在晋南地区。*叶文宪《非戉、钺、越、越族、越国考》,《东南文化》,1990年第4期,第115页;严志斌《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58、159页。《合》6946(典宾早期)“丁卯卜,争,贞:呼雀助戎*戎,动词,有征伐之义,该辞是呼令雀协助征伐方国的卜问。参看黄天树《禹鼎铭文补释》,张光裕、黄德宽主编《古文字学论稿》,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6页。,《合》7076(宾一类)

从图4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毛鸡只重的不断增加,肉鸡主产品出成在不断增加。毛鸡重量自4.31×500g增加到5.91×500g的过程中,主产品出成增加了0.09%,即:一只4.31×500g的毛鸡要比一只5.91×500g的毛鸡少出0.61kg主产品。

②父丁爵(《集成》08901)族名作“”,一般释作“戈”,所谓的“戈”字并不清晰,我们怀疑它是“或”之省,所谓的“戈”也应是“或”。

“弗其(捷)”、“其先,雀弗(捷)”与《合》6952(宾一类)“雀(捷)或”,《天理》156(典宾类早期)“惠雀呼比望伐或”等辞表明“或”“两族在大致相同的时期内都曾受到商王朝武将“雀”的征伐。以上这些似乎暗示了这两族应该具有某种联系,族名金文则进一步说明了“或”、“”两族之间应具有某种密切的关系。

守卣(《近出》597)中的族名作“”,《流散》146、《近出》597、《铭图》13217等都释作“斗戈”,其实守卣中所谓的“戈”作“”,右上角显然还有一个圈形,应是我们讨论过的“(或)”字异体。祖癸觚(《集成》07301)族名作“”,一般释作“戉”,而所谓的“戉”作“”,也是我们讨论过的“或”字。祖癸觚“戉”之“”采用了对称的写法,犹如“先”或作“”(《集成》11866),“”或作“”(《集成》01223),“”(《款识》2.18)或作“”(《集成》01350)、“”(《殷墟新》234)。

塑料打包带(绳)是一种单轴取向的塑料捆绑材料,其厚度为0.5~1.2 mm,宽度为12~22 mm。市面上的塑料打包带(绳)的成分主要有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三种[1-3],其填料主要有SiO2、CaCO3、高岭土、滑石粉等[4]。

第一阶段:在燃料电池冷启动开始阶段没有冰形成,首先在电池阴极产生水,随着反应的进行,阴极侧含水量逐渐升至饱和状态。

3)通过收集现场相关故障信息及波纹表明,110kV那曲变#1、#2两台主变并列运行,且#1主变中性点接地运行情况下,故障当时那曲#1主变高压侧基本无3I。故障零序电流流过,那安线上流过的故障零序电流基本与当那线上流过的故障零序电流持平。

复合族名中,由于各成员之间有彼此的制约,即使字形省变得特别厉害,往往也不影响释读。如与“”组成复合族名的“”(《集成》02111)、“”(《集成》05201)可以省变作“”(《集成》05011)。[5](PP.78-79)《集成》07012、09190中的“田”,通过比照《集成》05922、08155、08156等铭,可知前者的“田”乃“周”之省。比较上引守卣、祖癸觚的族名,我们认为它们应该就是同一族名,守卣中的“”应该就是祖癸觚中“”的省略,并且也采取了对称的写法,旧释作“斗”是不正确的。

从族名金文来看,“或”、“”两族虽能组成复合族名,但没有确凿的资料证明这两族具有主分支关系。而从卜辞来看,这两族的活动区域比较近,都与“沚”族相隔得不远,且在大致相同的时期内都曾受到过商王朝武将“雀”的征伐(参看上文),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更倾向于这两族可能是联合关系而不是主分支关系。

参考文献:

[1] 胡厚宣主编:《甲骨文合集释文》第1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2] 姚孝遂主编:《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3] 白于蓝:《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校订》,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4] 曹锦炎、沈建华编著:《甲骨文校释总集》第3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

[5] 何景成:《族氏铭文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9年。

 
谢明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