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T2DM发病率逐年增加,T2DM患者人口激增,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1.1亿人,位居全球第一。DR作为T2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因素,是防盲治盲的主要任务和重要难题[1]。目前临床上治疗DR的主要方向集中在防止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血管渗漏[2],而忽略了视网膜神经元病变对DM患者视力的早期损伤。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元进行性病变发生远早于RNV形成,成为DM患者早期视力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3]。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体内产生过量活性氧簇和抗氧化剂的减少,导致体内过氧化反应增强,从而损伤视网膜神经元[4]。另有研究表明,T2DM患者因自身胰岛素抵抗,机体会错误的认为 “血糖不足”,会动员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来生成血糖,在这个长期的慢性作用过程中机体会损耗大量B族维生素[5]。维生素B12作为体内重要的元素之一,参与体内各种代谢活动,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剂[5-6]111-141。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患者体内维生素B12水平是否有显著差异,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中是否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否与抗氧化作用有关。为此,本文通过对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血清中维生素B12在DR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严格根据2010年我国T2DM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选择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T2DM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均行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造影及眼底照相检查,并根据中华医学会眼底病学组诊断及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其中无DR组 (B组)75例,38男/37女,年龄 (63.1±4.8)岁,病程 (5.0±1.7)年;NPDR组 (C组)37例,18男/19女,年龄(60.7±5.0)岁,病程 (5.0±2.0)年;PDR组(D组)28例,15男/13女,年龄 (62.8±5.4)岁,病程 (4.6±1.9)年。另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70例,36男/34女,年龄 (62.4±4.1)岁,血糖值 (FPG<6.1 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6.0%)检测在正常范围内,且既往无血糖异常病史,作为正常对照组 (A组)。以上所有病例均按以下排除标准进行排除: (1)合并消化系统疾病如A型胃炎、慢性胰腺炎等可能影响VitB12吸收的疾病; (2)有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史;(3)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如恶性贫血;(4)有代谢性疾病;(5)近期有肠道细菌感染或寄生虫感染;(6)先天性转钴蛋白Ⅱ缺乏;(7)氧化亚氮接触史;(8)近期服用的药物可影响血清VitB12水平的药物,如抑酸类药物、避孕药、抗叶酸类药物 (甲氨蝶呤)、硝普钠、抗菌类药物 (青霉素、头孢类)、茶碱类、左旋多巴、抗惊厥药物类等;(9)近期有全身应用维生素B12及其他抗氧化剂史;(10)有大量饮酒史、吸烟史。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不仅进入了“扫黑除恶”的元年,也进入了司法保护企业产权的元年。在全面铲除黑恶势力的经济基础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好区分“关联性企业”和合法企业、“涉黑”财产和企业合法经营财产的界限,严格规范涉案财产的法律程序,坚持审慎把握处理产权和经济纠纷的司法政策,提高扫黑除恶工作的规范性、公正性与合理性。

1.2 方法

140例T2DM患者连续监测血糖,待血糖稳定1 w后 (空腹血糖 (FPG)<7.5 mmol/L,餐后2 h血糖 (2 h PG)<10 mmoL/L),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70例血糖值正常体检者于第2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离出血清,采用ELISA法测量各组维生素B12含量,XOD法测量各组SOD含量,采用TBA法测量各组MDA含量。所用试剂均为万类生物科技公司提供。

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离退休工作不是大局但影响大局,不是中心却牵动中心。洛阳石化公司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特点,充分尊重老同志为企业发展继续贡献力量的真诚愿望,主动搭建平台,使离退休职工的有生力量得到最广泛地调动,把老同志的优势和作用转化为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实现了和谐共赢的局面。多年来,在良性互动理念的引领下,坚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管理服务活动,来提升离退休工作的凝聚力、感召力,努力营造良性互动、和谐相处的融洽氛围,为企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计量资料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对比应用LSD法,定性资料应用卡方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1.3 统计学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多发于老年阶段群体。患者临床上均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作主要表现,且发病机制复杂,包括日常生活水平及饮食习惯,都是致使其病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1] 。若不能及时予以患者有效措施来控制其高血压问题,会导致患者并发其他代谢性和心脑血管疾病,对其身心健康均会构成严重威胁。此外,原发性高血压早期症状并不显著,不仅间接性增加患者病症诊断难度,也会影响其治疗流程的有序展开。为此,本次研究现将于本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抽出64例行临床分析,所得结果报告如下。

2 结 果

2.1 各组患者一般性资料对比

在血清中,维生素B12含量与SOD活性呈明显正相关 (r=0.545,P<0.05),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0.540,P<0.05),SOD活性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0.567,P<0.05)。

2.2 各组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比较

4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442,P=0.000)。正常对照组SOD水平高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和PDR组(均为P<0.01);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和NPDR组SOD水平高于PDR组 (均为P<0.01);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 SOD水平高于 NPDR组 (P<0.01),见表2。

2.3 各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比较

4组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0.411,P=0.000)。正常对照组VitB12水平高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和PDR组 (均为P<0.01);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和NPDR组维生素B12水平高于PDR组 (均为P<0.01);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和NPDR组维生素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26),见表2。

2.4 各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比较

4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1.129,P=0.000)。正常对照组MDA水平低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和PDR组 (均为P<0.01);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和NPDR组MDA水平低于PDR组 (均为P<0.01);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MDA水平低于NPDR组 (P<0.01),见表2。

2.5 Pearson相关性分析

4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HbA1c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数据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4组患者一般性临床资料对比

  

组别 例数 男/女 平均年龄(岁)病程(年)HbA1c(%)A 70 36/34 62.4±4.1 B 75 38/37 63.1±4.8 5.0±1.7 6.8±0.4 C 37 18/19 60.7±5.0 5.0±2.0 6.8±0.7 D 28 15/13 62.8±5.4 4.6±1.9 6.7±0.3 χ2/F值 0.164 2.299 0.434 0.086 P值0.983 0.079 0.649 0.917

 

表2 4组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含量、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s)

  

注:维生素 B12:与 A组比较,aP<0.01;与 B组比较,bP=0.726;与C组比较,cP<0.01;SOD:与A组比较,aP<0.01;与B组比较,bP<0.01;与C组比较,cP<0.01;MDA:与A组比较,aP<0.01;与B组比较,bP<0.01;与C组比较,cP<0.01

 

组别 例数 维生素B12(pmol/L)SOD(NU/mL)MDA(nmol/mL)A组0.000 0.000 0.000 70 404.58±107.94 99.33±11.34 4.03± 0.75 B 组 75 352.20±83.49a 77.91±19.04a 5.31±1.20a C 组 37 346.04±68.28ab65.83±19.32ab 6.42±1.26ab D 组 28 189.65±57.17abc53.93±19.26abc 7.18±1.34abc F值 40.411 61.442 71.129 P

3 讨 论

T2DM发病率逐年上升,患病人口激增,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1.1亿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作为其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视功能,已经成为我国防盲治盲亟需解决的重要难题。DR一直被认为只是一种微小血管性病变,多年来关于DR发病机制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措施都集中在防治视网膜新生血管 (RNV)及血管渗漏上[2]497-500,如PRP术、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玻璃体切割术等[7]。而近几年的国内外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凋亡远早于视网膜微血管性病变发生,Tam J等[3]692-703发现在DM早期就出现RGCs凋亡增加等改变,是致使DM患者早期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为临床治疗DR,防止视力的早期下降指明了新的方向。另有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机制是导致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的主要机制之一,Scatena等[8]发现在病理情况下,通过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产生的多余活性氧簇在诱发细胞凋亡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有研究发现,T2DM患者因自身胰岛素抵抗,机体会错误的认为 “血糖不足”,会动员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来生成血糖,在这个长期的慢性作用过程中机体会损耗大量B族维生素[5]111-141。维生素B12作为体内重要的元素之一,参与体内各种代谢活动,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剂[9]。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患者体内维生素B12水平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中是否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否与抗氧化作用有关。为此,本文通过对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R)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血清中维生素B12在DR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本文严格按照2010年我国T2DM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纳入临床病例,并通过上述排除标准对可能有其他因素干扰体内维生素B12水平的病例进行排除,最终纳入T2DM患者140例,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正常的体检者70例。所有T2DM患者均行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造影及眼底照相检查,并根据中华医学会眼底病学组诊断及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最终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 (A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 (B组)、NPDR组 (C组)及PDR组 (D组)。本文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四组人员相关临床资料后发现,在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HbA1c含量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正常人维生素B12血中含量高于T2DM患者,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和NPDR患者VitB12含量高于PDR患者,而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和NPDR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无统计学差异。这表明不同程度的DR患者血清中维生素B12水平是有显著差异的,比正常人是显著降低的,并且随着DR程度的加重维生素B12水平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与查锡良、药立波等[5]111-141的观点基本一致,T2DM患者因自身胰岛素抵抗,机体错误的认为 “血糖不足”,会动员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来生成血糖,在这个长期的慢性作用过程中机体会损耗大量B族维生素[5]111-141。另外本文还发现,正常人的血清SOD含量高于T2DM患者,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OD含量高于NPDR患者,NPDR患者血清SOD含量高于PDR患者;正常人的血清MDA含量低于T2DM患者,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MDA含量低于NPDR患者,NPDR患者血清MDA含量低于PDR患者。SOD活性代表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MDA含量反映机体内氧化损伤程度[10]。这表明T2DM患者体内抗氧化应激能力较正常人是降低的,氧化损伤程度是增加的,并且随着DR程度的加重,T2DM患者体内抗氧化应激能力进一步降低,氧化损伤程度进一步加重。另外本文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在血清中,维生素B12含量与SOD活性呈明显正相关 (r=0.545,P<0.05),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0.540,P<0.05),SOD活性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r=-0.567,P<0.05)。这提示血清中维生素B12与体内抗氧化应激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维生素B12水平的降低,体内抗氧化应激能力有所降低。此外,有研究发现,过量活性氧簇和抗氧化剂的减少,会导致体内过氧化反应增强,从而损伤视网膜神经元[4]678123。这提示,T2DM患者血清中维生素B12含量降低可能会导致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的降低,使体内过氧化反应增强,从而损伤视网膜神经元。Tam J等[3]692-703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神经元进行性病变发生远早于RNV形成,成为DM患者早期视力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提示DM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增加可能是导致DM患者早期视力损伤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T2DM患者血清中的维生素B12可能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参与了DR的进程,因此临床早期监测T2DM患者的血清中维生素B12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DR进展的一项参考指标。宋明强、马国政等[11]在临床研究中发现VitB12在改善DR患者局部视网膜供血和视神经末梢纤维的代谢、促进出血病灶的吸收方面有很好的疗效。目前国内外关于维生素B12在DR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较少,维生素B12在DR进程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能否成为一种新的预防和治疗DR的临床药物,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行CPT1周内,CPT前1 h(T1)、CPT开始初期1 h(T2)、CPT结束后1 h(T3)这3个时间节点患者的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血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aO2),同时观察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BP)。

参考文献:

[1] 葛坚.眼科学 [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5-308.

[2] 杨宇,田敏,吕红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进展 [J].眼科新进展,2015,35(5):497-500.

[3] Tam J,KP Dhamdhere,P Tiruveedhula,et al.Subclinical capillary changes in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J].Optom VisSci,2012,89(5):692-703.

[4] LiX,Zhou H.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mitochondrialo xidative stress mechanism of the retinal neurons apoptosis in ear-ly diabetic rats[J].Journal of diabetes research,2014,2014(26):678123.

[5] 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1-141.

[6] 宋淑萍,郭沛艳,窦若兰,等.叶酸和维生素B12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5):3123-3125.

[7] 高研,王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与治疗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3):197-198.

[8] Scatena R.Mitochondria and cancer:a growing role in apoptosis,cancer cell metabolism and dedifferentiation[J].AdvExpMedBiol,2012,942:287-308.

[9] 刘欢,黄国伟,刘莉,等.叶酸、维生素B6、B12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营养学报,2007,29(4):344-347.

[10] 孟柳,朱筠.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清 TAOC、MDA、SOD相关性研究 [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7(5):18-19.

[11] 宋明强,马国政,孙丽霞,等.川芎嗪、维生素B12交替离子导入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8):905-907.

 
徐卫星,徐军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