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探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大数据已经发展成社会和时代发展的主要属性,伴随国家“互联网+”策略的落实,在全新的阶段,需要将大数据置于重点位置,这也是必然的变革趋势[1]。刘延东副总理在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明确强调了“互联网+”战略的重要地位,给出的倡议为:需要更加注重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发展,利用创新技术来推动教学工作的发展,确保受教育者能够公平地享用信息技术,并为不同文明的交流提供有利条件。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吉隆纳市的奥卡那根中学在2012-2013学年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这种新式教学模式一经使用便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极大支持。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同时方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该校还专门成立了"翻转课堂"教学网站为教师提供服务。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立高中和昆士杰大学针对"什么是翻转课堂"、"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教学形式"和"如何开展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研究结果显示:翻转课堂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发展高级思维,其结果能促进学生转向主动学习。

日粮中添加壳聚糖能够通过降低血清TC和MDA含量,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促进生长效果。添加效果以250~500 mg/kg为宜。

一、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高校的重点任务之一,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高等教育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大众化特征,高校学生对应的规模及数量在不断提升,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呈爆炸式增长,理论上而言,学校能够搜集相应的学生数据资源,发挥机构的优势特征,对多元化的数据进行定位,从而更好地整合数据采集、传输等工作。在海量数据中,各类数据的交融会促成中心资源库,通过构建一站式的服务平台,能够将结果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管理部门的决策,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准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2]

(一)利用大数据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当今阶段,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需要面对学习、就业、情感、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压力,而且受到多元化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都不够强。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则可以借助大数据的突出特征,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掌控,并利用一站式数据资源建立相应的平台,打造特色的心理援助网络,从而对一些紧急事件进行预警,针对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大学生,及时提供相应的援助措施,对其心理进行疏导。

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高校的领导和学生工作的主管机构都对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变革有较强的认可度,而且也明确了促进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变革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也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很多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有的高校是通过直接购买的方式,也有的高校是通过自主研发的模式来开发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然而,很多学生管理工作者在这一方面的准备还存在较大的欠缺。很多管理者在学生管理工作领域的岗位从事时间比较长,对网络和信息化管理工作持观望态度。还有的管理者认为,通过传统的方式才能起到效果,信息化管理则会阻碍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属性不能有效协调。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管理工作对其专业性要求比较高,要求管理者也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然而很多学生工作管理者自身在这方面的能力存有较大缺失。

(二)利用大数据助力多元化评价

3.4.2 促进教学薄弱环节建设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发展的生命线,技能竞赛比赛项目代表了专业岗位技能培养方向。以竞赛为抓手,进一步检验专业教学水平,明确教学薄弱环节以及与实际岗位的差距,从而校正教学目的,对专业今后的教学改革、发展和课程设置做出精准的指向。

(三)利用大数据关心大学生生活

时代发展,呼唤个性化服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个性化指导更是必然趋势。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以及技能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整合,还能够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指导,通过职业岗位的匹配度分析,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也能更好地确保大学生就业的质量。

(四)利用大数据指导学生个性化就业

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大学生的生活进行相应的监测与评估,而且在分析时也显得更具有时效性和人性化特征。依托一站式数据资源平台,借助大数据分析手段,能够对学生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诸如饭卡的消费状况、勤工俭学、兼职以及学习成绩等,从而使得对学生的分析更加准确和全面。另外,基于移动终端,能够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对学生参与社团、班级等活动进行相应的记录,然后在后台对学校或某个区域的主体展开针对性研究,得出相应的数据报告,为学校以及家长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发展。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

(一)认识到位,思想与行动准备不足

(1) 外围地区车站差异分析:从天津的城市开发情况来看,居住人口仍然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外围车站所处的快速环路以外区域的土地利用强度不高、人口较为分散,因此按照600 m半径计算的各类指标均较少。而且城市外围地区车站的接驳条件较好,实际服务范围应大于600 m,车站越靠近外环线,服务范围就越大,因此测算的评价指标低于客流表现。

(二)信息化程度不够,数据处理难度大

学生管理工作对应的任务主要是为了对服务过程中的基础信息进行整理,传统的工作主要是依靠人工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时效性有待提高,耗费了学生管理工作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高校构建相应的信息化系统之后,有效精简了一些重复工作的操作流程,而且学生也能够在系统中自动地完成相应的环节,极大地节省了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时间和精力,使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身的素养,然后利用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指导自身工作的进行,进而提升其服务与管理水准[3]。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工作者对这一方面的实际操作以及对应的系统体系都不够熟悉,而且对信息化系统的功能以及相关操作技术不够了解,还有一些管理者认为这会使原有的工作更为繁琐,导致整个信息化管理模式在特定时期的效率得不到提高。

(三)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意识及能力有待提升

综合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对应的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而且由于针对性不够强,对决策环节的支撑作用仍然比较有限。首先,部分高校通过购买或自主研发的方式,构建了相应的管理系统,日常的一些工作也能够自动化完成,诸如学生奖助学金的申报以及综合素质评估等日常工作,然而整个系统的顶层设计还不够成熟,各个子系统内部存在信息交互性差、融合度低等诸多问题,“信息孤岛”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管理时,由于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数据,然而涉及数据的结构化水平相当低,诸如文本、图片以及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或报表等半结构化数据的利用整理等,加大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难度。各高校围绕非结构以及半结构化数据进行处理时,往往会出现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针对奖学金、优团优干以及优秀毕业生等评优工作,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多个维度的考核。综合学生自身的上课出勤、发言以及作业质量、社团活动、课外竞赛等多个方面,利用具体提供的数据对学生展开评比,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人际关系以及意志等多个方面。多维度的评估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智力进行考核,还需要对学生的内在元素进行挖掘,这样也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引导,进而优化学习的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四)大数据技术作用功能缺乏充分运用

当前,很多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都意识到需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行变革,而且开始尝试借助网络的信息化来提升自身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能够充分运用技术手段来完成自身工作的主体数量还比较少,而且缺乏系统性的、结构的信息数据处理能力,并不能满足现代意义上的大数据分析水准,数据分析技术的效用也未能充分发挥,还有很多工作者对这一方面的技术缺乏有效认知,也无法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扶持。另外,当今阶段,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往往投入不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支持来开展数据化分析。专业方面的数据分析人才也是十分欠缺的,大数据开发和利用能够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扶持,但分析人才以及技术人才的欠缺,导致数据的应有价值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也是当今阶段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4]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一)完善信息化功能,提升信息化水平

各高校需要基于当前已有的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其信息化发展,在设计方面要遵循顶层设计的准则,针对建设、规划、管理等诸多方面确立相应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管理系统,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发展提供条件。在具体的实施环节,需要把握好系统性、科学性以及普适性等方面的特征,还需要把握好前瞻性以及开放性的属性特征,更好地处理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将信息安全置于核心位置,利用配套的通信技术确立配套体制,加大管理力度,结合严格的行政管理举措避免非法入侵等事件,为学校以及师生自身的利益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养,要求工作者对信息化系统有较强的认知,还能够充分借助信息化系统的效用来指导实际的教育工作,将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管理等系列工作都转移到信息化系统上来,积累更多该方面的工作经验,对信息化工作模式进行优化。

(二)注重学生工作队伍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加大工作者信息化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力度。首先,需要在意识方面,强化学校管理者对信息化工作的认可,有较强的信息化处理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效用;另外,可以依托辅导员沙龙等多元化模式,促进辅导员关系的密切发展,并通过经验分享等多种模式,进一步提升管理者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并为该群体素养的提升打下厚实基础。其次,依托讲座、报告等多种形式对工作者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另外,还需要引入大数据技术,聘请一些专家讲学,并对一些骨干工作者提供深造的机会,使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更好深刻、全面地认知大数据[5]。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变更传统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效用来指导自身工作的开展。

(三) 依托大数据研究成果,构建“大数据大学工平台”

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数据在社会上有了相当广泛的运用,这也使得大数据技术呈现出较强的科学与社会价值。基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来说,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升数据信息的敏感度,对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部分高校在大数据技术运用方面开展了相应的尝试,能够结合学生自身的时间安排、图书借阅等多种信息展开研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把握,将一些可能会挂科的学生提前报给辅导员,使辅导员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辅导,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打下厚实基础。另外,能够结合学生上网浏览的实际状况开展分析,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能够结合学生的校园一卡通消费状况展开研究,发现一些存在隐性困难的学生,并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援助,充分彰显学校的人文关怀;能够通过对校园贴吧等内部论坛的实时跟踪分析,及时了解学生讨论的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掌控,积极进行舆论引导,提升校园的安全稳定性;能够在校园网站开设专栏进行信息的发布,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搭建对应的一体化平台,从而为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提供有利条件。

当然,在高校的实践发展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这些举措的效用,就要求高校对各个部门已有的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结合高校自身的状况搭建“大数据平台”。在未来发展阶段,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配套的信息化工作也会持续完善,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促进效用也将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 单耀军.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23):27-29.

[2] 万辉.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04):48-51.

[3]胥文勋.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1):53-56.

[4]王婧.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2):128-130.

[5] 李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13,(01):123-125.

 
王谦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