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分类回归树模型的卒中后抑郁预测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神经精神症状之一,不仅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治疗成本,还是病情加重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SD患者在卒中后10年内死亡风险增加超过3.4倍[1],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研究[2]认为PSD发病高峰在卒中后1个月,也有报道[3]称发病高峰在卒中后3个月。也就是说,脑卒中患者急性发病住院期间PSD的发生率较低,只有通过门诊密切随访才能及时发现、诊断。因此,如何在急性期预测脑卒中患者是否会出现PSD并预测其严重程度,如何将卒中后的情绪管理纳入到医疗规范管理当中,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对2016年5月~2017年12月浙江省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PSD的风险因子,并作预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系2016年5月~2017年10月浙江省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20例,其中男156例,女164例;年龄46~78岁,平均(57.56±15.3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训练集和预测集,每组160例。训练集患者中男72例,女88例;年龄46~77岁,平均 (56.13±15.03)岁;随访3个月,根据《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SM-Ⅳ)分类, PSD患者62例,非PSD患者98例。预测集患者中男84例,女76例;年龄46~78岁,平均(58.02±14.51)岁;随访3个月,根据DSM-Ⅳ分类, PSD患者60例,非PSD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无较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均P>0.05)。纳入标准:经过脑CT、MRI诊断确诊为脑卒中,经过积极治疗均获得生存能力的患者;能主动配合调查,服从医嘱,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本组研究通过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本人及家属对本组治疗方案均已详细了解,均同意治疗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意识不清及精神异常的患者;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无法配合完成相关问卷填写及不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4.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特效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为发展思路,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其中,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具体而言:一是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规划农业产业和扶贫产业示范基地,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以示范带为支撑骨架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农业品牌,带动贫困村脱贫、贫困户致富。二是建成“寻味武隆”O2O体验馆、电商运营中心、物流分拨中心和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完善农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打造了“寻味武隆”“大巷口”“凤来谷”“赵佳人”等电商品牌,带动贫困户增收和就业率的提高。

1.2.1 基于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的预测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0例脑卒中幸存者分为两组,其中训练集160例,预测集160例患者,采用CART回归树模型对训练集的一般资料等数据进行评估,并提取患者发生PSD的风险因子,具体包括既往既往脑卒中病史、体质量指数(BM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RS)、NIHSS六项风险因子,计算各风险因子的贡献率。最后评估预测集中发生PSD障碍及未发生PSD障碍的脑卒中幸存者的风险因子指标,进行预测结果的检查,以确定引起脑卒中幸存者PSD障碍的风险因子。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本研究植物类中药品种和性味归经等信息来源于《中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和《中药学》(第4版);抗肿瘤机制、肠道微生态环境调节作用等信息来源于PubMed、中国知网、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

我国的研究数据[4]表明,PSD患病率在卒中后1个月为39%、3~6个月为53%、1年为24%。北京市科委资助的一项研究[5]以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卒中患者520例为研究对象,发现PSD状态发生率为34.2%,其中轻度占20.2%、中度占10.4%、重度占3.6%。PSD的危害包括增加死亡率、影响康复效果和机体功能恢复、影响社会功能恢复及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认知功能、延长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增加卒中复发风险[1]。作为卒中后的情感障碍并发症,PSD具有隐蔽性,患者及家属不易,因此研究PSD的风险因子,在卒中患者中早期筛查出PSD高危患者, 有利于医务人员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制定个体化的干预策略。本研究采用CART回归树模型对训练集的数据进行评估,引发PSD障碍的风险因子包括既往脑卒中病史、BMI、SSRS、TAS-20、HARS、NIHSS共计六项;对预测集患者各风险因子进行预测结果的检查,PSD患者既往脑卒中病史、BMI、SSRS、TAS-20、HARS、NIHSS六项风险因子均明显高于非PSD患者(均P<0.05)。可见,采用CART回归树模型对脑卒中幸存者PSD障碍的风险因子预测是较为准确的。对于有既往脑卒中病史的患者,由于疾病再次复发,这就使患者在一定程度存在对自身病情有所担忧,继而增加了PSD的发病风险[6-7]。对于BMI、SSRS、TAS-20、HARS、NIHSS这五项风险因子,指标水平越高,脑卒中幸存者发生PSD的风险也就越大[8-9]。对引起脑卒中患者PSD的风险因子的准确预测,对临床上提高脑卒中患者预后生存质量是有极高临床应用价值的,例如在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时刻关注患者情绪的变化,对于由负面不良情绪的患者及时做心理疏导,以避免其继发PSD,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10-11]

2.1 训练集中各项风险因子贡献率情况 采用CART回归树模型对训练集的数据进行评估,既往脑卒中病史、BMI、SSRS、TAS-20、HARS、NIHSS六项风险因子对引发PSD障碍的贡献率分别为22.82%、15.47%、24.12%、10.50%、16.27%、10.82%。

  

表1 预测集中PSD患者和非PSD患者各项风险因子指标的比较(分,x±s)组别既往有/无脑卒中病史BMISSRSTAS⁃20HARSNIHSSPSD组(n=60)14/4625.31±7.7936.57±10.43105.52±31.0254.08±15.6614.54±4.44非PSD组(n=100)11/8921.48±6.3131.37±9.8472.56±19.5642.11±15.785.67±1.32χ2/t4.3272.402.245.843.2913.23P值<0.05<0.05<0.05<0.05<0.05<0.05

3

2.2 预测集中PSD患者和非PSD患者各项风险因子指标的比较 见表1。预测集中,PSD患者既往脑卒中病史、BMI、SSRS、TAS-20、HARS、NIHSS六项风险因子均明显高于非PSD患者(均P<0.05)。

总之,引起脑卒中患者PSD的风险因子包括既往脑卒中病史、BMI、SSRS、TAS-20、HARS、NIHSS六项,对以上六项风险因子的脑卒中患者应进行PSD的重点筛查和监控。

[ ]

[1] Zhang T, Wang C, Liu L, et al.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the incid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among the mainland Chinese patients[J]. Neurol Res, 2010, 32: 347.

[2] Villa RF,Ferrari F,Moretti A.Post-stroke depression: Mechanisms and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J].Pharmacol Ther,2017,17:30289.

[3] Robinson RG, Spalletta G. Poststroke depression: a review[J]. Can J Psychiatry, 2010, 55: 341.

[4] 张疏,罗本燕.关注卒中后抑郁的识别与治疗[J].中国卒中杂志, 2012, 7: 793.

[5] 许南燕,江先娣.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随访研究[J].现代康复, 2000, 9: 1330.

[6] Karakus K, Kunt R, Memis CO, et al.The factors related to early-onset depression after first stroke[J]. Psychogeriatrics, 2017, 17: 414.

[7] 段广军,万周,张君,等.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705.

[8] Holyachi RT, Karajagi S, Biradar SM. Anaesthetic management of a geriatric patient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who was posted for emergency laparotomy- a case report[J]. J Clin Diagn Res, 2013, 7: 148.

[9] 钱淑霞,岳卫清,张晓玲,等.初发脑卒中后抑郁各时期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 950.

[10] 左群,甄琦,蔡耘,等.既往生活方式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5, 19: 236.

[11] Paolucci S. Advances in antidepressants for treating post-stroke depression[J].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17, 18: 1011.

 
钱淑霞,庄建华,岳卫清,吴晓强,步益峰,任莉琼,方莉萍,顾静霞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