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以河南汝州汝瓷产业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中华瓷文化源远流长,“河南是中华陶瓷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名窑汇集、瓷艺先进、精品众多。身为河南人,应尽自己微薄之力,把散落在民间的瓷器、瓷片、窑器收集起来,留住中原陶瓷文化的根,不让更多的中原古陶瓷流失”[1]。汝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因产于宋代汝州(今河南汝州市)而得名。它独领风骚,雄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成立后,汝瓷工艺得到恢复和发展,汝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业,受到各界的重视。2008年8月,汝州市汝瓷原产地保护申报获得成功。2010年6月,汝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汝州获得了“中国汝瓷文化之乡”的美誉。尽管汝瓷产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其发展面临规模化程度低、技术提升缓慢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本文试对汝瓷产业独特的环境进行分析,针对汝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推动汝瓷文化传承,促进汝瓷产业发展,振兴区域经济。

一、汝州汝瓷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一)汝窑与汝瓷

“汝窑”是一个历史词汇。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有“汝州新窑器”之语[2]267,记录了当时汝州窑业生产的一种新瓷器。南宋叶寘《垣斋笔衡》载有“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3],其中“汝窑”的“汝”与“唐、邓、耀”等一样,均为宋代的州名,“汝”即汝州,“汝窑”当指“汝州的窑业”;“为魁”是说汝州窑业所产青瓷当时在各地中是最好的。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水晶、玻璃、天青汝窑、金器。”[4]125“汝窑酒瓶”指汝州瓷窑所产的酒瓶;“天青汝窑”即为汝州瓷窑所产的天青色瓷器。可见,在宋代,“汝窑”多用来指代宋代汝州的窑业或窑口。

到了明代,“汝窑”的含义已经有了变化,被用来指代汝州窑业或窑口生产的特定种类的瓷器。如成书于洪武二十一年(1387年)的曹昭《格古要论》中有《古窑器论》,其下《汝窑》条曰“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5]。既然“汝窑”单独列为条目,其上位概念为“古窑器”,那么,这里的“汝窑”当指瓷器的一个种类;其条目下曰“出北地”等是对该种瓷器的具体描绘,显然“汝窑”也指一种具体的瓷器。

在古陶瓷学的语境中,“汝窑”的基本含义未发生改变。广义的“汝窑”是指宋代汝州境内梁县、鲁山、宝丰、襄城、叶县等地的窑口或窑业;狭义的“汝窑”仅指宋代汝州窑所生产的供御用的天青釉瓷器,由于这类瓷器生产时间短、成品数量少且大多在宫廷中流传和保存,又被称为“传世汝窑”。

“汝瓷”,顾名思义,指产自汝州的瓷器。依此推论,凡历史上属于“汝州”行政区划内的瓷窑所生产的瓷器都可称为“汝瓷”[6]。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汝瓷》(GB/T23397-2009)对“汝瓷”有如下定义:用产自河南省汝州市现辖行政区域和河南省宝丰县的大营镇、肖旗乡、商酒务镇、赵庄乡、城关镇、杨庄镇、石桥镇、张八桥镇等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内的主要原料生产的,釉料以氧化铁为主要着色剂,经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后,釉面成色呈现以天青色为基调,质地如玉的陶瓷产品[7]6-7。这个定义将汝瓷的原料产地限制在“汝州市现辖行政区域和河南省宝丰县的大营镇、肖旗乡、商酒务镇、赵庄乡、城关镇、杨庄镇、石桥镇、张八桥镇等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内”,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当代汝瓷生产的实情。此外,这一定义对汝瓷的着色剂、烧成气氛、釉面色泽与质地的描述过于狭隘。

虽然给“汝瓷”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并非易事,但是根据相关资料,给“汝瓷”下一个描述性定义还是可行的。首先,汝瓷是产自“汝州”的瓷器,作为一种历史名瓷,其产地应包括当今和历史上的汝州所辖区域,即河南省汝州市现辖行政区域和宝丰县的大营镇、肖旗乡、商酒务镇、赵庄乡、城关镇、杨庄镇、石桥镇、张八桥镇等8个乡镇。其次,汝瓷是青瓷的一种,以素面青瓷和模印青瓷两种基本形态出现。再次,汝瓷在古陶瓷学中又被称为“汝窑”和“临汝窑”,有时也被划分成“官窑”和“民窑”。最后,汝州市是国内汝瓷保护、传承和发展最好的地区。

智慧园区建设是为了迎合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对于园区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就智慧园区需求来看,应该做好网络建设工作,满足智慧园区建设多样化需要。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8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女性66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合并有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危险指征的疾病,故而同时选取同时期在北京友谊医院其他内科病房住院的510例非2型糖尿病,但具有上述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

(二)汝瓷产业发展历史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宋代,官府在汝州设窑场,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汝窑瓷器是宋代诸名瓷中最受珍视的一种,位列宋代五大名窑(其他四窑为官窑、哥窑、均窑、定窑)之首,盛极一时。南宋以来素有“家有财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说,可见汝瓷在宋代的地位。后因金兵入侵,汝窑被毁,汝瓷技艺随之失传。自南宋至民国时期,历代政府和民间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仿制,都没有成功[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使汝瓷技艺得以恢复,1953年周恩来总理作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瓷生产”[9]的指示。为了使汝瓷技艺得以恢复,决定由汝瓷厂主抓汝瓷试验,一方面向省政府申请汝瓷实验经费,一方面调整汝瓷试验组人员构成。由于缺乏合适的窑炉且技术力量薄弱,试验进展缓慢。直至1964年,汝瓷豆绿釉产品才烧制成功。在汝瓷豆绿釉烧制过程中,技术人员探明控制汝瓷原料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和一氧化碳在窑中的浓度是汝瓷呈色的关键,于是调整了原料配制,改氧化火为还原火烧制,同时引进了模具生产,改进了生产工艺。在“文化大革命”中,汝瓷恢复研制工作遭遇了一次浩劫。存放在汝瓷厂的宋代古瓷以及研制试验烧成的产品被砸碎,试验窑炉被扒掉,汝瓷试验组被迫解散,汝瓷恢复研究被迫停止。

(2)本区变异系数Cv<0.1的元素(指标)有K2O、MgO、B、Ge、F、Cr、Al2O3、SiO2、PH,具弱变异特征,反映这些元素(指标)分布比较均衡;0.1≤Cv≤1的元素有N、P、TFe2O3、Na2O、Corg、CaO、Mo、Mn、Se、As、Cd、Cu、Hg、Ni、Pb、Zn、Sb,具中等变异特征,反映这些元素(指标)分布较为离散,易于次生富集。

拥有巨大的产能和生产潜力。河南汝州市拥有汝瓷、汝陶生产企业近百家,从业人员6 500多人,技术人员112人(其中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2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0人、陶瓷工艺大师16人),年产各类瓷器40多万件,年产值1.2亿元。比较知名的汝瓷企业有朱氏汝瓷开发公司、玉松汝瓷有限公司、廷怀汝瓷公司、新嘉诚汝瓷开发有限公司、汝州市荣华汝瓷研究所、宣和坊汝瓷等。

2018年,银行卡、微信、支付宝、钱包四大皆空的吃土青年又多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号:隐形贫困人口。该词最早出自2018年4月16日,微博博主@语文指挥中心,由此还衍生出“隐形吃货人口”、“隐形美貌人口”、“隐形单身人口”等。

(三)汝瓷产业发展现状

1970年,临汝县“革委会”着手改变汝瓷厂状况,汝瓷生产很快步入正轨。为了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作用,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成立了由技术厂长牵头,由技术科长主抓的汝瓷造型设计室、汝瓷试验室、汝瓷原料化验室,开发汝瓷新产品,开展汝瓷釉色研究和原材料质量控制,同时学习龙泉等地区的工艺技术,引进并建成了65米长的隧道窑,增添了球磨机、滤泥机、滚压成型机等设备,对汝瓷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1971年,河南省洛阳地区组织临汝县汝瓷厂选送247件汝瓷产品参加广州春季交易会,参展产品被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抢购一空。汝瓷走出了国门,名扬海外。1973年,在广州交易会参展的汝瓷产品再次被外商抢购一空,汝瓷厂还第一次接受了由国家外贸部门下达的订单,开始批量生产用于出口的汝瓷产品。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增加产品种类,扩大生产规模。首先,开发汝瓷仿古工艺品,为外贸出口服务。外贸出口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十分严格,工艺美术汝瓷厂安排科研人员投入大量精力,陆续研制成功了豆绿釉、天蓝釉、月白釉、天青釉等瓷器。其次,烧制酒瓶。汝瓷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许多名酒厂家如杜康酒厂、宝丰酒厂、赊店酒厂、仰韶酒厂主动联系工艺美术汝瓷厂,订购汝瓷酒瓶。汝瓷厂顺势而为,开发酒瓶生产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最后,配套出口汝瓷盆景。汝瓷产业的兴盛带动了汝瓷地位的提高,汝州涌现出了一批工艺美术大师、陶瓷工艺大师,为汝瓷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汝瓷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练,汝州市陶瓷企业产品开发实力不断增强,逐步走出了片面发展仿古瓷、艺术瓷的传统模式,开始驶入多元产业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全市陶瓷产业除了保持传统的艺术瓷生产优势,还开发生产了彩陶、日用瓷、建筑瓷、园林瓷、卫生瓷等多种陶瓷产品,“涌现了像弘宝汝瓷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嘉诚汝瓷开发公司、玉松古瓷厂、宣和坊汝瓷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10]。在彩陶生产方面,汝州闯出了一条新路,在发展园林瓷、卫生瓷方面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产业重文化、集群化、园区化取向鲜明。汝州市陶瓷产业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产业分布底蕴化。全市绝大多数陶瓷企业集中在拥有深厚的陶瓷文化传统的地区,在张公巷、严和店遗址一带的企业尤其多。二是企业聚集发展。陶瓷企业大多扎堆聚集发展,在规模较大的30多家陶瓷生产企业中,14家企业位于原汝州工艺美术汝瓷厂周围,10多家企业聚集于市区。而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建设,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企业的聚集发展加强了同类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汇聚了专业人才,有利于相关企业的共同发展。

汝州汝瓷产业不仅缺乏有战略眼光的企业管理者,而且缺乏创新型的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现有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汝瓷一厂、二厂改制分流的企业员工,整体文化程度偏低,管理思想、经营理念相对比较僵化,综合创新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当前汝瓷产业生产与发展的需求。(2)以往汝瓷生产工艺落后,劳动强度大,工资较低,致使年轻人不愿学习汝瓷制作技术,也不愿意从事汝瓷生产。(3)现有汝瓷企业规模偏小,经营资金紧张,综合条件较差,很难吸引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校毕业生。而现有的技术人员很少参与交流活动,制约了生产技术的提升。人才匮乏导致产业发展缓慢、产品提升滞后。

二、汝瓷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代汝瓷产品无论是造型、釉色,还是功能、文化底蕴都可以与宋代汝瓷相媲美。汝瓷产业完成了艰难的技术与产能积累,为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与历史上辉煌的汝瓷文化相比,与其他省市传统陶瓷产业的成就相比,汝州汝瓷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当下,找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解决措施尤为重要。通过实地调查、交流和座谈,笔者梳理了汝瓷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产业发展缺少科学规划

汝瓷企业在市场开发上长期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缺乏行业性、大规模的市场开发活动。就销售策略而言,产品销售过度依赖企业独立拼搏或等客上门,缺乏瓷器博览会、瓷器展销会等大型展会;就具体产品销售而言,大都以零星销售仿古汝瓷礼品为主要方式,没有形成较大的销售规模;就市场开拓而言,销售主要面向国内、省内市场,对国外、省外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种种因素都严重制约了汝瓷产业的发展。此外,无论个体企业还是整体行业,都对企业宣传、产品推广缺乏应有的深刻认识,在宣传、推介的规划、实施等方面投入较少。有的企业虽然做了一些宣传工作,但是开展的宣传活动往往具有片面性,比如过分倚重传统媒体,对新媒体利用不足。

(二)产业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首先,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完整产业链。汝州陶瓷企业较多,但是都从事瓷器、陶器生产,至今还没有一家企业生产陶瓷机械,也没有一家企业具备对现有陶瓷机械进行适应性改造升级的技术能力。在关乎现代陶瓷产业发展的关键产业——原材料精密加工方面,汝州业界也存在技术、生产的空白。此外,在产品设计与包装、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汝瓷产业也存在很大的短板。

皮亚杰把运用长乘宽求面积的能力称为智慧水平,这个水平一般到11岁或12岁才出现。因此,让三年级的学生真正理解面积公式并非易事。前期实践也表明很多学生熟悉公式,但运用困难,归根结底是对面积公式、度量的本质不甚理解。后期公式的探究,应注重度量本质的感悟。

其次,产品同质化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自身个性的张扬和气质的凸现,在瓷器选择与使用方面也是如此。如果瓷器缺乏特色,就很难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更别说占领更广阔的市场了。然而,汝州大多数汝瓷企业的核心产品、主打产品是艺术瓷,各家产品大同小异,缺乏独特个性。很多技术人员还一直固守“天蓝、天青、月白”这些老色调,舍不得“荷口瓶”“三羊尊”“八卦鼎”这些老造型,使消费者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影响了产品销售和企业发展。

广西优化营商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 梁安柱(5/03)

(三)市场开拓不力,企业发展受限

汝瓷号称五大名瓷之首,当下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汝瓷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虽然企业数量、工艺水平、生产规模都胜过往昔,但是就整个汝瓷行业来说,企业规模偏小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中叶,汝瓷一厂、二厂职工均逾千人,拥有多座窑炉,而现在规模较大的汝瓷企业仅拥有三四十名职工,其中技术人员仅仅有三五人,难以真正实现大规模生产。而目前的这些汝瓷企业发展时间短,低端产品较多且质量不稳定。较强的企业实力有助于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较大的生产规模又能助推企业实力的提升。汝瓷产业规模过小,造成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也削弱了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同时,汝瓷企业大多还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一些企业是从个体作坊起步的,自身实力弱,而需要投入的资金多。考虑到成本问题,这些企业对产业发展、市场开拓、产品宣传等产业发展层面的重大问题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规划,限制了自身的发展速度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不良循环。

(四)行业管理缺失,无序化竞争严重

汝州汝瓷产业缺乏产业发展指导和规范的行业管理,也缺乏良性的行业准入机制与退出机制。长期以来,政府对当地陶瓷行业的管理存在“需要时令出多门,具体事谁都不管”的现象;文化部门在汝瓷文化的发掘、保护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难以承担指导整个汝瓷产业研发、生产的重任;陶瓷协会成立较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对行业指导与帮扶不到位。可以说,产业管理的缺失直接导致汝瓷产业无序竞争现象的滋生蔓延。有些企业粗制滥造,有些企业满足于低价购入再高价转销,有些企业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行业共赢局面的形成,损害了“汝瓷”这一区域名牌的良好形象。

(五)行业人才匮乏,制约产业发展

从整体上看,汝瓷产业已初步形成原材料供应、新产品研制、仿古汝瓷生产与日用瓷生产,以及销售、研发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此外,汝瓷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还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拉长了产业链。

(六)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影响产业发展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汝州汝瓷产业之所以能比较稳健地发展,主要归功于当地政府在项目规划、产业调控、投资引导、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归功于当地政府不断为汝瓷企业提高竞争力扫清障碍。但是,就进一步发掘汝瓷行业发展潜力、开拓发展前景而言,政府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其职能缺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资金扶持政策缺失。大部分汝瓷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融资渠道不畅,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政府缺乏相应的金融和投资政策支持,资金不足制约了企业发展。(2)汝瓷产业在税收、科研投入和企业规模用地等方面缺乏相应的地方政策支持,导致企业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3)政府对行业人才的培养缺少科学规划和宏观指导,比如汝州区域内没有一家汝瓷技术人才的培训机构,致使一些有志于汝瓷事业的青年缺少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影响了汝瓷产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科研人员为了顺利通过考核,往往忽略科研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规划,根据容易达到的研究成果设定项目绩效目标,使得目标与结果倒挂。此外绩效目标的设定往往不够细化,仅作简单陈述,绩效目标设定相关性的论证也不够充分,绩效目标的合理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解决汝瓷产业发展问题的策略

(一)抢抓机遇,加快汝瓷产业复兴

汝州市在新修订的城市规划中,把城市定位为“世界汝瓷名城”,将自身形象定位为“汝瓷艺都”,为汝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平台。同时,为了发展壮大汝瓷产业,汝州市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机遇,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全力推进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该建设项目被列入汝州市“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按规划,产业园将建设省级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大师工坊、汝帖园、中国汝瓷博物馆、规模企业发展区、中小陶瓷企业生产区、物流中心、会展中心(电子商务O2O中心)、宋代风情·中国汝瓷小镇等,着眼于打造全国最大的汝瓷交易中心、展示中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仓储中心。这对汝瓷产业发展而言,是千载难逢、不容错过的重大机遇。汝瓷企业应该及时跟进,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在产业园内规划建设新厂区,扩大企业规模;争取在展示区占有一席之地,提高产品知名度;在产业园内设置工艺作坊,培养技术人才、产业工人。唯有如此,汝瓷企业才有可能在当前陶瓷业的竞争中站稳根基,获得长久发展。

(二)资源共享,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首先,要依托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和正在建设的中国汝瓷特色小镇,切实建设好中小陶瓷企业生产区,打破企业间固有的篱笆,破除人为设置的障碍,促进交流与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并以此为契机改变汝瓷业分散经营的现状,促使汝瓷企业走集约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其次,要加大投入,推动产业升级。要充分利用鸿宝农商投资公司参股汝瓷业这一有利条件,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吸收民间资本进入汝瓷产业领域,以化解资金难题,提高发展速度。最后,可以采用兼并、重组等方式,引导小微企业聚集产力,成为规模化企业;也可以利用引入的资金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加快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破解产业发展的技术制约问题。

(三)艺术化和生活化兼顾,建构产品新格局

艺术品有艺术品的欣赏群体,生活品有生活品的消费市场,单纯重视艺术品生产或单纯重视生活用品生产的发展思路都是不正确、不全面的。汝瓷企业要以“艺术品高端化,生活品艺术化”为标尺,既要生产仿古陶瓷艺术品和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陶瓷艺术品,又要重视日用瓷器的研发和生产。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多元化发展的方针,纠正目前汝瓷生产偏重艺术瓷而忽视实用瓷的倾向,争取把陶瓷艺术品和日用瓷器做精做优,以实现艺术瓷品与生活瓷品的功能互补,形成新的产品格局。古代汝瓷茶器、酒器、杯、盘、碗、盏、枕、文房用品等日用瓷因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而驰名天下,占据了当时很大的市场份额。现代汝瓷企业应该从中吸取经验,重视日用瓷器的研发和生产,这是汝瓷产业发展的需要。

(四)管理与服务并举,夯实汝瓷产业发展基础

首先,需要健全管理与服务组织,发挥其服务、管理、协调、指导等作用,加大政府、行业协会对汝瓷生产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力度。比如:可以由文化部门、宣传部门联合成立汝瓷产业管理委员会,作为汝州市汝瓷产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以汝瓷产业骨干企业为主体的陶瓷协会,作为行业服务部门对陶瓷产业管理委员会进行职能补充。其次,强化产业标准化管理。要出台汝瓷行业标准,对汝瓷的用料、烧制、流程、质量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设置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标准,对技术人员的从业资质进行审定,维护汝瓷产业的发展秩序。最后,要加强人才培养与管理。人才在产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汝瓷产业要实现长足发展,必须打破人才不足这个瓶颈,要制订汝瓷人才培养与储备的长短期规划,逐步实施。可以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分级管理,做好高级人才的保护工作,强化对中级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重视汝瓷工艺传承人的遴选,加大初级人才的引入力度;可以利用职业学院的专业优势与汝瓷企业的技术优势,建立汝瓷管理与生产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打造陶瓷特色品牌专业和特色培训项目,为汝瓷产业的长远发展培养基础人才;可以积极推进陶瓷知识普及工作,培养更多的汝瓷工艺爱好者。总之,管理是基础,服务是根本,协调发挥二者的作用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五)以文化为轴心,打造汝瓷产业链

首先,筹建陶瓷工艺观赏及产品展示区。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实景展示陶瓷生产的72道工艺和古陶瓷产品生产的演变过程;配备优秀的汝瓷文化讲解员,为游客观赏古今陶瓷产品、增进对汝瓷的了解提供良好的条件,借此提高汝瓷产品的价值,提升汝瓷的文化内涵,以汝瓷产业推动旅游业,以旅游业提振汝瓷业[11]。其次,筹建陶瓷文化嫁接区。以汝画代表作《鹳鱼石斧图》和汝帖等艺术品为依托,打造“瓷上水墨”。例如:把古今优秀的绘画、书法作品煅烧或镌刻在陶瓷产品上;聘请当今书画大家为汝瓷、汝陶产品书丹绘画,实现陶瓷文化和其他文化的融合,拓展陶瓷文化发展的空间。最后,打造陶瓷文化娱乐区。创建陶吧、瓷吧、听瓷坊等娱乐实体,为游客提供陶瓷文化娱乐服务,让蕴含典雅文化与高贵基因的汝瓷,走进普通百姓家,并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中植根、开花、结果。

(六)用好“互联网+”,助力汝瓷产业腾飞

“互联网+”是一种新理念,也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产业发展方式。互联网为汝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弥补了汝瓷传统的产品宣传与销售渠道的不足。网络技术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资金周转速度,而且能使陶瓷企业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对企业规划发展战略、调整产品布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汝瓷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官网,并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商业活动,比如发布信息、收集客户信息、展示(销售)产品、与客户交流互动等,但是对“互联网+”的新产业发展模式不熟悉,应用不到位。汝瓷企业应该开拓思路,做好与互联网之间的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广泛性、无限性、快速性等特点,将汝瓷打造为融传统与现代、技艺与科技为一体的产品,并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任兴琪.留住中原古瓷的根[N].人民日报,2016-06-04(5).

[2]赵宏.中国陶瓷文化史:上册[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

[3]李辉柄.宋代官窑瓷器之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7):15-17.

[4]周密.武林旧事[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名窑钧瓷网.钧瓷纹路之蟹爪纹图文赏析[EB/OL].[2017-12-20].http://www.myjunci.com/wenhua/2014910-532.html.

[6]李政.问北宋官瓷的传承与发展有几多愁?[J].中国陶瓷,2011(8):31-3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地理标志产品:汝瓷(GB/T 23397-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8]刘莎.汝瓷的发展[J],综合论坛,2012(3):8-12.

[9]薛续友.纪念周恩来总理批示恢复五大名窑60周年纪念瓷首发行[J].理财收藏,2017(9):102-103.

[10]桑平起.汝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稀世瑰宝[J].亮点河南,2015(1):21-23.

[11]尚自昌.汝州市汝瓷电子商务园规划[J].陶瓷学报,2016(1):26-28.

 
张祝平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